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隔层的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7024发布日期:2018-12-14 21:59阅读:793来源:国知局
具隔层的杯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杯子,特别是一种具隔层功效的杯子。

背景技术

一般现有的杯装饮料,若须饮用内含有固体的食物(例如:珍珠奶茶、麦片等),一般都是将固体的食物先行参杂混和其中,以便与饮料一同食用;然而,倘若存放的时间一久,混杂于杯装饮料中的固体食物的口感将会产生变化,进而影响消费者食用安全以及接受度。虽然,目前市面上有一种做法是先将固体食物先用塑料袋另行包装后置于饮料杯上,接着,再将固体食物与饮料杯二者包装于一起的做法,但是,这种做法不仅包装过多,使用者也需要层层的拆解之后才能使用。综上,由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前述现有技术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前,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隔层功效的杯子;主要通过提出一具有分隔件的杯子,以将欲食用的固体食材与液体食材先行分隔,而待使用者欲食用时,再将该分隔件抽离,使得固体食材与液体食材两者得以混合,不但大幅提升杯装饮料中各食材的口感,而且让消费者愿意再度光临贩卖该杯装饮料的店家的机率大幅提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杯子,其包括:

一杯体,设有一限位部以及一卡掣部;该限位部自该杯体的内周壁面径向地朝内凹设而形成;该卡掣部自该杯体的内周壁面径向地凸伸而形成;其中,该卡掣部设置介于该限位部与该杯体的一杯口二者之间的位置。

一分隔件,具有一拉环。

其中,当该分隔件嵌设于该杯体的限位部中而使得该杯子形成分层时,该分隔件设于该杯体的限位部与该卡掣部二者之间的位置。

优选地,该杯体包括至少一挡止部,自该杯体的内周壁面径向地朝该杯体内凸伸而形成,且该至少一挡止部设置介于该限位部与该杯口二者之间的位置。

优选地,该分隔件还具有一第一平面段以及连接于该第一平面段的一第二平面段;而该拉环设置于该第二平面段的位置。

优选地,该杯体的至少一挡止部挡止于该分隔件的第二平面段的位置,使得该第二平面段位于该限位部与该至少一挡止部二者之间。

优选地,其还包括一盖子,用以覆盖于该杯体的杯口。

优选地,该分隔件穿设有一开孔,用以供一吸管插设;而该开孔穿设于该分隔件的第一平面段或第二平面段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一分隔件构件示意图;

图4是沿着图1中剖面线4-4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沿着图2中剖面线5-5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应用暨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应用暨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应用暨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一分隔件构件示意图。

10、10a、10b杯子

20、20a杯体

202内周壁面

204外周壁面

206、206a杯口

21限位部

22卡掣部

23挡止部

25通孔

30、30a、30b分隔件

31、31b第一平面段

33、33b第二平面段

35肩面

37拉环

39b开孔

40a盖子

50b吸管

91、91a固体食材

93液体食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首先,以下阐述的各实施例及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素、元件、对象、结构、系统、架构、装置、流程、方法或步骤,合先叙明。

请先参阅图1至5,其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具隔层的杯子10,其包括:

一杯体20,设有一限位部21、一卡掣部22以及二挡止部23。该限位部21自该杯体20的内周壁面202径向地朝内凹设而形成一凹槽;该卡掣部22自该杯体20的外周壁面204径向地朝内周壁面202的方向凹设并同时凸伸于该杯体20的内周壁面202而形成,其中,该卡掣部22位于该杯体20的杯口206与该限位部21二者之间的位置;该二挡止部23皆自该杯体20的内周壁面202径向地往该杯体20内凸伸而形成,该二挡止部23皆设置介于该限位部21与该杯体20的杯口206二者之间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该限位部21亦可为一肩面,在此皆非用以作为限定本实施例中所欲主张的技术特征,合先叙明。

一分隔件30,具有一第一平面段31以及连接于该第一平面段31的一第二平面段33;其中,该第一平面段31的整体厚度小于该第二平面段33的整体厚度并于邻接处形成一肩面35,且该第一平面段31的整体面积大于该第二平面段33的整体面积;其中,该第一平面段31较为薄软且可弯曲变形,该第二平面段33较为厚硬。而该分隔件30还包括一拉环37,而该拉环37设置于该第二平面段33的位置,且该拉环37自该第二平面段33往上凸伸而形成。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一平面段31的整体厚度亦可等于或大于该第二平面段33的整体厚度,该第一平面段31的整体面积亦可小于或等于该第二平面段33的整体面积;综上所述,皆非以此作为限定本实施例中所欲主张的技术特征,合先叙明。

而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所欲达成的功效在于:

其一、具隔层功效,可于食用前将固体食材91(例如:珍珠、麦片或蒟蒻等)与液体食材93(例如:奶茶、牛奶或茶类饮料等)等食材先行分隔,以确保食材本身的口感。意即,请再一并参阅图1、图4及图5,当使用者于当下并未立即食用杯装饮料时,便能通过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杯子10来分层盛装该固体食材91与该液体食材93等食材;详言之,事先将该液体食材93盛装至该杯体20中,接着,再将该分隔件30嵌设于该杯体20的限位部21中,并使得该杯体20的卡掣部22恰好顶抵于该分隔件30的肩面35的位置后,进而使得该杯子10形成上、下的分层,最后,再将该固体食材91盛装于该分隔件30之上。优选地,当该分隔件30的第一平面段31的周缘设于该杯体20的限位部21时,为该杯体20的卡掣部22所卡掣,使得该第一平面段31的周缘位于该杯体20的限位部21与该卡掣部22之间;而该杯体20的该二挡止部23分别挡止于该分隔件30的第二平面段33周缘的位置,使得该第二平面段33的周缘位于该杯体20的限位部21与该二挡止部23之间,据此而让该分隔件30可以密封住下层并避免该液体食材93流出。而值得一提的是,该限位部21亦可自该杯体20的内周壁面202径向地且倾斜一预定角度地朝身部的方向凹设而形成;而该卡掣部22亦可自该杯体20的外周壁面204径向地且与该限位部21倾斜一预定角度地朝内周壁面202的方向凹设并同时凸伸于该杯体20的内周壁面202而形成,其中,该限位部21与该卡掣部22二者所倾斜的方向与角度皆相同于该限位部21。

其二、具混合食材与调配食材比例的功效。意即,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6,当使用者欲同时食用该固体食材91时与饮用液体食材93,且欲将原盛装于该分隔件30上的全部或部分固体食材91导入至该杯体20中时,可经由拉提该分隔件30的拉环37的动作并同时往上拉提,此时,由于该分隔件30整体构件具有塑性与可挠性的关系,使得该第一平面段31同时逐渐抽离于原本嵌设于该杯体20的限位部21,此时,由于该分隔件30与该杯体20二者之间的上、下分层逐渐出现渐大的一通孔25的关系,而使得原盛装于该分隔件30之上的固体食材91随着该通孔25大小而逐渐落入至原盛装于该杯体20中的液体食材93进行混合,进而达到固体、液体混合食材的功效。值得一提的是,当使用者将固体食材91与液体食材93进行混合至预定比例时,可再将该分隔件30嵌设至该杯体20的限位部21中并使其复位,进而达到重复使用的功效。

请参阅图7,乃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具隔层的杯子10a,其主要结构概同于前揭第一优选实施例,而其不同之处乃在于:

包括一盖子40a,用以覆盖于该杯体20a的杯口206a的位置,用以维持原盛装于该分隔件30a之上的该固体食材91a新鲜程度。值得一提的是,该盖子40a可为透明或非透明。

请参阅图8及图9,乃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具隔层的杯子10b,其主要结构基本与前述第一、第二优选实施例相同,而其不同之处在于:

该分隔件30b穿设有一开孔39b,用以供一吸管50b插设而便于使用者吸取食用,而该开孔39b穿设于该第二平面段33b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该开孔39b于未使用前可先用一薄膜封住,而待欲使用时再通过该吸管50b将该开孔39b的薄膜刺破后即可插入;而该开孔39b亦可穿设于该分隔件30b的第一平面段31b的位置。

最后,必须再次说明,凡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明确知悉,本说明书以及本发明所列举的实施例,仅适于说明本发明的结构、方法、流程等及其欲达成的功效,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其他等同元素、元件、对象、结构、装置、方法或流程的替代或变化,亦应为本案权利要求所涵盖。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