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自助能定位旋转能前屈的软轴搓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0430发布日期:2018-11-20 19:23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手动自助能定位旋转能前屈的软轴搓背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卫浴工具,尤其是一种纯机械的手动自助能定位旋转能前屈的软轴搓背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搓澡机)有电动和机械两种,电动搓澡机存在着漏电的安全隐患和操作不随意的可控性差问题。机械搓澡机存在着机构复杂和机械性能不合理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纯机械的手动自助能定位旋转能前屈的软轴搓背机。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人手握把手的方位及其移动范围和距离、搓头的移动位置和距离必须符合操作者的人体特征,既手握最佳垂直用力范围是手臂自然下垂时手位置到上方300毫米的距离,人体背部最大垂直距离为600毫米,既人手用力的垂直移动距离是搓头的移动距离的一半,两手之间最佳水平距离为460毫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动自助能定位旋转能前屈的软轴搓背机,包括壳体、动滑轮反拉机构、搓头机构、复位机构和前屈机构。壳体设有移动杆槽口、搓头槽口、轨道和横梁;动滑轮反拉机构由滑块、滑块盖、动滑轮轴、动滑轮、挡套、固定销、钢丝绳、横梁固定环、滑车下固定环、把手、移动杆和软轴下套筒组成;搓头机构由搓头、轴承座、大轴承、滑车、滑车上固定环、滑车下固定环、键、小齿轮、齿轮轴、双联齿轮、大齿轮、软轴上套筒、软轴轴承、软轴、软轴上固定端、软轴外套、软轴下固定端和软轴下套筒组成;复位机构由弹簧绳、定滑轮、滑轮轴、弹簧绳固定环和滑车上固定环组成;前屈机构由基座、转轴支架、转轴、滑轴套筒、突出轴、定位旋钮、拉杆、滑轴和滑轴顶套组成。

壳体是左右对称的长方体空腔结构,壳体是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的容纳体,壳体正面设有搓头槽口,上方设有2个平行的滑轮轴孔,两侧面设有移动杆槽口,壳体后面上方设有横梁,横梁下面固定安装有横梁固定环,壳体的空腔内设有两条轨道,每条轨道分前轨道面和后轨道面。壳体的下端设有两个转轴支架,转轴支架钻有圆孔,壳体的中部设有两个突出轴,转轴支架和突出轴左右对称分布。

动滑轮反拉机构是拉动搓头向下运动的驱动装置,在壳体的搓头槽口内安装有滑块,滑块上设有圆柱形凸台,滑块外侧固定安装有滑块盖,滑块盖限定滑块只能在搓头槽口内上下滑动,滑块上安装有动滑轮轴,动滑轮轴上左右对称套有两个动滑轮,动滑轮两边安装有挡套,挡套由固定销固定在移动杆上,动滑轮的轮槽内设有钢丝绳,钢丝绳一端固定在壳体的横梁固定环上,另一端固定在搓头机构的滑车下固定环上。移动杆是形状左右对称的圆管结构,移动杆中间设有圆管形的软轴下套筒,软轴下套筒套在滑块的凸台上,移动杆穿过移动杆槽口伸出壳体的外部,移动杆两端套有把手,移动杆只能绕滑块的凸台旋转摆动。

搓头机构是本实用新型的执行机构,搓头是阶梯轴形状,搓头穿过搓头槽口伸出在壳体的外部,将于人体背部表皮接触,搓头的轴上安装有大轴承、小齿轮和大齿轮,小齿轮由键固定连接在搓头的轴上,大轴承安装在轴承座内,轴承座固定安装在滑车上,轴承座上安装有两个大轴承,另一个大轴承内安装有齿轮轴,齿轮轴上安装有双联齿轮,双联齿轮包括一个大齿轮和一个小齿轮,搓头的小轴上套有大齿轮和软轴上套筒,大齿轮与软轴上套筒用花键连接在一起,大齿轮和软轴上套筒在搓头的小轴上空转,搓头轴上的小齿轮与双联齿轮的大齿轮啮合,搓头轴上的大齿轮与双联齿轮的小齿轮啮合;软轴上套筒上安装有软轴轴承,软轴轴承安装在滑车的梁上;滑车上有4个轮,滑车轮靠轨道面滚动,滑车下端固定安装有滑车下固定环,滑车下固定环连接钢丝绳,滑车上端固定安装有滑车上固定环,滑车上固定环连接复位机构的弹簧绳;软轴上套筒连接软轴一端,软轴另一端连接动滑轮反拉机构中软轴下套筒,动滑轮反拉机构中软轴下套筒外侧安装有软轴轴承,软轴轴承安装在滑块上;软轴外层套有软轴外套,软轴和软轴外套均是柔性体,软轴外套上端连接的是软轴上固定端,软轴外套下端连接的是软轴下固定端,软轴上固定端固定安装在滑车的梁上,软轴下固定端固定安装在滑块上。

复位机构是搓头向上运动的辅助驱动装置,壳体上部滑轮轴孔内安装有滑轮轴,每个滑轮轴上套有一个定滑轮;弹簧绳是可伸缩的弹性绳,弹簧绳一端连接在壳体下部的弹簧绳固定环上,弹簧绳另一端绕过定滑轮与滑车上固定环连接,弹簧绳总是对滑车施加向上的拉力。

前屈机构能使搓头向前倾斜0到90度范围内任一角度,以适用于操作者弯腰和躺卧等体态,基座固定在墙体上,基座是截断面为U型的左右对称的长方体结构,基座两侧面切有滑轴槽口,基座下部切有圆孔,圆孔内安装有转轴,转轴穿过基座的圆孔和壳体的转轴支架的圆孔,由转轴两端的挡套定位在壳体和基座上,壳体能绕转轴转动;基座两侧面的滑轴槽口内设有滑轴,滑轴能在滑轴槽口内上下移动,滑轴上套有滑轴套筒、滑轴顶套和拉杆,滑轴顶套和拉杆左右各一个,拉杆两端设有圆孔,拉杆另一端的圆孔套在壳体的突出轴上,拉杆能绕壳体的突出轴旋转。滑轴两端做成外螺纹,定位旋钮做成内螺纹,滑轴两端伸出滑轴槽口再穿过滑轴顶套和拉杆与两个定位旋钮旋合连接,拧紧定位旋钮既能限定滑轴在滑轴槽口内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采用动滑轮反拉机构既能满足双手移动把手的距离是搓头的移动距离的一半的要求,用手能随意驱动和控制搓头的移动方向、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具有搓头在任意位置时上下旋转摆动移动杆驱动搓头转动的效果。尤其是采用前驱机构使搓头能向前倾斜0到90度范围内任一角度,以适用于弯腰和躺卧等体态。采用软轴传动使搓澡机的结构更简单,布局更合理,成本更低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表达整体结构的正面立体图;

图2是表达整体结构的背面立体图;

图3是主视图;

图4是在图3上沿AA剖切的左视图;

图5是图4搓头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滑块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在图4上沿BB剖切的后视图;

图8是在图4上沿CC剖切的后视图;

图9是把手和搓头移到下位的正面立体图;

图10是把手和搓头移到下位的在图9上沿DD剖切的左视图;

图11是主体结构前屈倾斜的背面立体图;

图12是主体结构前屈倾斜的左视图;

图13是把手和搓头移到下位时主体结构前屈90度的立体图;

图14是把手和搓头移到下位时主体结构前屈90度的左视图。

图中1.壳体,2.移动杆槽口,3.搓头槽口,4.把手,5.移动杆,6.搓头,7.定滑轮,8.弹簧绳,9.滑轮轴,10.滑块,11.挡套,12.钢丝绳,13.轨道,14.双联齿轮,15.滑车,16. 大齿轮,17.横梁,18. 滑车下固定环,19.横梁固定环,20.齿轮轴,21.动滑轮,22.固定销,23. 滑车上固定环,24.弹簧绳固定环,25.软轴上固定端,26. 软轴外套,27.软轴下固定端,28. 滑块盖,29.大轴承,30. 小齿轮,31. 动滑轮轴,32. 软轴,33.轴承座,34. 软轴下套筒,35. 软轴轴承,36. 软轴上套筒,37.凸台,38.基座,39.滑轴槽口,40.转轴支架,41.转轴,42.滑轴套筒,43.突出轴,44.定位旋钮,45.拉杆,46.滑轴,47. 滑轴顶套。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8中,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组成和零部件的连接和位置关系,也是搓头移到上位实施例。一种手动自助能定位旋转能前屈的软轴搓背机,包括壳体(1)、动滑轮反拉机构、搓头机构、复位机构和前屈机构。壳体(1)设有移动杆槽口(2)、搓头槽口(3)、轨道(13)和横梁(17);动滑轮反拉机构由滑块(10)、滑块盖(28)、动滑轮轴(31)、动滑轮(21)、挡套(11)、固定销(22)、钢丝绳(12)、横梁固定环(19)、滑车下固定环(18)、把手(4)、移动杆(5)和软轴下套筒(34)组成;搓头机构由搓头(6)、轴承座(33)、大轴承(29)、滑车(15)、滑车上固定环(23)、滑车下固定环(18)、键、小齿轮(30)、齿轮轴(20)、双联齿轮(14)、大齿轮(16)、软轴上套筒(36)、软轴轴承(35)、软轴(32)、软轴上固定端(25)、软轴外套(26)、软轴下固定端(27)和软轴下套筒(34)组成;复位机构由弹簧绳(8)、定滑轮(7)、滑轮轴(9)、弹簧绳固定环(24)和滑车上固定环(23)组成;前屈机构由基座(38)、转轴支架(40)、转轴(41)、滑轴套筒(42)、突出轴(43)、定位旋钮(44)、拉杆(45)、滑轴(46)和滑轴顶套(47)组成。

壳体(1)是左右对称的长方体空腔结构,壳体(1)是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的容纳体,壳体(1)正面设有搓头槽口(3),上方设有2个平行的滑轮轴孔,两侧面设有移动杆槽口(2),壳体(1)后面上方设有横梁(17),横梁(17)下面固定安装有横梁固定环(19),壳体(1)的空腔内设有两条轨道(13),每条轨道(13)分前轨道面和后轨道面。壳体(1)的下端设有两个转轴支架(40),转轴支架(40)钻有圆孔,壳体(1)的中部设有两个突出轴(43),转轴支架(40)和突出轴(43)左右对称分布。

动滑轮反拉机构是拉动搓头(6)向下运动的驱动装置,在壳体(1)的搓头槽口(3)内安装有滑块(10),滑块(10)上设有圆柱形凸台(37),滑块(10)外侧固定安装有滑块盖(28),滑块盖(28)限定滑块(10)只能在搓头槽口(3)内上下滑动,滑块(10)上安装有动滑轮轴(31),动滑轮轴(31)上左右对称套有两个动滑轮(21),动滑轮(21)两边安装有挡套(11),挡套(11)由固定销(22)固定在移动杆(5)上,动滑轮(21)的轮槽内设有钢丝绳(12),钢丝绳(12)一端固定在壳体(1)的横梁固定环(19)上,另一端固定在搓头机构的滑车下固定环(18)上。移动杆(5)是形状左右对称的圆管结构,移动杆(5)中间设有圆管形的软轴下套筒(34),软轴下套筒(34)套在滑块(10)的凸台(37)上,移动杆(5)穿过移动杆槽口(2)伸出壳体(1)的外部,移动杆(5)两端套有把手(4),移动杆(5)只能绕滑块(10)的凸台(37)旋转摆动。

搓头机构是本实用新型的执行机构,搓头(6)是阶梯轴形状,搓头(6)穿过搓头槽口(3)伸出在壳体(1)的外部,将于人体背部表皮接触,搓头(6)的轴上安装有大轴承(29)、小齿轮(30)和大齿轮(16),小齿轮(30)由键固定连接在搓头(6)的轴上,大轴承(29)安装在轴承座(33)内,轴承座(33)固定安装在滑车(15)上,轴承座(33)上安装有两个大轴承(29),另一个大轴承(29)内安装有齿轮轴(20),齿轮轴(20)上安装有双联齿轮(14),双联齿轮(14)包括一个大齿轮和一个小齿轮(30),搓头(6)的小轴上套有大齿轮(16)和软轴上套筒(36),大齿轮(16)与软轴上套筒(36)用花键连接在一起,大齿轮(16)和软轴上套筒(36)在搓头(6)的小轴上空转,搓头(6)轴上的小齿轮(30)与双联齿轮(14)的大齿轮啮合,搓头(6)轴上的大齿轮(16)与双联齿轮(14)的小齿轮啮合;软轴上套筒(36)上安装有软轴轴承(35),软轴轴承(35)安装在滑车(15)的梁上;滑车(15)上有4个轮,滑车轮靠轨道面滚动,滑车(15)下端固定安装有滑车下固定环(18),滑车下固定环(18)连接钢丝绳(12),滑车上端固定安装有滑车上固定环(23),滑车上固定环(23)连接复位机构的弹簧绳(8);软轴上套筒(36)连接软轴(32)一端,软轴(32)另一端连接动滑轮反拉机构中软轴下套筒(34),动滑轮反拉机构中软轴下套筒(34)外侧安装有软轴轴承(35),软轴轴承(35)安装在滑块(10)上;软轴(32)外层套有软轴外套(26),软轴(32)和软轴外套(26)均是柔性体,软轴外套(26)上端连接的是软轴上固定端(25),软轴外套(26)下端连接的是软轴下固定端(27),软轴上固定端(25)固定安装在滑车(15)的梁上,软轴下固定端(27)固定安装在滑块(10)上。

复位机构是搓头(6)向上运动的辅助驱动装置,壳体(1)上部滑轮轴孔内安装有滑轮轴(9),每个滑轮轴(9)上套有一个定滑轮(7);弹簧绳(8)是可伸缩的弹性绳,弹簧绳(8)一端连接在壳体(1)下部的弹簧绳固定环(24)上,弹簧绳(8)另一端绕过定滑轮(7)与滑车上固定环(23)连接,弹簧绳(8)总是对滑车(15)施加向上的拉力。

前屈机构能使搓头(6)向前倾斜0到90度范围内任一角度,以适用于操作者弯腰和躺卧等体态,基座(38)固定在墙体上,基座(38)是截断面为U型的左右对称的长方体结构,基座(38)两侧面切有滑轴槽口(39),基座(38)下部切有圆孔,圆孔内安装有转轴(41),转轴(41)穿过基座(38)的圆孔和壳体(1)的转轴支架(40)的圆孔,由两端的挡套(11)定位在壳体(1)和基座(38)上,壳体(1)能绕转轴(41)转动;基座(38)两侧面的滑轴槽口(39)内设有滑轴(46),滑轴(46)能在滑轴槽口(39)内上下移动,滑轴(46)上套有滑轴套筒(42)、滑轴顶套(47)和拉杆(45),滑轴顶套(47)和拉杆(45)左右各一个,拉杆(45)两端设有圆孔,拉杆(45)另一端的圆孔套在壳体(1)的突出轴(43)上,拉杆(45)能绕壳体(1)的突出轴(43)旋转。滑轴(46)两端做成外螺纹,定位旋钮(44)做成内螺纹,滑轴(46)两端伸出滑轴槽口(39)再穿过滑轴顶套(47)和拉杆(45)与两个定位旋钮(44)旋合连接,拧紧定位旋钮(44)既能限定滑轴(46)在滑轴槽口(39)内移动。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操作者背靠搓头(6),双手持握把手(4),上下拉压把手(4),带动搓头(6)上下往复移动达到搓背的效果。下压把手(4)时,带动动滑轮(21)下移,由于钢丝绳(12)的一端固定,只能带动另一端的滑车(15)下移,而且滑车(15)下移的距离是把手(4)下移距离的2倍,符合本实用新型的人体工程学要求;此时,被拉伸的弹簧绳(8)对滑车(15)增加向上的拉力。

图8是搓头(6)在任意位置时上下摆动移动杆(5)驱动搓头转动的实施例。左手下压、右手上拉手把,移动杆(5)顺时针旋转,依次带动软轴下套筒(34)、软轴(32)、软轴上套筒(36)、大齿轮(16)、双联齿轮(14)和搓头(6)顺时针旋转;通过齿轮的二级增速,旋转移动杆(5)一个小角度,既能使搓头(6)旋转几圈。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比是36:1,旋转移动杆(5)30度,既能使搓头(6)旋转3圈。

在图9和图10中,表示本实用新型把手(4)和搓头(6)移到下位的构造组成和零部件的连接和位置关系,也是搓头(6)移到下位实施例。上拉把手(4)时,动滑轮(21)上移,钢丝绳(12)放松拉力,滑车(15)受弹簧绳(8)向上的拉力上移,带动搓头(6)上移,同理,滑车(15)上移的距离是把手(4)上移距离的2倍。从而实现上下拉压把手(4),带动搓头(6)上下移动的搓背作用。

在图11和图12中,表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前屈倾斜的实施例。旋松定位旋钮(44),向下移动滑轴(46),壳体(1)绕转轴(41)旋转前屈,选好角度后再旋紧定位旋钮(44);再拉压把手(4)驱动搓头(6)运行。

在图13至图14中,表示本实用新型搓头(6)移到下位时搓头(6)前屈90度的实施例。旋松定位旋钮(44),向下移动滑轴(46),壳体(1)绕转轴(41)旋转前屈90度后再旋紧定位旋钮(44);再拉压把手(4)驱动搓头(6)运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