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2831发布日期:2018-09-14 21:49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图书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文化书架。



背景技术:

书架是人们学习工作中常用的书籍、图文资料的存放工具,目前大多的书架均设置在室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理念也在发生变化,现在的人们追求方便、快捷、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在文化的汲取上也有一定的追求,这样就出现了一种文化书架,设置在公园、景区等户外场所。

这样设置使得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便于人们取阅书籍,但是这样设置也会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设置在户外,在下雨下雪天,户外的空气湿度较大,使得书架和放置在书架上的书籍容易受潮发霉,尤其是对于南方的“回南天”,空气湿度甚至能达到100%,这就对书架和书籍有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降低人们阅读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文化书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将书架设置在户外,使得书架与放置在书架上的书籍容易受潮发霉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

文化书架,包括书架本体和休息台,所述书架本体为中空结构,所述书架顶部设有出气孔;所述休息台位于书架本体的底部,所述休息台内靠近边沿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内滑动密封连接有活塞柱,所述活塞柱底部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活塞柱顶部粘接有坐垫,所述休息台内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集气囊和涡流管,所述集气囊上设有与各凹槽连通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设有出气单向阀,所述凹槽侧壁设有进气单向阀,所述集气囊上连通有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上设有气压阀,所述第一排气管的另一端与涡流管的进气端连通,涡流管的热风端连接有与书架本体连通的第二排气管。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

当阅读者使用坐垫时,活塞柱在阅读者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使得活塞柱下方凹槽的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出气单向阀打开,凹槽内的气流经出气管进入到集气囊中,当阅读者离开坐垫时,活塞柱在第一弹簧复位的作用力下向上移动,活塞柱下方凹槽内的压强减小,进气单向阀打开,外部气体补入到凹槽内。当集气囊中的压强增大至超过气压阀的阈值时,气压阀打开,集气囊中的气体以较大的压强从第一排气管进入涡流管中,流经涡流管热风端的气体被加热,并从第二排气管进入到中空的书架本体中,对书架本体进行干燥,流经书架本体的热气流最后从书架顶部的出气孔排出。

本基础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

1、本方案中通过阅读者在使用坐垫时,对气体进行收集,并将收集后的气体进行加热,将加热后的气体对书架本体进行干燥,使得设置在户外的书架保持干燥,尤其是对于南方的“回南天”气候,空气湿度较大,使得书架本体与放置在书架上的书籍容易受潮发霉的问题。

2、本方案中的书架本体设置为中空结构,使得进入的热气快速遍布整个书架,在对书架本体干燥的同时,通过书架本体的传递使得放置在书架本体上的书籍也同时被干燥,避免书籍受潮发霉,影响阅读。

3、本方案中设置气压阀的目的在于,保障气流从集气囊排出进入到涡流管中的压强,不仅可以激活涡流管的使用,同时提高气流在书架本体中流动的速率,避免在流动过程中热量消耗过快,气流过快的冷却,使得书架本体上部无法被干燥到。

进一步,所述休息台边沿设有凸台,至少一个活塞柱底部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下方设有与凹槽侧壁滑动连接的楔杆,所述导向杆与楔杆的楔面相抵,所述楔杆伸入凹槽一端设有与凹槽内壁固定的第二弹簧,楔杆伸出凹槽一端固定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位于凸台下方。

有益效果:对于身高较低的儿童阅读者,在使用坐垫时,脚掌无法着地,使得儿童的舒适性下降。对于本方案在儿童阅读者使用座垫时,活塞柱下移的同时,导向杆推动楔杆向凹槽外滑动,使得脚踏板伸出凸台,儿童阅读者即可将脚搁在脚踏板上。这样设置不仅提高儿童阅读者的舒适性,同时在脚踏板未使用时,脚踏板位于凸台下方,不会对过往行人造成阻挡。

进一步,所述导向杆底部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与楔杆的楔面相抵。

有益效果:滚轮的设置能够减小与楔杆楔面的摩擦力,这样使得导向杆要推动楔杆的力减小,使楔杆能够快速向凹槽外部滑动。

进一步,设有脚踏板处的休息台上设有提示牌。

有益效果:在提示牌上标有供儿童使用的字样,这样可以提醒成年阅读者避免使用设置有脚踏板的坐垫,避免在成年阅读者使用时,脚踏板伸出对成年阅读者的小腿部造成影响。

进一步,所述楔杆下方还设有固定在休息台侧壁上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楔杆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与休息台侧壁呈45°夹角。

有益效果:当儿童阅读者使用脚踏板,将脚放置在脚踏板上时,脚踏板和楔杆均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支撑杆的设置可以提高楔杆所承受的载荷,避免楔杆受力过大发生断裂的情形。

进一步,各出气孔均朝向同一个方向倾斜设置。

有益效果:这样当有气流从出气孔排出时,气流均朝向同一个方向流动,将积留在书架本体顶面上的灰尘吹走,使书架本体顶面保持干净整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文化书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书架本体1、空腔101、出气孔102、休息台2、支撑座201、导流孔202、凹槽203、活塞柱204、第一弹簧205、坐垫206、容纳腔207、集气囊208、出气管209、出气单向阀210、进气单向阀211、第一排气管212、气压阀213、涡流管214、第二排气管215、导向杆3、滚轮301、楔杆302、第二弹簧303、脚踏板304、支撑杆305。

实施例基本如图1所示:

文化书架,包括书架本体1和休息台2,其中书架本体1由多块木制型板连接而成,为了提高书架的整体美观性,书架本体1拼接成一个繁体的“書”字,其中木制型板采用双层结构,即在书架本体1连接完成后,书架本体1内部形成连通的空腔101,且该空腔101处于封闭的状态,在书架本体1顶部的水平设置的型板上设有多个出气孔102,且各出气孔102均朝向同一个方向倾斜。

休息台2位于书架本体1的底部,用于支撑书架本体1,休息台2呈圆台形,休息台2的高度为34-36厘米,在休息台2与书架本体1之间设有中空的支撑座201,在支撑座201的顶部与书架本体1的底部设有一组相互连通的导流孔202。

在休息台2边沿设有凸台,在休息台2内靠近边沿的地方,沿周向开设有多个凹槽203,在凹槽203内滑动密封连接有活塞柱204,在活塞柱204的底部设有固定在凹槽203内底部的第一弹簧205,在活塞柱204的顶部粘接有弹性坐垫206,其中坐垫206覆盖住活塞柱204与凹槽203的连接缝隙,在休息台2内还开设有容纳腔207,在容纳腔207内设有集气囊208,集气囊208与各凹槽203连通有出气管209,出气管209上设有将凹槽203内气流导出的出气单向阀210,在凹槽203侧壁设有将气流导入的进气单向阀211;在集气囊208上还连通有第一排气管212,在第一排气管212上设有气压阀213,气压阀213设定有阈值,当集气囊208内的气压超过阈值时,气压阀213打开,集气囊208内的气体流向第一排气管212内。

在第一排气管212远离集气囊208一端连接有涡流管214,其中涡流管214包括进气端、冷风端和热风端,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涡流管214,使涡流管214的热风端产生的热风温度在50℃~60℃的范围内,而冷风端产生的冷风在20℃~25℃的范围内,其中第一排气管212与涡流管214的进气端连通,在涡流管214的热风端连接有第二排气管215,第二排气管215另一端与支撑座201内部连通。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凹槽203内的活塞柱204底部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导向杆3,导向杆3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滚轮301,在导向杆3下方设有与凹槽203侧壁滑动连接的楔杆302,其中楔杆302水平设置,楔杆302的楔面与滚轮301相抵,楔杆302伸入凹槽203一端设有与凹槽203内壁固定的第二弹簧303,楔杆302伸出凹槽203一端固定有脚踏板304,其中脚踏板304与地面的高度为10-15厘米,在第二弹簧303未被拉伸时,脚踏板304未露出凸台,而当第二弹簧303被拉伸时,脚踏板304露出凸台;在楔杆302下方还设有固定在休息台2侧壁上的支撑杆305,支撑杆305与楔杆302滑动连接,且支撑杆305与休息台2侧壁呈45°夹角。在设有脚踏板304处的休息台2上设有提示牌,提示牌上标有供儿童使用的字样。

具体实施时,当阅读者在坐垫206上阅读或者休息时,活塞柱204在阅读者的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同时挤压第一弹簧205向下压缩,活塞柱204下方的凹槽203内的气压增大,出气单向阀210打开,凹槽203内的气体经出气单向阀210从出气管209进入集气囊208中,当集气囊208中的气压超过设定的阈值时,气压阀213打开,集气囊208中的气体以较大的气压进入到第一排气管212内,随后进入到涡流管214中,流经涡流管214热风端的气流被加热,从第二排气管215进入到中空的支撑座201内,后经导流孔202充满书架本体1的空腔101,从而对书架本体1进行干燥,当热气体流至空腔101的顶部时,从出气孔102排出,并将书架顶部积留的灰尘吹走。

另外当儿童阅读者使用设有脚踏板304的坐垫206时,活塞柱204向下移动挤压气体的同时,导向杆3同步向下移动,从而推动楔杆302向凹槽203外移动,脚踏板304伸出凸台,儿童阅读者即可将脚放在脚踏板304上,以提高儿童阅读者的舒适性,当儿童阅读者离开该坐垫206时,活塞柱204向上移动,使得导向杆3同步向上移动,楔杆302在第二弹簧303的作用下向凹槽203内部滑动,带动脚踏板304收回凸台下方,这样不会对过往行人造成阻挡。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