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质皮拉篮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32914发布日期:2018-09-14 21:50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衣帽间、衣柜等配套的储物篮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硬质皮拉篮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衣帽间、衣柜等常配套有用于储放衣服、物品等的储物篮,其中,拉篮是一种可悬挂于阻尼滑轨上并随之推拉移动的储物篮,其形状及承重能力类似抽屉。传统的拉篮基本为编织篮,也有少量的金属篮,随着消费需求的提高,传统拉篮在外观及材质上已逐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皮革制品除了实用外,还具有较强的装饰美化作用,是高档家居领域的首选材料之一;皮革制的箱包已为常规设计,但多为柔性结构,对于方盒形结构且要求具备承重能力的拉篮而言,采用皮革结构具有较大的实现难度。即使较常见的皮盒,也是采用硬质材料做内盒,再在外表面缝制皮革而成,这种皮盒结构及制作工艺复杂,重量较重且内部可见面并非皮革;而如果直接采用硬质皮革制作拉篮,即使忽略其承重能力的情况下,也需面对篮体各个面之间的缝合问题:1、如将两个硬质皮革面垂直抵接,则无法进行车缝操作(车缝需要将两个面近乎贴合,且需要预留针车的压脚空间);2、若各个面通过柔性材料搭接,则一个结合处至少需要两次以上的车缝操作,且结合处为具有移动空间的非刚性连接,篮体结构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硬质皮拉篮及其制作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硬质皮拉篮,为顶面开口的方盒形,包括两相对的纵侧板、两相对的横侧板及底板,所述纵侧板、横侧板及底板均包括用于支撑且具有弹性的衬板、以及贴合包覆于衬板表面的皮革层;其中,纵侧板与底板之间通过柔性的连接部连接,横侧板的两下角均设有对应于所述连接部的缺口部,横侧板的皮革层超出其衬板边缘形成柔性的缝接边,横侧板通过缝接边缝合于底板及纵侧板的内侧,其缝合线接近横侧板的衬板边缘,使得横侧板的衬板边缘与底板及纵侧板抵接。

进一步优选,所述纵侧板及底板的皮革层为一整体结构,所述连接部即为连接纵侧板及底板的皮革层,连接部的截面为外凸的圆弧面,而所述缺口部与连接部合围成椭圆孔状。

一种硬质皮拉篮的制作方法,所述拉篮为顶面开口的方盒形,包括两相对的纵侧板、两相对的横侧板及底板,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起支撑作用并具有弹性的板材作为所述横侧板、纵侧板及底板的衬板,在衬板表面贴合包覆皮革形成皮革层;其中,纵侧板及底板之间通过皮革层一体连接,且其衬板之间具有间隔,使得纵侧板与底板的连接处形成柔性的连接部;而横侧板的皮革层超出其衬板边缘形成缝接边,且横侧板的两个下角均成型出缺口部;

2)、将横侧板底边的缝接边与底板车缝,缝合线须靠近横侧板的衬板边缘,使得横侧板立起时,其衬板边缘与底板抵接;

3)、将横侧板朝内侧挤压变形至具有足够车缝空间后,将横侧板侧边的缝接边与纵侧板车缝,缝合线须靠近横侧板的衬板边缘,使得横侧板弹性复位后,其衬板边缘与纵侧板抵接。

其有益效果是:1、采用内设衬板、外包皮革层的结构,兼顾了拉篮的承重能力、皮革质感及外形的稳定性;2、衬板为弹性材质,且横侧板的缝接边由皮革层延伸而成,在横侧板与纵侧板缝合时,可将两板挤压对齐,从而具有足够的车缝空间,可沿横侧板的衬板边缘缝合,恢复后两板之间无间隙,车缝操作简单且缝合处结构稳定;3、而将拉篮下角设置对应的连接部与缺口部,不仅避免了针车压脚的车缝死角,而且为两板挤压车缝时的连接部预留了变形空间;4、连接部由纵侧板及底板之间的皮革层一体成型,省去了拼接缝合工艺,降低了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拉篮结构的立体视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中拉篮结构的侧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中纵侧板与底板展开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横侧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硬质皮拉篮,为顶面开口的方盒形,通常为长方盒形;拉篮包括两相对的纵侧板1、两相对的横侧板2及底板3,所述纵侧板1、横侧板2及底板3均包括用于支撑且具有弹性的衬板(11,21,31)、以及贴合包覆于衬板(11,21,31)表面的皮革层,衬板优选为纤维板、环氧树脂板或纸板,也可以是其他具有支撑性及弹性的其他材料,而皮革层则可通过在衬板(11,21,31)表面喷涂胶水的方式贴合。通常各衬板为长宽相互对应的方形板,当然也可将衬板做适当曲线或变形设计等,其制成的拉篮依然应等同于方形盒;采用内设衬板、外包皮革层的结构,兼顾了拉篮的承重能力、皮革质感及外形的稳定性。其中,纵侧板1与底板3之间通过柔性的连接部连接4,连接部4的优选结构为:纵侧板1及底板3的皮革层为一整体结构,连接部4即为连接纵侧板1及底板3的皮革层,连接部4的截面为外凸的圆弧面,这种方式省去了纵侧板与底板之间的拼接缝合工艺,降低了制作成本;当然,连接部也可以通过皮革或是其他柔性材料拼接缝合形成,均不影响该处的弯折变形功能。横侧板2的皮革层超出其衬板21边缘形成柔性的缝接边(22,22’),横侧板2通过缝接边(22,22’)缝合于底板3及纵侧板1的内侧,由常识可知,只需在横侧板的两侧边及底边延伸出缝接边;通常缝接边的外缘与底板及纵侧板的边缘是对齐的,而其缝合线23则尽量接近横侧板2的衬板21边缘,从而使得横侧板在缝合并恢复形状后,其衬板边缘与底板及纵侧板的内侧表面抵紧。作为优选,横侧板2的缝接边(22,22’)与底板3及纵侧板1缝合时,缝接边(22,22’)朝外侧折边,缝合操作方便且缝合效果较佳,当然,朝内侧折边也可,但缝合难度较高;衬板(11,21,31)为弹性材质,且横侧板2的缝接边(22,22’)由皮革层延伸而成,在横侧板2与纵侧板1缝合时,可将两板挤压对齐,从而具有足够的车缝空间,可沿横侧板2的衬板21边缘缝合,恢复后两板之间无间隙,车缝操作简单且缝合处结构稳定。横侧板2的两下角均设有对应于所述连接部4的缺口部24,缺口部24需为连接部4提供避让空间,缺口部可以是直切角甚至外圆弧倒角,优选为内凹的弧形,使缺口部24与连接部4合围成椭圆孔状;缺口部24不仅避免了针车压脚的车缝死角,而且为两板挤压车缝时的连接部4预留了变形空间。优选纵侧板1顶边的皮革层超出其衬板11边缘并卷曲缝合形成杆套12,所述杆套内穿设有挂杆,挂杆将拉篮悬挂于阻尼滑轨框上使用。

上述硬质皮拉篮制作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起支撑作用并具有弹性的板材作为所述横侧板2、纵侧板1及底板3的衬板(11,21,31),在衬板(11,21,31)表面喷涂胶水后,贴合包覆皮革形成皮革层;其中,纵侧板1及底板3之间通过皮革层一体连接,且其衬板(11,31)之间具有间隔,使得纵侧板1与底板3的连接处形成柔性的连接部4,连接部4的截面优选为外凸的圆弧状;且纵侧板1顶边的皮革层超出其衬板11边缘形成卷边12’待用;而横侧板2三个缝合面的皮革层超出其衬板21边缘形成缝接边(22,22’),且横侧板2的两个下角均成型出缺口部24,缺口部24优选为可与连接部4对应并合围成椭圆孔状。

2)、将纵侧板1顶边的卷边12’向外侧卷曲后车缝形成杆套12。

3)、将横侧板2平放于底板3上,并使底边的缝接边22’边缘与底板3边缘对齐,将缝接边22’与底板3车缝,缝合线23须尽量靠近横侧板2的衬板21边缘,使得横侧板2立起时,其衬板21边缘与底板3抵接。

4)、将横侧板2朝内侧挤压变形至具有足够车缝空间后,即横侧板2一侧边与该侧的纵侧板1在缝合处近乎贴合并边缘对齐,再将横侧板2侧边的缝接边22与纵侧板1车缝,缝合线23须靠近横侧板2的衬板21边缘,使得横侧板2弹性复位后,其衬板21边缘与纵侧板1抵接。

上述各步骤顺序仅为常规制作工序,并无严格顺序限制,但横侧板先与底板缝合、再与纵侧板缝合的顺序较佳。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