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学习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4133发布日期:2018-10-23 21:11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家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学习座椅。



背景技术:

我国的学校一直延续采用传统的杂木制造课桌椅。80年代开始,东部沿海地区开始学习国外经验,采用钢木课桌椅代替了木制桌椅。钢木课桌椅固然经由20多年的发展,已采用机械法出产,但因会松钉、易生锈、使用寿命短等多方面弊病,目前还不能完全替换第一代课桌椅。而在中西部大部门地区的农村学校,学生仍大多在使用杂木制造的第一代课桌椅。而多年使用的事实也证实,钢木制造的学生课桌椅的品质并不比被教育界公认的第一代木制课桌椅好多少,近几年来,科技职员设计了大批的塑钢零件来代替汽车、火车、轮船、飞机上的木、铁、铝等零件,机能还远远优于前者。以塑代木,以塑代钢,以塑代铜代铝已是科技提高的必定趋势,也是今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课桌椅也不例外。

目前,大多数学生学习用的课桌椅为固定结构,高度不可调。现有技术中的课桌,其高低不能很好地根据学生的身高进行调节,致使发育中的学生因学习姿势不良而造成视力下降、驼背、颈椎病、脊柱侧弯、肩膀歪斜等病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调节高度以适应学生身高的学习座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学习座椅,包括底座、学习桌和学习椅,学习桌与底座之间设有x支架,x支架包括相交叉的第一转动杆和滑动杆,第一转动杆和滑动杆之间设有锁定机构,第一转动杆和滑动杆的长度相同,第一转动杆顶部铰接在学习桌上、底部铰接在底座上,滑动杆顶部铰接在学习桌上、底部滑动连接在底座上;学习桌第底座之间还铰接有与第一转动杆长度相同的第二转动杆,第一转动杆顶部与第二转动杆顶部的距离等于第一转动杆底部与第二转动杆底部的距离;学习椅横向滑动连接在底座上,且学习椅与滑动杆底部之间连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传动比为2。

本方案的原理在于:

底座用于支撑x支架和学习椅,x支架用于支撑学习桌并调节学习桌的高度,第二转动杆用于使学习桌保持横向状态,由于第一转动杆长度等于第二转动杆长度,且第一转动杆顶部与第二转动杆顶部的距离等于第一转动杆底部与第二转动杆底部的距离,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学习桌和底座之间构成一个成平行四边形的四连杆机构,当第一转动杆转动时,此四连杆机构始终能保持平行四边形结构,因此在调节学习桌高度过程中,学习桌能始终保持横向的状态。

调节学习桌高度是通过x支架中的第一转动杆转动和滑动杆底部在底座上滑动来实现的,由于第一转动杆底部铰接在底座上,第一转动杆是绕第一转动杆与底座的铰接点发生转动,并且由于第一转动杆带动学习桌转动时学习桌始终保持横向状态,因此学习桌在发生竖直高度变化的同时也发生了横向上的位移,滑动杆顶部运动轨迹与第一转动杆轨迹相同,滑动杆底部在底座上滑动,第一转动杆与滑动杆交叉处始终位于学习桌的中垂线上,因此滑动杆底端移动的距离为学习桌横向位移的两倍。传动机构用于实现滑动杆底部与学习椅之间的动力传动,并且由于传动机构的传动比为2,学习椅移动的距离为滑动杆底端移动距离的二分之一,即学习椅移动的距离与学习桌移动的距离相等。

由于学习桌高度调整之后,第一转动杆和滑动杆的交叉点也发生了变化,第一转动杆和滑动杆之间设置的锁定机构用于锁定第一转动杆和滑动杆,实现对第一转动杆和滑动杆顶部对学习桌的稳定支撑。

采用本方案能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第一转动杆的转动和滑动杆在底座上的滑动,实现了学习桌高度的调整,能够适用于身高不同的学生,并且锁定机构实现了对第一转动杆和滑动杆顶部对学习桌的稳定支撑。

2、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学习桌和底座构成呈平行四边形结构的四连杆机构,保证了学习桌在调整过程中和调整过后能够始终保持横向状态,不会发生倾斜。

3、通过传动比为2的传动机构实现滑动杆底部和学习椅之间的动力传动,使得学习椅在底座上横向移动的距离与学习桌横向移动的距离相同,保证了学习桌在高度调整之后,学习桌与学习椅之间的距离仍为初始时两者之间的最佳距离。

进一步,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转动杆上的若干个卡合件和设置在滑动杆上的若干个卡合配合件,卡合配合件能够与卡合件配合,卡合件与卡合配合件数目相同,且若干个卡合件与若干个卡合配合件一一对应设置。通过卡合件与卡合配合件一一对应配合,能实现第一转动杆和滑动杆之间的锁定。

进一步,卡合件为锁定销,卡合配合件为锁定孔,锁定销能够插进锁定孔内。通过将锁定销插进锁定孔内,便能简单有效地实现两者的配合,即实现对第一转动杆和滑动杆之间的锁定。

进一步,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条与滑动杆底部固定连接,第二齿条与学习椅固定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且第一齿轮的齿数为第二齿轮齿数的两倍。滑动杆底部移动带动第一齿条移动,第一齿条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二齿条向右移动,第二齿条带动学习椅向右移动,由于第一齿轮的齿数为第二齿轮的两倍,因此第一齿条移动的距离为第二齿条移动距离的两倍,且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的移动方向相同,保证了学习椅和学习桌的同步移动。

进一步,学习椅位于滑动杆远离第二转动杆的一侧。采用此结构,在调节学习桌高度时,第二转动杆也在发生转动,不会影响到学习椅。

进一步,学习椅底部固定有脚踏板。学生坐在学习椅上时,脚踏板供学生踩踏,使学生的脚处于感到舒适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且学习桌处于调节高度之前的状态;

图2图1中为学习桌调节高度之后的状态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x支架与第二转动杆的结构示意图,且图4中b学习桌调节高度之前第二转动杆底部与滑动杆底部连线的中点到第二转动杆底部之间的距离,x为第二转动杆顶部横向移动的距离,h为滑动杆底部移动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底座1、学习桌2、学习椅3、x支架4、第一转动杆41、锁定销410、滑动杆42、锁定孔420、第二转动杆5、滑槽6、滑块7、第一齿条8、第二齿条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学习座椅,包括底座1、学习桌2和学习椅3,学习桌2与底座1之间设有x支架4,x支架4包括相交叉的第一转动杆41和滑动杆42,第一转动杆41和滑动杆42之间设有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转动杆41上的多个锁定销410和开设在滑动杆42上的多个锁定孔420,锁定销410能够插进锁定孔420内,锁定销410与锁定孔420的数目相同,且多个锁定销410与多个锁定孔420一一对应设置。第一转动杆41和滑动杆42的长度相同,第一转动杆41顶部铰接在学习桌2右端、底部铰接在底座1上,滑动杆42顶部铰接在学习桌2左端,底座1上设有一个横向的滑槽6,滑槽6内滑动连接有一个滑块7,滑块7位于第一转动杆41底部的右侧,滑动杆42底部铰接在滑块7顶部。学习桌2左端与底座1之间还铰接有与第一转动杆41长度相同的第二转动杆5,第二转动杆5底部位于第一转动杆41底部的左侧,第一转动杆41顶部与第二转动杆5顶部的距离等于第一转动杆41底部与第二转动杆5底部的距离。学习椅3横向滑动连接在底座1上,且学习椅3与滑块7之间连有传动机构,结合图3所示,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8、第二齿条9、第一齿轮10和第二齿轮11,第一齿条8左端与滑动杆42底部固定连接,第二齿条9右端与学习椅3固定连接,第一齿轮10与第一齿条8啮合,第二齿轮11与第二齿条9啮合,第一齿轮10与第二齿轮11啮合,且第一齿轮10的齿数为第二齿轮11齿数的两倍,因此传动机构的传动比为2。学习椅3底部还固定有脚踏板,学生坐在学习椅3上时,脚踏板供学生踩踏,使学生的脚处于感到舒适的状态。

本实施例的学习桌2椅高度调节过程如下:需要将学习桌2高度调低时,将锁定销410从锁定孔420中滑出,向下按压学习桌2,使得第一转动杆41和第二转动杆5均顺时针转动,由于第一转动杆41长度等于第二转动杆5的长度,且第一转动杆41顶部与第二转动杆5顶部的距离等于第一转动杆41底部与第二转动杆5底部的距离,第一转动杆41、第二转动杆5、学习桌2和底座1之间构成一个成平行四边形的四连杆机构,当第一转动杆41和第二转动杆5转动时,该四连杆机构始终能保持平行四边形结构,因此在调节学习桌2高度过程中,学习桌2能始终保持横向状态,第一转动杆41转动后,第一转动杆41顶部发生竖向位移的同时也发生了横向位移,第一转动杆41顶部、学习桌2和滑动杆42顶部的运动轨迹相同,由于学习桌2始终保持横向状态,因此带动滑动杆42底部在底座1上向右滑动,由于第一转动杆41和滑动杆42的长度相同,第一转动杆41和滑动杆42的交叉处始终位于学习桌2的中垂线上,此时将两者交叉处的锁定销410插入与之对应的锁定孔420内即实现第一转动杆41和滑动杆42的锁定,即实现x支架4对学习桌2的稳定支撑。结合图4所示,由于学习桌2调节高度之前,第二转动杆5底部与滑动杆42底部连线的中点到第二转动杆5底部之间的距离为b,第二转动杆5底部与滑动杆42底部连线的中点到滑动杆42底部之间的距离也为b,第二转动杆5顶部横向移动的距离为x,学习桌2调节高度之后,第二转动杆5底部与滑动杆42底部连线的中点到第二转动杆5底部之间的距离为b+x,滑动杆42底部向右移动的距离为h,b+x=b-x+h,由此可得h=2x,即滑动杆42底端移动距离为学习椅3移动距离的两倍。滑动杆42底部移动的同时也带动第一齿条8向右移动,第一齿条8带动第一齿轮10逆时针转动,第一齿轮10带动第二齿轮11顺时针转动,第二齿轮11带动第二齿条9向右移动,第二齿条9带动学习椅3向右移动,由于第一齿轮10的齿数为第二齿轮11的两倍,因此第一齿条8移动的距离为第二齿条9移动距离的两倍,即滑动杆42底部移动的距离为学习椅3移动距离的两倍,因此学习椅3移动的距离与学习桌2移动的距离相同,保证了学习桌2在高度调整之后,学习桌2与学习椅3之间的距离仍为初始时两者之间的最佳距离。同理,需要将学习桌2高度调低时,将锁定销410从锁定孔420中滑出,向上抬学习桌2,再将第一转动杆41和滑动杆42交叉处的锁定销410插入锁定孔420中即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