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更换的智能马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9275发布日期:2018-10-26 19:05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用品,特指一种方便更换的智能马桶盖。



背景技术:

坐便器是人类生活中必要的卫浴用品,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坐便器也越来越智能化,但当人们如厕时,必须需要使用马桶的坐垫,但现有的坐便器,包括智能马桶都只有一个坐垫,而且是多人共用一个马桶的坐垫,而且没有杀菌措施,提高疾病传播率降低厕所的卫生安全,如果套上卫生套,又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同时如果人们着急如厕时,又要等待换套时间,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若坐垫圈损坏,不易更换或者直接整个换掉,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方便更换的智能马桶盖。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更换的智能马桶盖,包括坐垫主体,上述坐垫主体包含有杀菌底座,上述杀菌底座呈“0”形,上述杀菌底座一端设有与马桶主体连接的连接部,上述连接部一侧设有电源槽,上述电源槽内设有电源;上述杀菌底座侧面设有坐垫槽,上述坐垫槽内设有若干组支撑环与紫外线灯,上述支撑环一端设有防滑头,上述支撑环高于紫外线灯,上述坐垫槽两端面均设有点动开关槽,上述点动开关槽内设有点动开关,上述坐垫槽外侧面上设有若干组卡钩,上述卡钩钩爪向内,上述坐垫槽内侧面上设有若干组卡钩,上述卡钩钩爪向外,上述坐垫槽外侧卡钩与坐垫槽内侧卡钩对称,上述杀菌底座一端设有坐垫圈开启器;上述坐垫槽内套设有坐垫圈,上述坐垫圈形状与坐垫槽一致,上述坐垫圈两侧设有卡槽,上述卡槽与卡钩卡接。

作为优化:上述支撑环比紫外线灯高5MM-9MM。

作为优化:上述电源、点动开关与紫外线灯为串联电路。

三、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方便更换的智能马桶盖可双面使用;设有杀菌底座,可在使用的同时杀菌;减少卫生套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解决换套过程中的等待;方便更换,若坐垫圈损坏,只需跟换坐垫圈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方便更换的智能马桶盖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方便更换的智能马桶盖俯视图;

图中,1为坐垫主体,2为杀菌底座,3为电源,4为点动开关,5为紫外线灯,6为连接部,7为支撑环,8为坐垫圈开启器,9为卡钩,10坐垫圈,11为卡槽,12为坐垫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方式一:如图1至2所示,包括坐垫主体1,上述坐垫主体1包含有杀菌底座2,上述杀菌底座2呈“0”形,上述杀菌底座2一端设有与马桶主体连接的连接部6,上述连接部6一侧设有电源槽,上述电源槽设置在连接部6与连接部6之间,上述电源槽内设有电源3,上述杀菌底座2侧面设有坐垫槽12。

上述坐垫槽12内设有六组支撑环7,用于支撑坐垫圈10,上述支撑环7一端设有防滑头,用于增大摩擦力,防止坐垫圈10的滑动,上述坐垫槽12内设有十二组紫外线灯5,可使本实用方便更换的智能马桶盖具备消毒杀菌的作用,上述支撑环7比紫外线灯5高8MM,防止坐垫圈10直接压在紫外线灯5上,对紫外线灯5造成损坏,上述坐垫槽12两端面均设有点动开关槽,上述点动开关槽内设有点动开关4,上述电源3、点动开关4与紫外线灯5为串联电路,当点动开关4被按住时,才可以启动电路。

上述坐垫槽12外侧面上设有若干组卡钩9,上述卡钩9钩爪向内,上述坐垫槽12内侧面上设有若干组卡钩9,上述卡钩9钩爪向外,上述坐垫槽12外侧卡钩9与坐垫槽内侧卡钩9对称,用于勾住坐垫圈10,防止坐垫圈10脱落或移动;上述杀菌底座2一端设有坐垫圈开启器8,方便取出坐垫圈10;上述坐垫槽12内套设有坐垫圈10,上述坐垫圈10形状与坐垫槽12一致,上述坐垫圈 10两侧设有卡槽11,上述卡槽11与卡钩9卡接。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先将马桶主体放下,然后按下坐垫圈开启器8,这时坐垫圈10一端弹出,当坐垫圈10弹出时,杀菌底座2一端的点动开关4失去压力,此时紫外线灯5关闭,将坐垫圈10取出并换面,在将坐垫圈10塞回杀菌底座2上,当坐垫圈10完全塞入时,杀菌底座2两端的点动开关4均被按住,紫外线灯亮5起,由于坐垫圈10两侧均被卡钩9卡住,同时坐垫圈10一侧面与支撑环7接触,增大坐垫圈10在支撑环7上的摩擦力,有效的防止坐垫圈10 的滑动,当坐垫圈10盖在杀菌底座2上时,紫外线灯5一直开启,与杀菌底座 2接触的那面坐垫圈10就一直处于杀菌状态中,所以,就算人们在坐垫圈10,但有一面坐垫圈10一直处于杀菌状态,当使用完毕后可立马接上另一个人使用,而且不用等待,同时也不需要卫生套等外套设施,节省材料,降低卫生套等材料对环境的污染,若坐垫圈10损坏,只需跟换坐垫圈10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