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消防快速逃生的网状门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1425发布日期:2018-09-07 22:56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消防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消防快速逃生的网状门窗。



背景技术:

现在的建筑都会安装一些网状的门窗,为防盗起见,这类网状门窗通常结构比较牢固,但是如果室内发生大型火灾,那么室内被困人员就无法快速将网状门窗破开一个逃生出口,这样就极有可能被无情的大火夺去宝贵的生命。比如2017年发生在北京大兴的11·18火灾事故,就是因为室内人员无法迅速逃离失火现场而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用于消防快速逃生的网状门窗,可将该网状门窗用作防盗窗或安装在消防通道的出口处,当发生火灾时该网状门窗可快速自动爆拆,在网状门窗上打开一个可供人员通过的逃生出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用于消防快速逃生的网状门窗,包括门窗主体,所述门窗主体布置有逃生出口和封住所述逃生出口的爆拆安全装置,所述爆拆安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爆拆横杆和至少一个爆拆竖杆,所述爆拆横杆与所述门窗主体固定,所述爆拆横杆上布置有可供所述爆拆竖杆穿过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各所述爆拆竖杆的底端与所述门窗主体固定,爆拆竖杆的顶端与所述门窗主体的一个门窗竖杆的底端抵接,该抵接处位于其中一个爆拆横杆的第一通孔中。

进一步,所述爆拆横杆包括横杆活动单元和两个横杆固定单元,所述横杆活动单元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横杆固定单元连接,两个横杆固定单元均与所述门窗主体固定,各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横杆活动单元上,所述横杆固定单元布置有中央处理器和感应组件,所述横杆活动单元上布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各所述第二通孔中贯穿有竖直导杆,所述竖直导杆的两端与所述门窗主体固定。

进一步,所述横杆活动单元和横杆固定单元的抵接处通过连接滑块连接,该抵接处布置有密闭压力腔,所述横杆活动单元布置有至少一个泄爆口,所述横杆固定单元布置有爆炸发生器,所述连接滑块位于所述密闭压力腔的中部,所述爆炸发生器布置在所述密闭压力腔中的一端,各所述泄爆口与所述密闭压力腔的另一端连通。

进一步,所述爆拆竖杆包括竖杆活动单元,所述门窗主体布置有可放置所述竖杆活动单元底端的第三孔,所述竖杆活动单元的底端与所述门窗主体之间布置有压缩弹簧,所述竖杆活动单元的顶端与所述门窗竖杆的端面抵接,所述爆拆安全装置未爆拆时,所述压缩弹簧被挤压。

进一步,所述竖杆活动单元的顶端为楔形斜面,该楔形斜面朝向室内,与该顶端抵接的门窗竖杆的底端也是楔形斜面。

进一步,各所述泄爆口位于所述横杆活动单元的上侧。

进一步,所述竖杆活动单元的底端与所述门窗主体之间布置有拉绳。

进一步,所述感应组件包括火焰传感器和/或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门窗主体布置有至少一个报警器。

进一步,所述横杆固定单元和横杆活动单元均为空心长杆,所述横杆固定单元中布置有密封挡板,横杆活动单元的两端中均布置有密封挡板,所述横杆固定单元和横杆活动单元连接后,该连接处两端的密封挡板之间形成的密封腔就是所述密闭压力腔。

有益效果:

1、本发明设计封住逃生出口的爆拆安全装置,爆拆竖杆的顶端与门窗竖杆的底端抵接,爆拆横杆与门窗主体固定并通过爆拆横杆将该抵接处限制住,当室内发生火灾时,爆拆横杆快速自动爆拆后下落,该抵接处被释放,爆拆竖杆倾斜向窗外倒下,从而打开逃生出口。

2、本发明设计爆炸发生器在密闭压力腔中点火后,密闭压力腔中迅速膨胀的气体推动连接滑块滑动,使横杆固定单元和横杆活动单元分离,横杆活动单元沿着竖直导杆向下滑动。膨胀的气体从泄爆口喷出时产生的反向动力既可加速二者的分离,又可推动横杆活动单元沿着竖直导杆向下滑动。

3、本发明在竖杆固定单元和竖杆活动单元之间设计压缩弹簧将竖杆活动单元顶起,竖杆活动单元的顶端与门窗竖杆的底端抵接,并将竖杆活动单元和门窗竖杆的抵接端面设计为楔形斜面,当自动爆拆后,竖杆活动单元向上弹起,并沿着楔形斜面与门窗竖杆错开,然后竖杆活动单元向外倾斜并倒下。

4、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消防安全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网状门窗爆拆前的结构图;

图2为网状门窗爆拆后的结构图;

图3为横杆主体的结构图;

图4为竖杆主体的结构图;

图5为爆拆前爆拆竖杆与门窗竖杆抵接处的装配图;

图6为爆拆前爆拆竖杆和门窗主体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6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用于消防快速逃生的网状门窗,包括门窗主体,所述门窗主体布置有逃生出口和封住所述逃生出口的爆拆安全装置,所述爆拆安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爆拆横杆和至少一个爆拆竖杆,所述爆拆横杆与所述门窗主体固定。所述爆拆横杆上布置有可供所述爆拆竖杆穿过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21,各所述爆拆竖杆的底端与所述门窗主体固定,爆拆竖杆的顶端与所述门窗主体的一个门窗竖杆的底端抵接,该抵接处位于其中一个爆拆横杆的第一通孔21中,如图5,为便于显示该抵接处,特将所述第一通孔21剖开。因此,所述爆拆横杆和爆拆竖杆取代了门窗主体的部分门窗横杆和部分门窗竖杆。本实施例中,为对所述爆拆竖杆起到加固作用,在所述抵接处以下,每隔一段距离安装一个爆拆横杆。

所述爆拆横杆包括横杆活动单元2和两个横杆固定单元1,所述横杆活动单元2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横杆固定单元1连接,两个横杆固定单元1均与所述门窗主体固定,各所述第一通孔21位于所述横杆活动单元2上。所述横杆固定单元1布置有中央处理器10、感应组件和爆炸发生器13,所述感应组件包括火焰传感器14和/或温度传感器15。本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组件包括上述两种。所述爆炸发生器13可释放出大量气体。

另外,各所述横杆固定单元1上布置有电源11。

所述横杆活动单元2上布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22,各所述第二通孔22中贯穿有竖直导杆52,所述竖直导杆52的两端与所述门窗主体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2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靠近所述横杆活动单元2的两端布置。爆拆时,所述竖直导杆52作为横杆活动单元2落下的导轨,未爆拆时,所述竖直导杆52即起到门窗竖杆的作用。

所述横杆活动单元2和横杆固定单元1的抵接处通过连接滑块12连接,该抵接处布置有密闭压力腔,所述密闭压力腔中的气体为安全气体,如氮气。所述连接滑块12位于所述密闭压力腔的中部,所述连接滑块12将所述密闭压力腔分为两段,其中一段在横杆活动单元2上,另一段在横杆固定单元1上。所述爆炸发生器13布置在所述密闭压力腔中的一端,当室内发生火灾时,中央处理器10根据感应组件的信号,控制爆炸发生器13工作,所述爆炸发生器13释放出的气体使所述密闭压力腔中的气压快速增大,推动连接滑块12向所述横杆活动单元2移动,从而使横杆活动单元2和横杆固定单元1分离。因此,所述压力分离腔实质可视为所述连接滑块12的滑槽。为使连接滑块12移动更为顺畅,所述横杆活动单元2布置有至少一个泄爆口19,各所述泄爆口19与所述密闭压力腔的另一端连通,使在横杆活动单元2上的这一段密闭压力腔中的气体能够从所述泄爆口19喷出,当连接滑块12滑过所述泄爆口19的位置后,另一段中的气体也会从所述泄爆口19喷出。本实施例中,所述泄爆口19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泄爆口19布置在所述横杆活动单元2的上侧,因此密闭压力腔中的气体从泄爆口19喷出时产生的反向动力既可加速横杆活动单元2和横杆固定单元1的分离,又可推动横杆活动单元2沿着竖直导杆52向下滑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杆固定单元1和横杆活动单元2均为空心长杆,所述横杆固定单元1中布置有密封挡板18,横杆活动单元2的两端中均布置有密封挡板18,所述横杆固定单元1和横杆活动单元2连接后,该连接处两端的密封挡板18之间形成的密封腔就是所述密闭压力腔。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央处理器10、电源11和感应组件均不在所述密闭压力腔中,因此所述感应组件、电源11和中央处理器10可避免被爆炸发生器13损坏。所述连接滑块12的侧面涂抹有油脂,当爆炸发生器13点火后,所述油脂受热融化后可作为润滑剂使连接滑块12快速滑动。

所述爆拆竖杆包括竖杆活动单元4,所述竖杆活动单元4的顶端为楔形斜面,与该顶端抵接的门窗竖杆的底端也是楔形斜面。所述爆拆安全装置未爆拆时,所述横杆活动单元2上的第一通孔21正好将两个楔形斜面抵接处限制住,防止所述竖杆活动单元4和门窗竖杆之间发生错位。所述门窗主体布置有可放置所述竖杆活动单元4底端的第三孔,所述竖杆活动单元4的底端与所述门窗主体之间布置有压缩弹簧。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杆活动单元4的底端与另一段门窗竖杆的顶端抵接,所述压缩弹簧位于该段门窗竖杆顶端与所述竖杆活动单元4底端之间,且在该抵接处还有一个门窗横杆,所述第三孔为布置在该门窗横杆上的通孔。相当于,所述竖杆活动单元4取代了门窗竖杆中的一部分,竖杆活动单元4的两端分别和一段门窗竖杆抵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孔为门窗横杆上的盲孔,所述竖杆活动单元4的底端布置在所述第三孔中。

所述爆拆安全装置未爆拆时,所述压缩弹簧被挤压,由于压缩弹簧被挤压而产生的向上的弹力,可进一步使所述竖杆活动单元4顶端与门窗竖杆的底端紧密贴合。爆拆后,所述横杆活动单元2通过所述第二通孔22顺着所述竖直导杆52向下滑动,从而该抵接处被释放,所述竖杆活动单元4被所述压缩弹簧顶起,并倾斜倒下,门窗主体上的逃生出口就迅速被打开了。为便于所述竖杆活动单元4向室外倾斜倒下,所述竖杆活动单元4顶端的楔形斜面朝向室内。同时为防止竖杆活动单元4掉落砸伤下方的人员,所述竖杆活动单元4的底端与所述门窗主体之间布置有拉绳,所述拉绳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压缩弹簧未发生时的长度。如图6,为便于显示所述压缩弹簧和拉绳的布置,特将所述第三孔剖开。

另外,所述门窗主体上还布置有至少一个报警器,所述报警器可以是闪光报警器17和/或蜂鸣报警器16,本实施例中,这两种报警器都有。发生火灾时,各所述报警器可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室内人员撤离。本实施例中,各所述报警器布置在所述横杆固定单元1上。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