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硬可调床垫的智能温控调节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28665发布日期:2018-12-01 00:03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硬可调床垫的智能温控调节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硬可调床垫的智能温控调节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床垫是为了保证消费者获得健康而又舒适的睡眠而使用的一种介于人体和床之间物品。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衡量人们是否拥有“健康睡眠”的四大标志是:睡眠充分,时间足,质量好,效率高;入睡容易;睡眠连续,不会中断;睡眠深适,醒来倦意全消等。作为睡眠过程中整个人体的载体,睡眠质量的好坏与床垫息息相关。

近年来,软硬可调智能床垫一经推出,便广受消费者青睐。顾名思义,软硬可调智能床垫与人体接触的软硬度能够调节,因此,它能够适应每个人不同的生理曲线、睡姿以及习惯,为每个人提供个性化的舒适睡眠环境。软硬可调智能床垫的结构一般包括软硬调节层、舒适接触层以及一个或者多个功能层;其中,软硬调节层采用改变充气量的原理实现对床垫软硬程度之调节;舒适接触层采用乳胶、棉、绸等材质,与人体相接触,提供较为舒适的接触触感;而各个功能层可以实现多种与智能化相关的功能,例如功能层设置加热功能,实现温度调节。

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当人体处于不同睡眠阶段时,改变人体不同区域的温度对人体睡眠的质量有着明显的提高,例如,当人体处于浅睡眠状态时,降低人体胸腹部的温度能明显增加人体的舒适感,从而将人体导入深睡眠状态,增进睡眠质量;当人体处于深睡眠状态时,提高人体下肢部的温度能明显增加人体的舒适感,保持人体的深睡眠状态,持续性保障睡眠质量。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床垫,不能够对床垫的不同区域的温度进行控制,同时不能适应人体的睡眠状态而准确地改变对应人体不同区域的温度,从而不能真正持续、有效提高人体的睡眠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软硬可调床垫的智能温控调节系统和方法,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够对床垫的不同区域的温度进行控制,同时不能准确地改变人体不同区域的温度,从而不能有效提高人体的睡眠质量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在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软硬可调床垫的智能温控调节系统,包括:

床垫本体,所述床垫本体上表面设置有凉爽层,在所述床垫本体的内部分布有多个发热单元,用于对所述床垫本体进行加热;

温度感知模块,用于感知人体温度和环境温度;

人体睡眠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人体的睡眠深度状态和人体在所述床垫本体上的分布范围以及人体各个部位在床垫本体上对应的区域位置;

发热单元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人体的睡眠深度状态和人体在所述床垫本体上的所述分布范围以及区域位置,控制对应区域内的发热单元对其所在区域的床垫本体进行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床垫本体内设置有气囊,通过改变所述气囊内的气压值可以改变所述床垫本体的软硬度;并且,所述床垫本体还具有气压调节单元,用于改变所述气囊内的气压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包括多个独立的腔室,所述人体睡眠状态检测模块连接多个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分布在所述多个独立的腔室内,用于采集对应腔室内的气压值和气压变化值;所述人体睡眠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气压值确定人体在所述床垫本体上的分布范围以及人体各个部位在床垫本体上对应的区域位置,和根据所述气压变化值检测人体的睡眠深度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床垫本体包括多个压力传感器,所述人体睡眠状态检测模块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并采集压力值以及压力变化值,根据压力值的波动范围和波动频率来判断人体所处的睡眠深度状态,以及根据压力值确定人体在所述床垫本体上的分布范围以及人体各个部位在床垫本体上对应的区域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感知模块包括多个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单元,所述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单元设置在所述凉爽层的上表面,用于感知人体不同区域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感知模板包括红外测温传感器,非接触测量人体不同区域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感知模块还包括:无线通信单元,用于与智能手机通信连接,接收智能手机发送的周围环境温度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单元控制模块,包括:温度判断单元,用于判断人体不同区域的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差值是否满足预设阈值,并当人体不同区域的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差值满足预设阈值时,控制发热单元对对应人体区域的床垫本体进行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单元控制模块,包括:温控方案设定子模块,获得当前用户的睡眠深度,以及获得人体分布范围和人体各部位对应的区域位置,根据睡眠深度以及人体各部位对应的区域位置,为每个区域设置对应的所述预设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体睡眠状态检测模块包括:睡眠深度检测子模块,根据所获得的压力值及压力变化值,统计过去一定时间长度内压力值的波动范围和波动频率;当波动范围大于一个预定的波动范围阈值,且波动频率大于一预定的波动频率阈值,则认为当前用户处于非睡眠状态;当波动范围大于该波动范围阈值但波动频率低于该波动频率阈值,则认为当前用户处于浅睡眠状态;而当波动范围小于该波动范围阈值且波动频率低于该波动频率阈值,则确定当前用户处于深度睡眠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体睡眠状态检测模块包括:人体区域检测子模块,根据一个预设的压力阈值,判断每个压力传感器提供的压力值是否大于该阈值,若大于该阈值则认定该压力传感器所对应的床垫本体区域属于人体分布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体睡眠状态检测模块包括:人体区域检测子模块,用于对人体分布范围与预设的睡姿模板进行匹配度计算,根据与当前的人体分布范围匹配度最大的睡姿模板,对该人体分布范围划分出与人体各个部位相应的区域位置。

基于上述目的,在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出一种软硬可调床垫的智能温控调节方法,包括:

检测人体的睡眠深度状态和人体在床垫本体上的分布范围,确定人体各个部位在床垫本体上对应的区域位置;

获取人体不同区域的温度信息和周围环境温度信息;

判断人体不同区域的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差值是否满足预设阈值;

当所述人体不同区域的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差值满足预设阈值时,对对应的人体区域进行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人体的睡眠深度状态,包括:根据所获得的压力值及压力变化值,统计过去一定时间长度内压力值的波动范围和波动频率;当波动范围大于一个预定的波动范围阈值,且波动频率大于一预定的波动频率阈值,则认为当前用户处于非睡眠状态;当波动范围大于该波动范围阈值但波动频率低于该波动频率阈值,则认为当前用户处于浅睡眠状态;而当波动范围小于该波动范围阈值且波动频率低于该波动频率阈值,则确定当前用户处于深度睡眠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体在床垫本体上的分布范围,确定人体各个部位在床垫本体上对应的区域位置,具体包括:根据一个预设的压力阈值,判断每个压力传感器提供的压力值是否大于该阈值,若大于该阈值则认定该压力传感器所对应的床垫本体区域属于人体分布范围,以及对人体分布范围与预设的睡姿模板进行匹配度计算,根据与当前的人体分布范围匹配度最大的睡姿模板,对该人体分布范围划分出与人体各个部位相应的区域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得当前用户的睡眠深度以及人体分布范围以及人体各部位对应的区域位置,根据睡眠深度以及人体各部位对应的区域位置,为每个区域设置对应的所述预设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硬可调床垫的智能温控调节系统和方法,检测人体的睡眠深度状态和人体在所述床垫本体上的分布范围,根据人体的睡眠深度状态和人体在所述床垫本体上的分布范围,控制对应区域内的发热单元对其所在区域的床垫本体进行加热。通过检测人体的睡眠深度状态并根据周围环境温度和人体温度对床垫的不同区域的温度进行控制,从而有效提高了人体的睡眠质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软硬可调床垫的智能温控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软硬可调床垫的智能温控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人体睡眠状态检测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床垫本体压力传感器分布以及人体分布范围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睡姿模板及其人体区域位置划分的形态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对人体分布范围和睡姿模板进行栅格匹配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软硬可调床垫的智能温控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软硬可调床垫的智能温控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软硬可调床垫的智能温控调节系统,包括:

床垫本体101,该本体包括软硬调节层、舒适接触层以及一个或者多个功能层;其中,软硬调节层采用改变充气量的原理实现对床垫软硬程度之调节;舒适接触层覆盖在软硬可调层上方,与人体相接触,提供较为舒适的接触触感;而功能层嵌入到舒适接触层的内部。所述床垫本体101在舒适接触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凉爽层,该凉爽层与人体肌肤直接接触可以产生清凉触感,例如采用竹纤维、麻纤维、大豆纤维、莫代尔纤维等材料制作。在所述床垫本体101舒适接触层内部的功能层当中分布有多个发热单元,用于对所述床垫本体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发热单元处于可控的工作状态时,可以产生热量对所述床垫本体进行加热,并且可以控制床垫本体加热后的温度。通常情况下,所述发热单元处于非工作状态,不产生热量。

温度感知模块102,用于感知人体温度和环境温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感知模块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感知人体温度和环境温度。具体地,用于感知人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在所述床垫本体的凉爽层的上表面与人体接触的位置,用于感知人体的温度,例如温度敏感型电容器;也可以设置在床体其它位置以非接触方式感知人体温度,例如红外测温传感器。用于周围环境温度的传感器可以设置在床垫本体上,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处,用于感知周围环境的温度。

人体睡眠状态检测模块103,用于检测人体的睡眠深度状态和人体在所述床垫本体上的分布范围,以及人体各个部位在床垫本体上对应的区域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人体睡眠状态检测模块103在确定了人体在所述床垫本体上的分布区域后,也即确定了人体的不同部位在所述床垫本体上所处的区域,当对处于目标区域的人体部位的温度需要改变时,可以通过控制床垫本体上对应该区域的发热单元来改变该人体部位的温度。同时,所述人体睡眠状态检测模块103也可以检测人体的睡眠深度状态,根据人体的不同睡眠深度状态,对人体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温控方案进行加热,使人体各部位感知的温度与人体睡眠状态相适应,从而可以提高人体的睡眠质量。具体地,可以在所述床垫本体的功能层内设置多个压力传感器,当人体处于睡眠状态时,床垫本体的承重部分所承受的压力与非承重部分受到的压力不同,由此可以判断人体的在所述床垫本体上的分布范围以及人体各个部位在床垫本体上对应的区域位置。同时,当人体处于浅睡眠状态时,人体在床垫上的动作相对于深度睡眠状态时的动作较多,动作幅度较大,人体在床垫上的动作会引起床垫本体的震动,同时引起人体对床垫本体的压力值的变化。因此,可以根据人体对床垫本体的压力值的波动范围和波动频率来判断人体所处的睡眠深度状态。通常情况下,人体对床垫本体的压力值的波动范围和波动频率较大时,人体处于浅睡眠状态,人体对床垫本体的压力值的波动范围和波动频率较小时,人体处于深度睡眠状态。由于人体对床垫的压力会导致软硬调节层当中气压值的变化,因此人体睡眠状态检测模块103也可以采用气压传感器,床垫本体的承重部分与非承重部分软硬调节层的气压值大小不同,由此可以判断人体的在所述床垫本体上的分布范围以及人体各个部位在床垫本体上对应的区域位置,并且根据气压值的波动幅度和波动频率确定人体睡眠状态。

发热单元控制模块104,用于根据人体的睡眠深度状态和人体在所述床垫本体上的分布范围以及人体各个部位在床垫本体上对应的区域位置,并且根据对人体温度和环境温度的检测,控制对应区域内的发热单元对其所在区域的床垫本体进行加热。其中,当确定了人体的睡眠状态以及人体在所述床垫本体上的分布范围以及人体各个部位在床垫本体上对应的区域位置后,通过所述发热单元控制模块104控制与人体各个部位相对应的床垫本体各个区域内的发热单元,对目标区域的床垫本体进行加热,使目标区域床垫本体的温度参照人体温度和环境温度达到一个理想的相对值,与用户的睡眠状态相匹配。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软硬可调床垫的智能温控调节系统,通过检测人体的睡眠深度状态并根据周围环境温度和人体温度对床垫的不同区域的温度进行控制,从而有效提高了人体的睡眠质量。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床垫本体的软硬调节层内设置有气囊,通过改变所述气囊内的气压值可以改变所述床垫本体的软硬度,所述气囊还可以配置有气压调节单元,用于改变所述气囊内的气压值。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压调节单元可以是充气装置,例如充气泵,通过所述充气装置可以向所述气囊内充气,进而增大所述床垫本体的硬度,通过充气装置也可以将所述气囊内的气体排出,进而减小所述床垫本体的硬度,通过向所述气囊内充气或者将所述气囊内的气体排出,实现床垫本体的软硬度可调。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可以包括多个独立的腔室,所述人体睡眠状态检测模块连接多个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分布在所述多个独立的腔室内,用于采集对应腔室内的气压值和气压变化值,所述人体睡眠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气压值确定人体在所述床垫本体上的分布范围以及人体各个部位在床垫本体上对应的区域位置,和根据所述气压变化值检测人体的睡眠深度状态。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温度感知模块还可以包括:无线通信单元,用于与智能手机通信连接,接收智能手机发送的周围环境温度信息。智能手机可以进一步连接到家庭物联网的温度传感器系统,从该系统获得所述周围环境温度信息。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发热单元控制模块,具体包括:温度判断单元,用于判断人体不同区域的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差值是否满足预设阈值,并当人体不同区域的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差值满足预设阈值时,控制发热单元对对应人体区域的床垫本体进行加热。通常情况下,当人体的一个区域的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差值低于该区域对应的预设阈值时,需要控制发热单元对对应人体区域的床垫本体进行加热,当人体的一个区域的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差值不低于该区域对应的预设阈值时,则不需要控制发热单元对对应人体区域的床垫本体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预设阈值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5℃到3℃。

如图2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软硬可调床垫的智能温控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软硬可调床垫的智能温控调节系统,可以包括:床垫本体101、温度感知模块102、人体睡眠状态检测模块103和发热单元控制模块104,所述床垫本体101包括软硬调节层、舒适接触层以及一个或者多个功能层;其中软硬调节层内设置有气囊,舒适接触层内部的功能层当中分布有多个发热单元,所述发热单元与所述发热单元控制模块104连接,通过所述发热单元控制模块104可以控制所述发热单元的工作状态,包括是否发热以及发热温度。所述发热单元控制模块104还包括温度判断单元1041,所述温度判断单元1041用于判断人体不同区域的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差值是否满足预设阈值,并当人体一个区域的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差值低于预设阈值时,控制发热单元对对应人体区域的床垫本体进行加热。所述温度感知模块102包括红外传感单元1021和无线通信单元1022,所述红外传感单元1021用于感知人体不同区域的温度,所述无线通信单元1022用于与智能手机通信连接,接收智能手机发送的周围环境温度信息。此外,还包括气压调节单元105,所述气压调节单元与所述床垫本体内的气囊连接,用于改变所述气囊内的气压值,进而改变所述床垫本体的软硬度,实现床垫的软硬可调。

其中,所述人体睡眠状态检测模块103如图3所示,包括:睡眠深度检测子模块103a、人体区域检测子模块103b。其中,睡眠深度检测子模块103a连接床垫本体功能层的压力传感器,获得压力值及压力变化值;进而,睡眠深度检测子模块103a基于该压力值和压力变化值统计过去一定时间长度内(例如过去20分钟内)压力值的波动范围(即,平均压力变化值相对于平均压力值的百分比)和波动频率(即每分钟的平均波动次数);当波动范围大于一个预定的波动范围阈值,且波动频率大于一预定的波动频率阈值,则认为当前用户处于非睡眠状态;当波动范围大于该波动范围阈值但波动频率低于该波动频率阈值,则认为当前用户处于浅睡眠状态;而当波动范围小于该波动范围阈值且波动频率低于该波动频率阈值,则确定当前用户处于深度睡眠状态。人体区域检测子模块103b连接床垫本体功能层的压力传感器,获得每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并基于每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确定人体在所述床垫本体上的分布范围,以及人体各个部位在床垫本体上对应的区域位置。具体来说,如图4所示,床垫本体上的每一个压力传感器都对应于一定的床垫本体区域,图中用黑色圆圈表示压力传感器,而用虚线方框表示每一个压力传感器对应的床垫本体区域。人体区域检测子模块103b根据一个预设的压力阈值,判断每个压力传感器提供的压力值是否大于该阈值,若大于该阈值则认定该压力传感器所对应的床垫本体区域属于人体分布范围,从而可以在任何时刻确定出整个床垫本体上的人体分布范围包括哪些区域,该人体分布范围是由多个床垫本体区域的矩形拼凑而成的多边形区域;进而,人体区域检测子模块103b将该人体分布范围与预设的睡姿模板进行匹配度计算,根据与当前的人体分布范围匹配度最大的睡姿模板,对该人体分布范围划分出与人体各个部位(如头部、背部、腿部、脚部)相应的区域位置。例如,图4中标注斜线的床垫本体区域被人体区域检测子模块103b根据压力值判定属于人体分布范围;进而,人体区域检测子模块103b调取模板库当中的睡姿模板;模板库当中存储对应于人体各种睡姿的睡姿模板,例如对应伸展仰卧、蜷缩仰卧、伸展侧卧、蜷缩侧卧、伸展俯卧、蜷缩俯卧等各种睡姿的睡姿模板,每种睡姿模板以由多个矩形区域拼凑形成的多边形区域的形态表示,如图5所示;人体区域检测子模块103b将判定的人体分布范围与睡姿模板进行匹配度计算,例如,可以将人体分布范围按照其外接矩形划分为n*m个栅格,以及将睡姿模板按照其外接矩形划分为n*m个栅格,如图6所示,进而判断n*m个栅格中第n行第m列(n小于等于n,m小于等于m)的栅格是否同时进入了人体分布范围以及睡姿模板的多边形区域之内,若符合该条件则将该栅格记为重叠栅格;遍历全部n*m个栅格进行上述判定之后,确定所述重叠栅格在n*m个栅格中的占比,若占比高于重叠阈值(例如85%)则确认人体分布范围与睡姿模板匹配。进而,人体区域检测子模块103b按照睡姿模板预设的人体区域划分方式,将人体分布范围的多边形划分为人体各部位对应的区域位置,例如,对于图5的睡姿模板,将其按照外接矩形划分若干个区域,并确定每个区域对应的人体部位;相应地,对与该模板匹配的人体分布范围,对其外接矩形也按照模板同样的划分方式划分区域,并将每个所划分出来的区域对应于相应的人体部位。以上实施例根据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及其变化值实现了人体睡眠状态(睡眠深度和睡眠人体分布范围及区域)检测,人体区域检测子模块103b也可以利用床垫气囊内的气压传感器,基于气压值及气压变化值实现相同方式和目标的检测,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发热单元控制模块包括:温控方案设定子模块,该温控方案设定子模块从睡眠深度检测子模块103a获得当前用户的睡眠深度,以及从人体区域检测子模块103b获得人体分布范围以及人体各部位对应的区域位置;相应地,温控方案设定子模块根据睡眠深度以及人体各部位对应的区域位置,为每个区域设置对应的所述预设阈值;如前文所述,所述发热单元控制模块的温度判断单元,用于判断人体不同区域的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差值是否满足该预设阈值,并当人体不同区域的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差值满足该预设阈值时,控制发热单元对对应人体区域的床垫本体进行加热。具体来说,当用户处于非睡眠状态和浅睡眠状态时,温控方案设定子模块对用户腿部和脚部对应的区域设置较低的预设阈值,从而使腿部和脚部易于处于加热状态,根据实际研究当腿部和脚部体感温暖时人体更易于进入较深的睡眠状态,同时,对于背部和头部对应区域设置较高的预设阈值,从而不使用户的上半身感到燥热;当用户处于深睡眠状态时,温控方案设定子模块对用户头部以外的其它区域均设置较低的预设阈值,从而使全身易于处于加热状态,可以通过有效保温提升用户睡眠的安定性,改善睡眠质量。

可见,本实施例的软硬可调床垫的智能温控调节系统,通过检测人体的睡眠深度状态以及人体各个部位在床垫本体上对应的区域位置,并根据周围环境温度和人体温度对床垫对应人体不同的不同区域的温度进行控制,从而有效提高了人体的睡眠质量。

如图7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软硬可调床垫的智能温控调节方法的流程图。作为本申请的一个方法实施例,所述软硬可调床垫的智能温控调节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01:检测人体的睡眠深度状态和人体在床垫本体上的分布范围,确定人体各个部位在床垫本体上对应的区域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床垫本体的软硬调节层内可以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可以具有多个独立的腔室,各腔室内可以设置有气压传感器,通过所述气压传感器可以采集各腔室内的气压值和气压变化值。或者,床垫本体的功能层内设置多个压力传感器,根据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力值以及压力变化值。进而可以根据采集到的压力值和压力变化值(或气压值和气压变化值)判断人体睡眠深度状态,以及根据压力值(或气压值)确定人体在床垫本体上的分布范围,以及通过与预设的睡姿模板进行匹配度计算,根据与当前的人体分布范围匹配度最大的睡姿模板,对该人体分布范围划分出与人体各个部位(如头部、背部、腿部、脚部)相应的区域位置,。关于确定人体在床垫本体上的分布区域和人体的睡眠深度状态的详细过程参见上述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s302:获取人体不同区域的温度信息和周围环境温度信息。

当确定人体的睡眠深度状态和人体在床垫本体上的分布范围和各个人体部位对应的区域位置后,可以获取人体不同区域的温度信息和周围环境温度信息。具体地,可以通过设置在床垫本体上的红外传感器单元或者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来获取人体不同区域的温度信息,通过床垫本体自身的环境温度传感器或者通过床垫本体的无线通信单元与智能手机、物联网温度系统等设备通信连接来获取周围环境温度信息。

s303:判断人体不同区域的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差值是否满足预设阈值。其中,在步骤s303中,首先获得当前用户的睡眠深度以及人体分布范围以及人体各部位对应的区域位置,根据睡眠深度以及人体各部位对应的区域位置,为每个区域设置对应的所述预设阈值。

s304:当所述人体不同区域的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差值满足预设阈值时,对对应的人体区域进行加热。

本实施例的软硬可调床垫的智能温控调节方法,能够取得与上述系统实施例相类似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