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育教学使用的书籍分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4378发布日期:2019-01-15 22:39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教育教学使用的书籍分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书籍分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教育教学使用的书籍分类装置。



背景技术:

书籍分类装置是人们用来存放书本的常用工具之一,教育教学更加少不了书架的存在,目前现有的书籍分类装置为了存放更多的书籍,书架往往很高,取放书籍时需要借助爬梯等工具,使用不便,其次,空间利用不合理,不能充分利用空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教育教学使用的书籍分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教育教学使用的书籍分类装置,包括箱体、箱门、书籍盛放抽屉、分类盒、后挡板、侧挡板、第一隔板、标签板、书籍存放室、固定板、第二隔板、抽屉把手和第三隔板,所述箱体前侧设置有箱门,所述箱体右侧设置有书籍盛放抽屉,所述箱体上侧设置有分类盒,所述分类盒后侧设置有后挡板,所述分类盒左侧设置有侧挡板,所述分类盒右侧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分类盒前侧设置有标签板,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书籍存放室,所述书籍存放室中部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固定有第二隔板,所述书籍盛放抽屉上设置有抽屉把手,所述书籍盛放抽屉内固定有第三隔板。

优选的,所述箱门内的固定板上和书籍盛放抽屉内均设置有标签板。

优选的,所述箱体上侧通过左右两端的侧挡板和四个第一隔板共同组成五个分类盒。

优选的,所述箱体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书籍盛放抽屉,且书籍盛放抽屉采用抽拉式结构,且内部通过三块第三隔板将书籍盛放抽屉内部分隔成四个书籍存放盒。

优选的,所述箱门内部通过横向固定的固定板和纵向固定的第二隔板将箱门内部分为四个书籍存放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教育教学使用的书籍分类装置采用箱体结构对书籍进行分类存放,结构简单,空间设计更加合理化,方便使用,并且能够根据的质量和存放要求,选择外部存放和内部存放,不仅方便将书籍分类存放,而且方便取拿,更具实用性,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书籍盛放抽屉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箱门,3、书籍盛放抽屉,4、分类盒,5、后挡板,6、侧挡板,7、第一隔板,8、标签板,9、书籍存放室,10、固定板,11、第二隔板,12、抽屉把手,13、第三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教育教学使用的书籍分类装置,包括箱体1、箱门2、书籍盛放抽屉3、分类盒4、后挡板5、侧挡板6、第一隔板7、标签板8、书籍存放室9、固定板10、第二隔板11、抽屉把手12和第三隔板13,箱体1前侧设置有箱门2,箱体1右侧设置有书籍盛放抽屉3,箱体1上侧设置有分类盒4,分类盒4后侧设置有后挡板5,分类盒4左侧设置有侧挡板6,分类盒4右侧设置有第一隔板7,箱体1上侧通过左右两端的侧挡板6和四个第一隔板7共同组成五个分类盒4,这样设置,不仅方便将书籍分类存放,而且方便取拿,分类盒4前侧设置有标签板8,箱体1内部设置有书籍存放室9,书籍存放室9中部固定有固定板10,箱门2内的固定板10上和书籍盛放抽屉3内均设置有标签板8,这样设置,方便查找,固定板10上固定有第二隔板11,箱门2内部通过横向固定的固定板10和纵向固定的第二隔板11将箱门2内部分为四个书籍存放室9,这样设置,能够存放更多书籍,书籍盛放抽屉3上设置有抽屉把手12,书籍盛放抽屉3内固定有第三隔板13,箱体1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书籍盛放抽屉3,且书籍盛放抽屉3采用抽拉式结构,且内部通过三块第三隔板13将书籍盛放抽屉3内部分隔成四个书籍存放盒,这样设置,空间利用更加充分。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教育教学使用的书籍分类装置时,箱门2内的固定板10上和书籍盛放抽屉3内均设置有标签板8,根据标签板8将书籍存放,同时方便查找,箱体1上侧通过左右两端的侧挡板6和四个第一隔板7共同组成五个分类盒4,不仅方便将书籍分类存放,而且方便取拿,箱体1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书籍盛放抽屉3,且书籍盛放抽屉3采用抽拉式结构,且内部通过三块第三隔板13将书籍盛放抽屉3内部分隔成四个书籍存放盒,空间利用更加充分,箱门2内部通过横向固定的固定板10和纵向固定的第二隔板11将箱门2内部分为四个书籍存放室9,能够存放更多书籍。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