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立辅助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9035发布日期:2018-11-30 19:34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起立辅助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领域,更具体的,涉及起立辅助座椅。



背景技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不少老年人由于下肢肌肉出现衰退,存在着从座椅上难以站立起来的困难问题。基于上述问题,目前已知的具有通过抬升座椅的座体来实现辅助站立功能的座椅。

然而申请人在长期研究过程中发现,现有的上述座椅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均采取将整个座体托举的方式来实现辅助站立,很容易使得使用人员具有往一侧(与具有椅背相反侧)倾斜甚至往该侧倾倒的问题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起立辅助座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起立辅助座椅,包括座体、支撑所述座体的支架和在所述座体一侧设置且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的椅背,所述座体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椅背设置,支架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底部设置有抬升所述第二部分的抬升机构,还包括控制所述抬升机构的驱动机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抬升机构为由四个相互连接的连杆组成的四连杆机构,在所述第二部分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滑轨,在所述支架底部上设置有容纳槽,在所述容纳槽底部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四连杆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的第一端和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上的第二端,通过滑动所述第二端进而使得所述第一端沿着所述第一滑轨滑动,从而使得四连杆机构抬升所述第二部分。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由所述驱动电机驱动的螺杆、 限位所述螺杆的保持架和被所述螺杆穿过的滑移块,所述滑移块与所述四连杆机构的第二端传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长度比值在1:3至1:2.5之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座体分为两部分,而抬升机构和驱动机构仅用于将与人体臀部配合的座体部分抬升,用于提供使用者起立的支撑力,而尽量避免对于腿部部分的支撑从而避免使用者具有倾倒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座椅升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驱动机构和抬升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3,起立辅助座椅,包括座体1、支撑所述座体1的支架2和在所述座体1一侧设置且与所述支架2固定连接的椅背3。

所述抬升机构4为由四个相互连接的连杆40组成的四连杆机构,在所述第二部分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滑轨11a,在所述支架2底部上设置有容纳槽21,在所述容纳槽21底部设置有第二滑轨20,所述四连杆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11a的第一端40a和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20上的第二端40b。

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驱动电机50、由所述驱动电机50驱动的螺杆51、 限位所述螺杆51的保持架53和被所述螺杆51穿过的滑移块52,所述滑移块52与所述四连杆机构的连杆配合。其中所述驱动电机50通过引线连接控制开关6,所述控制开关6可以设置在座椅方便操作者操作的位置,例如可以设置在扶手或者椅被的侧面,在操作者需要起立时,按动所述控制开关6。使得所述螺杆51被所述电机50驱动,螺杆51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滑移块52滑动,进而带动四连杆机构的第二端在所述第二滑轨20内滑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端40a沿着所述第一滑轨11a滑动,从而使得四连杆机构抬升所述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10和所述第二部分11的长度比值在1:3至1:2.5之间,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长度比值维持在上述范围内时,保证了抬升操作者的力尽量少的施加在大腿不必要的位置,从而进一步降低操作者在被抬升机构抬升时的倾倒感。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上述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