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笼安装结构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2851发布日期:2019-03-27 10:11阅读:1084来源:国知局
蒸笼安装结构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蒸笼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带蒸笼的机械煲在蒸煮食物时,蒸笼有以下两种放置方法:1)蒸笼架位于锅体内部;2)蒸笼架在锅体顶部。前者要求蒸笼外径比锅体内壁的内径小,蒸笼可在闲置时收纳进锅体内部,占用空间较小,但蒸煮时,锅内容纳的食物较少;后者要求蒸笼外径比锅体内壁的内径大,蒸煮时,锅内可容纳较多的食物,但当饭煲闲置不用时,蒸笼无法收纳到锅体内部,占用空间较大。

因此,存在设计一种在蒸煮时可容纳较多食物且闲置时占用体积较小的蒸笼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锅体容纳食物少或蒸笼存放占用空间的问题,提供一种蒸笼安装结构,该蒸笼安装结构在蒸煮时可容纳较多食物且闲置存放时占用体积较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蒸笼安装结构的烹饪器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蒸笼安装结构,所述蒸笼安装结构包括锅体和至少一个蒸笼,所述蒸笼包括蒸笼底和围绕所述蒸笼底的周缘设置的蒸笼壁,所述锅体包括锅底和围绕锅底的周缘设置的锅壁,所述蒸笼壁和所述锅壁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为使所述蒸笼能够在位于所述锅体或与该蒸笼相邻的下层蒸笼内的第一位置和位于所述锅体或所述下层蒸笼的顶部的第二位置之间变换。

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配合的凸筋和凹槽。

优选地,所述蒸笼包括底层蒸笼,所述凸筋包括沿高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底层蒸笼的蒸笼壁的外表面上的第一凸筋;所述凹槽包括沿高度方向设置在所述锅壁的内表面上的第一凹槽;所述底层蒸笼能够在使所述第一凸筋容纳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的所述第一位置和使所述锅壁顶部支撑所述第一凸筋底部的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变换。

优选地,所述底层蒸笼的蒸笼壁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凸缘,所述锅壁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包括与所述锅壁相连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凸缘或所述第一凸筋的阶梯折弯部和与所述阶梯折弯部相连的水平折弯部;和/或,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底层蒸笼的所述蒸笼底的高度高于所述锅底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凹槽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层蒸笼的所述蒸笼壁的对应所述第一凸筋的内表面上的第二凹槽,所述蒸笼包括至少一个能够层叠设置在所述底层蒸笼上方的附加蒸笼,所述凸筋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附加蒸笼的所述蒸笼壁的外表面上的第二凸筋,所述凹槽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蒸笼壁的对应所述第二凸筋的内表面上的第三凹槽,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位于上层的所述蒸笼的所述第二凸筋能够容纳于相邻的位于下层的所述蒸笼的所述第二凹槽或第三凹槽内;在所述第二位置,位于上层的所述蒸笼的所述第二凸筋底部能够支撑于位于下层的所述蒸笼的所述蒸笼壁顶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二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凸筋和所述第三凹槽通过冲压工艺形成。

优选地,所述蒸笼安装结构包括围绕所述锅壁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和围绕所述底层蒸笼的所述蒸笼壁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凸筋。

优选地,所述蒸笼安装结构包括围绕所述底层蒸笼的所述蒸笼壁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二凹槽和围绕所述附加蒸笼的蒸笼壁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二凸筋和多个所述第三凹槽。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的蒸笼安装结构。

优选地,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蒸笼壁和锅壁上设置限位结构,且限位结构设置为使蒸笼能够在位于锅体或与该蒸笼相邻的下层蒸笼内的第一位置和位于锅体或下层蒸笼的顶部的第二位置之间变换,这样在第一位置时,由于蒸笼能够收纳在锅体或与其相邻的下层蒸笼内,可使装置整体占用体积较小,方便移动和存放,在第二位置时,蒸笼可支撑在锅体或与其相邻的下层蒸笼顶部,使锅体内部空间较大,能够满足蒸煮大量食物的需要,从而实现了在蒸煮时可容纳较多食物且闲置存时占用体积较小的目的,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蒸笼安装结构的立体图,其中,蒸笼处于第二位置;

图2是图1中的蒸笼安装结构的俯视图;

图3和是图2中的蒸笼安装结构的C-C剖视图;

图4是图3中的X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的蒸笼安装结构的D-D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蒸笼安装结构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蒸笼处于第一位置;

图7是图6中的蒸笼安装结构的俯视图;

图8是图7中的蒸笼安装结构的A-A剖视图;

图9是图7中的蒸笼安装结构的B-B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附加蒸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2中的附加蒸笼的G-G剖视图;

图12和是图11中的附加蒸笼的F-F剖视图;

图13是图11中的附加蒸笼的E-E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6中的锅体的L-L剖视图;

图16和是图15中的锅体的M-M剖视图;

图17是图15中的锅体的N-N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锅体 11锅底

12锅壁 2蒸笼

2a底层蒸笼 2b附加蒸笼

21蒸笼底 22蒸笼壁

3限位结构 31凸筋

31a第一凸筋 31b第二凸筋

32凹槽 32a第一凹槽

32b第二凹槽 32c第三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蒸笼安装结构,所述蒸笼安装结构包括锅体1和至少一个蒸笼2,所述蒸笼2包括蒸笼底21和围绕所述蒸笼底21的周缘设置的蒸笼壁22,所述锅体1包括锅底11和围绕锅底11的周缘设置的锅壁12,所述蒸笼壁22和所述锅壁12上设置有限位结构3,所述限位结构3设置为使所述蒸笼2能够在位于所述锅体1或与该蒸笼2相邻的下层蒸笼内的第一位置和位于所述锅体1或所述下层蒸笼的顶部的第二位置之间变换。其中,蒸笼底21上可根据需要设置透气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1-图17所示,通过在蒸笼壁22和锅壁12上设置限位结构3,且限位结构3设置为使蒸笼2能够在位于锅体1或与该蒸笼2相邻的下层蒸笼内的第一位置和位于锅体1或下层蒸笼的顶部的第二位置之间变换,这样在第一位置时,由于蒸笼2能够收纳在锅体1或与其相邻的下层蒸笼内,可使装置整体占用体积较小,方便移动和存放,在第二位置时,蒸笼2可支撑在锅体1或与其相邻的下层蒸笼顶部,使锅体1内部空间较大,能够满足蒸煮大量食物的需要,从而实现了在蒸煮时可容纳较多食物且闲置时占用体积较小方便存放和移动的目的,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其中,限位结构3可以有多种选择,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3包括配合的凸筋31和凹槽32。

如图1-图9所示,优选地,所述蒸笼2包括底层蒸笼2a,所述凸筋31包括沿高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底层蒸笼2a的蒸笼壁22的外表面上的第一凸筋31a;所述凹槽32包括沿高度方向设置在所述锅壁12的内表面上的第一凹槽32a;所述底层蒸笼2a能够在使所述第一凸筋31a容纳在所述第一凹槽32a内的所述第一位置和使所述锅壁12顶部支撑所述第一凸筋31底部的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变换。其中,所述第一凹槽32a的顶部敞开,所述第一凹槽32a的底部封闭。也就是说,当底层蒸笼2a上的第一凸筋31a沿锅体1和底层蒸笼2a的高度方向滑入锅体1的第一凹槽32a内时,底层蒸笼2a位于锅体1内部,即底层蒸笼2a位于第一位置,此时装置整体体积较小,当底层蒸笼2a上的第一凸筋31a沿锅体1和底层蒸笼2a的高度方向从锅体1的第一凹槽32a完全滑出且底层蒸笼2a与锅体1相对转动而使第一凸筋31a和第一凹槽32a错开时,底层蒸笼2a可支撑在锅体1的顶部,即底层蒸笼2a位于第二位置,此时锅体内的容纳空间较大,可满足烹饪大量食物的需要,从而通过第一凸筋31a和第一凹槽32a的结构实现底层蒸笼2a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变换,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加工制造难度较低。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在锅体1的锅壁12的内表面上设置凸筋而在底层蒸笼2a的蒸笼壁22的外表面上设置与该凸筋配合的凹槽来实现底层蒸笼2a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变换,达到在蒸煮时可容纳较多食物且闲置存时占用体积较小的目的。

为了提高底层蒸笼2a处于第一位置时的安装位置的可靠程度,优选地,所述底层蒸笼2a的蒸笼壁2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凸缘,如图4所示,所述锅壁1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包括与所述锅壁12相连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凸缘或所述第一凸筋31的阶梯折弯部和与所述阶梯折弯部相连的水平折弯部,这样在第一位置时,底层蒸笼2a不仅可依靠第一凹槽32a对第一凸筋31a的支撑作用,还可依靠阶梯折弯部对第一凸缘的支撑作用而处于容纳于锅体1内的第一位置,固定更加可靠,并且阶梯折弯部和水平折弯部也方便将锅体1定位安装在其他结构(例如锅体外壳罩)上。另外,优选地,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底层蒸笼2a的所述蒸笼底21的高度高于所述锅底11的高度。这样当蒸煮的食物较少时,可将底层蒸笼2a放置在第一位置,当蒸煮的食物量较大时,可将底层蒸笼2a放置在第二位置,底层蒸笼2a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以便更好地满足烹饪需求。

并且优选地,如图1-13所示,所述凹槽32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层蒸笼2的蒸笼壁22的对应所述第一凸筋31a的内表面上的第二凹槽32b,所述蒸笼2包括至少一个能够层叠设置在所述底层蒸笼2上方的附加蒸笼2b,所述凸筋3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附加蒸笼2b的所述蒸笼壁22的外表面上的第二凸筋31b,所述凹槽3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蒸笼壁22的对应所述第二凸筋31b的内表面上的第三凹槽32c,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位于上层的所述蒸笼2的所述第二凸筋31b能够容纳于相邻的位于下层的所述蒸笼2的所述第二凹槽32b或第三凹槽32c内;在所述第二位置,位于上层的所述蒸笼2的所述第二凸筋31b底部能够支撑于位于下层的所述蒸笼2的所述蒸笼壁22顶部。其中,底层蒸笼2a的结构与附加蒸笼2b的结构大体相似。也就是说,多个附加蒸笼2b可层叠地设置在底层蒸笼2a的上方,而底层蒸笼2a可支撑在锅体1的顶部,这样可满足同时蒸煮大量食物的的需求,且多个附加蒸笼2b和底层蒸笼2a中位于上层的蒸笼可收纳在相邻的位于下层的蒸笼2(附加蒸笼2b或底层蒸笼2a)内,而底层蒸笼2a可收纳在锅体1内,这样方便存放和移动,从而利用凸筋31与凹槽32的结构实现了多层蒸笼的堆叠和收纳,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其中,上述描述的“对应所述第一凸筋31a的内表面上的第二凹槽32b”以及“对应所述第二凸筋31b的内表面上的第三凹槽32c”中的“对应”是指第一凸筋31a和第二凹槽32b的位置相对,第二凸筋31b和第三凹槽32c的位置相对。并且为了方便加工制造,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32a、所述第一凸筋31a和所述第二凹槽32b以及所述第二凸筋31b和所述第三凹槽32c通过冲压工艺形成。也就是说,第一凹槽32a可通过冲压工艺形成,此时锅壁12的对应第一凹槽32a的外表面上可形成凸起,位置相对的所述第一凸筋31a和所述第二凹槽32b可通过冲压工艺一次形成,位置相对的所述第二凸筋31b和所述第三凹槽32c可通过冲压工艺一次形成,当然所述第一凹槽32a、所述第一凸筋31a和所述第二凹槽32b以及所述第二凸筋31b和所述第三凹槽32c也可通过其他工艺形成,并且所述第一凸筋31a和所述第二凹槽32b的位置可错开,所述第二凸筋31b和所述第三凹槽32c的位置也可错开,例如可交错设置。

为了使底层蒸笼2a能够可靠稳固地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如图1-3、5-9、14-17所示,优选地,所述蒸笼安装结构包括围绕所述锅壁12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凹槽32a和围绕所述底层蒸笼2a的所述蒸笼壁22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凸筋31a。

为了使附加蒸笼2b能够可靠稳固地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如图1-3和5-13所示,优选地,所述蒸笼安装结构包括围绕所述底层蒸笼2a的所述蒸笼壁22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二凹槽32b和围绕所述附加蒸笼2b的蒸笼壁22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二凸筋31b和多个所述第三凹槽32c。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的蒸笼安装结构。其中,优选地,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