加热型智能马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6117发布日期:2018-09-04 21:35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马桶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型智能马桶。



背景技术:

智能马桶拥有许多特别的功能:如臀部清净、下身清净、移动清净、坐圈保温、暖风烘干、自动除臭、静音落座等等,目前,一些智能马桶拥有坐圈加热保温的功能,目的是为了让使用者在温度较低的天气也能舒适地使用马桶,但是为了达到更好的取暖效果,单单的坐圈加热是不够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可腿部取暖,自动感应翻盖的加热型智能马桶。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加热型智能马桶,其中,包括有马桶壳体、上盖体、马桶坐垫、连接板和靠脚板,所述上盖体与马桶坐垫螺接固定,所述马桶壳体内设有启动槽,所述靠脚板与连接板制成一体,所述连接板一部分位于启动槽内,所述启动槽内设有加热控制器和启动开关,所述加热控制器一侧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侧抵在连接板上且另一侧抵在加热控制器上,所述启动开关安装在加热控制器上且位于弹簧内,所述靠脚板呈“U”型,所述靠脚板两个端头上设有导热硅胶块,所述导热硅胶块与靠脚板粘接固定,所述导热硅胶块内设有电热板,所述电热板与加热控制器电线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上盖体内设有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固定安装在马桶壳体上,所述上盖体一侧设有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与上盖体制成一体,所述电机壳体内安装有电机和主轴,所述电机与主轴配合插接,所述主轴与马桶坐垫配合插接,所述电机与电机控制器电线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电机壳体上设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与电机壳体卡接固定,所述电机控制器上端安装有信号接收器,所述红外传感器与信号接收器无线连接。

三、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加热型智能马桶结构简单,使用者在使用马桶时腿部位置的靠脚板内安有电热片,只需用脚将靠脚板踢进马桶即可触发或关闭,达到更好的取暖效果,并且具有自动感应翻盖功能,在使用马桶后无需手动翻盖,使用者离开马桶后便会自动翻起坐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加热型智能马桶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加热型智能马桶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中,1为马桶壳体,2为上盖体,3为马桶坐垫,4为连接板,5为靠脚板,6为启动槽,7为加热控制器,8为启动开关,9为弹簧,10为导热硅胶块,11为电热板,12为电机控制器,13为电机壳体,14为电机,15为主轴,16为红外传感器,17为信号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热型智能马桶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方式一: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加热型智能马桶,包括有马桶壳体1、上盖体2、马桶坐垫3、连接板4和靠脚板5,所述上盖体2与马桶坐垫3螺接固定,所述马桶壳体1内设有启动槽6,所述靠脚板5与连接板4制成一体,所述连接板4一部分位于启动槽6内,所述启动槽6内设有加热控制器7和启动开关8,所述加热控制器7一侧设有弹簧9,所述弹簧9一侧抵在连接板4上且另一侧抵在加热控制器7上,所述启动开关8安装在加热控制器7上且位于弹簧9内,所述靠脚板5呈“U”型,所述靠脚板5两个端头上设有导热硅胶块10,该导热硅胶块10导热效果好且不易软化,所述导热硅胶块10与靠脚板5粘接固定,所述导热硅胶块10内设有电热板11,所述电热板11与加热控制器7电线连接,所述上盖体2内设有电机控制器12,所述电机控制器12固定安装在马桶壳体1上,所述上盖体2一侧设有电机壳体13,所述电机壳体13与上盖体2制成一体,所述电机壳体13内安装有电机14和主轴15,所述电机14与主轴15配合插接,所述主轴15与马桶坐垫3配合插接,所述电机14与电机控制器12电线连接,所述电机壳体13上设有红外传感器16,所述红外传感器16与电机壳体13卡接固定,所述电机控制器12上端安装有信号接收器17,所述红外传感器16与信号接收器17无线连接。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使用者坐在马桶上如厕时,可用脚踢靠脚板5,将连接板4踢入启动槽6触碰启动开关8,弹簧9会将连接板4弹回初始位置,加热控制器7控制电热板11加热,电热板11加热后最高温度为50℃,电热板11位于导热硅胶块10内,导热硅胶块10可充分导热,使用者将腿部位置放在导热硅胶块10上可取暖,当使用者感觉温度过高或不需要继续取暖时,可再次用脚踢靠脚板5,使连接板4再次触碰启动开关8,加热控制器7控制电热板11不再加热;当使用者离开马桶后,红外传感器16发送信号给信号接收器17,电机控制器12控制电机14运作,主轴15旋转带动马桶坐垫3翻转,实现自动翻起坐垫。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