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门窗转角及门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6692发布日期:2018-11-20 18:55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转角及门窗,具体涉及多功能门窗转角及门窗。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按照中国建筑的设计来讲,门窗的转角大多都是90°角和135°角。转角使得两门窗型材之间连接良好,下雨的时候不会渗水等等,并且使得门窗更加美观协调。

现在,转角有多个系列,比如76cm、80cm、85cm、90cm、95cm、100cm等等。颜色有也是五花八门,比如白色、灰色、咖啡色、香槟色、木纹等等。根据需要,生产厂家及销售商家,需要一种颜色,一个系列,需要配一种转角,例如,4个系列,4种颜色,需要配16种转角。为满足用户的需要,生产厂家生产一个系列需要开一个模具,并且针对不同销售商的不同需求,需要开不同模具,相对应上不同模具,制造成本高。另外,销售商需要存储多种转角,库存量大,成本高。

为此,期望寻求一种技术方案,以至少减轻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降低生产厂家制造成本和销售商的成本的多功能门窗转角。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的门窗。

为解决一方面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门窗转角,包括:

第一面;

其中一边缘与该第一面的其中一边缘相交的第二面;

至少一个第一定位抵靠单元,其设置于第一面;

至少一个第二定位抵靠单元,其设置于第二面;

其中,该第一定位抵靠单元包括第一定位抵靠结构及第一抵靠结构,该第一定位抵靠结构的抵靠部位与该第一抵靠结构的抵靠部位共面;该第一定位抵靠单元为多个时,这些第一定位抵靠单元的第一定位抵靠结构串联连接,这些第一定位抵靠单元的第一抵靠结构串联连接且其之间的连接部沿该第一、二面之间夹角的角平分线的延长线延伸;该第二定位抵靠单元包括第二定位抵靠结构及第二抵靠结构,该第二定位抵靠结构的抵靠部位与该第二抵靠结构的抵靠部位共面;该第二定位抵靠单元为多个时,这些第二定位抵靠单元的第二定位抵靠结构串联连接,这些第二定位抵靠单元的第二抵靠结构串联连接且其之间的连接部沿该第一、二面之间夹角的角平分线的延长线延伸;该第一定位抵靠结构与该第二定位抵靠结构相对于该第一、二面之间夹角的角平分线对称,该第一抵靠结构与该第二抵靠结构相对于该第一、二面之间夹角的角平分线的延长线对称。

所述第一抵靠结构之间的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抵靠结构之间的连接部重合,形成同一连接部。

所述第一定位抵靠结构的横截面呈L型,其一边作为该第一定位抵靠结构的抵靠部位,其另一边为该第一定位抵靠结构的定位连接部。

所述第二定位抵靠结构的横截面呈L型,其一边作为该第二定位抵靠结构的抵靠部位,其另一边为该第二定位抵靠结构的定位连接部。

相邻两所述第一定位抵靠结构之间设置有内凹的第一折断部。

相邻两所述第二定位抵靠结构之间设置有内凹的第二折断部。

相邻两所述第一抵靠结构之间、相邻两所述第二抵靠结构之间的连接部设置有内凹的第三折断部。

所述第一面为平面。

所述第二面为平面。

为解决另一方面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门窗,包括上述多功能门窗转角。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包括至少一个设置于第一面的第一定位抵靠单元;至少一个设置于第二面的第二定位抵靠单元。由于第一定位抵靠结构的抵靠部位与该第一抵靠结构的抵靠部位共面,第一定位抵靠单元为多个时,这些第一定位抵靠单元的第一定位抵靠结构串联连接,这些第一定位抵靠单元的第一抵靠结构串联连接且其之间的连接部沿该第一、二面之间夹角的角平分线的延长线延伸,第二定位抵靠结构的抵靠部位与该第二抵靠结构的抵靠部位共面,第二定位抵靠单元为多个时,这些第二定位抵靠单元的第二定位抵靠结构串联连接,这些第二定位抵靠单元的第二抵靠结构串联连接且其之间的连接部沿该第一、二面之间夹角的角平分线的延长线延伸,第一定位抵靠结构与该第二定位抵靠结构相对于该第一、二面之间夹角的角平分线对称,该第一抵靠结构与该第二抵靠结构相对于该第一、二面之间夹角的角平分线的延长线对称。使用时,根据与需要配合的门窗型材的尺寸,选择合适的第一、二定位抵靠单元,将位于被选中第一、二定位抵靠单元外侧的第一、二定位抵靠单元去掉即可用于两门窗型材之间转角连接。可见,对于生产厂家来说,不同系列的本实用新型只需开一个模具,并且生产不同颜色的本实用新型只需上一次模具,能够大大降低制造成本。对于销售商来说,相同颜色不同系列的本实用新型只需存储一种,不必如现在那样,一种颜色一个系列需要存储一种转角,库存量减少,能够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再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功效,并可依照本说明书的内容来实现,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除非特别说明,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不代表顺序,也不代表与之搭配的术语的重要性。

图1示例性示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众多多功能门窗转角中的一种多功能门窗转角的实施例。多功能门窗转角包括第一面1、第二面2、第一定位抵靠单元3、第二定位抵靠单元4。

第一面1为平面较佳。

第二面2的其中一边缘与第一面1的其中一边缘相交。比如,图1所呈现的实施例中,第一面1、第二面2之间的夹角为90°。显然,该角度不是特定值,根据需要还可以是其他角度,比如135°。第二面2为平面较佳。

图1所呈现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抵靠单元3为3个,其设置于第一面1。第一定位抵靠单元3包括第一定位抵靠结构31及第一抵靠结构32,第一定位抵靠结构31的抵靠部位311与第一抵靠结构32的抵靠部321位共面。参见图1,这些第一定位抵靠结构31串联连接,这些第一抵靠结构32串联连接且其之间的连接部沿该第一、二面之间夹角的角平分线L的延长线L1延伸。

第二定位抵靠单元4为3个,其设置于第二面2。第二定位抵靠单元4包括第二定位抵靠结构41及第二抵靠结构42,第二定位抵靠结构41的抵靠部位411与第二抵靠结构42的抵靠部位421共面;参见图1,这些第二定位抵靠结构41串联连接,这些第二抵靠结构42串联连接且其之间的连接部沿该第一、二面1、2之间夹角的角平分线L的延长线L1延伸。

其中,第一定位抵靠结构31与该第二定位抵靠结构41相对于该第一、二面1、2之间夹角的角平分线L对称,该第一抵靠结构32与该第二抵靠结构42相对于该第一、二面1、2之间夹角的角平分线L的延长线L1对称。

参见图1,第一抵靠结构32之间的连接部与第二抵靠结构42之间的连接部重合,形成为同一连接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抵靠结构31的横截面呈L型,其一边作为抵靠部位311,其另一边为定位连接部312。定位连接部312用于与相邻的第一定位抵靠结构31连接,以及对门窗型材定位。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定位抵靠结构31还可以是其他的结构,只要与需要安装的门窗型材相适配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抵靠结构41的横截面呈L型,其一边作为抵靠部位411,其另一边为定位连接部412。定位连接部412用于与相邻的第二定位抵靠结构41连接,以及对门窗型材定位。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定位抵靠结构41还可以是其他的结构,只要与需要安装的门窗型材相适配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抵靠结构32不限于平面,还可以是其他适当结构,只要与需要安装的门窗型材相适配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第一定位抵靠结构31之间设置有内凹的第一折断部5,以方便使用时,根据与需要配合的门窗型材的尺寸,选择合适的第一定位抵靠结构31,将位于被选中的第一定位抵靠单元3外侧的第一定位抵靠结构31去掉。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抵靠结构42不限于平面,还可以是其他适当结构,只要与需要安装的门窗型材相适配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第二定位抵靠结构41之间设置有内凹的第二折断部6,以方便使用时,根据与需要配合的门窗型材的尺寸,选择合适的第二定位抵靠结构41,将位于被选中的第二定位抵靠单元4外侧的第二定位抵靠结构41去掉。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第一抵靠结构32之间、相邻两第二抵靠结构42之间设置有内凹的第三折断部7,以方便使用时,根据与需要配合的门窗型材的尺寸,选择合适的第一抵靠结构32、第二抵靠结构42,将位于被选中的第一定位抵靠单元3外侧的第一抵靠结构32和位于被选中的第二定位抵靠单元4外侧的第二抵靠结构42去掉。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分别连接于第一面1、第二面2另外一边缘的部分是第一圆弧曲面8,该第一圆弧曲面8的圆心在第一面1、第二面2相交的线上。

图2示例性示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众多多功能门窗转角中的另一种多功能门窗转角的实施例。该实施例与图1呈现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分别连接于第一面1、第二面2另外一边缘的一部分是第二圆弧曲面9,另一部分是平面a。除此之外,其他均与图1呈现的实施例相同。可以理解的是,连接于第一面1、第二面2另外一边缘的,还可以是其他结构,比如平面。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呈现了去掉了靠最外侧的2个第一、二定位抵靠单元3、4,实现对门窗型材b、c之间的转角的连接。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其呈现了去掉了靠最外侧的1个第一、二定位抵靠单元3、4,实现对门窗型材d、e之间的转角的连接。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再再一种结构示意图,其呈现保留了3个第一、二定位抵靠单元3、4,门窗型材f、g安装于最外侧的第一、二定位抵靠单元3、4,实现对门窗型材f、g之间的转角的连接。

可见,图3-5示例性呈现了本实用新型对不同尺寸的门窗型材的连接,其中,相对而言,门窗型材b、c尺寸最小,门窗型材f、g尺寸最大。

需要指出,上述第一定位抵靠单元3、第二定位抵靠单元4的数量不是特定值,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是其他数量,比如1个,2个,4个,5个等等。

本实用新型还描述一种门窗,包括上述多功能门窗转角。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适合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进行描述。

上面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