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易换水的花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44329发布日期:2018-11-07 08:49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易换水的花瓶,属于花瓶的优化技术。



背景技术:

花瓶用于插花,插花时花瓶里要放水淹没花枝的下部,在实际的应用中,花瓶里的水容易滋生细菌和异味,因此需要经常更换花瓶里的水。但插了花又加了水的花瓶通常较重,搬动较为困难,给花瓶换水成了一件辛苦的事情。

因此,需要寻找一种能够更为轻松地换水的花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更为轻松地、更容易换水的花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容易换水的花瓶,主要由一个外瓶1和内瓶2组成,外瓶顶壁内侧设有一圈进水槽11,在进水槽底壁上设有多个进水孔,倒入进水槽的水通过进水孔流进外瓶,外瓶底壁上设用向下突出的外瓶支撑脚,在外瓶底壁上还设有向下突出的排水管12,排水管上设有排水帽;内瓶通过向外翻卷的顶壁挂在外瓶的进水槽上,内瓶的下部设有渗水孔,围绕内瓶的底壁设有一圈向外突出并向上弯曲的引导盘21,在内瓶的底壁下方设有内瓶支撑脚。

所述的进水管延伸到引导盘上方。

引导盘低于位置最高的渗水孔。

在外瓶底壁上放置多块麦饭石。

在排水管上设有格栅,在格栅上设有向瓶内突出的针状硬质突起。

有益效果

1、将外瓶中的水通过排水管排空,再从内瓶或进水槽加水,就能够实现花瓶的换水,避免了换水时必须搬动整个花瓶的困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容易换水的花瓶,主要由一个外瓶1和内瓶2组成,外瓶顶壁内侧设有一圈进水槽11,在进水槽底壁上设有多个进水孔,倒入进水槽的水通过进水孔流进外瓶,外瓶底壁上设有向下突出的外瓶支撑脚,在外瓶底壁上还设有向下突出的排水管12,排水管上设有排水帽。所述的排水管选用软管,软管向外延伸,在末端设有排水帽,排水时,将软管的末端拉到接水容器上,再拧开排水帽排水。

内瓶通过向外翻卷的顶壁挂在外瓶的进水槽上,内瓶的下部设有渗水孔,围绕内瓶的底壁设有一圈向外突出并向上弯曲的引导盘21,在内瓶的底壁下方设有内瓶支撑脚。

引导盘低于位置最高的渗水孔,使内瓶中的水能够顺利流到外瓶。

使用前,可通过内瓶或外瓶的进水槽加水。如果是通过内瓶加水,进入内瓶的水通过渗水孔流到引导盘,再从引导盘流到外瓶,直至内瓶和外瓶的水位相同,再将花插进内瓶。

当要换水时,要先将外瓶的水放掉,将接水容器放到外瓶附近,拧开排水帽,外瓶里的水就会通过排水管流进接水容器,内瓶位于引导盘上方的水也会流进外瓶再排掉。这时,可以将内瓶从外瓶中提起,由于内瓶中的水位已经低于引导盘的最大高度,内瓶的重量大幅度减轻,在提起的过程中,倾斜内瓶,引导盘中的水也会流出一部分到外瓶中,内瓶可直接放到台面上,内瓶里剩下的水不受引导盘的约束不能向外流出,避免了在单独将内瓶从外瓶中拿出来时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这时,就可以单独将内瓶搬到水龙头下冲淋,然后将引导盘中的水倒掉,再将清理干净的内瓶放回外瓶。

排空外瓶的水再次加水时,可以直接将水往内瓶里添加,内瓶里有花枝时,为避免挤到花枝破坏造型,直接通过进水槽加水。当外瓶的水位越过引导盘,就能够通过渗水孔流进内瓶。

在外瓶底壁上放置多块麦饭石,用于吸附水中的杂质净化水质。

在排水管上设有格栅,在格栅上设有向瓶内突出的针状硬质突起,防止水中杂技进入排水管造成堵塞。



本技术:
中,将外瓶中的水通过排水管排空,再从内瓶或进水槽加水,就能够实现花瓶的换水,避免了换水时必须搬动整个花瓶的困难。

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解释本发明的用途,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替代,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容易换水的花瓶,主要由一个外瓶和内瓶组成,外瓶顶壁内侧设有一圈进水槽,在进水槽底壁上设有多个进水孔,倒入进水槽的水通过进水孔流进外瓶,外瓶底壁上设用向下突出的外瓶支撑脚,在外瓶底壁上还设有向下突出的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排水帽;内瓶通过向外翻卷的顶壁挂在外瓶的进水槽上,内瓶的下部设有渗水孔,围绕内瓶的底壁设有一圈向外突出并向上弯曲的引导盘,在内瓶的底壁下方设有内瓶支撑脚;将外瓶中的水通过排水管排空,再从内瓶或进水槽加水,就能够实现花瓶的换水,避免了换水时必须搬动整个花瓶的困难。

技术研发人员:刘乐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乐凝
技术研发日:2018.04.28
技术公布日:2018.11.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