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围挡结构及具有该围挡结构的儿童床和沙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8089发布日期:2019-05-07 20:52阅读:7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围挡结构及具有该围挡结构的儿童床和沙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围挡结构及具有该围挡结构的儿童床和沙发。



背景技术:

现有的部分家具的围挡,例如床的围挡和沙发的围挡,多以木质结构或金属结构为主体,材质过于生硬、笨重、结构设计受限,在受到超强外力的情况下会出现破损、变形、甚至断裂,容易造成使用人员受伤。当人与围挡碰撞力过大时可能会对人造成伤害,存在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围挡结构,用于实现在围挡受到超负荷外力的情况下,围挡通过自身发生变形吸收能量,保护使用人员,并且在外力解除后,围挡能够自动恢复原状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儿童床,包括主床板、设置在主床板头部的床头围挡和设置在主床板尾部的床尾围挡;所述床头围挡和床尾围挡均包括内支撑板、软包层和面料层;软包层罩在内支撑板外;面料层罩在软包层外;所述内支撑板的材质为聚碳酸酯、硅胶、环氧树脂、聚醚砜树脂和聚亚苯基砜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主床板的侧部设有板状的护栏。

进一步地,所述主床板底部设有卡件;卡件具有依次连接的连接端和卡槽端;卡件的连接端可拆卸连接在主床板的底部;卡件的卡槽端开设有底部封闭顶部开口的卡槽;护栏的底端插设于卡件的卡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床头围挡和床尾围挡均呈U型;主床板的头部位于床头围挡的开口内,主床板的尾部位于床尾围挡的开口内;床头围挡的开口的一端向床尾围挡延伸至床尾围挡的开口的同侧端外部,床头围挡开口的另一端与床尾围挡的开口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护栏;

进一步地,所述床头围挡和床尾围挡均呈U型;主床板的头部位于床头围挡的开口内,主床板的尾部位于床尾围挡的开口内;床尾围挡的开口的一端向床头围挡延伸至床头围挡的开口的同侧端外部,床尾围挡的开口的另一端与床头围挡的开口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护栏。

进一步地,所述面料层上设有开口,开口上设有拉链。

进一步地,所述软包层的材质为天然乳胶、3D间隔织物、海绵、棉、绒和高级纤维丝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主床板的材质为实木;主床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脚。

一种沙发,包括依次连接的侧挡和座架,所述侧挡包括内支撑板、软包层和面料层;软包层罩在内支撑板外;面料层罩在软包层外;所述内支撑板的材质为聚碳酸酯、硅胶、环氧树脂、聚醚砜树脂和聚亚苯基砜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座架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支撑所述座架的地脚。

一种围挡结构,包括内支撑板、软包层和面料层;软包层罩在内支撑板外;面料层罩在软包层外;所述内支撑板的材质为聚碳酸酯、硅胶、环氧树脂、聚醚砜树脂和聚亚苯基砜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将具有强韧性材质的内支撑板、软体材质制成的软包层和面料层制成围挡,利用内支撑板的变形吸收由外力产生的能量,从而保护使用人员的安全,并且在外力解除后,内支撑板能够自动恢复到原状;因此采用该围挡结构的儿童床和沙发在能够保护使用人员安全;其次,在儿童床上设置可拆卸的护栏,使儿童床可以作为婴儿床使用;并且,在儿童床上设置卡件,使护栏可方便的拆装,使本儿童床在取出护栏后可以作为软体沙发使用;设置U型的床头围挡和床尾围挡,在床头围挡和床尾围挡开口两个侧壁受到外力时,由于床头围挡和床尾围挡具有开口,因此在床头围挡和床尾围挡开口的两个侧壁受到外力时,床头围挡和床尾围挡开口的部分就会变形,吸收掉外力,从而使床头围挡位于主床板头部的部分和床尾围挡位于主床板尾部的部分不会受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儿童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儿童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一种儿童床拆掉护栏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一种儿童床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一种儿童床A区域的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6为一种儿童床的床尾围挡或床头围挡与主床板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儿童床的卡件的一种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所示拆掉护栏后的一种儿童床受到外力后变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一种儿童床受到外力后变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沙发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一种沙发B区域的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中:1-床尾围挡;2-床头围挡;3-主床板;4-护栏;5-卡件;6-面料层;7-内支撑板;8-软包层;9-螺栓;10-螺母;11-拉链;12-支撑脚;13-侧挡;14-座架;15-地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儿童床,包括主床板3、设置在主床板3头部的床头围挡2和设置在主床板3尾部的床尾围挡1;所述床头围挡2、床尾围挡1均包括内支撑板7、软包层8和面料层6;软包层8罩在内支撑板7外;面料层6罩在软包层8外;所述内支撑板7的材质为聚碳酸酯、硅胶、环氧树脂、聚醚砜树脂和聚亚苯基砜树脂中的任意一种。在床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以床头围挡2受到外力作用为例,如图9所示,由于内支撑板7的材质具有高冲击强度及弹性系数,外力作用使床头围挡2变形,床头围挡2依靠变形吸收了外力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能量,从而保护使用人员的安全;当外力解除时,如图1所示,床头围挡2由于自身的材质具有高冲击强度及弹性系数从而恢复原状。所述床头围挡2或床尾围挡1与主床板3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的连接方式,具体为,在床头围挡2或床尾围挡1或床头围挡2和床尾围挡1上开设通孔,通孔内设有螺栓9。在主床板3的底部开设卡住螺母10的槽,将螺母10放在槽中。连接时,通过螺栓9和螺母10的螺纹配合实现将床头围挡2或床尾围挡1连接到主床板3上。当然床头围挡2或床尾围挡1与主床板3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实现连接。所述软包层采用现有的软体材质制作,例如天然乳胶。优选地,如图4所示,可在主床板3的底部设置多个支撑脚12,增加主床板3的支撑点,减小主床板3的弯曲变形量。所述主床板3可以采用木材、金属和树脂等材料制成。

所述主床板3的侧部设有板状的护栏4。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主床板3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护栏4,则可以使本实施例的儿童床作为婴儿床使用,护栏4防止婴儿滚落主床板3。优选地,护栏4与主床板3可拆卸连接,可以方便父母抱起婴儿或儿童。优选地,护栏4的板面上开设有多个长条孔。设置多个长条孔,可以减轻护栏4的重量,还可以方便观察婴儿的状态,同时方便使用人员拿取护栏4。

所述主床板3底部设有卡件5;卡件5具有依次连接的连接端和卡槽端;卡件5的连接端可拆卸连接在主床板3的底部;卡件5的卡槽端开设有底部封闭顶部开口的卡槽;护栏4的底端插设于卡件5的卡槽中。如图7所示,卡件5的右端为连接端,连接端与主床板3底部可拆卸连接;卡件5的左端为卡槽端,卡槽端的顶部开口底部封闭,从而可以方便护栏4的安装;由于采用卡接方式,将护栏4向上提就可拆除护栏4,从而使本实施例的儿童床可以作为软体沙发使用。如图7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卡件5的卡槽顶部开口两端设有倒角,一方面方便护栏4插入卡槽端,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护栏4被卡槽端的卡槽损坏,进一步地,所述倒角为倒圆角。如图4和7所示,主床板3的侧壁开设有卡住护栏4两端的定位槽,从而使使用人员方便的定位护栏4的位置。

所述床头围挡2和床尾围挡1均呈U型;主床板3的头部位于床头围挡2的开口内,主床板3的尾部位于床尾围挡1的开口内;床头围挡2的开口的一端向床尾围挡1延伸至床尾围挡1的开口的同侧端外部,床头围挡2的开口的另一端与床尾围挡1的开口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护栏4。

所述床头围挡2和床尾围挡1均呈U型;主床板3的头部位于床头围挡2的开口内,主床板3的尾部位于床尾围挡1的开口内;床尾围挡1的开口的一端向床头围挡2延伸至床头围挡2的开口的同侧端外部,床尾围挡1的开口的另一端与床头围挡2的开口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护栏4。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儿童床作为软体沙发使用时,使用人员从前边的开口落座于主床板3上,然后使用人员的背向后靠,当接触到床头围挡2开口端时,床头围挡2的开口端变形,从而吸收掉使用人员施加给床头围挡2的力,从而使床头围挡2位于主床板3头部的部分和床尾围挡1位于主床板3尾部的部分不受使用人员施加向后靠的力。如图8所示,当本实施例中的儿童床作为软体沙发使用时,受到外力作用,以床头围挡2受到外力为例,外力作用使床头围挡2变形,床头围挡2的变形吸收了外力的能量,从而可以保护使用人员的安全,当外力解除时,如图3所示,床头围挡2自动恢复原状。

所述面料层6上设有开口,开口上设有拉链11。设置拉链11,使面料层6可以拆卸下来,方便面料层6的换洗,安全卫生。

所述软包层8的材质为天然乳胶、3D间隔织物、海绵、棉、绒和高级纤维丝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主床板3的材质为实木;主床板3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脚12。

本实施例的一种沙发,如图10-1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侧挡13和座架14,所述侧挡13包括内支撑板7、软包层8和面料层6;软包层8罩在内支撑板7外;面料层6罩在软包层8外;所述内支撑板7的材质为聚碳酸酯、硅胶、环氧树脂、聚醚砜树脂和聚亚苯基砜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面料层6上可设置开口,开口处设置拉链,从而方便面料层6的换洗。图6所示的床头围挡2与主床板3的螺纹连接也可用于侧挡13和座架14的连接。所述软包层8可以采用天然乳胶、3D间隔织物、海绵、棉、绒和高级纤维丝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制成。

所述座架14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支撑所述座架14的地脚15。

本实施例的一种围挡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内支撑板7、软包层8和面料层6;软包层8罩在内支撑板7外;面料层6罩在软包层8外;所述内支撑板7的材质为聚碳酸酯、硅胶、环氧树脂、聚醚砜树脂和聚亚苯基砜树脂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地,所述软包层8可以采用天然乳胶、3D间隔织物、海绵、棉、绒和高级纤维丝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面料层6上可设置开口,开口处设置拉链,从而方便面料层6的换洗。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