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层晒衣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44617发布日期:2018-11-07 08:51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晒衣架,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多层晒衣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毛衣吸水性较强,将毛衣洗干净后通常使用普通的衣架进行晾晒,由于毛衣上仍然附着很多的水分,在重力的作用下,毛衣在晾晒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变形,影响人们的穿着,为此,申请公布号为cn102475489a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毛衣专用衣撑,由衣钩、斜撑和吊筐组成,吊筐为可伸拉折叠型。当需要晾晒毛衣等吸水性较强的衣物时,将吊筐拉开,将毛衣放在吊筐中,将衣钩挂在晾衣架上即可;该专利既保证了晾晒衣物的需要,又解决了使用传统衣撑晾晒毛衣等吸水性较强的衣物容易变形的问题,但是由于毛衣是放在吊框之内,首先通风性不好,而且毛衣不能完全伸展平铺在吊框之中,容易使毛衣褶皱影响穿着后的美观性;其次,在晾晒毛衣的同时不能晾晒其它小件衣物,对该专利的其它空间没有完全利用,造成一定的空间浪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以及更好的利用衣架,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多层晒衣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多层晒衣架。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新型多层晒衣架,包括挂钩、晒衣网,所述晒衣网通过连接带固定在所述挂钩上,所述晒衣网为腰圆形,所述晒衣网上设有两根弹性带;所述晒衣网包括晒衣网一、晒衣网二、晒衣网三,所述晒衣网一通过吊带一与所述晒衣网二相连接,所述晒衣网二通过吊带二与所述晒衣网三连接。

具体的,所述晒衣网为腰圆形,腰圆形的尺寸大小略大于成人上衣尺寸,使用时将毛衣或是衣物穿过所述两根所述弹性带平铺在所述晒衣网上,弹性带可保护衣物在起风时不被吹落。

优选的,所述晒衣网一、所述晒衣网二、所述晒衣网三底部边缘设有数个晾衣夹子;其目的在于,所述晾衣夹子可以用来晾晒袜子、毛巾等其它小件衣物。

优选的,所述吊带一有六根,其中两根将所述晒衣网一及所述晒衣网二的两端连接,另外四根所述吊带一将所述晒衣网一及所述晒衣网二的长侧边连接;所述吊带一在所述晒衣网一及所述晒衣网二的长侧边的位置位于长侧边与腰圆的相切点。

优选的,所述吊带二有六根,其中两根将所述晒衣网二及所述晒衣网三的两端连接,另外四根所述吊带二将所述晒衣网二及所述晒衣网三的长侧边连接;所述吊带二在所述晒衣网二及所述晒衣网三的长侧边的位置位于长侧边与腰圆的相切点。

优选的,所述挂钩包括外钩、锁钩、穿绳座;所述外钩内设有滑槽,所述锁钩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外钩上设有通孔,所述锁钩两侧面对称设有与所述通孔相适配的凸台,所述凸台安装在所述通孔内;所述外钩下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穿绳座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可在所述穿绳座内转动;将所述挂钩挂在晒衣绳上,滑动所述锁钩,使之与所述外钩闭合,防止风过大将衣架刮走;所述连接杆可在所述穿绳座内360°转动,方便使用者晾晒衣物;所述挂钩为一种防风挂钩。

优选的,所述穿绳座为伞形,所述穿绳座设有六个穿绳孔;其目的在于,用于安装所述连接带。

优选的,所述连接带有三根,每个所述连接带交叉穿过所述穿绳孔分别连接在所述晒衣网一的两端及长侧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晒衣网的外形为腰圆形且尺寸大于成人衣物,能将衣物更好的铺设在晒衣网上,同时晒衣网上的弹性带可防止起风时衣物被风吹落;

2、在每层晒衣网的底部边缘装有晾衣夹子,可以晾晒小件衣物,有效的利用了衣架的其它空间;

3、晒衣网为敞开式,通风效果更好,减少衣物的晾晒的时间;

4、挂钩为一种防风挂钩,可有效防止整个晒衣架被风吹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三维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连接带穿过穿绳孔的示意图。

图中:1、挂钩;101、外钩;1011、滑槽;1012、通孔;102、锁钩;1021、凸台;103、穿绳座;104、连接杆;105、穿绳孔;1051、穿绳孔一;1052、穿绳孔二;1053、穿绳孔三;1054、穿绳孔四;1055、穿绳孔五;1056、穿绳孔六;2、晒衣网;201、弹性带;202、晒衣网一;203、晒衣网二;204、晒衣网三;206、端点一;207、端点二;208、端点三;209、端点四;210、相切点一;211、相切点二;212、相切点三;213、相切点四;214、相切点五;215、相切点六;216、相切点七;217、相切点八;218、相切点九;219、相切点十;220、相切点十一;221、相切点十二;222、端点五;223、端点六;3、连接带;301、第一根连接带;302、第二根连接带;303、第三根连接带;4、吊带一;401、第一根吊带一;402、第二根吊带一;403、第三根吊带一;404、第四根吊带一;405、第五根吊带一;406、第六根吊带一;5、吊带二;501、第一根吊带二;502、第二根吊带二;503、第三根吊带二;504、第四根吊带二;505、第五根吊带二;506、第六根吊带二;6、晾衣夹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多层晒衣架,包括挂钩1、晒衣网2,所述晒衣网2通过连接带3固定在所述挂钩1上,所述晒衣网2为腰圆形,所述晒衣网2上设有两根弹性带201;所述晒衣网2包括晒衣网一202、晒衣网二203、晒衣网三204,所述晒衣网一202通过吊带一4与所述晒衣网二203相连接,所述晒衣网二203通过吊带二5与所述晒衣网三204连接。

具体的,所述晒衣网2为腰圆形,腰圆形的尺寸大小略大于成人上衣尺寸,使用时将毛衣或是衣物穿过所述两根所述弹性带201平铺在所述晒衣网2上,所述弹性带201可保护衣物在起风时不被吹落。

所述晒衣网一202、所述晒衣网二203、所述晒衣网三204底部边缘设有数个晾衣夹子6;所述晾衣夹子6的数量为18个,等间距的分布在所述晒衣网一202、所述晒衣网二203、所述晒衣网三204底部边缘上,所述晾衣夹子6主要用于晾晒小件衣物,如袜子、内衣。

如图3所示,所述吊带一4有六根,其中两根将所述晒衣网一202及所述晒衣网二203的两端连接,另外四根所述吊带一4将所述晒衣网一202及所述晒衣网二203的长侧边连接;第一根吊带一401连接在端点一206与端点二207之间,第二根吊带一402连接在端点三208与端点四209之间;第三根吊带一403连接在相切点一210与相切点二211之间,第四根吊带一404连接在相切点三212与相切点四213之间,第五根吊带一405连接在相切点五214与相切点六215之间,第六根吊带一406连接在相切点七216与相切点八217之间。

如图3所示,所述吊带二5有六根,其中两根将所述晒衣网二203及所述晒衣网三204的两端连接,另外四根所述吊带二5将所述晒衣网二203及所述晒衣网三204的长侧边连接;第一根吊带二501连接在端点二207与端点五222之间,第二根吊带二502连接在端点四209与端点六223之间;第三根吊带二503连接在相切点二211与相切点九218之间,第四根吊带二504连接在相切点六215与相切点十219之间,第五根吊带二505连接在相切点四213与相切点十一220之间,第六根吊带二506连接在相切点八217与相切点十二221之间。

如图4所示,所述挂钩1包括外钩101、锁钩102、穿绳座103;所述外钩101内设有滑槽1011,所述锁钩102置于所述滑槽1011内,所述外钩101上设有通孔1012,所述锁钩102两侧面对称设有与所述通孔1012相适配的凸台1021,所述凸台1021安装在所述通孔1012内;所述外钩101下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穿绳座103的连接杆104,所述连接杆104可在所述穿绳座103内转动;将所述挂钩1挂在晒衣绳上,滑动所述锁钩102,使之与所述外钩101闭合,防止风过大将衣架刮走;所述连接杆104可在所述穿绳座103内360°转动,方便使用者晾晒衣物;所述挂钩1为一种防风挂钩。

所述穿绳座103为伞形,所述穿绳座103设有六个穿绳孔105。

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带3有三根,每个所述连接带3交叉穿过所述穿绳孔105分别连接在所述晒衣网一202的两端及长侧边。第一根连接带301的一端连接在端点一206处,另一端穿过穿绳孔一1051及穿绳孔四1054连接在端点三208处;第二根连接带302的一端连接在相切点一210穿过穿绳孔二1052及穿绳孔五1055连接在相切点七216处;第三根连接带303的一端连接在相切点三212处穿过穿绳孔三1053及穿绳孔六1056连接在相切点五214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