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坐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43706发布日期:2018-11-07 08:4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坐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坐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文的进步,座椅逐渐成为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坐具之一。随着近年来工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普遍提高,对座椅也有着越来越高的体验与追求,故有了折叠座椅的出现。

折叠座椅由于其具有收放自如的特性而被人们所青睐,当需要时展开就坐,当不需要时折叠起来,不浪费空间,便携性强。

目前市面上的折叠座椅由于受力设计不合理,故寿命期短。

因此,亟需一种美观大方、可收折、设计合理且结构稳定牢固的折叠坐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美观大方、可收折、设计合理且结构稳定牢固的折叠坐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折叠坐具包括固定环、柱体及刚性结构的凳体,所述柱体呈间隙地围绕所述固定环一周设置,所述柱体与所述固定环枢接,所述柱体与所述固定环枢接的位置为枢接点,所述柱体绕所述枢接点沿所述固定环的同一周向呈角度可调地倾斜,所述柱体沿所述固定环的同一周向倾斜且相邻的两柱体之间相互抵触形成展开状,呈倾斜状的所述柱体于所述固定环的上部形成一扩张状的收容腔,所述凳体可拆卸地安置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与所述柱体抵触,所述凳体位于所述固定环的上方且二者的中心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位,并且所述固定环的中心位于所述凳体的中心的前方。

较佳地,所述柱体呈圆柱状或棱柱状结构。

较佳地,所述固定环为圆环结构。

较佳地,所述凳体为圆盘结构,所述凳体开设有供所述柱体伸入的凹槽。

较佳地,所述柱体选择性地伸入所述凹槽。

较佳地,所述凳体的底面呈波纹结构。

较佳地,所述凳体呈可对折的结构。

较佳地,所述凳体与所述固定环呈可拆卸的连接。

较佳地,所述柱体等间隙地围绕所述固定环一周设置。

较佳地,所述柱体以所述枢接点为界分为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围成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一部分的自由端围成呈倾斜状的第一椭圆形结构,所述第二部分的自由端围成呈水平状的第二椭圆形结构。

较佳地,所述凳体安置于所述收容腔内时,所述凳体与所述第一椭圆形结构的最低点齐平。

较佳地,所述柱体通过螺栓及螺母或销钉与所述固定环枢接。

较佳地,本发明的折叠坐具还包括第一绳体,所述第一绳体呈活动的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部分。

较佳地,所述第一绳体于所述第一部分上形成网格状。

较佳地,相邻的所述第一部分之间的第一绳体呈网格状。

较佳地,本发明的折叠坐具还包括第二绳体,所述第二绳体呈活动的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部分。

较佳地,所述第二绳体于所述第二部分上形成网格状。

较佳地,相邻的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二绳体呈网格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折叠坐具,藉由多根柱体呈间隙地围绕枢接于固定环上,使得柱体可绕枢接点转动而呈展开的倾斜状或收折的竖直状;又由于柱体绕枢接点沿固定环的同一周向呈角度可调的倾斜,故当折叠坐具展开时,柱体沿固定环的同一周向倾斜而使相邻的两柱体之间相互抵触,从而使得围绕所述固定环的所有柱体之间藉由其相互的抵触而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该整体结构是由柱体藉由与固定环的枢接及自身因枢接而可倾斜的相互抵触固定而自适应所形成的,因此本发明的折叠坐具展开放置于地面上时,藉由柱体及固定环直接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可以稳固地支撑在地面上,即使地面凹凸不平,也会藉由柱体与固定环的枢接而自适应的调整各柱体的倾斜角度,使得各柱体之间始终保持相互抵触的状态,进而确保整个整体结构与地面上的稳固。同时,呈倾斜状的柱体于固定环的上部形成一收容腔,刚性的凳体位于收容腔内并位于固定环的上方,有利于遮盖固定环,使用时,人体藉由坐于该刚性的凳体上,一方面藉由固定环的中心位于凳体的中心的前方所形成的偏心支撑结构,利用该偏心结构对人体进行支撑,更加的符合坐姿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尤其适合坐于凳体上并将背部靠设于支撑柱所形成的靠背上的人体工程学设计,使得坐于该凳体上的使用者更为舒适和稳定,另一方面凳体会对固定环及柱体所形成的整体结构施加向下的压力,而柱体与固定环的枢接点及柱体与柱体之间相互抵触的位置均位于凳体之下,因此人体给予凳体的压力将使得柱体与柱体之间相互的抵触的更为紧密,从而使得柱体与固定环所形成的整体结构更为稳固,且自适应地面的能力更强,同时由于人体坐于凳体上时,使得柱体与固定环所形成的整体结构更为稳固,因此人体的重量被更为均匀的分散于各相互抵触的柱体上,使得各柱体之间均匀承担压力而又相互抵触形成一个维持展开状的折叠坐具的稳定性的整体结构,结构设计合理有效且稳定性好;另,展开时,由于柱体呈倾斜状,且相邻的柱体之间相互抵触,因此整体外形轮廓呈现出动感的螺旋结构,给人一种小蛮腰的形态,即从中间分别朝向上、下方向呈扩张状,外形上美观大方,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由此可见,本发明的折叠坐具具有美观大方、可收折、受力设计合理、结构稳定牢固、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折叠坐具展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折叠坐具展开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折叠坐具展开状态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折叠坐具展开状态的半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折叠坐具拿掉凳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的折叠坐具100包括固定环1、柱体2、刚性结构的凳体3。柱体2呈等间隙地围绕固定环1一周设置,柱体2与固定环1枢接,柱体2与固定环1枢接的位置为枢接点,柱体2绕枢接点沿固定环1的同一周向呈角度可调地倾斜;可理解是,根据实际情况,柱体2绕枢接点沿固定环1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呈角度可调的倾斜。于本实施例中,柱体2沿固定环1的顺时针方向倾斜且相邻的两柱体2之间相互抵触形成展开状(如图1至图5所示),呈倾斜状的柱体2于固定环1的上部形成一扩张状的收容腔6(即,从下往上收容腔6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大);凳体3可拆卸地安置于收容腔6内并与柱体2抵触;具体地,凳体3与固定环1呈可拆卸的连接,凳体3可通过带螺栓的连接件与固定环3进行可拆卸的连接;当然凳体3也可选择直接放置于柱体2上,藉由与柱体2的接触而对其进行支撑;凳体3位于固定环1的上方且二者的中心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位,并且固定环1的中心位于凳体3的中心的前方,从而使得凳体3与固定环1形成偏心支撑结构,藉由凳体3与柱体2的抵触,使得凳体3被柱体2所承载,从而使得凳体3被定位,刚性结构的凳体3与柱体2抵触,使用时,人体藉由坐于该刚性的凳体3上,一方面藉由固定环1的中心位于凳体3的中心的前方所形成的偏心支撑结构,使得坐于该凳体3上的使用者更为舒适和稳定,另一方面凳体3会对固定环1及柱体2所形成的整体结构施加向下的压力,人体给予凳体3的压力将使得柱体2与柱体2之间相互的抵触的更为紧密,从而使得柱体2与固定环1所形成的整体结构更为稳固,且自适应地面的能力更强,从而使得本发明的折叠坐具100更稳定。凳体3位于固定环1的上方,抵触的同时遮盖固定环1,有利于本发明的折叠坐具100的美观。可理解的是,当需要折叠本发明的折叠坐具100时,将凳体从收容腔6中拆卸后,柱体2可绕枢接点旋转,从而实现对柱体2的收折,最为理想的收折状是将柱体2都转动至竖直状,然后进行约束固定,从而使得收折的折叠坐具100体积最小且形状规则便于打包运输,当折叠坐具100处于收折状态时有利于提高便携性。较优的是,于本实施例中,柱体2呈圆柱状结构,以使得柱体2绕固定环1旋转倾斜时流畅,阻力小。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柱体为棱柱状结构,但不以此为限。具体地,固定环1为圆环结构,藉由圆环结构的固定环1,使得柱体2绕固定环1的同一周向倾斜时能够使得相邻的柱体2相互抵触,从而使相互抵触的柱体2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更具体地,如下:

请参与图1至图4,凳体3为圆盘结构,藉由圆盘结构的凳体3便于放置于收容腔6内,同时有利于凳体3的轮廓与收容腔6的轮廓更加吻合,使得凳体3抵触于柱体2时使得柱体2之间的抵触更加紧密。凳体3还开设有供柱体2伸入的凹槽31,以使得凳体3与柱体2卡接,从而有效的防止凳体3在收容腔6内发生滑动,给使用者带来摔倒的危险,确保了凳体3于收容腔6内的稳定性。较优的是,柱体2选择性地伸入凹槽31,于本实施例中,凹槽31的数量等于柱体2的数量,以使得一个柱体2对应地伸入一个凹槽31,从而使凳体3更稳固地卡接于柱体2上;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凹槽31的数量少于柱体2的数量,以使得多个柱体2对应一个凹槽31,凹槽31选择性地与其中的柱体2卡接。具体地,凳体3的底面呈波纹结构,美观的同时使凳体3与柱体2抵触。凳体3呈可对折的结构。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凳体3呈可对半翻折的结构,但不以此为限;当凳体3从收容腔6内拆卸时,藉由凳体3的对半翻折结构,减小凳体3的体积,方便携带与储存。具体地,沿凳体3的径向将凳体分成第一凳体及第二凳体,第一凳体与第二凳体均为半圆盘结构,第一凳体与第二凳体相互枢接以实现凳体3的对半翻折,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2、图3及图5,柱体2以枢接点为界分为第一部分21及第二部分22,第一部分21及第二部分22以枢接点为界分别朝上、下方向呈扩张状,因此整体外形轮廓呈现出动感的螺旋结构,给人一种小蛮腰的形态,外形上美观大方,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第一部分21围成收容腔6,第一部分21的自由端211围成呈倾斜状的第一椭圆形结构(如图2所示),即第一部分的长度由短到长再到短的渐变,故而使得长的第一部分形成背靠212,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第二部分22的自由端221围成呈水平状的第二椭圆形结构(如图2所示),藉由水平状的第二椭圆形结构使得第二部分22稳定可靠地支撑于地面上。较优的是,凳体3安置于收容腔6内时,凳体3与第一椭圆形结构的最低点齐平,从而方便用户坐于本发明的折叠坐具100中,防止对用户的大腿部造成阻碍,符合人体工程学。

请参阅图2至图5,柱体2通过销钉7与固定环1枢接。具体地,销钉7依次穿过柱体2及固定环1,且销钉7之间呈等间隙地穿置于固定环1中,较优的是,销钉7与柱体2及固定环1均呈间隙配合,使得柱体2可绕枢接点旋转从而沿固定环1的同一周向做角度可调的倾斜。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柱体2通过螺栓及螺母与固定环1枢接,或柱体2通过螺钉与固定环1枢接,故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1至图3,为了提高本发明折叠坐具100的稳定性,本发明还包括第一绳体4,第一绳体4呈活动的依次穿过第一部分21,藉由第一绳体4对第一部分21具有一定约束,又由于第一部分21与第二部分22构成了整体结构,故第一绳体4对第一部分21约束的同时间接地对第二部分22也进行了约束,从而提高本发明折叠坐具100的展开及收折的效率以及方便性,防止柱体2展开或收折的过程出现凌乱。除此之外,当发生其中一个柱体2与固定环1之间意外脱落的情况时还能保证柱体2不丢失。藉由第一绳体4是活动的,在第一绳体4分散应力时不会使应力集中于某个点,保证了了应力的均匀分散。具体地,第一绳体4于第一部分21上形成网格状,使得折叠坐具100美观大方的同时帮助更好地分散应力,除此之外,使得背靠212更加舒适,符合人体工程学。举例而言,相邻的第一部分21之间的第一绳体4呈网格状,从而有利于折叠坐具100的美观及舒适度,更加有助于均匀分散应力;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绳体4于第一部分21中呈平行与交叉的交替布置,故不以此为限。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折叠坐具100的稳定性,本发明还包括第二绳体5,第二绳体5呈活动的依次穿过第二部分22。藉由第一绳体4与第二绳体5的配合,进一步地利于对柱体2的约束。具体地,第二绳体5于第二部分22上形成网格状,使得折叠坐具100美观大方的同时帮助更好地分散应力。举例而言,相邻的第二部分22之间的第二绳体5呈网格状。从而有利于折叠坐具100的美观及舒适度,更加有助于均匀分散应力;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绳体5于第二部分22中呈平行与交叉的交替布置,故不以此为限。

藉由第一绳体4及第二绳体5,当人的重力施加于凳体3上时,力传递于各个柱体2、第一绳体4及第二绳体5,利用第一绳体4及第二绳体5帮助分散集中于各个柱体2的应力,从而使得本发明的折叠坐具100受力合理。第一绳体4的圈数大于或等于第二绳体5的圈数。举例而言,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绳体4的圈数为三圈,第二绳体5的圈数为一圈;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绳体4的圈数为两圈,第二绳体5的圈数为一圈;或者第一绳体4的圈数为一圈,第二绳体5的圈数为一圈,但不以此为限。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的第一绳体4及第二绳体5与柱体2的连接是活动的连接,其随着凳体所承受的压力大小和重心位置的变化,第一绳体4及第二绳体5会进行自适应的调整其绷紧程度,即绷紧程度越高其伸缩量就越大,反之亦然,通过第一绳体4及第二绳体5对压力大小及重心位置改变的感知而自适应的调整绷紧程度,使得第一绳体4及第二绳体5以整体来约束柱体,也使得柱体以整体来进行受力,有效的分散了压力,使得压力不会集中在某一或某些柱体2和绳体于柱体的连接点上,确保了第一绳体4、第二绳体5及柱体2不会发生断裂,确保了本发明折叠座椅的安全性。

如图1-图5所示,对本发明的折叠坐具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先使柱体2沿固定环1的同一周向倾斜并使相邻的柱体2之间相互抵触,再将凳体3放置于收容腔6内并与柱体2抵触。当人坐于凳体3上时,凳体3将受到的力传递于各个柱体2,而第一绳体4与第二绳体5分别活动地穿置于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以将柱体2受到的力均匀分散。可理解的是,柱体2的数量越少,柱体2间的间隙越大,柱体2的最大倾斜角度也就越大,收容腔6的扩张角度也就越大;反之,柱体2的数量越多,柱体2间的间隙越小,柱体2的最大倾斜角度也就越小,收容腔的扩张角度也就越小。故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柱体2的数量以及柱体2之间的间隙。

结合图1-图5所示,本发明的折叠坐具100,藉由多根柱体2呈间隙地围绕枢接于固定环1上,使得柱体2可绕枢接点转动而呈展开的倾斜状或收折的竖直状;又由于柱体2绕枢接点沿固定环1的同一周向呈角度可调的倾斜,故当折叠坐具100展开时,柱体2沿固定环1的同一周向倾斜而使相邻的两柱体2之间相互抵触,从而使得围绕固定环1的所有柱体2之间藉由其相互的抵触而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从而使得围绕固定环1的所有柱体2之间藉由其相互的抵触而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该整体结构是由柱体2藉由与固定环1的枢接及自身因枢接而可倾斜的相互抵触固定而自适应所形成的,因此本发明的折叠坐具100展开放置于地面上时,藉由柱体2及固定环1直接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可以稳固地支撑在地面上,即使地面凹凸不平,也会藉由柱体2与固定环1的枢接而自适应的调整各柱体2的倾斜角度,使得各柱体2之间始终保持相互抵触的状态,进而确保整个整体结构与地面上的稳固。同时,呈倾斜状的柱体2于固定环的上部形成一收容腔6,刚性的凳体3位于收容腔6内并位于固定环1的上方,故柱体2呈首尾搭接而使受力均匀分散,且凳体3位于固定环1上方,藉由固定环1的中心位于凳体3的中心的前方所形成的偏心支撑结构,使得坐于该凳体3上的使用者更为舒适和稳定,并且藉由该凳体3还有利于遮盖固定环1,使用时,人体藉由坐于该刚性的凳体3上,一方面藉由固定环1与凳体3所形成的偏心支撑结构对人体进行支撑,更加的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使得坐于该凳体3上的使用者更为舒适和稳定,另一方面使得凳体3会对固定环1及柱体2所形成的整体结构施加向下的压力,而柱体2与固定环1的枢接点及柱体2与柱体2之间相互抵触的位置均位于凳体3之下,因此人体给予凳体3的压力将使得柱体2与柱体2之间相互的抵触的更为紧密,从而使得柱体2与固定环1所形成的整体结构更为稳固,且自适应地面的能力更强,同时由于人体坐于凳体上时,使得柱体2与固定环1所形成的整体结构更为稳固,因此人体的重量被更为均匀的分散于各相互抵触的柱体2上,使得各柱体2之间均匀承担压力而又相互抵触形成一个维持展开状的折叠坐具100的稳定性的整体结构,结构设计合理有效且稳定性好;另,展开时,由于柱体2呈倾斜状,且相邻的柱体2之间相互抵触,因此整体外形轮廓呈现出动感的螺旋结构,给人一种小蛮腰的形态,即从中间分别朝向上、下方向呈扩张状,外形上美观大方,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由此可见,本发明的折叠坐具100具有美观大方、可收折、受力设计合理、结构稳定牢固、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