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会议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9136发布日期:2019-07-13 08:21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会议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会议桌。



背景技术:

现代生活中,办公会议桌越来越多的得到广泛应用。随着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各种会议室也在办公楼、写字楼里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会议场所,但是由于会议室的功能设置比较单一,所以,使用效率不高,而运行成本却不低。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到,目前大多数环境使用的会议桌功能比较单一,而且大多数会议桌的主体框架垂直于底面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的伸腿空间受到限制,使用舒适度大大降低。

另外,目前大多数会议桌的配电单元分散设置在局部区域,电气元件的空间布局不合理导致配电单元的使用受到限制。对于具有升降功能的会议桌,在升降台上升或下降过程中一旦出现异物阻挡升降台的运动,或多或少会对电气设备造成一定的损伤,而且,如果在升降台下降过程中,人手不小心卡在升降台与会议桌面之间,容易对人造成伤害。因此,目前的升降台会议桌对升降台面以及电气元件不具有安全防护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会议桌,本实用新型的会议桌采用具有升降功能的升降部,从而使会议桌多样化,在将升降部升起时可以满足临时应急指挥应用,升降部下降后可满足普通会议功能。而且本实用新型在升降部的顶台面安装感应保护装置,保证会议桌的升降台在升降过程中防止电气设备受到不必要的损坏,也避免了升降过程中的非法操作或者异物出现对人员造成伤害。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会议桌具有斜支撑框以及与斜支撑框的侧立腿平行的悬浮底柜,将悬浮底柜的侧面设计为与地面具有一定夹角的倾斜结构,使其符合人体工程学,增加了会议工作人员的伸腿空间。并且本实用新型将电源模块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设置于升降台面的导轨底座上,以便电源模块能够沿导轨底座的开口槽任意移动,从而可以在多个任意位置安全取电,使其使用更加便捷,台面更加整洁。具体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会议桌,所述会议桌包括主台面、斜支撑框和升降部,其中,所述斜支撑框的上表面安装所述主台面,所述升降部贯穿所述主台面,在所述升降部的顶台面上设置有感应保护装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感应保护装置设置于所述顶台面的下表面且靠近顶台面的外侧边缘,所述顶台面的下表面具有用于安装感应保护装置的凹槽。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凹槽内安装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外壁紧贴所述凹槽的内壁设置,所述固定件的内壁形成空腔,所述固定件在凹槽口处具有第一凸棱和第二凸棱。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感应保护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感应器的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具有能够卡接在所述第一凸棱和第二凸棱之间的卡头以及用于容纳感应器的容纳部,其中,所述卡头具有凸部和连接处,所述凸部的最外侧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凸棱与第二凸棱所形成的开口直径。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升降部包括顶台面和升降杆,所述主台面上设置有可容纳所述升降部的开口,在所述升降部通过开口下降至会议桌内部最低点时,所述顶台面与所述会议桌的主台面形成水平平面。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升降部还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设置在所述顶台面下方,所述支撑台与所述顶台面之间形成开口向外的空腔,所述空腔用于容纳电气设备,在所述升降部上升至最高点时,所述支撑台与所述会议桌的主台面形成水平平面。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斜支撑框底部横梁固定至地面,其中,所述斜支撑框呈内部中空的倒梯形结构;在所述主台面的下方通过螺栓连接悬浮底柜,所述悬浮底柜安装于所述斜支撑框内部,并且,所述悬浮底柜的长侧面与所述斜支撑框的侧立腿平行,其中,所述主台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悬浮底柜的长侧面所在的平面形成一定夹角。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斜支撑框的底部横梁与所述悬浮底柜之间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通过其底部预埋的螺纹孔经由螺栓固定至所述斜支撑框的底部横梁。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升降部底部通过防松紧固螺栓固定至所述悬浮底柜,在所述升降部的所述顶台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源模块的导轨底座。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导轨底座上设置有开口槽,在所述顶台面下表面方具有固定所述导轨底座的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升降功能的升降部用于安装电气设备,在升降部升起时,可以将会议桌用于临时应急指挥;而在升降部下降时,可以将其用于普通会议功能,从而增加了会议桌的多样化应用;

2、本实用新型在升降部的顶台面外边缘设置了具有防护功能的感应保护装置,能够对升降部在上升或者下降过程对安装至其上的电气设备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由于出现异物或者由于人员的非法操作对电气元件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从而相应地延长了电气元件以及会议桌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的会议桌采用悬浮底柜的设计,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悬浮底柜的侧面与水平面具有一定的倾斜角,从而使得悬浮底柜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使得操作人员在使用会议桌时空间更加舒适;大大提升会议人员腿部伸腿空间。便于工作人员更舒适的伸展,缓解肢体僵硬与疲劳,也避免了工作人员由于底柜不合理的设计导致踢到悬浮底柜,有效避免因为悬浮机箱内部的电器元件松动而发生故障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会议桌将电源模块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设置于升降台面的导轨底座上,以便电源模块能够沿导轨底座的开口槽任意移动,由此不管是在升降部处于上升位置或者位于下降位置,均有利于操作人员有效的利用电源模块,多点任意位置的安全取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会议桌的侧面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感应保护装置的安装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感应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会议桌的升降部处于升起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会议桌的升降部处于下降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会议桌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会议桌的电源模块安装示意图;和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顶台面上的导轨底座的俯视图。

图中11-斜支撑框;12-悬浮底柜;13-支撑件;14-主台面;15-升降部;16- 顶台面;17-电源模块;18-升降杆;19-电气设备;20-感应保护装置;21-支撑台;22-开口槽;30-固定件;31-凹槽;301-第一凸棱;302-第二凸棱;40-容纳部;41-活动件;42-卡头;60-连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会议桌具有升降功能和感应防护功能。参照附图 1、附图2和附图3,其中,会议桌包括主台面14、斜支撑框11和升降部15。升降部15包括顶台面16、升降杆18和支撑台21。在升降部15的顶台面16 上设置有感应保护装置20。感应保护装置20设置于顶台面16的下表面且靠近顶台面16的外侧边缘。优选的,感应保护装置20沿顶台面16的下表面的四周边沿设置。在顶台面16的下表面具有用于安装感应保护装置20的凹槽31。

参见附图3,优选的,凹槽31内具有固定件30,固定件30的外壁紧贴凹槽31的内壁设置,所述固定件30的内壁形成空腔,固定件30在凹槽口处具有第一凸棱301和第二凸棱302。第一凸棱301和第二凸棱302的最外侧间隔一定距离使得第一凸棱的最外侧边缘和第二凸棱的最外侧边缘形成开口。优选的,感应保护装置20还包括用于固定感应器的活动件41,活动件41具有能够卡接在所述第一凸棱301和第二凸棱302之间的卡头42以及用于容纳感应器的容纳部40。其中,所述卡头42具有凸部和连接处,所述凸部的最外侧直径大于第一凸棱301与第二凸棱302所形成的开口直径,使得所述活动件能够定位于所述固定件30的空腔内。根据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感应保护装置20可以采用将感应器末端的倒挂结构卡入固定件30的空腔内,通过挤压扩张进行定位紧固。优选的,所述感应器可以是红外感应报警装置或者微波感应报警装置。从而对顶台面下方的电气元件进行保护。

参照图1、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的会议桌还包括升降部15,升降部15 贯穿所述主台面14。主台面14上设置有可容纳所述升降部15的开口。该开口的宽度和长度与所述升降部15的顶台面的宽度和长度相一致,以便保证升降部 15在通过开口下降至最低处时,不会对升降部的电气元件进行阻挡。其中,升降部下降至最低处是指顶台面16与主台面14处于同一平面的位置。在升降部下降至最低处时,所述顶台面16的外侧边缘紧贴于主台面开口的内壁,使得顶台面16与会议桌的主台面14形成水平平面,如图5所示。

优选的,所述升降部15还包括支撑台21,支撑台21设置在顶台面16下方,在升降部15上升至最高处时,所述支撑台21与所述会议桌的主台面14 形成水平平面。其中,升降部上升至最高处是指升降部顶台面距离主台面距离最远的位置。所述支撑台21与所述顶台面16之间形成开口向外的空腔,开口向外是指自桌体的中轴线向四周延伸的方向。所述空腔用于容纳电气设备19。支撑台21围绕升降杆18设置,支撑台21的最外侧长度和宽度与所述顶台面 16相一致。

所述升降部15的升降杆18底部通过防松紧固螺栓固定至悬浮底柜12的框架内部。由此升降部15安装于悬浮底柜的框架内部且处于主台面14的开口内侧。顶台面16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至升降部15的最上端。通过升降部可以实现顶台面16相对于主台面14垂直上下升降。

本实施例的会议桌采用了升降结构扩大了会议桌的使用范围,通过升降部的升降杆实现部分台面的上升或者下降,从而使得顶台面升起时,可以用于临时指挥应急的应用,而当顶台面下降至与主台面水平时,用于一般的会议桌。而且本实用新型在安装升降结构的基础上,为了对升降部上的电气元件进行保护,在顶台面上设置了感应保护装置,在升降杆上升或者下降过程中,如若在感应器周边感应范围内有异物延伸至感应范围,升降运动会停止并发出警报,以便保护电气元件免受破坏,也防止了对操作人员的伤害。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会议桌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参照图1和图6,本实施例的会议桌还设置有主台面14、斜支撑框11和悬浮底柜12。其中,斜支撑框11的底部横梁固定至地面,斜支撑框11的上表面安装主台面14,主台面14的下表面通过螺栓连接至斜支撑框的顶部横梁。斜支撑框11呈内部中空的倒梯形结构。优选的,斜支撑框11至少包括4条侧立腿,该侧立腿底部连接横梁形成可以容纳悬浮底柜12的框架结构。其中,主台面14安装于斜支撑框 11的上部,通过螺栓进行固定。

优选的,在主台面14的下方通过螺栓连接悬浮底柜12,悬浮底柜12安装于斜支撑框11内部。优选的,悬浮底柜12的长侧面与斜支撑框11的侧立腿平行。优选的,所述主台面14所在的平面与悬浮底柜12的长侧面所在的平面形成一定夹角,优选的,所述夹角为60°~80°。优选的,主台面14与悬浮底柜 12的长侧面之间的夹角为69°。所述斜支撑框11的底部横梁与所述悬浮底柜 12之间设置有支撑件13。支撑件13通过其底部预埋的螺纹孔通过螺栓固定至斜支撑框11的底部横梁。

本实施例的会议桌通过将悬浮底柜的侧面设置成与水平面具有一定夹角的倾斜结构,并使其满足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从而使得操作人员在使用会议桌时空间更加舒适。也大大提升了会议人员腿部伸腿空间,便于工作人员更舒适的伸展,缓解肢体僵硬与疲劳,也避免了工作人员踢到悬浮底柜,有效避免了因为悬浮机箱内部的电器元件松动而发生故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会议桌是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的改进。参照图7和图8,在所述顶台面16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源模块的导轨底座17。在所述导轨底座17上设置有开口槽22,参考图8。在所述顶台面16下表面具有固定所述导轨底座17的连接装置60。优选的,在导轨底座17的下方安装连接装置60。连接装置60用于将导轨底座17固定至顶台面16。本实用新型的导轨底座17的开口槽22用于卡扣连接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可以在开口槽的任意位置随意进行插拔安装,所述开口槽22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实现所述电源模块在沿开口槽纵向任意位置随意插拔,便于电源模块的集中管理,不管是在升降部处于上升位置或者位于下降位置,均有利于操作人员有效的利用电源模块,多点任意位置的安全取电,有效的利用空间。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会议桌还包括电气设备19,该电气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显示器、笔记本或感应灯。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将电气设备设置于顶台面 16与支撑台21之间所形成的空腔内,并且电气设备的最外侧边缘不超过主台面的用于容纳升降部的开口内壁,以便升降部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保证主台面不会对电气设备进行阻挡从而损害电气设备。优选的,感应保护装置20相对于所述电气设备更靠近所述顶台面16的外边缘,以便更好地对电气设备进行保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