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桌上型升降办公电脑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5221发布日期:2019-08-07 01:10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桌上型升降办公电脑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坐姿办公和站姿办公的桌上型升降办公电脑桌。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计算机进行工作或学习。计算机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人们开始长时间使用并久坐电脑前,导致人们颈椎病、腰椎病等职业病频繁发生,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健康办公、学习的理念。

据研究表明,如果人们采用坐姿和站姿交替办公,能够较好的预防颈椎病、腰椎病等现代职业病,为此市场上出现了升降办公桌,以满足人们坐姿和站姿交替办公的需要,但这些产品一般结构较为复杂,不但浪费时间和人力,而且造成很大的成本浪费。

在此基础上,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升降桌,该升降桌放在现有办公桌上方或者其他支撑上方即可使用,计算机等相关办公产品放在该升降桌上,当坐姿和站姿交替办公时,通过调整升降桌的高度来适应人体姿势的变化。

目前市场上,此类升降桌使用的动力元件基本为气弹簧或拉簧等配件,其升降动力的大小是固定不可调节的,只能满足设计时的固定负载范围。例如,以气弹簧为动力的升降桌,在设计负载范围内,拨动开关升降桌就能够自动匀速上升,但在负载超过设计范围的时候又会导致抬升乏力,需要人额外抬升,致使用户体验不佳。以拉簧为动力元件的升降桌,在桌子负载不够的时候会导致拨动开关桌子就自动快速上升,易导致桌面东西掉落,使用不安全,而桌子负载太重的时候,又会需要使用者额外抬升桌子,用户体验不佳。

为此,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610921916.X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升降桌,包括桌架、设置在所述桌架上方的桌面、设置在所述桌架两侧的两个X型升降架,每个所述X型升降架下侧均设有一个桌脚,每个所述X型升降架均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中部铰接固定,且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上端与桌架滑动连接,下端与所述桌脚铰接固定,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上端与所述桌架铰接固定,下端与所述桌脚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上端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上端之间设有拉簧,所述拉簧的活动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上端连接,所述拉簧的固定端通过距离调节装置固定在所述桌架上,所述距离调节装置用于调整拉簧固定端与所述桌架之间的距离。又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710240036.0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手动升降桌,包括支架;桌体,其安装于支架上;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升降组件分别设置于桌体的两侧,两组升降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桌体和支架相连,所述升级组件能调节桌体和支架两者之间的垂直高度。

虽然这些升降桌能较好地解决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及用户体验等问题,但是这些升降桌的结构依然较为复杂,而且这些升降桌在未升起状态时的厚度较大,使用起来的体验较差。为此,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的升降桌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整体厚度较薄、结构简洁大气、稳定性高、提高用户体验的桌上型升降办公电脑桌。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桌上型升降办公电脑桌,包括:

一桌板,所述桌板的下板面上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第二上滑槽;

一设置在所述桌板正下方的底座框架,所述底座框架为由左底座横梁、右底座横梁、前底座横梁和后底座横梁围合而成的矩形框结构,在所述前底座横梁、后底座横梁的内侧面上分别开设有沿各自长度方向延伸的前底座横梁滑槽、后底座横梁滑槽;

沿所述桌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桌板与底座框架之间的第一、第二X型升降架,所述第一、第二X型升降架均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第二X型升降架的第一支撑杆的下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底座框架的左底座横梁上,其上端分别通过第一、第二支撑转轴滑动嵌设在所述第一、第二上滑槽内,所述第一、第二X型升降架的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分别通过第三、第四支撑转轴滑动嵌设在所述前底座横梁滑槽、后底座横梁滑槽内,其上端分别铰接在所述桌板的下板面上;以及

一设置在所述桌板的下板面上的气压棒驱动组件,所述气压棒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X型升降架的第一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所述气压棒驱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第二X型升降架动作,控制所述桌板升高或者下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气压棒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第二气压棒滑动槽,所述第一、第二气压棒滑动槽沿所述桌板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桌板的下板面上;

一气压棒支撑架,所述气压棒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一、第二气压棒滑动槽之间且其两侧中部分别通过一第五支撑转轴滑动嵌设在所述第一、第二气压棒滑动槽内,其两侧后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支撑转轴的端部连接;

一气压棒,所述气压棒固定设置在所述气压棒支撑架内;

一设置在所述桌板下板面上且靠近所述后底座横梁处并与所述气压棒的活塞杆端部的开关部件连接的气压棒扳手作动件;以及

一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气压棒的活塞杆上且其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气压棒的端部和气压棒扳手作动件的侧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左底座横梁与所述前底座横梁、后底座横梁之间和所述右底座横梁与所述前底座横梁、后底座横梁之间分别采用一底座转角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桌板的下板面位于所述第一、第二X型升降架的第一支撑杆的正上方处分别设置有一弧形弹片。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利用气压棒驱动组件驱动两个X型升降架动作,使得桌板升高或下降,结构简洁大气且稳定性好。此外,当本实用新型处于折叠状态,桌板支撑在底座框架上,且气压棒驱动组件完全位于桌板与底座框架之间,这样使得升降桌的整体厚度更加薄,更好的提高了使得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升高状态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图。

图3是图1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折叠状态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正视图。

图6是图4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6,图中给出的是一种桌上型升降办公电脑桌,包括桌板100、底座框架200、X型升降架300a、300b以及气压棒驱动组件400。

桌板100的下板面上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上滑槽110a、110b。底座框架200设置在桌板100的正下方,底座框架200为由左底座横梁210、右底座横梁220、前底座横梁230和后底座横梁240围合而成的矩形框结构。为了便于底座框架200进行装配,在左底座横梁210与前底座横梁230、后底座横梁240之间和右底座横梁220与前底座横梁230、后底座横梁240之间分别采用一底座转角件250连接,通过四个底座转角件250将左底座横梁210、右底座横梁220、前底座横梁230和后底座横梁240装配成矩形框结构。前底座横梁230、后底座横梁240的内侧面上分别开设有沿各自长度方向延伸的前底座横梁滑槽231、后底座横梁滑槽241。

X型升降架300a、300b沿桌板10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桌板100与底座框架200之间。X型升降架300a、300b均包括第一支撑杆310a、310b和第二支撑杆320a、320b,第一支撑杆310a、310b与第二支撑杆320a、320b的中部铰接。X型升降架300a、300b的第一支撑杆310a、310b的下端分别通过铰接件311a、311b铰接在底座框架200的左底座横梁210上,其上端分别通过支撑转轴330a、330b滑动嵌设在上滑槽110a、110b内。X型升降架300a、300b的第二支撑杆320a、320b的下端分别通过支撑转轴340a、340b滑动嵌设在前底座横梁滑槽231、后底座横梁滑槽241内,其上端分别通过铰接件321a、321b铰接在桌板100的下板面上。

气压棒驱动组件400设置在桌板100的下板面上,具体地,气压棒驱动组件400包括气压棒滑动槽410a、410b、气压棒支撑架420、气压棒430、气压棒扳手作动件440以及弹簧450。气压棒滑动槽410a、410b沿桌板100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桌板100的下板面上。气压棒支撑架420设置在气压棒滑动槽410a、410b之间且其两侧中部分别通过一支撑转轴421滑动嵌设在气压棒滑动槽410a、410b内,其两侧后部分别与支撑转轴330a、330b的端部连接。气压棒430固定设置在气压棒支撑架420内。气压棒扳手作动件440设置在桌板100的下板面上且靠近后底座横梁240处并与气压棒430的活塞杆431端部的开关部件连接。弹簧450套设在气压棒430的活塞杆431上且其两端分别抵靠在气压棒430的端部和气压棒扳手作动件440的侧面上。

参见图3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桌上型升降办公电脑桌处于折叠状态,桌板100支撑在底座框架200上,且气压棒驱动组件400完全位于桌板100与底座框架200之间,此状态的升降桌适用于坐姿办公使用。当使用者需要切换至站姿办公时,通过扣压住气压棒扳手作动件440,气压棒扳手作动件440触发气压棒430动作和在弹簧450的弹力作用下,使得气压棒430的活塞杆431伸出,带动气压棒支撑架420朝向左底座横梁210方向滑动,此时,X型升降架300a、300b将桌板100支撑起来,当桌板100升高至适当位置时,松开气压棒扳手作动件440,桌板100即可固定在该位置处,如图1至图3所示。当使用者由站姿办公切换至坐姿办公时,同样通过扣压住气压棒扳手作动件440,气压棒扳手作动件440触发气压棒430动作,并施加一定向下压力给桌板100,使得气压棒430的活塞杆431伸缩回并将弹簧450压缩,带动气压棒支撑架420朝向右底座横梁210方向滑动,此时,桌板100下降至底座框架200的位置处,继而松开气压棒扳手作动件440即可。

此外,在桌板100的下板面位于X型升降架300a、300b的第一支撑杆310a、310b的正上方处分别设置有一弧形弹片120a、120b,这样当使用者由站姿办公切换至坐姿办公时,弧形弹片120a、120b能够对X型升降架300a、300b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