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振动硅胶离子导入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6575发布日期:2018-10-16 20:07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面振动硅胶离子导入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美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美容用仪器,提供一种双面振动硅胶离子导入仪。



背景技术:

脸部肌肤会随着时间与环境不断地产生老废角质与细胞,因此需要特别的保养与清洁,让脸部肌肤的老废角质与细胞排除,并且将额外的营养导入,促进脸部肌肤的新陈代谢。根据皮肤科医师的经皮吸收研究,营养品会被角质层阻挡在外,并不容易导入深层肌肤,因此需要离子的帮助,才能让营养品的有效成分顺利导入脸部肌肤。

离子渗导为促进脸部肌肤新陈代谢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原理是在皮肤上施以细微律动电流,输出一个稳定的小电流直流电场,使所需导入的营养品放在电场下,一方面在角质层形成小孔隙,方便渗透,一方面利用正负离子交换原理,将有效成分不经血液循环而直接带入皮肤深层,在皮肤深层保持较高的浓度和较久的时间,以达到护肤的目的,也可将皮肤底层的污垢带出体外。

硅胶洁面仪是近年来兴起的最新洁面方式,比传统毛刷更好用,毛刷不易干,容易滋生细菌,只会越洗越脏,但硅胶洁面仪由于材质不同,可达到快干的目的,且其长久耐用、柔软舒适,加上无孔设计,易于清洗,也防止了细菌、真菌、螨虫等病原体的滋生。

目前市面上没有结合用硅胶振动洁面和离子导入的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兼有硅胶洁面和离子导入的一种双面振动硅胶离子导入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双面振动硅胶离子导入仪,包括导入头和机身,所述导入头固定连接在所述机身的一端,所述离子导入仪通过机身的振动实现离子导入和清洁脸部的功能,所述导入头包括负极部和导入头主体,所述导入头主体与所述机身固定连接;所述机身的与所述导入头相反的一侧设有刷头部,所述刷头部的外表面为硅胶材质且包括若干个刺状凸起,所述导入头与所述刷头部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机身包括振动部、供电模块、正极部以及主板,所述主板固定在所述机身中,所述正极部和所述负极部通过导电元件与所述主板连接,形成电流通路;所述振动部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且固定在所述机身中,并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供电模块为所述离子导入仪供电。

进一步,所述负极部包括负电极板和负电极板压圈,二者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导入头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正极部包括正电极板和正电极压板,二者固定连接,且所述正电极压板与所述机身固定连接,使用时,所述正电极板与使用者手部直接接触,所述负电极板与使用者面部直接接触,从而形成电流回路,实现离子导入。

进一步,所述负极部包括长弹簧,所述长弹簧一端与所述负电极板连接,另一端通过导电元件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正极部包括短弹簧,所述短弹簧一端与所述正电极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板连接。

进一步,所述负极部和所述导入头主体之间包括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包括加热片、第一加热电极、第二加热电极和加热片支架,所述第一加热电极和所述第二加热电极通过导电元件与所述主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加热电极和所述第二加热电极分别与所述加热片的正反面相互接触连接,所述第一加热电极、所述加热片和所述第二加热电极的组合放置在所述加热片支架上,且与所述导入头主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加热部和所述导入头主体之间包括指示灯部,所述指示灯部包括led电路板和电路板支架,所述led电路板在所述加热片支架和所述电路板支架之间,所述加热片支架和所述电路板支架固定,且所述加热片支架和所述电路板支架与所述导入头主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加热片支架包括空心圆柱,所述空心圆柱包括导向槽,所述空心圆柱的内径大于所述长弹簧的外径,所述长弹簧容纳在所述空心圆柱内,所述长弹簧上部设有接触杆,所述接触杆穿过所述导向槽与所述负电极板连接,所述长弹簧下端抵设在所述电路板支架上。

进一步,所述导入头包括磁性部,所述磁性部包括磁性压件和若干个磁性件,所述若干个磁性件具有磁性,且固定在所述负电极板压圈内部,所述磁性压件为导磁体,且通过与所述磁性件的磁性吸力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负电极板压圈外部,所述磁性压件与所述负电极板压圈之间容纳化妆棉。

进一步,所述振动部包括振动马达,所述机身包括下壳,所述振动马达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并与所述下壳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机身外侧设有包胶,所述包胶在与所述刷头部相反的一侧设有导入头开口,所述机身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包括与所述导入头相连接的第一开口,所述导入头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所述导入头主体挤压所述导入头开口周围的包胶并通过所述导入头开口将所述导入头固定在所述机身上,所述导入头突出于所述机身外部与使用者的脸部皮肤相接触;所述包胶在所述下壳一侧设有正极部开口,所述下壳包括与所述正极部相连接的第二开口,所述正极部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直径,所述正电极压板挤压所述正极部开口周围的包胶并通过所述正极部开口将所述正极部卡接在所述机身上,所述正电极板裸露在机身外侧与使用者的手部皮肤相接触。

进一步,所述刷头部外表面与所述包胶一体制成,包裹于所述机身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将洁面仪的硅胶振动洁面功能和离子导入功能相结合,极大的利用了洁面仪的内部空间,并添加了加热、装卸化妆棉等功能,使之成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洁面仪,既节省了成本,又达到了实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离子导入仪的整体视图;

图2为本发明离子导入仪的后视方向的整体视图;

图3为本发明离子导入仪的侧视角度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离子导入仪的俯视角度的爆炸图;

图5为图4中所示a部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离子导入仪的导入头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所示b部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离子导入仪的充电器的爆炸图。

图中标号:

1导入头,11负极部,111负电极板,1111边缘凸起,112负电极板压圈,1121卡槽,113长弹簧,1131接触杆,114第一电极端子,12磁性部,121磁性件,122磁性压件,1221磁性凹槽,13加热部,131加热片,132第一加热电极,1321支爪,1322圆形片,133第二加热电极,134加热片支架,1341腿部,1342空心圆柱,1343导向槽,1344凹槽,14指示灯部,141led电路板,142电路板支架,1421头部,15导入头主体,151螺丝帽,152螺丝孔,16加热头固定架,161第一密封圈,162第二密封圈,2机身,21上盖,211第一开口,22下壳,221第二开口,222马达座,23振动部,231振动马达,232马达压件,24供电模块,241接收线圈,242无线充电接收板,243电池,25正极部,251正电极板,252正电极压板,253短弹簧,254第二电极端子,26包胶,261刷头部,262导入头开口,263正极部开口,264限位孔,265按键部,2651电源按键,2652模式按键,2653振动增强按键,2654振动减弱按键,27主板,28第一空腔,3充电部,31发射线圈,32无线充电发射板,33充电部上壳,34充电部下壳,35usb充电线,351保护套,36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面振动硅胶离子导入仪,包括导入头1、机身2和充电部3,导入头1固定连接在机身2的一端。导入头1包括负极部11、导入头主体15和加热头固定架16,机身2包括上盖21和下壳22,上盖21设有与导入头1连接的第一开口211,导入头主体15通过第一开口211与上盖21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螺接、卡接等任何固定连接方法,导入头主体15包括若干个硅胶制的螺丝帽151,若干个螺丝帽151通过防水胶粘接在导入头主体15的螺丝孔152上,实现遮蔽螺丝孔位和防水的作用。

机身2包括正极部25和主板27,负极部11和正极部25相互配合实现离子导入功能,具体的,主板27通过螺丝固定在上盖21上,负极部11包括负电极板111、负电极板压圈112、长弹簧113和第一电极端子114,负电极板111下部边缘设有一圈边缘凸起1111,负电极板压圈112内侧设有一圈卡槽1121,负电极板111固定连接在负电极板压圈112和加热头固定架16之间,负电极板压圈112的内径大于负电极板111的外径且小于边缘凸起1111的外径,负电极板压圈112和加热头固定架16通过超声波焊接在一起,使得边缘凸起1111夹在卡槽1121和加热头固定架16之间,则负电极板111固定在负电极板压圈112和加热头固定架16之间,负电极板111通过长弹簧113、第一电极端子114和导线与主板27连接;正极部25包括正电极板251、正电极压板252、短弹簧253和第二电极端子254,下壳22设有与正极部25连接的第二开口221,正电极板251与正电极压板252相互粘接,正电极压板252通过第二开口221与下壳22卡接,正电极板251通过短弹簧253、第二电极端子254和导线与主板27连接,具体的,第二电极端子254粘接在下壳22上,且通过导线与主板27连接,短弹簧253两端分别与第二电极端子254和正电极板251接触连接,且短弹簧253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中,则产生回弹力,保证与第二电极端子254和正电极板251接触良好,使用短弹簧既可节省导线,避免线路杂乱,又可保证导电效果。使用时,正电极板251与使用者手部皮肤直接接触,负电极板111与使用者面部皮肤直接接触,从而形成电流回路,实现离子导入。

导入头1包括加热部13,加热部13包括加热片131、第一加热电极132、第二加热电极133和加热片支架134,第一加热电极132和第二加热电极133通过导线与主板27连接,且第一加热电极132和第二加热电极133分别与加热片131的正反面相互接触连接,从而形成电流回路,实现加热功能。第二加热电极133与负电极板111相互接触连接。

第一加热电极132包括伸出的支爪1321和圆形片1322,支爪1321和圆形片1322不在同一平面上,即支爪1321和圆形片1322互成一定角度,支爪1321的个数不限,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爪1321设置为三个,加热片支架134上有限制支爪1321位置的凹槽1344,即支爪1321卡在凹槽1344中,圆形片1322在加热片支架134上部,支爪1321向上顶起圆形片1322,负电极板111的位置固定,既保证了第一加热电极132、加热片131、第二加热电极133相互接触良好,也保证了第二加热电极133与负电极板111相互接触良好。第一加热电极132、加热片131和第二加热电极133的组合放置在加热片支架134上。

导入头1包括指示灯部14,指示灯部14包括led电路板141和电路板支架142,led电路板141放置并通过螺丝固定在电路板支架142上。加热片支架134包括凸起的腿部1341,电路板支架142包括凸起的头部1421,led电路板141在加热片支架134和电路板支架142之间,腿部1341插入头部1421中使得加热片支架134和电路板支架142固定连接,且加热片支架134和电路板支架142与加热头固定架16通过螺丝连接。需要指出的是,加热片支架134和电路板支架142的固定并不限于此种方式,也可在加热片支架设置凸起的头部,在电路板支架设置凸起的腿部,二者相互配合从而固定加热片支架134和电路板支架142,仅改变加热片支架134和电路板支架142的固定方式也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做赘述。

加热片支架134包括空心圆柱1342,空心圆柱1342设有导向槽1343,空心圆柱1342的内径大于长弹簧113的外径,长弹簧113容置在空心圆柱1342内,长弹簧113上部设有接触杆1131,接触杆1131穿过导向槽1343与负电极板111接触连接,长弹簧113另一端与第一电极端子114接触连接,置于电路板支架142上,第一电极端子114通过导线与主板27连接,长弹簧113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中,则产生回弹力,保证与负电极板111和第一电极端子114接触良好。

加热头固定架16包括第一密封圈161和第二密封圈162,负电极板压圈112与加热头固定架16通过超声波焊接在一起,且负电极板111夹在负电极板压圈112和加热头固定架16之间固定,加热头固定架16上部嵌入第二密封圈162实现防水,加热头固定架16与导入头主体15通过螺丝连接,且加热头固定架16下部嵌入第一密封圈161实现防水。

导入头1包括磁性部12,磁性部12包括磁性压件122和若干个磁性件121,负电极板压圈112内设有可容置磁性件121的磁性凹槽1221,若干个磁性件121具有磁性,容置在磁性凹槽1221内,磁性压件122的内径大于负电极板111的外径且磁性压件122的外径小于负电极板压圈112的外径,磁性压件122为导磁体,通过与磁性件121的磁性吸力可拆卸的固定在负电极板压圈112外部,磁性压件122与负电极板压圈112之间可容纳并更换化妆棉。

机身2包括振动部23,上盖21和下壳22之间形成第一空腔28,振动部23位于第一空腔28内,且固定在下壳22中,并与主板27连接实现振动,具体的,振动部23包括振动马达231和马达压件232,下壳22包括马达座222,振动马达231位于第一空腔28内,并放置在马达座222上,马达压件232压紧振动马达231并与下壳22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振动马达231与主板27通过导线连接,实现离子导入仪的振动。

机身2外侧设有包胶26,包胶26包括刷头部261,刷头部261设置在机身2与导入头1相反的一侧,刷头部261包裹在导入头1背面,刷头部261为硅胶材质且包括若干个刺状凸起,离子导入仪通过刷头部261实现清洁脸部的功能,包胶26在与刷头部261相反的一侧设有导入头开口262,导入头开口262的直径小于第一开口211的直径,导入头主体15挤压导入头开口周围的包胶并通过导入头开口262将导入头1螺接在上盖21上,包胶26与导入头主体15和上盖21通过过盈配合实现防水,导入头1突出于机身2外部与使用者的脸部皮肤相接触;包胶26在下壳22一侧设有正极部开口263,正极部开口263的直径小于第二开口221的直径,正电极压板252挤压正极部开口周围的包胶并通过正极部开口263将正极部25卡接在下壳22上,包胶26与正电极压板252和下壳22通过过盈配合实现防水,正电极板251裸露在机身2外侧与使用者的手部皮肤相接触,从而形成电流回路,实现离子导入。优选的,刷头部261与包胶26一体制成,包裹于机身2外侧。

机身2包括供电模块24,供电模块24包括接收线圈241、无线充电接收板242和电池243,无线充电接收板242与接收线圈241和电池243通过导线连接,接收线圈241和电池243粘接在上盖21上,无线充电接收板242通过螺丝固定在上盖21上,电池243与主板27通过导线连接;充电部3包括发射线圈31、无线充电发射板32、充电部上壳33、充电部下壳34、usb充电线35和限位凸起36,无线充电发射板32与发射线圈31和usb充电线35通过导线连接,发射线圈31粘接在无线充电发射板32上,无线充电发射板32通过螺丝固定在充电部下壳34上,充电部上壳33和充电部下壳34通过超声波焊接在一起,usb充电线35包括保护套351,usb充电线35通过保护套351卡在充电部上壳33和充电部下壳34之间。包胶26包括限位孔264,限位凸起36与限位孔364相互配合限制充电部3的位置。

下面对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充电时,将限位凸起36插入限位孔264中,限制充电部3的位置,再将usb充电线35插入usb插口处通电,电流通过无线充电发射板32流入发射线圈31,使得发射线圈31由于电流的通过而产生磁场,从而吸引接收线圈241,接收线圈241通过磁场形成电流,再通过无线充电接收板242为电池243充电,电池243则为离子导入仪供电。

振动马达231与主板27连接,为离子导入仪提供振动,刷头部261为硅胶材质且包括若干个刺状凸起,刷头部261与振动马达231相互配合,实现清洁脸部的功能。

包胶26上设有按键部265,按键部265包括电源按键2651、模式按键2652、振动增强按键2653和振动减弱按键2654,模式按键2652可对运转模式进行切换,模式包括振动模式、加热模式、离子导出模式、离子导入模式和ems(微电流)模式,不同模式下,主板27为led电路板141提供指令,使得指示灯的颜色显示不同。

在振动模式中,在脸部肌肤涂覆了洁面用品的状态下,主板27向振动马达231发出指令进行振动,振动增强按键2653和振动减弱按键2654用于调节振动强度的大小,将刷头部261在脸部肌肤移动,进行清洁脸部处理;在加热模式中,在脸部肌肤涂覆了美容用品的状态下,主板27向第一加热电极132和第二加热电极133供电,使加热片131由于导电而产生热量,从而进行热敷处理,促进美容用品的吸收;在离子导出模式中,将浸渍了美容用液的化妆棉安装于磁性压件122和负电极板压圈112之间,此时,主板27向正电极板251供给正极性的脉冲电流,进行去除浸入脸部肌肤中皱、褶、毛孔等的微细污物的离子导出处理;在离子导入模式中,将浸渍了美容用液的化妆棉安装于磁性压件122和负电极板压圈112之间,或在脸部肌肤涂覆美容用液,此时,主板27向负电极板111供给阴极性的脉冲电流,进行离子导入处理;在ems模式中,将浸渍了美容用液的化妆棉安装于磁性压件122和负电极板压圈112之间,或在脸部肌肤涂覆美容用液,此时,主板27交替地供给阳极性和阴极性的脉冲电流,进行美容处理。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应当指出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对本发明进行若干修饰和改进,这些修饰和改进也应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