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陪护椅中撑脚及应用其的陪护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4457发布日期:2019-04-03 00:09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陪护椅中撑脚及应用其的陪护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陪护椅中撑脚及应用其的陪护椅。



背景技术:

目前,在病房一般都设有陪护椅。为了方便陪护人员使用,常见的陪护椅大多具备折叠功能。平时,陪护人员可以坐在陪护椅上;在需要躺卧休息时,通过折叠部分展开成床供陪护人员躺卧,实现一物两用。参见图 1,常规的陪护椅的中撑脚与背框和后背框的连接一般是采用钢丝绳或者链条,方式是将钢丝绳或链条固定于背框和后背框上,此结构中撑脚会因为两边的长短不一致和长期使用的自然拉伸而往一边倾斜,长期使用下来,钢丝绳和链条的容易断料和脱落。另外此结构的设计还会因为背框和后背框与钢丝绳或链条的固定,引起固定处的加固物承受不了拉力引起脱焊断裂等问题的出现。

经过市场调查售后服务中发现常规中撑脚结构容易出现以下几大问题:

1、钢丝绳长期使用后因质量问题断裂。

2、钢丝绳两头加固不到位引起的脱落。

3、长期使用后背框和后背框框架承受不了单向的拉力焊点的断料。

4、使用过程中前后晃动不稳固等问题。

因此寻求一种稳定可靠,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一种陪护椅中撑脚及应用其的陪护椅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稳定可靠,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一种陪护椅中撑脚及应用其的陪护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陪护椅中撑脚,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三通方管、伸缩杆以及三通件;

第一支撑件整体为匚字形结构,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纵杆以及于第一纵杆前后两端向上连接的第一前连接杆和第一后连接杆,

第二支撑件整体为匚字形结构,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纵杆以及于第二纵杆前后两端向上连接的第二前连接杆和第二后连接杆,第二前连接杆和第二后连接杆在其中段形成弯曲的折角,

所述第一纵杆的前后两端外侧与分别于第二前连接杆下段的后侧以及第二后连接杆下段的前侧铰接,

三通方管包括纵向方管以及纵向方管中部向下的竖向连接管,纵向方管穿设于第三纵向穿孔内,第一纵杆的中部铰接有一根向上的伸缩杆,伸缩杆的上端连接竖向连接管,

所述三通件包括平行布置的左右两个纵向的第一纵向穿孔和第二纵向穿孔,所述三通件还包括位于第一纵向穿孔和第二纵向穿孔下方的第三纵向穿孔。

作为一种优选,第一纵向穿孔和第二纵向穿孔为圆形穿孔,第三纵向穿孔为方形穿孔。

作为一种优选,伸缩杆选用气弹簧。

一种陪护椅,它包括上述的中撑脚,另外还包括从左向右依次包括相互铰接的座框、背框以及后背框,所述座框的底部设置有前支撑,背框与后背框之间连接有中撑脚,后背框的底部设置有后支撑,后支撑的顶部向上设置有扶手;

所述前支撑的底部设置有前轮,后支撑的底部设置有后轮;

所述背框、后背框和中撑脚之间通过两组三通件进行连接,所述背框的后侧有一根背框连接管,所述后背框的前侧有一根后背框连接管,背框的背框连接管穿设于第一纵向穿孔内,后背框的后背框连接管穿设于第二纵向穿孔内;

其中第一前连接杆以及第一后连接杆分别通过一个第一定位片连接后背框的后背框连接管的前段和后段;

其中第二前连接杆以及第二后连接杆分别通过一个第二定位片连接背框的背框连接管的前段和后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选用气弹簧的好处是在打开的运行状态中可以在任何一个位置不使用外力的情况下停住,加装此伸缩杆能在椅子打开成床的状态时保持中撑脚安静平稳的接触地面。传统在椅子打开成床的状态是因为没有伸缩杆的向上推力中撑脚瞬间接触地面会发出很大的响动,发出响亮的噪音,会惊吓到病人和家属。中撑脚因为是直接通过定位片和背框后背框连接的一体性更好,直接连接与椅子的主框架上使的更牢靠。因此本实用新型一种陪护椅中撑脚及应用其的陪护椅具有稳定可靠,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陪护椅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陪护椅的展开状态与收起状态的变化中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陪护椅的收起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背框、中撑脚以及后背框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三通方管和伸缩杆的配合示意图。

其中:

座框1

背框2、背框连接管2.1

后背框3、后背框连接管3.1

前支撑4、前轮4.1

中撑脚5、第一纵杆5.1、第一前连接杆5.2、第一后连接杆5.3、第二纵杆5.4、第二前连接杆5.5、第二后连接杆5.6

后支撑6、后轮6.1

扶手7

三通方管8、纵向方管8.1、竖向连接管8.2

伸缩杆9

三通件10

第一定位片11

第二定位片12。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5,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陪护椅,它包括从左向右依次包括相互铰接的座框1、背框2以及后背框3,所述座框1的底部设置有前支撑4,背框2与后背框3之间连接有中撑脚5,后背框3的底部设置有后支撑6,后支撑6的顶部向上设置有扶手7;

所述前支撑4的底部设置有前轮4.1,后支撑6的底部设置有后轮6.1;

所述背框2、后背框3和中撑脚5之间通过两组三通件10进行连接,所述背框2的后侧有一根背框连接管2.1,所述后背框3的前侧有一根后背框连接管3.1,所述三通件10包括平行布置的左右两个纵向的第一纵向穿孔和第二纵向穿孔,所述三通件10还包括位于第一纵向穿孔和第二纵向穿孔下方的第三纵向穿孔,其中第一纵向穿孔和第二纵向穿孔为圆形穿孔,第三纵向穿孔为方形穿孔;背框2的背框连接管2.1穿设于第一纵向穿孔内,后背框3的后背框连接管3.1穿设于第二纵向穿孔内;

所述中撑脚5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三通方管8以及伸缩杆 9;

第一支撑件整体为匚字形结构,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纵杆5.1以及于第一纵杆5.1前后两端向上连接的第一前连接杆5.2和第一后连接杆5.3,其中第一前连接杆5.2以及第一后连接杆5.3分别通过一个第一定位片11 连接后背框3的后背框连接管3.1的前段和后段;

第二支撑件整体为匚字形结构,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纵杆5.4以及于第二纵杆5.4前后两端向上连接的第二前连接杆5.5和第二后连接杆5.6,第二前连接杆5.5和第二后连接杆5.6在其中段形成弯曲的折角,其中第二前连接杆5.5以及第二后连接杆5.6分别通过一个第二定位片12连接背框2的背框连接管2.1的前段和后段;

所述第一纵杆5.1的前后两端外侧与分别于第二前连接杆5.5下段的后侧以及第二后连接杆5.6下段的前侧铰接,

三通方管8包括纵向方管8.1以及纵向方管8.1中部向下的竖向连接管 8.2,纵向方管8.1穿设于第三纵向穿孔内,第一纵杆5.1的中部铰接有一根向上的伸缩杆9,伸缩杆9的上端连接竖向连接管8.2。伸缩杆优选为气弹簧。

中撑脚将三通件和三通方管连接起来,起到一个定位的作用防止在使用过程的三通件的左右乱晃动。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