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洗碗机除渣的搓揉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9093发布日期:2019-02-15 20:27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洗碗机除渣的搓揉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卫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洗碗机除渣的搓揉机构。



背景技术:

洗碗机的除渣,通常是将废渣过滤送入除渣机构,由除渣机构粉碎处理再排出,除渣机构粉碎机理一般是采用撞击方式或切割方式,以相对运动产生的冲击力将流动内的废渣撞击为碎块或切割分解,撞击方式一般是自转的刀具(可同时在腔体中作旋转运动)与腔体中漂浮、流动的废渣碰撞以打碎废渣,例如名为“食物垃圾处理机”(专利号95222788.6)的公开技术所示的粉碎刀与粉碎腔结构;切割方式一般是作旋转运动的刀具以刃口或较窄的侧部碰撞腔体中漂浮、流动的废渣以将废渣切割断开,例如名为“一种食物垃圾处理器的碾磨结构”(公告号CN 104014403 B)所示的网片齿与刀盘齿结构。

包括上述公开技术在内的现有技术,无论是撞击方式还是切割方式,均是利用相对运动的冲击力进行碰撞,需要废渣与刀具正面碰撞才能取得较好的粉碎效果;然而实际应用中,存在如下两个不足:

一、在除渣机构中,废渣均是漂流状态,运动轨迹不一,而刀具的运动轨迹相对固定,因此废渣与刀具的碰撞均具有随机性,需要若干次的相对移动,才能形成正面碰撞,而且其中的若干次相对移动是无效运动,因此,现有碰撞或切割的处理方式,均既难以保障废渣粉碎效果的一致性,又增加了动能消耗,尤其是因无效运动太多而大量延长了除渣机构的工作时间,大幅降低了废渣处理速度,对洗碗机的工作效率形成较大的不良影响。

二、利用相对运动所产生的冲击力对废渣进行处理的动作,是瞬间动作,每一次碰撞,接触动作仅持续较短的时间,难以对废渣形成持续的处理,对于体积较大的废渣需要若干次循环处理,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洗碗机除渣的机构,可对废渣进行搓揉,结构紧凑,提高了废渣的处理效率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洗碗机除渣的搓揉机构,其包括定磨盘座、定磨盘、动磨盘和电动机,定磨盘外周径向设置若干个固定片,动磨盘的外周设置若干个切片;在电机轴的轴向上,所述切片与所述固定片具有间隙,该间隙构成环形的搓揉、碾磨区域,以对进入该间隙的废渣进行搓揉、碾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片与切片设置间隙,利用切片相对固定片的转动动作,在带动废渣移动的同时对废渣进行碾压、搓揉,力度大,动作持续性强,处理效果更好,效率更高;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另外,相较于撞击结构、刀具结构,固定片与切片的结构不易受损、使用寿命长,维护、维修成本低,且无需加工刃部,降低了制造难度。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定磨盘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附图2的俯视图;

附图4是动磨盘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附图4的俯视图;

附图6是附图4的侧视图;

附图7是拨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附图7的侧视图;

附图9是刀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10是附图9的俯视图;

附图11是附图1的A处放大图;

附图12是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动机;2、定磨盘座;3、定磨盘;4、动磨盘;5、刀片;6、拨片;7、切割室;8、搓揉室;9、排水室;10、垃圾导流体;11、进水口;12、出水口;13、第一通道;14、第二通道;15、第三通道;31、过孔;32、固定片;41、切片;51、刀体;52、刀头;61、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洗碗机除渣的搓揉机构,如附图1-12所示,其包括定磨盘座2、定磨盘3、动磨盘4和电动机1,定磨盘3外周径向设置若干个固定片32,动磨盘4的外周设置若干个切片41,该切片41位于所述固定片32下方。在电机轴的轴向上,切片41与固定片32大体平行,且两者具有间隙,该间隙构成环形的搓揉、碾磨区域,以对进入该间隙的废渣进行搓揉、碾磨。

切割室处理的废渣排出的速度,影响整机的效率;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个较佳的双通道方案,以提高废渣从切割室输出的速度:过孔31构成废渣进入搓揉室8的第一通道13;在切片41的根部区域,所述动磨盘4的盘体外缘与所述定磨盘3具有空隙,该空隙与环形搓揉、碾磨区域相接,并构成废渣进入搓揉室8的第二通道14;水体和废渣经第一通道13和第二通道14或两通道其中之一进入搓揉、碾磨区域。动磨盘4的盘体外缘与所述定磨盘3的最小距离L不大于过孔31的槽宽,以控制可进入搓揉室8的废渣的体积。这种方案,处于定磨盘3中上部的废渣可经过孔31通道进入搓揉室8,处于定磨盘3底部的废渣可经过动磨盘4盘体外缘的通道进入搓揉室8,加快了废渣整体流动的速度,提高了整机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搓揉、碾压的主要机理是,除渣部包括两粉碎构件,两粉碎构件具有相对的表面,两相对表面之间具有供水体通过的间隙;两相对表面相对转动,转动的轴线与两相对表面所在平面交叉或垂直;对洗碗机废渣进行除渣处理时,将流动的水体引入两相对表面之间的间隙,在相对转动中,由两相对表面对随水体流入的废渣进行搓揉、碾压。两相对表面呈一上一下平置,相对转动轴线竖置;处于上方的粉碎构件设水体和废渣进入通道,处于下方的粉碎构件设水体和废渣流出通道。使水体和废渣的流动方向趋近于重力方向,以尽可能得提高流速,使水体和废渣尽快地从切割室进入搓揉室,减少滞留时间,加快工作效率,使流体在整个除渣机构内维持高速流动状态,尤其是,使废渣在高速流动的同时进行切割、搓揉碾磨等粉碎工作。搓揉、碾压废渣的部位临近粉碎构件外缘,以增大有效工作面积,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两相对表面相对转动,对废渣形成搓揉、碾压动作;对废渣的搓揉、碾压动作,力度大,尤其是相较于对废渣进行撞击、切割等瞬间接触、瞬间脱离的处理方式,搓揉、碾压的废渣动作持续性强(直至处理到废渣体积不大于预定体积,从流出通道排出),具有更良好的处理效果;相较于废渣随机性撞击刀具、随机性与刀具触碰切割的传统方式,大幅加快了处理速度。废渣被相对固定在工作区域内(从进入位置持续到流出位置,均属于搓揉、碾压动作工作区域),搓揉、碾压动作持续,对废渣的处理效果更好;两相对表面的相对转动和水体的流动,使废渣在两相对表面之间的间隙中移动,在移动中,体积较大的废渣,在相对表面的摩擦力的作用下,边移动边翻转,或被相对表面挤压缩小体积(例如具有弹性的废渣),或破碎成若干个体(例如脆性废渣颗粒),或撕裂成若干个体(例如具有内部纤维粘连的废渣)。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洗碗机,尤其是应用于喷淋式洗碗机;为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精神和发明原理,现以其应用于一种喷淋式洗碗机的排水除渣处理器作为举例说明如下:

排水除渣处理器,如附图1所示,其包括:定磨盘座2、定磨盘3、电动机1和动磨盘4。

如附图1所示,定磨盘座2,为空腔体,具有承接废渣的进水口11和将废渣排出的出水口12,该进水口11连通洗碗机的排水口;电动机1设于定磨盘座2,输出轴轴端伸入定磨盘座2的腔体内。

如附图1、附图2、附图3所示,定磨盘3固定于定磨盘座2的腔体内,为两端开口的环形筒体结构;筒部的侧壁上设置若干个过孔31,外周径向设置若干个固定片32,固定片可单独制作然后通过焊接或装配等方式固定于筒部的结构,较佳的方案是,固定片32为定磨盘3的筒体底部向外弯折延伸而成的一体结构;筒部的上端开口朝向定磨盘座2的进水口,筒部外周面与定磨盘座2具有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连通过孔31和固定片32之间的间隙,形成废渣从切割室7流向排水室9的一个通道,属于搓揉室8的一部分。

在上述方案中,定磨盘3需要固定在定磨盘座2上,其固定结构可采用常规固定结构,例如焊接、螺钉固定等等;作为一个较佳的方案是,如附图1所示,定磨盘座2的腔体侧壁具有阶梯结构;固定片32的筒部上沿和固定片32端部分别抵靠在定磨盘座2腔体的直径不同的阶梯段侧壁上,以包绕成容置空间。这种结构,既形成容置空间,又通过筒体上下端的两点固定方式,形成牢靠的固定结构,并易于装配。

如附图1、附图4、附图5、附图6所示,作为转动部件的动磨盘4,中部固定于电动机1的输出轴;动磨盘4的主体为圆盘结构,盘体直径与定磨盘3的筒体直径大体相同;其中,动磨盘4盘体的中部设置刀片5,以切割定磨盘3的筒体内的废渣;盘体的外周设置若干个切片41,该切片41位于固定片32下方,以切割以切割流向排水室9的废渣。需要说明的是,刀片5的转动轨迹处于定磨盘3的内圆周内,对定磨盘3内的废渣进行一级切割;其中,刀片5的刃部的转动轨迹与定磨盘3的内圆周壁之间具有等宽且宽度小于预设废渣尺寸的间隙,该间隙构成环形的切断区域,以切割流向过孔31的废渣,尤其是刀片5可对部分进入过孔31而另一部分尚处于切割室7内的废渣(例如长条形废渣)进行二级切割。

为进一步提高废渣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废渣流入排水室之前,在搓揉室8中对废渣设置了进一步的处理方案,该处理方案包括搓揉方案和三级切割方案;搓揉方案是:切片41与固定片32大体平行,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构成环形的搓揉、碾磨区域,通过盘体的相对转动,对处于切片41与固定片32之间的废渣进行搓揉、碾磨,使其碎裂或体积减小;三级切割方案是,对进入相邻切片41间隙的废渣进行切割,使最终进入排水室9的废渣体积均较小,可顺畅地从下水管道排出,而不易出现堵塞现象。

切割室处理的废渣排出的速度,影响整机的效率;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个较佳的双通道方案,以提高废渣从切割室输出的速度:过孔31构成废渣进入搓揉室8的第一通道13;在切片41的根部区域,所述动磨盘4的盘体外缘与所述定磨盘3具有空隙,该空隙与环形搓揉、碾磨区域相接,并构成废渣进入搓揉室8的第二通道14;水体和废渣经第一通道13和第二通道14或两通道其中之一进入搓揉、碾磨区域。动磨盘4的盘体外缘与所述定磨盘3的最小距离L不大于过孔31的槽宽,以控制可进入搓揉室8的废渣的体积。这种方案,处于定磨盘3中上部的废渣可经过孔31通道进入搓揉室8,处于定磨盘3底部的废渣可经过动磨盘4盘体外缘的通道进入搓揉室8,加快了废渣整体流动的速度,提高了整机的效率。

由于采用了上述搓揉、碾磨的方案和三级切割方案涉及的结构件部分相同,为兼顾两方案的效果,采用如下较佳的结构方案:切片41与固定片32的数量相等,且均在圆周方向上呈均匀分布;相邻切片41之间的空隙宽度与相邻固定片32之间的空隙宽度大体相等;使工作时相对转动的切片41与固定片32,既具有足够的承接面积以保障搓揉方案的实施,又为三级切割方案提供了合适的切割空间,并为废渣的流动提供了通道空间。

如附图9、附图10所示,刀片5包括刀体51,刀体51为板体,平置,并固定在动磨盘4上,板体两端向上弯折延伸构成刀头52。这种结构,易于制作,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不易断裂、弯折,并易于安装和更换。

当刀片5设置一副时,各刀头52的切割部(位于刀头侧缘)与定磨盘3内圆周的最小距离大体相等;当刀片5设置两副或以上时,同一刀片上的刀头52的切割部与定磨盘3内圆周的最小距离大体相等,不同刀片上的刀头52的切割部与定磨盘3内圆周的最小距离不等,是刀头分布在半径不同的转动轨道上,在处于不同半径位置的废渣进行切割,可进一步提高切割效果和切割速度。

为进一步提高洗碗机除渣和排渣效率,在排水室9中采用如下方案:如附图1、附图7、附图8所示,在定磨盘座2内,动磨盘4与垃圾导流体10之间设置轴向间距,该轴向间距内的空腔构成排水室9,对应排水室9的定磨盘座2侧壁上设置出水口12;动磨盘3盘体的下部设置有若干个拨片6,拨片6一端指向动磨盘3盘体中部,另一端指向动磨盘3盘体外缘;指向动磨盘3盘体外缘的拨片6端部,在纵向上处于切片41下方,在横向上与所述出水口12口部大抵相齐。切片41之间的间隙构成第三通道15。拨片6的外侧缘向第三通道15的下方延伸,且该外侧缘的转动轨迹横向扫过第三通道15的下方;拨片6转动,将水体和废渣拨向排水室9的腔体侧壁,同时对第三通道15中的水体产生吸力,以提高水体和废渣通过除渣机构的整体过程的速度;排水室9的出水口12口部,朝向拨片6的转动中心;当拨片6外侧缘接近出水口12时,将水体和废渣拨入出水口12,从排水道排出。

在上述排水室内的结构中,排水室9的出水口与拨片6所处的水平位置大体相同,亦即,在水平方向上排水室9的出水口朝向拨片6;这种结构,使出水口12处于拨片6转动轨迹的径向延长区域内,拨片拨动的水体和废渣直接进入出水口12,使得水体和废渣在转移至出水口12的过程中,流动方向变化小,既不易出现其他的外部阻力(例如弯道易于出现流动阻力),又减小排出路径,从而大幅提高废渣从排水室9排出的效率。这种结构,充分利用了内部空间,尤其是利用拨片与排水室腔体的配合形成了泵的抽吸作用,而无需单独设置泵,且相对于泵结构,拨片与腔体的结构,结构更简单,加工难度大幅下降,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又减少了空间占用,使整机结构更紧凑。

在上述排水室内的技术方案中,拨片6可产生三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水体和废渣向下流动,转动的拨片横向拨动水体和废渣,增加废渣尤其是颗粒状废渣进入出水口的速度,从而提高整机的排渣速度和效率;第二个作用是,通过拨片与排水室9的腔体的配合,形成泵的功能,无需在排水室外单独设置抽吸用的排水泵,即可大幅提高吸力,让水体更快速地通过除渣机构;第三个作用是,吸力增大水体流速,必然加大废渣在除渣机构中流经各部位的速度,亦即提高了废渣相对如刀具等粉碎部件的相对运动的速度,提高了粉碎部件对废渣的冲击力,从而提高粉碎废渣过程中的粉碎效果和效率。

拨片6的上侧为固定侧,该固定侧弯折延伸成固定板61,固定板61安装在所述动磨盘3上。这种结构,具有较高的支撑强度,便于安装,尤其是增强了拨片6的结构强度,不易弯曲、不易断裂。

拨片6的主体为板体,大体平行于拨片6的转动轴线。以使其正转、反转时均可取得相同的增压和排渣效果。

拨片6底端面为斜面,该斜面的高点侧指向定磨盘座2圆周壁,该斜面高点侧的侧缘处于切片41正下方。斜面高点侧所在的拨片区域,正对水体和废渣的流入区域,作为拨片的主要工作区域;因此,本技术方案提供的结构,该主要工作区域面积较大,使拨片具有较高的拨动水体和增加吸力的工作效率;另一端为非主要工作区域,拨片的板体收窄,便于降低整体体积和重量,并节省材料,减少制造成本。

垃圾导流体10上端面为中部隆起的曲面结构,隆起部向外并向下斜向延伸构成斜面,该斜面与拨片6底端的斜面相对,垃圾导流体10的斜面与拨片6斜面相对,提高拨片6扫过区域的卷吸效应;出水口12口部下沿贴靠在垃圾导流体10外缘下部,增大出水口12与垃圾导流体10外缘的接触面积,使沿垃圾导流体10外缘(即排水室9的腔体下侧根部)移动的废渣更容易地、更快速地进入出水口12。

垃圾导流体10上端面的这种曲面结构,使得处于垃圾导流体10上端面的废渣在离心力叠加重力的双重作用下,沿斜面流向垃圾导流体10外周缘,不易出现中部积存废渣的现象,既便于废渣全部排出,又提高了废渣的排出速度;需要说明的是,废渣流至在垃圾导流体10外周缘后,在水体的流动、拨片下缘从上方扫过而产生卷吸效应的双重作用下,废渣沿垃圾导流体10外周缘移动,直至进入出水口12。

综上,通过上述排水室9中的技术方案,产生了如下有益效果:1、拨片横向拨动水体和废渣,提高废渣进入出水口的速度,从而提高整机的排渣速度和效率;2、拨片与腔体形成泵吸功能,无需单独设置用于抽吸的排水泵,即可对除渣机构内的流体产生抽吸力;3、在拨片横向拨动水体和废渣方式的基础上,叠加拨片与腔体形成的泵吸方式,让水体更快速地通过除渣机构,并加大废渣流经除渣机构各部位的速度,增大粉碎部件对废渣的冲击力,从而提高整机的废渣粉碎效果和效率;4、通过动磨盘设置拨片、出水口处于拨片转动轨迹的径向延长区域内的结构,使拨片拨动的水体和废渣直接进入出水口,既不易出现其他的外部阻力,又具有较短的排出路径,从而大幅提高废渣从排水室排出的效率;5、通过拨片与腔体的有机结合,使整体结构紧凑,相较于单独设置排水泵的结构,不仅可大幅减小整机体积,还具有成本低、易于制作的显著特点;6、现有技术中,单独设置的排水泵易被排出的废渣污损、堵塞,导致泵性能下降甚至失效;而本技术方案中,废渣完全排出腔体,不易积存在腔体内,且拨片固定在动磨盘下部呈悬置状态,拨片下部悬空,使得拨片也难以积存废渣,因此,既使排水室具有较高的清洁度,又不易被废渣损伤腔体与拨片构成的泵吸性能,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泵吸能力,且性能长期稳定。

在本文中,定磨盘座2、定磨盘3的内圆周和动磨盘4上表面包绕成的空间构成切割室7;定磨盘座2、定磨盘3的外圆周和动磨盘4的切片41包绕的空间构成搓揉室8,搓揉室8包含定磨盘3筒部外周面与所述定磨盘座2包绕的容置空间;定磨盘座2内侧壁、动磨盘4下部和垃圾导流体10上端面包绕的空间构成排水室9,对应排水室9的定磨盘座2侧壁设置废渣流出的出水口。

排水除渣(微型)处理器在处理废渣时,采用了如下方法:

1)由切割室7承接洗碗机排水口排出的废渣,并由动磨盘4上的刀片5对进入的废渣进行一级切割;

2)体积较小的废渣和部分切割后的废渣,从切割室7内流向搓揉室8;此时,由刀片5对部分进入过孔31而另一部分尚处于切割室7内的废渣进行二级切割;

3)搓揉室8内的废渣,由固定片32下方的切片41进行碾磨和三级切割;

4)废渣进入排水室9,从出水口排出。

其中,在第3)中,采用如下处理方式:

a、处于切片41与固定片32之间的废渣,由切片41与固定片32的侧壁进行搓揉、碾磨;

b、部分进入切片41之间的废渣,由切片41进行三级切割;其中,切割后处于切片41上方的部分进入a步进行搓揉、碾磨,其余部分进入排水室9。

在第2)中,废渣从切割室7内流入搓揉室8具有第一通道13和第二通道14,第一通道13是过孔31的空隙,第二通道14是动磨盘4的盘体外缘与定磨盘3之间的间隙。

在处于排水室9中的动磨盘4下部设置拨片6,拨片6随动磨盘4转动,将排水室9内的水流从吸入侧压向排出侧,以提高水流以及废渣通过切割室7、搓揉室8和排水室9的速度,并增大废渣从洗碗机进入切割室7的速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