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型家用婴儿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8136发布日期:2018-07-27 18:27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用婴儿床,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型家用婴儿床。



背景技术:

现在有婴儿的家庭内都具备婴儿床,但是现在婴儿床一般都是固定的,当婴儿哭闹时都需要看护人员将婴儿抱起左右摇晃婴儿,以减少他们的哭闹,这样无疑造成看护人员极度劳累。

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够左右晃动,有效减少婴儿哭闹,减少看护人员的劳累程度的智能型家用婴儿床,来克服现在婴儿床无法左右摆动,造成看护人员极度劳累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在婴儿床无法左右摆动,造成看护人员极度劳累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左右晃动,有效减少婴儿哭闹,减少看护人员的劳累程度的智能型家用婴儿床。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智能型家用婴儿床,包括有放置框、第一弧形板、第一轴承座、第一转杆、第二转杆、婴儿床本体、第二弧形板、滚轮、移动板、第二轴承座、第三转杆、凸轮和把手,放置框内底部连接有第一弧形板,第一弧形板上开有弧形凹槽,放置框内顶部前后两侧中部均连接有第一轴承座,前后两侧的第一轴承座之间连接有第一转杆,第一转杆后部连接有第二转杆,第二转杆下部前侧连接有婴儿床本体,婴儿床本体底部连接有第二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底部均匀转动式连接有滚轮,滚轮位于弧形凹槽内,婴儿床本体右侧连接有移动板,放置框内右壁中部连接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上安装有第三转杆,第三转杆的前侧连接有凸轮,第三转杆的前端连接有把手。

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三轴承座、第四转杆、转轮、固定杆、螺纹杆和推把,放置框的底部前后左右四侧均连接有第三轴承座,前后方向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第三轴承座上连接有第四转杆,第四转杆的前端穿过前侧的第三轴承座,左右两侧的第四转杆前后两部均连接有转轮,转轮位于第三轴承座的内侧,左侧第四转杆的前部开有十字通孔,开有的十字通孔位于前侧第三轴承座的前侧,放置框的底部左前方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上开有螺纹孔,螺纹孔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位于十字通孔的左侧,放置框的右壁下部连接有推把。

优选地,还包括有大皮带轮、小皮带轮和平皮带,右侧第四转杆的前部连接有大皮带轮,大皮带轮位于前侧第三轴承座的前侧,第三转杆的前部连接有小皮带轮,小皮带轮位于凸轮的前侧,大皮带轮和小皮带轮之间绕有平皮带。

优选地,还包括有第四轴承座、第五转杆、弹性卡块和拨浪鼓,婴儿床本体的前壁左侧上下两部均连接有第四轴承座,第四轴承座上连接有第五转杆,第五转杆的顶端连接有弹性卡块,弹性卡块上插有拨浪鼓。

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一绕线轮、第一定滑轮、第一钢丝绳、第二绕线轮、第二钢丝绳、弹簧、导向块和第二定滑轮,第五转杆的上部连接有第一绕线轮,第一绕线轮上绕有第一钢丝绳,婴儿床本体的前壁中间上部连接有导向块,导向块的右壁上下两侧均连接有第一定滑轮,放置框内右壁上部连接有第二定滑轮,第一钢丝绳穿过导向块和上下两侧的第一定滑轮之间,第一钢丝绳绕过第二定滑轮,第一钢丝绳的末端与放置框内右壁上部连接,第五转杆的下部连接有第二绕线轮,第二绕线轮上绕有第二钢丝绳,第二钢丝绳的绕线方式与第一钢丝绳的绕线方式相反,第二钢丝绳的末端与婴儿床本体的前壁右侧之间连接有弹簧。

工作原理:当看护人员将婴儿放置在婴儿床本体内后需要使婴儿床本左右摇摆时,看护人员不断的转动把手,第三转杆和凸轮也随之不断的转动,当凸轮的远端慢慢与移动板接触的过程中,婴儿床本体向左摆动,当凸轮的近端慢慢与移动板接触的过程中,在重力的作用下,婴儿床本体向右摆动,这样就能够实现婴儿床本体不断的左右摆动,从而使婴儿躺在婴儿床本体内更舒适,方便看护人员照顾婴儿。

因为还包括有第三轴承座、第四转杆、转轮、固定杆、螺纹杆和推把,放置框的底部前后左右四侧均连接有第三轴承座,前后方向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第三轴承座上连接有第四转杆,第四转杆的前端穿过前侧的第三轴承座,左右两侧的第四转杆前后两部均连接有转轮,转轮位于第三轴承座的内侧,左侧第四转杆的前部开有十字通孔,开有的十字通孔位于前侧第三轴承座的前侧,放置框的底部左前方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上开有螺纹孔,螺纹孔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位于十字通孔的左侧,放置框的右壁下部连接有推把。当需要推动整个装置移动时,看护人员就可以通过推动推把来实现,当需要固定整个装置时,看护人员将十字通孔的孔与螺纹杆位于同一水平线,然后旋转螺纹杆,使螺纹杆得右端插入到十字通孔内,这样就能够固定住整个装置,这样可以增加整个装置移动的灵活性和固定时的稳定性。

因为还包括有大皮带轮、小皮带轮和平皮带,右侧第四转杆的前部连接有大皮带轮,大皮带轮位于前侧第三轴承座的前侧,第三转杆的前部连接有小皮带轮,小皮带轮位于凸轮的前侧,大皮带轮和小皮带轮之间绕有平皮带。当看护人员在推动整个装置移动的过程中,右侧的第四转杆会不断的转动,从而实现大皮带轮的转动,在平皮带的传动作用下,小皮带轮就会转动,凸轮也随之转动,这样就能够实现婴儿床本体的左右摆动,这样在移动整个装置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婴儿床本体不断的左右摆动,就无需再去耗费其余的人力来实现婴儿床本体的摆动,这样更智能,使用更方便。

因为还包括有第四轴承座、第五转杆、弹性卡块和拨浪鼓,婴儿床本体的前壁左侧上下两部均连接有第四轴承座,第四轴承座上连接有第五转杆,第五转杆的顶端连接有弹性卡块,弹性卡块上插有拨浪鼓。当为了吸引婴儿注意力,减少他们的哭闹程度时,看护人员可以把拨浪鼓插在弹性卡块内,随着婴儿床本体不断的左右摆动的过程中,拨浪鼓也左右摆动,这样可以吸引儿童得注意力。

因为还包括有第一绕线轮、第一定滑轮、第一钢丝绳、第二绕线轮、第二钢丝绳、弹簧、导向块和第二定滑轮,第五转杆的上部连接有第一绕线轮,第一绕线轮上绕有第一钢丝绳,婴儿床本体的前壁中间上部连接有导向块,导向块的右壁上下两侧均连接有第一定滑轮,放置框内右壁上部连接有第二定滑轮,第一钢丝绳穿过导向块和上下两侧的第一定滑轮之间,第一钢丝绳绕过第二定滑轮,第一钢丝绳的末端与放置框内右壁上部连接,第五转杆的下部连接有第二绕线轮,第二绕线轮上绕有第二钢丝绳,第二钢丝绳的绕线方式与第一钢丝绳的绕线方式相反,第二钢丝绳的末端与婴儿床本体的前壁右侧之间连接有弹簧。当婴儿床本体向左摆动时,由于第一钢丝绳的长度需要伸长,第一绕线轮逆时针转动放第一钢丝绳,第五转杆也随之逆时针转动,第二绕线轮也随之逆时针转动,第二绕线轮收第二钢丝绳,弹簧拉伸,当婴儿床本体向右摆动时,在弹簧的弹力作用,第二绕线轮顺时针转动放第二钢丝绳,第五转杆和第一绕线轮顺时针转动,这样婴儿床本体在不断的左右摆动的过程中,就会实现第五转杆不断的逆时针和顺时针转动,就会实现拨浪鼓不断的逆时针和顺时针转动,这样拨浪鼓就会发出声音,从而能够增大吸引儿童注意力的力度,有效的减少儿童的哭闹。

(3)有益效果

本发明达到了能够左右晃动,有效减少婴儿哭闹,减少看护人员的效果,婴儿床本体不断的左右摆动,从而使婴儿躺在婴儿床本体内更舒适,方便看护人员照顾婴儿,设置的转轮可以增加整个装置移动的灵活性,设置的大皮带轮和小皮带轮,实现移动整个装置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婴儿床本体不断的左右摆动,就无需再去耗费其余的人力来实现婴儿床本体的摆动,这样更智能,使用更方便,拨浪鼓也左右摆动,这样可以吸引儿童得注意力,拨浪鼓不断的逆时针和顺时针转动,这样拨浪鼓就会发出声音,从而能够增大吸引儿童注意力的力度,有效的减少儿童的哭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四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五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放置框,2-第一弧形板,3-弧形凹槽,4-第一轴承座,5-第一转杆,6-第二转杆,7-婴儿床本体,8-第二弧形板,9-滚轮,10-移动板,11-第二轴承座,12-第三转杆,13-凸轮,14-把手,15-第三轴承座,16-第四转杆,17-转轮,18-十字通孔,19-固定杆,20-螺纹孔,21-螺纹杆,22-推把,23-大皮带轮,24-小皮带轮,25-平皮带,26-第四轴承座,27-第五转杆,28-弹性卡块,29-拨浪鼓,30-第一绕线轮,31-第一定滑轮,32-第一钢丝绳,33-第二绕线轮,34-第二钢丝绳,35-弹簧,36-导向块,37-第二定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智能型家用婴儿床,如图1-5所示,包括有放置框1、第一弧形板2、第一轴承座4、第一转杆5、第二转杆6、婴儿床本体7、第二弧形板8、滚轮9、移动板10、第二轴承座11、第三转杆12、凸轮13和把手14,放置框1内底部连接有第一弧形板2,第一弧形板2上开有弧形凹槽3,放置框1内顶部前后两侧中部均连接有第一轴承座4,前后两侧的第一轴承座4之间连接有第一转杆5,第一转杆5后部连接有第二转杆6,第二转杆6下部前侧连接有婴儿床本体7,婴儿床本体7底部连接有第二弧形板8,第二弧形板8底部均匀转动式连接有滚轮9,滚轮9位于弧形凹槽3内,婴儿床本体7右侧连接有移动板10,放置框1内右壁中部连接有第二轴承座11,第二轴承座11上安装有第三转杆12,第三转杆12的前侧连接有凸轮13,第三转杆12的前端连接有把手14。

实施例2

一种智能型家用婴儿床,如图1-5所示,包括有放置框1、第一弧形板2、第一轴承座4、第一转杆5、第二转杆6、婴儿床本体7、第二弧形板8、滚轮9、移动板10、第二轴承座11、第三转杆12、凸轮13和把手14,放置框1内底部连接有第一弧形板2,第一弧形板2上开有弧形凹槽3,放置框1内顶部前后两侧中部均连接有第一轴承座4,前后两侧的第一轴承座4之间连接有第一转杆5,第一转杆5后部连接有第二转杆6,第二转杆6下部前侧连接有婴儿床本体7,婴儿床本体7底部连接有第二弧形板8,第二弧形板8底部均匀转动式连接有滚轮9,滚轮9位于弧形凹槽3内,婴儿床本体7右侧连接有移动板10,放置框1内右壁中部连接有第二轴承座11,第二轴承座11上安装有第三转杆12,第三转杆12的前侧连接有凸轮13,第三转杆12的前端连接有把手14。

还包括有第三轴承座15、第四转杆16、转轮17、固定杆19、螺纹杆21和推把22,放置框1的底部前后左右四侧均连接有第三轴承座15,前后方向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第三轴承座15上连接有第四转杆16,第四转杆16的前端穿过前侧的第三轴承座15,左右两侧的第四转杆16前后两部均连接有转轮17,转轮17位于第三轴承座15的内侧,左侧第四转杆16的前部开有十字通孔18,开有的十字通孔18位于前侧第三轴承座15的前侧,放置框1的底部左前方连接有固定杆19,固定杆19上开有螺纹孔20,螺纹孔20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螺纹杆21,螺纹杆21位于十字通孔18的左侧,放置框1的右壁下部连接有推把22。

实施例3

一种智能型家用婴儿床,如图1-5所示,包括有放置框1、第一弧形板2、第一轴承座4、第一转杆5、第二转杆6、婴儿床本体7、第二弧形板8、滚轮9、移动板10、第二轴承座11、第三转杆12、凸轮13和把手14,放置框1内底部连接有第一弧形板2,第一弧形板2上开有弧形凹槽3,放置框1内顶部前后两侧中部均连接有第一轴承座4,前后两侧的第一轴承座4之间连接有第一转杆5,第一转杆5后部连接有第二转杆6,第二转杆6下部前侧连接有婴儿床本体7,婴儿床本体7底部连接有第二弧形板8,第二弧形板8底部均匀转动式连接有滚轮9,滚轮9位于弧形凹槽3内,婴儿床本体7右侧连接有移动板10,放置框1内右壁中部连接有第二轴承座11,第二轴承座11上安装有第三转杆12,第三转杆12的前侧连接有凸轮13,第三转杆12的前端连接有把手14。

还包括有第三轴承座15、第四转杆16、转轮17、固定杆19、螺纹杆21和推把22,放置框1的底部前后左右四侧均连接有第三轴承座15,前后方向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第三轴承座15上连接有第四转杆16,第四转杆16的前端穿过前侧的第三轴承座15,左右两侧的第四转杆16前后两部均连接有转轮17,转轮17位于第三轴承座15的内侧,左侧第四转杆16的前部开有十字通孔18,开有的十字通孔18位于前侧第三轴承座15的前侧,放置框1的底部左前方连接有固定杆19,固定杆19上开有螺纹孔20,螺纹孔20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螺纹杆21,螺纹杆21位于十字通孔18的左侧,放置框1的右壁下部连接有推把22。

还包括有大皮带轮23、小皮带轮24和平皮带25,右侧第四转杆16的前部连接有大皮带轮23,大皮带轮23位于前侧第三轴承座15的前侧,第三转杆12的前部连接有小皮带轮24,小皮带轮24位于凸轮13的前侧,大皮带轮23和小皮带轮24之间绕有平皮带25。

实施例4

一种智能型家用婴儿床,如图1-5所示,包括有放置框1、第一弧形板2、第一轴承座4、第一转杆5、第二转杆6、婴儿床本体7、第二弧形板8、滚轮9、移动板10、第二轴承座11、第三转杆12、凸轮13和把手14,放置框1内底部连接有第一弧形板2,第一弧形板2上开有弧形凹槽3,放置框1内顶部前后两侧中部均连接有第一轴承座4,前后两侧的第一轴承座4之间连接有第一转杆5,第一转杆5后部连接有第二转杆6,第二转杆6下部前侧连接有婴儿床本体7,婴儿床本体7底部连接有第二弧形板8,第二弧形板8底部均匀转动式连接有滚轮9,滚轮9位于弧形凹槽3内,婴儿床本体7右侧连接有移动板10,放置框1内右壁中部连接有第二轴承座11,第二轴承座11上安装有第三转杆12,第三转杆12的前侧连接有凸轮13,第三转杆12的前端连接有把手14。

还包括有第三轴承座15、第四转杆16、转轮17、固定杆19、螺纹杆21和推把22,放置框1的底部前后左右四侧均连接有第三轴承座15,前后方向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第三轴承座15上连接有第四转杆16,第四转杆16的前端穿过前侧的第三轴承座15,左右两侧的第四转杆16前后两部均连接有转轮17,转轮17位于第三轴承座15的内侧,左侧第四转杆16的前部开有十字通孔18,开有的十字通孔18位于前侧第三轴承座15的前侧,放置框1的底部左前方连接有固定杆19,固定杆19上开有螺纹孔20,螺纹孔20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螺纹杆21,螺纹杆21位于十字通孔18的左侧,放置框1的右壁下部连接有推把22。

还包括有大皮带轮23、小皮带轮24和平皮带25,右侧第四转杆16的前部连接有大皮带轮23,大皮带轮23位于前侧第三轴承座15的前侧,第三转杆12的前部连接有小皮带轮24,小皮带轮24位于凸轮13的前侧,大皮带轮23和小皮带轮24之间绕有平皮带25。

还包括有第四轴承座26、第五转杆27、弹性卡块28和拨浪鼓29,婴儿床本体7的前壁左侧上下两部均连接有第四轴承座26,第四轴承座26上连接有第五转杆27,第五转杆27的顶端连接有弹性卡块28,弹性卡块28上插有拨浪鼓29。

还包括有第一绕线轮30、第一定滑轮31、第一钢丝绳32、第二绕线轮33、第二钢丝绳34、弹簧35、导向块36和第二定滑轮37,第五转杆27的上部连接有第一绕线轮30,第一绕线轮30上绕有第一钢丝绳32,婴儿床本体7的前壁中间上部连接有导向块36,导向块36的右壁上下两侧均连接有第一定滑轮31,放置框1内右壁上部连接有第二定滑轮37,第一钢丝绳32穿过导向块36和上下两侧的第一定滑轮31之间,第一钢丝绳32绕过第二定滑轮37,第一钢丝绳32的末端与放置框1内右壁上部连接,第五转杆27的下部连接有第二绕线轮33,第二绕线轮33上绕有第二钢丝绳34,第二钢丝绳34的绕线方式与第一钢丝绳32的绕线方式相反,第二钢丝绳34的末端与婴儿床本体7的前壁右侧之间连接有弹簧35。

工作原理:当看护人员将婴儿放置在婴儿床本体7内后需要使婴儿床本左右摇摆时,看护人员不断的转动把手14,第三转杆12和凸轮13也随之不断的转动,当凸轮13的远端慢慢与移动板10接触的过程中,婴儿床本体7向左摆动,当凸轮13的近端慢慢与移动板10接触的过程中,在重力的作用下,婴儿床本体7向右摆动,这样就能够实现婴儿床本体7不断的左右摆动,从而使婴儿躺在婴儿床本体7内更舒适,方便看护人员照顾婴儿。

因为还包括有第三轴承座15、第四转杆16、转轮17、固定杆19、螺纹杆21和推把22,放置框1的底部前后左右四侧均连接有第三轴承座15,前后方向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第三轴承座15上连接有第四转杆16,第四转杆16的前端穿过前侧的第三轴承座15,左右两侧的第四转杆16前后两部均连接有转轮17,转轮17位于第三轴承座15的内侧,左侧第四转杆16的前部开有十字通孔18,开有的十字通孔18位于前侧第三轴承座15的前侧,放置框1的底部左前方连接有固定杆19,固定杆19上开有螺纹孔20,螺纹孔20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螺纹杆21,螺纹杆21位于十字通孔18的左侧,放置框1的右壁下部连接有推把22。当需要推动整个装置移动时,看护人员就可以通过推动推把22来实现,当需要固定整个装置时,看护人员将十字通孔18的孔与螺纹杆21位于同一水平线,然后旋转螺纹杆21,使螺纹杆21得右端插入到十字通孔18内,这样就能够固定住整个装置,这样可以增加整个装置移动的灵活性和固定时的稳定性。

因为还包括有大皮带轮23、小皮带轮24和平皮带25,右侧第四转杆16的前部连接有大皮带轮23,大皮带轮23位于前侧第三轴承座15的前侧,第三转杆12的前部连接有小皮带轮24,小皮带轮24位于凸轮13的前侧,大皮带轮23和小皮带轮24之间绕有平皮带25。当看护人员在推动整个装置移动的过程中,右侧的第四转杆16会不断的转动,从而实现大皮带轮23的转动,在平皮带25的传动作用下,小皮带轮24就会转动,凸轮13也随之转动,这样就能够实现婴儿床本体7的左右摆动,这样在移动整个装置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婴儿床本体7不断的左右摆动,就无需再去耗费其余的人力来实现婴儿床本体7的摆动,这样更智能,使用更方便。

因为还包括有第四轴承座26、第五转杆27、弹性卡块28和拨浪鼓29,婴儿床本体7的前壁左侧上下两部均连接有第四轴承座26,第四轴承座26上连接有第五转杆27,第五转杆27的顶端连接有弹性卡块28,弹性卡块28上插有拨浪鼓29。当为了吸引婴儿注意力,减少他们的哭闹程度时,看护人员可以把拨浪鼓29插在弹性卡块28内,随着婴儿床本体7不断的左右摆动的过程中,拨浪鼓29也左右摆动,这样可以吸引儿童得注意力。

因为还包括有第一绕线轮30、第一定滑轮31、第一钢丝绳32、第二绕线轮33、第二钢丝绳34、弹簧35、导向块36和第二定滑轮37,第五转杆27的上部连接有第一绕线轮30,第一绕线轮30上绕有第一钢丝绳32,婴儿床本体7的前壁中间上部连接有导向块36,导向块36的右壁上下两侧均连接有第一定滑轮31,放置框1内右壁上部连接有第二定滑轮37,第一钢丝绳32穿过导向块36和上下两侧的第一定滑轮31之间,第一钢丝绳32绕过第二定滑轮37,第一钢丝绳32的末端与放置框1内右壁上部连接,第五转杆27的下部连接有第二绕线轮33,第二绕线轮33上绕有第二钢丝绳34,第二钢丝绳34的绕线方式与第一钢丝绳32的绕线方式相反,第二钢丝绳34的末端与婴儿床本体7的前壁右侧之间连接有弹簧35。当婴儿床本体7向左摆动时,由于第一钢丝绳32的长度需要伸长,第一绕线轮30逆时针转动放第一钢丝绳32,第五转杆27也随之逆时针转动,第二绕线轮33也随之逆时针转动,第二绕线轮33收第二钢丝绳34,弹簧35拉伸,当婴儿床本体7向右摆动时,在弹簧35的弹力作用,第二绕线轮33顺时针转动放第二钢丝绳34,第五转杆27和第一绕线轮30顺时针转动,这样婴儿床本体7在不断的左右摆动的过程中,就会实现第五转杆27不断的逆时针和顺时针转动,就会实现拨浪鼓29不断的逆时针和顺时针转动,这样拨浪鼓29就会发出声音,从而能够增大吸引儿童注意力的力度,有效的减少儿童的哭闹。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