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逃生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54796发布日期:2019-08-30 22:26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逃生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式逃生床,特别系指一种可方便搬运到现场再组装,且在地震时可直接躲避在床体内,可受到安全的保护。



背景技术:

一般在夜晚睡眠时所发生的地震,往往因逃生不及而造成较为严重的伤亡,一般人在睡梦中被地震惊醒后,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即时逃出屋外,而易被掉落的物品及损坏的建筑结构体所砸伤或压伤,更甚者易危及生命,现今的室内避难方式,大都系教我们躲避在建筑物内较为坚固的地方(如坚固桌子下方、主要柱子旁、水泥墙壁边……),但在床上睡觉中遇到地震则无法立即躲避到安全的地方,且常因室内无坚固的家具及安全空间而无可躲藏;而目前的逃生床大都是先在工厂制作完成组装后再运送到展场或客户家,然,现有逃生床的整体体积庞大、重量重,在搬移及运送上极为不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组合式逃生床,可有效解决现有的逃生床在搬移及运送上极为不方便的缺点。

本发明的组合式逃生床,包括有:

一床框,该床框由一左侧板、一右侧板、一前侧板、一后侧板及四个扣接座所组成,该左侧板与该右侧板相对设置,该前侧板与该后侧板相对设置,该四个扣接座分别组设于该左侧板、该右侧板与该前侧板及该后侧板相对接的内端角,该左侧板与该右侧板的顶缘均设有一导轨,该左侧板与该右侧板的相对外侧面上均设有一滑轨,该滑轨由一母轨及一公轨所组成,该母轨固设于该左侧板及该右侧板的外侧面上,该左侧板与该右侧板的壁面上各设有一逃生门,该逃生门上设有锁扣件,该左侧板、该右侧板、该前侧板及该后侧板的相对内侧面的两边缘均设有相贴合的接合体,该左侧板及该右侧板与该前侧板及该后侧板的接合体相对靠合后均形成一鸠尾座,该扣接座的一侧壁面设有一供该鸠尾座设入的鸠尾槽,该左侧板、该右侧板、该前侧板及该后侧板的底边均设有一凸缘,该左侧板、该右侧板、该前侧板及该后侧板的该凸缘上方形成有一插槽,该前侧板的内侧面上设有至少一锁扣件,该床框内部形成一躲避空间;

一底板,设于该床框的底部,该底板由板体及软垫所组成,该板体的四边缘设于该左侧板、该右侧板、该前侧板及该后侧板的凸缘上并嵌设于该插槽内,且受该四个扣接座予以压挚定位;

一床板,设于该床框的上方,该床板由一第一滑板及一第二滑板所对接而成,该第一滑板与该第二滑板的底面均相对设有二滑轮,该滑轮位于该左侧板与该右侧板的导轨上,该第一滑板与该第二滑板的底面二侧均设有定位导轨,该定位导轨设于该床框的左侧板与该右侧板的外侧,该第二滑板的定位导轨上设有螺孔,固设于该床框上的该滑轨的公轨凭借螺固元件螺固于该床板的第二滑板的螺孔内,将该公轨固定于该床板上,该第一滑板的底面对应于该床框的该前侧板的锁扣件位置上设有定位插孔,该第一滑板与该第二滑板的对接边缘位于该定位导轨的底面上相对设有固定扣件,该第一滑板与该第二滑板的该固定扣件相互扣接,将该第一滑板与该第二滑板组接为一体,该第一滑板与该第二滑板的底面枢设有数个辅助支撑件。

本发明的组合式逃生床,其中,该扣接座上设有握持凹槽,可供方便握持该扣接座。

本发明的组合式逃生床,其中,该床框的该左侧板与该右侧板的凸缘上设有至少一卡槽,至少一撑持杆设于该左侧板与该右侧板之间,该撑持杆的两端分别卡设于该左侧板与该右侧板的卡槽内,该撑持杆可将该底板稳固撑持定位。

本发明的组合式逃生床,其中,该床框的该右侧板的壁面上设有一插挚孔,该床板的该第一滑板的侧壁面上设有一穿孔,一定位栓系穿设于该床板的该穿孔内并插挚于该右侧板的插挚孔内,该定位栓供将该床板固定于该床框上,使该床板不会于该床框上滑移。

本发明的组合式逃生床,其中,该床板的该第一滑板与该第二滑板的对接边缘上设有一插接片,该插接片上设有数个卡槽,该第二滑板与该第一滑板的对接边缘上设有供该第一滑板的插接片插设入的插接槽,该插接槽的底部设有一抵持凸缘,数个连接杆其一端插设入该第一滑板的插接片上的卡槽内,该连接杆的另一端设入于该第二滑板的插接槽内,凭借该连接杆将该第一滑板及该第二滑板予以组接定位。

本发明的组合式逃生床,其优点在于:各构件为组合式,可方便搬移运送到现场再组装,可节省搬运空间及费用,地震发生时,其床体可形成一安全的躲避空间,可免于被掉落的物品及损坏的建筑结构体所砸伤或压伤,可确保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床框与底板的组装示意图。

图3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床框组装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4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床框与底板组合后的示意图。

图5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床板的组装示意图。

图6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床板的立体组合图。

图7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床板与床框的立体分解图。

图8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床板与床框的立体组合图。

图9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10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床板自床框上推移开的动作示意图。

图11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床板自床框上推移开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床板闭合于床框上并定位的组合剖视图。

图13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床板闭合于床框上其辅助支撑件向下旋移撑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床框;10左侧板;100导轨;101切槽;102接合体;103凸缘;104插槽;105卡槽;11右侧板;110导轨;111切槽;112接合体;113凸缘;114插槽;115卡槽;116插挚孔;12前侧板;120接合体;121凸缘;122插槽;123锁扣件;13后侧板;130接合体;131凸缘;132插槽;14扣接座;140鸠尾槽;141握持凹槽;15滑轨;150母轨;151公轨;152螺固元件;16逃生门;160锁扣件;17撑持杆;18躲避空间;a鸠尾座;b开口;2底板;20板体;21软垫;3床板;30第一滑板;300滑轮;301定位导轨;302定位插孔;303插接片;304卡槽;305固定扣件;306穿孔;31第二滑板;310滑轮;311定位导轨;312螺孔;313插接槽;314抵持凸缘;315固定扣件;32连接杆;33辅助支撑件;34定位栓。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为达上述的使用目的与功效,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兹举出较佳可行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所示,详述如下:

本发明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6所示,主要设有一床框1,该床框1由一左侧板10、一右侧板11、一前侧板12、一后侧板13及四个扣接座14所组成,该左侧板10与该右侧板11相对设置,该前侧板12与该后侧板13相对设置,该左侧板10与该右侧板11的顶缘均设有一导轨100、110,该左侧板10与该右侧板11的相对外侧面上位于其中一边缘的壁面上均设有一切槽101、111,该切槽101、111上各设有一滑轨15,该滑轨15由一母轨150及一公轨151所组成,该母轨150固设于该左侧板10及该右侧板11的切槽101、111内,该左侧板10与该右侧板11的壁面上各设有一逃生门16,该逃生门16上设有一锁扣件160,该左侧板10、该右侧板11、该前侧板12及该后侧板13的相对内侧面的两边缘均设有相贴合的接合体102、112、120、130,该左侧板10及该右侧板11与该前侧板12及该后侧板13的接合体102、112、120、130相对靠合后均形成一鸠尾座a(如图3所示),该扣接座14的一侧壁面设有一供该鸠尾座a设入的鸠尾槽140,该扣接件14的另一壁面上设有一握持凹槽141,该左侧板10、该右侧板11、该前侧板12及该后侧板13的底边均设有一凸缘103、113、121、131,该左侧板10、该右侧板11、该前侧板12及该后侧板13的接合体102、112、120、130与该凸缘103、113、121、131之间形成有一插槽104、114、122、132,该左侧板10与该右侧板11的凸缘103、113上设有一卡槽105、115,该前侧板12的内侧面上设有至少一锁扣件123,一撑持杆17设于左侧板10与右侧板11之间,该撑持杆17的两端分别卡设于该左侧板10与该右侧板11的卡槽105、115内,该床框1内部形成有一躲避空间18,该右侧板11的壁面上设有一插挚孔116;一底板2,设于该床框1的底部,该底板2由板体20及软垫21所组成,该板体20的四边缘设于该左侧板10、该右侧板11、该前侧板12及该后侧板13的凸缘103、113、121、131上并嵌设于插槽104、114、122、132内,且受该四个扣接座14予以压挚定位;一床板3(如图5、图6所示),设于该床框1的上方,该床板3由一第一滑板30及一第二滑板31所对接而成,该第一滑板30与该第二滑板31的底面均相对设有二滑轮300、310,该滑轮300、310位于该左侧板10与该右侧板11的导轨100、110上,该第一滑板30与该第二滑板31的底面二侧均设有定位导轨301、311,该定位导轨301、311设于该床框1的左侧板10与该右侧板11的外侧,该第二滑板31的定位导轨311上设有螺孔312,该滑轨15的公轨151凭借螺固元件152穿设于公轨151上并螺固于该床板3的第二滑板31的螺孔312内,将该公轨151固定于该床板3上,该第一滑板30的底面对应于该床框1的该前侧板12的锁扣件123位置上设有定位插孔302,该第一滑板30与该第二滑板31的对接边缘上设有一插接片303,该插接片303上设有数个卡槽304,该第二滑板31与该第一滑板30的对接边缘上设有供该第一滑板30的插接片303插设入的插接槽313,该插接槽313的底部设有一抵持凸缘314,数个连接杆32其一端插设入该第一滑板30的插接片303上的卡槽304内,该连接杆32的另一端设入于该第二滑板31的插接槽313内,该第一滑板30与该第二滑板31的对接边缘位于该定位导轨301、311的底面上相对设有固定扣件305、315,该第一滑板30与该第二滑板31的底面枢设有数个辅助支撑件33,该第一滑板30的侧壁面上设有一穿孔306,一定位栓34系穿设于该穿孔306内并插挚于该右侧板11的插挚孔116内,如此,即为一组合式逃生床的结构。

组合时,请参阅图1~图9所示,先将左侧板10与前侧板12的一边缘对接,使左侧板10与前侧板12的接合体102、120对接成一鸠尾座a(如图3所示),再将一扣接座14插设于左侧板10与前侧板12该边缘的对接处,使左侧板10与前侧板12对接而成的鸠尾座a设入于该扣接座14的鸠尾槽140内,凭借扣接座14将该左侧板10与该前侧板12的一边缘固接为一体,依前述方式所述,将右侧板11的一边缘与该前侧板12的另一边缘对接,再凭借另一扣接座14扣设于该右侧板11与该前侧板12的接合体112、120对接而成的鸠尾座a上,使该右侧板11与前侧板12固接为一体(如图2所示),再将撑持杆17设于左侧板10与右侧板11之间,使撑持杆17的两端分别卡设于左侧板10与右侧板11的凸缘103、113的卡槽105、115内,再将底板2的板体20由左侧板10与右侧板11的另一边缘底部的插槽104、114插设入,使板体20的边缘嵌设于左侧板10、右侧板11及前侧板12的插槽104、114、122内,该底板2的底部并受撑持杆17予以支撑,再将后侧板13对接于左侧板10与右侧板11的另一边缘上,如同前述左侧板10、右侧板11与前侧板12的组装方式,凭借另二扣接座14将左侧板10与后侧板13及右侧板11与后侧板13对接而成的鸠尾座a上,使该左侧板10及右侧板11与后侧板13固接为一体(如图4所示),如此,将该左侧板10、右侧板11、前侧板12及右侧板13互相对接后并凭借四个扣接座14予以扣接即形成一具躲避空间18的床框1,且底板2的板体20的一边缘也嵌设于该后侧板13的插槽132内,即可将该底板2稳固的定位于该床框1的底部,另将数支连接杆32的一端设入于第一滑板30的卡槽304内,再将连接杆32的另一端插设入第二滑板31的插接槽313内(如图5所示),再将第一滑板30与第二滑板31相对接的边缘予以靠合,使第一滑板30的插接片303设入于第二滑板31的插接槽313内,再将第一滑板30与第二滑板31底部的固定扣件305、315予以相互扣接固定,如此即形成一床板3(如图6所示),再将该床板3组设于床框1上,并将固设于床框1上的滑轨15的公轨151凭借螺固元件152螺固于第二滑板31的螺孔312内(如图7所示),而第一滑板30与第二滑板31的滑轮300、310则设于床框1的左侧板10与右侧板11的导轨100、110上,再将定位栓34穿设入第一滑板30的穿孔306及右侧板11的插挚孔116内,将床板3定位于床框1上,如此,即可完成整体的组装(如图8、图9所示),本发明的逃生床可方便组装及拆解,可方便堆迭运送至欲摆放的现场后再组装,且组装、拆解非常方便、快速,可节省搬运的人力及运送的摆放空间。

当地震发生时,请参阅图8~图13所示,使用者仅需将设于第一滑板30上的定位栓34抽出,使床板3与床框1不再受定位栓34定位,使用者再以手推床头或墙壁凭借其反作用力、以及床板3底面所设的滑轮300、310与导轨100、110的导引及滑轨15的滑移,则可使床板3轻易地自床框1上移动(如图10、图11所示),床板3与床框1之间则形成一开口b,该开口b可供人员进入到床框1的躲避空间18内,当欲躲避的人员进入到床框1的躲避空间18内后,再将床板3推回至原位,将开口b予以遮闭,使床板3再次遮蔽于床框1上(如图12所示),再将床框1的前侧板12上的锁扣件123予以锁扣于床板3的第一滑板30底面的定位插孔302内,即可将床板3定位于床框1上不会再滑移,另将床板3底部的辅助支撑件33向下旋移(如图13所示),使辅助支撑件33得以抵持于底板2上,凭借辅助支撑件33的撑持,可增加床板3的承受力,如此,本发明凭借床框1、底板2与床板3内形成一安全的躲避空间18,且床板3可方便且快速的于床框1上移动,可供地震时得以快速地躲到躲避空间18内,可确实达到遮蔽的保护,可免于被掉落的物品及损坏的建筑结构体所砸伤或压伤,可在地震时确保生命安全,当地震结束后,躲避于床框1内的人员则可将左侧板10及右侧板11的逃生门16上的锁扣件160解扣后再向外推开,即可由逃生门16逃出。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