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婴儿背带的腰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4468发布日期:2018-10-09 19:21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婴儿背带的腰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背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婴儿背带的腰凳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婴儿背带是按照人体工学原理,超宽肩带和超宽腰带平衡分担重量;独有的可拆卸式头帽设计,有效保护新生宝宝头部,还能起到保暖防风,遮阳作用。当宝宝坐在背带上时,背带的设计能让宝宝的脊椎以正确的姿势健康成长,而为了更能适应宝宝的坐姿,在腰凳中设置了腰凳,方便父母的使用。

但是,目前应用于婴儿背带上的腰凳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够有效的调整腰凳的角度或能够调整的角度较小,导致所以很多父母通过婴儿背袋将婴儿背放在身前时非常不舒服,降低腰凳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腰凳角度调节不方便、降低使用性能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对腰凳角度进行快速调节、方便折叠的腰凳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用于婴儿背带的腰凳装置,包括腰凳主体以及与腰凳主体配合连接的调整关节,所述调整关节包括与腰凳主体配合连接的固定体、设置在固定体内的联动体以及用于连接固定体与联动体的连接件,所述联动体与固定体配合活动连接,所述联动体与所述腰凳主体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体包括设有连接槽的第一接管以及设置在第一接管底端的调整板,所述调整板与第一接管固定连接,所述调整板上还设有与所述联动体上端配合连接的L型开槽以及与所述联动体下端配合连接的连接孔,所述连接件与连接孔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联动体包括第二接管、与第二接管固定连接的调整配合板以及设置在调整配合板上的装配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装配孔配合连接,所述调整配合板端部均匀设有U形凹槽,所述连接件与U形凹槽配合卡接。

作为优选:所述调整配合板在调整板内的调整角度范围是15度到150度。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L型开槽配合连接的上连接柱以及用于连接调整配合板与调整板的下连接柱,所述上连接柱与下连接柱之间连接有调整弹簧,所述上连接柱与所述U形凹槽配合卡接。

作为优选:所述腰凳主体包括与第一接管配合插接的第一环形管以及与第二接管配合连接的第二环形管,所述第二环形管端部设为弧形。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环形管及第二环形管上还分别连接有扣带,所述扣带包括束缚带以及设置在束缚带两端的插扣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接管及第二接管端部分别连接有伸缩调节管,所述伸缩调节管包括设有弹性件的主调节管以及设置在主调节管内的副调节管,所述主调节管上设有与所述弹性件配合连接的限位槽,所述弹性件包括与副调节管配合连接的扣槽、设置在扣槽内的压缩弹簧以及与压缩弹簧配合连接的钢珠,所述钢珠顶住所述限位槽。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体与联动体之间还设有自动调整装置,所述自动调整装置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固定体与联动体的调整角度的控制器、与控制器配合连接的蓝牙装置以及设置在控制器底端的锂电池,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固定体的端部,所述锂电池与所述控制器及蓝牙装置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所述腰凳主体与调整关节的配合连接,能够对腰凳的角度进行多角度调整,固定体通过连接件的活动连接与联动体配合,然后对腰凳主体进行调整或折叠动作,实现不同使用者对腰凳装置的可调节性和舒适性,而且方便折叠,提高了腰凳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调整关节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调整关节分解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腰凳主体,2—调整关节,3—第一环形管,4—第二环形管,5—固定体,6—联动体,7—连接件,8—第一接管,9—调整板,10—第二接管,11—调整配合板,12—装配孔,13—上连接柱,14—下连接柱,15—调整弹簧,16—连接槽,17—L型开槽,18—连接孔,19—U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用于婴儿背带的腰凳装置,包括腰凳主体1以及与腰凳主体1配合连接的调整关节2,所述调整关节2包括与腰凳主体1配合连接的固定体5、设置在固定体5内的联动体6以及用于连接固定体5与联动体6的连接件7,所述联动体6与固定体5配合活动连接,所述联动体6与所述腰凳主体1配合连接,腰凳主体1与调整关节2的配合连接,能够对腰凳装置的角度进行多角度调整,实现不同使用者对腰凳的可调节性和舒适性,从而提高腰凳装置的实用性。

其中,所述固定体5包括设有连接槽16的第一接管8以及设置在第一接管8底端的调整板9,所述调整板9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接管8底端,所述调整板9与第一接管8固定连接,所述调整板9上还设有与所述联动体6上端配合连接的L型开槽17以及与所述联动体6下端配合连接的连接孔18,所述连接件7与连接孔18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接管8上设置的所述连接槽16是为了加强第一接管8与腰凳主体1连接的紧固性,所述联动体6设置在L型开槽17内与调整板9活动连接,方便联动体6与固定体5的角度调整,所述L型开槽17及连接孔18的设置也是为了方便调整板9与联动体6的连接,实现调整关节2对腰凳主体1的角度调节过程,所述联动体6上端设置的L型开槽17也可设置为H型或其他形状均可。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所述联动体6包括第二接管10、与第二接管10固定连接的调整配合板11以及设置在调整配合板11上的装配孔12,所述连接件7与所述装配孔12配合连接,所述调整配合板11端部均匀设有U形凹槽19,所述连接件7与U形凹槽19配合卡接,所述U形凹槽19也可设置为方槽或弧形槽均可。

其中,所述连接件7包括与所述L型开槽17配合连接的上连接柱13以及用于连接调整配合板11与调整板9的下连接柱14,所述上连接柱13与下连接柱14之间连接有调整弹簧15,所述上连接柱13与所述U形凹槽19配合卡接,所述调整弹簧15的设置是对上连接柱13及下连接柱14的位置进行限位,同时在需要对上连接柱13与U形凹槽19进行调整卡接时进行限位。

其中,所述调整配合板11在调整板9内的调整角度范围是15度到150度,设置的角度调整范围是在保证装置稳定合理的前提下,方便使用者进行调整的角度范围,使用方便舒适。

其中,所述腰凳主体1包括与第一接管8配合插接的第一环形管3以及与第二接管10配合连接的第二环形管4,所述第二环形管4端部设为弧形,将所述第二环形管4端部设置为弧形方便提供给使用者对腰凳装置进行收折的着力点。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7可以设置为连接销或连接柱,在根据使用者需要对腰凳装置进行调整时,U形凹槽19对连接件7进行不同位置进行限位,同时需要所述连接弹簧对连接件7进行拉紧,从而保证连接件7切实的卡进U形凹槽19内进行限位,防止滑脱等限位不稳的现象发生,所述连接件7分别包括连接在L型开槽17内的上连接柱13以及连接在所述装配孔12内的下连接柱14,通过第一连接销以及第二连接销的设置,不仅能够对固定体5与联动体6的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而且所述调整弹簧15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销及第二连接销,从而实现对连接销与U形凹槽19的调整限位。

本实施例在需要对腰凳装置进行调节时,直接通过第二环形管4对第二接管10进行调整动作,同时在下连接柱14的连接带动下与调整配合板11进行同向调整,同时调整弹簧15被拉伸,调整板9内的上连接柱13进行同向调整,上连接柱13在U形槽内的位置在上连接柱13的带动下进行相应位置变动,实现腰凳装置的调整过程,调整过程方便快捷,能够有效的对腰凳装置按照使用者的舒适度需求进行调整,需要对腰凳装置进行折叠时,直接将第二环形管4通过调整限位板与调整板9的活动角度向第一环形管3靠拢收合,方便快捷,而且方便携带,提高了腰凳装置的使用性能。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环形管3及第二环形管4上还分别连接有扣带,所述扣带包括束缚带以及设置在束缚带两端的插扣件,通过设置所述束缚带及插扣件加强腰凳装置与人体的连接,提高腰凳装置的安全性。

其中,所述第一接管8及第二接管10端部分别连接有伸缩调节管,所述伸缩调节管包括设有弹性件的主调节管以及设置在主调节管内的副调节管,所述主调节管上设有与所述弹性件配合连接的限位槽,所述弹性件包括与副调节管配合连接的扣槽、设置在扣槽内的压缩弹簧以及与压缩弹簧配合连接的钢珠,所述钢珠顶住所述限位槽,所述伸缩调节管在使用时通过将钢珠向主调节管内侧按压后,主调节管与副调节管之间分离不受力,然后将主调节管与副调节管进行调整至所需长度后,钢珠自动与所述限位槽进行卡接,实现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儿腰凳主体1的长度调整,增加腰凳装置的使用性能,提高腰凳装置的实用性。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体与联动体之间还设有自动调整装置,所述自动调整装置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固定体与联动体的调整角度的控制器、与控制器配合连接的蓝牙装置以及设置在控制器底端的锂电池,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固定体的端部,所述锂电池与所述控制器及蓝牙装置配合连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与蓝牙装置连接,然后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对控制器发出指令,对固定体与联动体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调节方便,提高了腰凳装置的使用性能。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