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墙连接件及门窗与墙体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7678发布日期:2018-09-25 18:44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窗墙连接件及门窗与墙体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门窗与墙体连接结构直接影响门窗的使用寿命。

在现有技术中,正如专利文献1:201220027606.0的专利,该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一种门窗墙体连接结构,在通过在窗框底部设置连接槽口,使用螺钉连接槽口与建筑主体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简单粗糙,容易对窗框造成一定的变形,不能满足要求装配式建筑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窗墙连接件,解决了现有的窗墙连接结构简单粗糙,容易对窗框造成一定的变形,不能满足要求装配式建筑的要求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窗墙连接件,用于连接窗框和建筑主体,包括: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一侧设有向下延伸的固定件;所述连接主体另一侧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向外凸出的卡钩,所述卡钩用于钩住窗框。

其中,所述连接主体上设有条孔,所述条孔在垂直方向上正对卡钩。

其中,所述卡钩包括斜块和钩臂,所述斜块一端连接连接主体,另一端连接钩臂,所述钩臂为水平的直块。

其中,所述连接主体上设有四个卡钩,并设有四个条孔分别对应卡钩;其中四个所述的卡钩分成平行的两对并列设置。

其中,所述固定件包括斜向向下延伸的延伸臂和位于延伸臂末端的水平的压块。

其中,所述固定件设置连接主体中部。

其中,所述连接主体上设有中空的通槽,所述通槽在垂直方向上正对固定件。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门窗与墙体连接结构,包括窗框和建筑主体,还包括窗墙连接件, 所述窗墙连接件为上述的窗墙连接件;所述窗框底部设有边框,所述窗墙连接件的卡钩用于钩住边框,所述窗墙连接件周围的间隙中填充建筑发泡材料。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窗墙连接件,其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连接主体;连接主体一侧设有向下延伸的固定件;另一侧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向外凸出的卡钩”这种结构特征,该结构的窗墙连接件构造简单,安装简便,经济实惠,可操作性强,满足了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要求。

2、本实用新型设置条孔,减少了窗框与窗墙连接件之间的热传递,减少门窗的热桥效应,同时长条形状加工更简便。

3、采取斜块和水平的钩臂,其加工工艺更简单,便于大规模批量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4、本实用新型设置固定件包括斜向向下延伸的延伸臂和位于延伸臂末端的水平的压块,便于使用螺钉向下钉入,将压块固定在建筑主体上,减少了窗框热量通过螺钉传给连接主体造成室内热桥。

5、固定件设置连接主体中部,其使用时,受力更均匀,不容易发生局部翘起或变形。

6、本实用新型设置连接主体上设有中空的通槽,且通槽在垂直方向上正对固定件,便于在安装时,使用螺钉自通槽而上钉入窗框中,进一步加强了窗墙连接件与窗框的连接强度,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窗框热量通过螺钉传给连接主体造成室内热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门窗与墙体连接结构的剖面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窗墙连接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窗墙连接件的俯视面结构示意图。

1、窗框;2、建筑主体;3、窗墙连接件;11、边框;31、连接主体;32、固定件;33、卡钩;34、条孔;35、通槽;61、斜块;62、钩臂;63、延伸臂;64、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向下”、“向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窗墙连接件3,用于连接窗框1和建筑主体2,包括:连接主体31;所述连接主体31一侧设有向下延伸的固定件32;所述连接主体31另一侧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向外凸出的卡钩33,所述卡钩33用于钩住窗框1。

其中,所述连接主体31上设有条孔34,所述条孔34在垂直方向上正对卡钩33。需要说明的是,条孔34的形状可采长条形或圆形等其他形状,但是长条形状加工会更简便。

其中,所述卡钩33包括斜块61和钩臂62,所述斜块61一端连接连接主体31,另一端连接钩臂62,所述钩臂62为水平的直块。

需要说明的是,卡钩33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类似带有一定弧度的钩臂62结构。

其中,所述连接主体31上设有四个卡钩33,并设有四个条孔34分别对应四个卡钩33;其中四个所述的卡钩33分成平行的两对并列设置。

其中,所述固定件32包括斜向向下延伸的延伸臂63和位于延伸臂63末端的水平的压块64。

其中,所述固定件32设置在连接主体31中部。

其中,所述连接主体31上设有中空的通槽35,所述通槽35在垂直方向上正对固定件32。

目前传统的门窗与墙体,通过钢副框找平,然后通过窗框1,使用螺钉直接与钢副框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简单粗糙,窗框1热量通过螺钉传给钢副框,造成室内热桥,增加室内窗框1的结露和霉变。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连接主体31上增设条孔34;并设置固定件32包括斜向向下延伸的延伸臂63和位于延伸臂63末端的水平的压块64,并配套采用“连接主体31上设有中空的通槽35,通槽35在垂直方向上正对固定件32”的结构特征,能够减少窗框1与窗墙连接件3之间的热传递,方便在安装时,使用螺钉向下压块64固定在建筑主体2上,以及使用螺钉自通槽35而上钉入窗框1中,进一步加强了窗墙连接件3与窗框1的连接强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窗框1热量通过螺钉传给连接主体31,从而避免了室内的热桥效应。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门窗与墙体连接结构,包括窗墙连接件3、窗框1和建筑主体2,所述窗框1底部设有边框11,所述窗墙连接件3的卡钩33用于钩住边框11,所述窗墙连接件3周围的间隙中填充建筑发泡材料。

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窗墙连接件3上端的卡钩33钩住窗框1底部的边框11,使用M6*50不锈钢螺钉穿过通槽35向上钉入窗框1中,然后在位于窗框1和建筑主体2之间的窗墙连接件3周围的间隙填充建筑发泡材料,最后使用M6*50不锈钢螺钉向下钉入,将压块64固定在建筑主体2上,完成最终的安装。

下面通过两个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门窗与墙体连接结构,包括窗框1、建筑主体2和窗墙连接件3,所述窗框1底部设有边框11,所述窗墙连接件3的卡钩33用于钩住边框11,所述窗墙连接件3周围的间隙中填充建筑发泡材料。

实施例2

一种窗墙连接件3,用于连接窗框1和建筑主体2,包括连接主体31;所述连接主体31上设有四个条孔34以及一个中空的通槽35。

另外,所述连接主体31一侧设有向下延伸的固定件32。所述固定件32设置在连接主体31中部。所述固定件32包括斜向向下延伸的延伸臂63和位于延伸臂63末端的水平的压块64。所述固定件32在垂直方向上正对通槽35。

所述连接主体31另一侧表面上设有四个向外凸出的卡钩33,四个所述的卡钩33分成平行的两对并列设置;四个卡钩33在垂直方向上正对四个所述条孔34。所述卡钩33用于钩住窗框1。所述卡钩33包括斜块61和钩臂62,所述斜块61一端连接连接主体31,另一端连接钩臂62,所述钩臂62为水平的直块。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