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开关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1250发布日期:2018-11-28 00:0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动开关窗器。



背景技术:

近期,新闻频繁报道幼儿在窗户边玩耍,不慎下坠的事件,社会各界人士都为此感到悲痛,作为一名技术研发人员,我悲痛之余也反问自己,能否设计一种安全的门窗,在打开通风的情况下又能保证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在这里我设计一种全新的自动开关窗器,它既保证室内通风又能防止幼儿在窗边玩耍不慎下坠,设计的这种自动开关窗器实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开关窗器,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自动开关窗器,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工作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二工作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玻璃翻转装置,所述第一工作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块,所述装置主体内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第一固定块后侧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箱,所述第一齿轮箱内设置有第一齿轮啮合腔,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腔前侧内壁上方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腔下部位置设置有与前后侧内壁皆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电机输出轴后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腔前后侧内壁内轴承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电机输出轴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上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腔前后侧内壁内轴承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齿轮上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后端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腔后侧内壁内轴承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腔后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弹簧腔,所述第一弹簧腔内设置有可在所述第一弹簧腔内前后滑动的且前端与所述第三转轴后端时刻接触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后端固定连接有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腔后侧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所述电机输出轴上且在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腔前侧内壁内轴承前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动轴承,所述电机输出轴上且在所述第一滑动轴承前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轴承,所述电机输出轴上在所述第一滑动轴承与所述第二滑动轴承之间段设置有螺纹,所述电机输出轴后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延伸至外界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工作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左侧位置处的第二齿轮箱,所述第二齿轮箱内设置有第二齿轮啮合腔,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腔后侧内壁上方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腔下部位置设置有与前后侧内壁皆贯穿的第三通孔,所述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腔前后侧内壁内轴承转动配合连接的第四转轴,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四转轴动力配合连接的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上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前端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腔前侧内壁内轴承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腔前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弹簧腔,所述第二弹簧腔内设置有可在所述第二弹簧腔内前后滑动且后端与所述第五转轴前端时刻接触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前端固定连接有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弹簧腔前侧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齿轮箱后侧位置处且位于所述第一齿轮箱左侧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内设置有前后贯穿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转轴后端穿过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第二固定块前后侧壁内轴承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四转轴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动轴承与所述第二滑动轴承位置相对应的的第三滑动轴承与第四滑动轴承,所述第四转轴上在所述第三滑动轴承与所述第四滑动轴承之间段设置有螺纹,所述第四转轴后端穿过所述第四通孔延伸至外界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递动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玻璃翻转装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且在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一齿轮箱之间固定连接的导轨,所述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两个配对的并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且内部螺纹结构相反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下端与右侧的所述导轨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四转轴上与所述电机输出轴上的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两个配对的并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且内部螺纹结构相反的第三部件和第四部件,所述第三部件和所述第四部件下端与左侧的所述导轨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四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设置有三根左端与所述第四部件左侧内壁内轴承转动配合连接右端与所述第二部件右侧内壁内轴承转动配合连接的第六转轴、第七转轴、第八转轴,所述第六转轴、所述第七转轴、所述第八转轴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条状玻璃、第二条状玻璃、第三条状玻璃,所述第八转轴右端延伸穿过所述第二部件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所述第八转轴上固定连接有且在所述第三带轮右侧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七转轴右端延伸穿过所述第二部件且在所述第三带轮上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四带轮,所述第四带轮与所述第三带轮通过皮带传递动能,所述第七转轴右端固定连接有且在所述第四带轮右侧的第五带轮,所述第六转轴右端延伸穿过所述第二部件且在所述第五带轮上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六带轮,与其配合的,所述第三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之间设置有三根左端与所述第三部件左侧内壁内轴承转动配合连接右端与所述第一部件右侧内壁内轴承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九转轴、第十转轴、第十一转轴,所述第九转轴、所述第十转轴、所述第十一转轴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四条状玻璃、第五条状玻璃、第六条状玻璃,所述第十一转轴左端延伸穿过所述第三部件固定连接有第七带轮,所述第十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且在所述第七带轮左侧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十转轴左端延伸穿过所述第三部件且在所述第七带轮上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八带轮,所述第七带轮与所述第八带轮通过皮带传递动能,所述第十转轴左端固定连接有且在所述第八带轮左侧的第九带轮,所述第九转轴左端延伸穿过所述第三部件且在所述第九带轮上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六带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四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条状纱窗,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四部件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条状纱窗,上下设置的小条纱窗设置可以在闭合窗户的情况下使室内空气保持与外界空气的连通,保证了空气的清新,由于纱窗设置的位置位于窗户的顶端和底部且纱窗面积较小,所以在下雨时,纱窗不会使屋内大量进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本装置可通过旋转功能来实现把原先是朝外的玻璃转换到朝里面,解决擦洗窗外玻璃的难题,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玻璃。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本装置采取了一种新的思路实现了开关窗功能,通过玻璃的分离旋转和闭合的方式取代了现有的窗户直接打开方式,由于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不存在玻璃整扇完全打开状态,装置挡住了幼儿的身体,防止幼儿把身体伸出窗外,从根本上直接解决开窗通风和保障幼儿生命安全不能两得的难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此装置进行自动开关窗时,电机启动带动其轴与第一带轮转动,第一带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二带轮转动,此时电机的输出轴与第四转轴转动,通过螺纹的作用带动导轨上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四部件和第三部件两两背向运动,实现第一部件和第三部件固定的玻璃与第二部件和第四部件固定的玻璃进行分离,直到第二部件恰好运动到第一滑动轴承上时,由于行程相同,此时第一部件也恰好运动到第二滑动轴承上,第四部件恰好运动到第三滑动轴承上,第三部件恰好运动到第四滑动轴承上,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被压缩且被锁定(无法伸长),此时第三锥齿轮恰好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四锥齿轮恰好与第二锥齿轮啮合,电机的输出轴和第四转轴在第一齿轮箱和第二齿轮箱的作用下,分别带动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转动,由于第一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啮合,所以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转动,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分别通过带传动带动第一条状玻璃、第二条状玻璃、第三条状玻璃玻璃组和第四条状玻璃、第五条状玻璃、第六条状玻璃组进行玻璃的翻转,转过一定角度后,电机反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解锁并伸长,把导轨上的第一部件和第三部件、第二部件和第四部件顶入电机输出轴上螺纹段中,在螺纹的作用下带动导轨上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四部件和第三部件两两相向运动,实现玻璃和合并,此时玻璃窗已经呈打开状态,需要关闭玻璃窗时,电机转动,玻璃先进行分离,随后玻璃进行旋转固定角度,直到玻璃与地面呈直角时,电机反转,玻璃进行合并操作,直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三部件和第四部件两两恰好配合时,此时第一条状玻璃、第二条状玻璃、第三条状玻璃、第四条状玻璃、第五条状玻璃、第六条状玻璃拼成了一整块玻璃,电机停止,完成关窗操作,同时装置恢复了初始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一种自动开关窗器玻璃分离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自动开关窗器玻璃合并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方向的视图;

图4为图2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1中部件“D”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零件“E”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是一种自动开关窗器,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工作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二工作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玻璃翻转装置,所述第一工作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块29,所述装置主体内固定设置有电机11,所述第一固定块29后侧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箱12,所述第一齿轮箱12内设置有第一齿轮啮合腔15,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腔15前侧内壁上方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通孔16,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腔15下部位置设置有与前后侧内壁皆贯穿的第二通孔17,所述电机11输出轴后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7且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腔15前后侧内壁内轴承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腔15内设置有与所述电机11输出轴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一齿轮14,所述第一齿轮14上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8,所述第二齿轮18轴心处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腔15前后侧内壁内轴承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二转轴19,所述第二齿轮18上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三齿轮20,所述第三齿轮20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后端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腔15后侧内壁内轴承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三转轴21,所述第三转轴21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5,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腔15后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弹簧腔22,所述第一弹簧腔22内设置有可在所述第一弹簧腔22内前后滑动的且前端与所述第三转轴21后端时刻接触的第一滑块23,所述第一滑块23后端固定连接有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腔22后侧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24,所述电机11输出轴上且在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腔15前侧内壁内轴承前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动轴承26,所述电机11输出轴上且在所述第一滑动轴承26前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轴承27,所述电机11输出轴上在所述第一滑动轴承26与所述第二滑动轴承27之间段设置有螺纹,所述电机11输出轴后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7延伸至外界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13。

有益地,所述第二工作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块29左侧位置处的第二齿轮箱28,所述第二齿轮箱28内设置有第二齿轮啮合腔31,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腔31后侧内壁上方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三通孔32,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腔31下部位置设置有与前后侧内壁皆贯穿的第三通孔33,所述33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腔15前后侧内壁内轴承转动配合连接的第四转轴34,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腔31内设置有与所述第四转轴34动力配合连接的第四齿轮35,所述第四齿轮35上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五齿轮36,所述第五齿轮36轴心处固定连接前端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腔31前侧内壁内轴承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五转轴37,所述第五转轴37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38,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腔31前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弹簧腔39,所述第二弹簧腔39内设置有可在所述第二弹簧腔39内前后滑动且后端与所述第五转轴37前端时刻接触的第二滑块40,所述第二滑块40前端固定连接有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弹簧腔39前侧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41,所述第二齿轮箱28后侧位置处且位于所述第一齿轮箱12左侧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块30,所述第二固定块30内设置有前后贯穿的第四通孔42,所述第四转轴34后端穿过所述第四通孔42且与所述第二固定块30前后侧壁内轴承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四转轴34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动轴承26与所述第二滑动轴承27位置相对应的的第三滑动轴承43与第四滑动轴承44,所述第四转轴34上在所述第三滑动轴承43与所述第四滑动轴承44之间段设置有螺纹,所述第四转轴34后端穿过所述第四通孔42延伸至外界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45,所述第一带轮13与所述第二带轮45之间通过皮带传递动能。

有益地,所述玻璃翻转装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且在所述第一固定块29与所述第一齿轮箱12之间固定连接的导轨46,所述电机11输出轴上设置有两个配对的并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且内部螺纹结构相反的第一部件47和第二部件48,所述第一部件47和所述第二部件48下端与右侧的所述导轨46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四转轴34上与所述电机11输出轴上的所述第一部件47和所述第二部件48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两个配对的并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且内部螺纹结构相反的第三部件49和第四部件50,所述第三部件49和所述第四部件50下端与左侧的所述导轨46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四部件50与所述第二部件48之间设置有三根左端与所述第四部件50左侧内壁内轴承转动配合连接右端与所述第二部件48右侧内壁内轴承转动配合连接的第六转轴52、第七转轴53、第八转轴54,所述第六转轴52、所述第七转轴53、所述第八转轴54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条状玻璃60、第二条状玻璃61、第三条状玻璃62,所述第八转轴54右端延伸穿过所述第二部件48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55,所述第八转轴54上固定连接有且在所述第三带轮55右侧的第三锥齿轮56,所述第七转轴53右端延伸穿过所述第二部件48且在所述第三带轮55上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四带轮57,所述第四带轮57与所述第三带轮55通过皮带传递动能,所述第七转轴53右端固定连接有且在所述第四带轮57右侧的第五带轮58,所述第六转轴52右端延伸穿过所述第二部件48且在所述第五带轮58上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六带轮59,与其配合的,所述第三部件49与所述第一部件47之间设置有三根左端与所述第三部件49左侧内壁内轴承转动配合连接右端与所述第一部件47右侧内壁内轴承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九转轴63、第十转轴64、第十一转轴65,所述第九转轴63、所述第十转轴64、所述第十一转轴65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四条状玻璃66、第五条状玻璃67、第六条状玻璃68,所述第十一转轴65左端延伸穿过所述第三部件49固定连接有第七带轮69,所述第十一转轴65上固定连接有且在所述第七带轮69左侧的第四锥齿轮70,所述第十转轴64左端延伸穿过所述第三部件49且在所述第七带轮69上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八带轮71,所述第七带轮69与所述第八带轮71通过皮带传递动能,所述第十转轴64左端固定连接有且在所述第八带轮71左侧的第九带轮72,所述第九转轴63左端延伸穿过所述第三部件49且在所述第九带轮72上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六带轮73。

有益地,所述第四部件50与所述第二部件48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条状纱窗51,所述第二部件48与所述第四部件50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条状纱窗74,上下设置的小条纱窗设置可以在闭合窗户的情况下使室内空气保持与外界空气的连通,保证了空气的清新,由于纱窗设置的位置位于窗户的顶端和底部且纱窗面积较小,所以在下雨时,纱窗不会使屋内大量进水。

有益地,本装置可通过旋转功能来实现把原先是朝外的玻璃转换到朝里面,解决擦洗窗外玻璃的难题,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玻璃。

有益地,本装置采取了一种新的思路实现了开关窗功能,通过玻璃的分离旋转和闭合的方式取代了现有的窗户直接打开方式,由于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不存在玻璃整扇完全打开状态,装置挡住了幼儿的身体,防止幼儿把身体伸出窗外,从根本上直接解决开窗通风和保障幼儿生命安全不能两得的难题。

初始状态,电机11处于停止状态,玻璃处于合并状态。

通过此装置进行自动开关窗时,电机11启动带动其轴与第一带轮13转动,第一带轮13通过皮带带动第二带轮45转动,此时电机11的输出轴与第四转轴34转动,通过螺纹的作用带动导轨46上的第一部件47和第二部件48、第四部件50和第三部件49两两背向运动,实现第一部件47和第三部件49固定的玻璃与第二部件48和第四部件50固定的玻璃进行分离,直到第二部件48恰好运动到第一滑动轴承26上时,由于行程相同,此时第一部件47也恰好运动到第二滑动轴承27上,第四部件50恰好运动到第三滑动轴承43上,第三部件49恰好运动到第四滑动轴承44上,第一弹簧24和第二弹簧41被压缩且被锁定(无法伸长),此时第三锥齿轮56恰好与第一锥齿轮25啮合、第四锥齿轮70恰好与第二锥齿轮38啮合,电机11的输出轴和第四转轴34在第一齿轮箱12和第二齿轮箱28的作用下,分别带动第一锥齿轮25和第二锥齿轮38转动,由于第一锥齿轮25与第三锥齿轮56啮合、第二锥齿轮38与第四锥齿轮70啮合,所以第三锥齿轮56和第四锥齿轮70转动,第三锥齿轮56和第四锥齿轮70分别通过带传动带动第一条状玻璃60、第二条状玻璃61、第三条状玻璃62玻璃组和第四条状玻璃66、第五条状玻璃67、第六条状玻璃68组进行玻璃的翻转,转过一定角度后,电机11反转,第一弹簧24和第二弹簧41解锁并伸长,把导轨46上的第一部件47和第三部件49、第二部件48和第四部件50顶入电机11输出轴上螺纹段中,在螺纹的作用下带动导轨46上的第一部件47和第二部件48、第四部件50和第三部件49两两相向运动,实现玻璃和合并,此时玻璃窗已经呈打开状态,需要关闭玻璃窗时,电机11转动,玻璃先进行分离,随后玻璃进行旋转固定角度,直到玻璃与地面呈直角时,电机反转,玻璃进行合并操作,直到第一部件47和第二部件48、第三部件49和第四部件50两两恰好配合时,此时第一条状玻璃60、第二条状玻璃61、第三条状玻璃62、第四条状玻璃66、第五条状玻璃67、第六条状玻璃68拼成了一整块玻璃,电机停止,完成关窗操作,同时装置恢复了初始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此装置进行自动开关窗时,电机启动带动其轴与第一带轮转动,第一带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二带轮转动,此时电机的输出轴与第四转轴转动,通过螺纹的作用带动导轨上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四部件和第三部件两两背向运动,实现第一部件和第三部件固定的玻璃与第二部件和第四部件固定的玻璃进行分离,直到第二部件恰好运动到第一滑动轴承上时,由于行程相同,此时第一部件也恰好运动到第二滑动轴承上,第四部件恰好运动到第三滑动轴承上,第三部件恰好运动到第四滑动轴承上,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被压缩且被锁定(无法伸长),此时第三锥齿轮恰好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四锥齿轮恰好与第二锥齿轮啮合,电机的输出轴和第四转轴在第一齿轮箱和第二齿轮箱的作用下,分别带动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转动,由于第一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啮合,所以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转动,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分别通过带传动带动第一条状玻璃、第二条状玻璃、第三条状玻璃玻璃组和第四条状玻璃、第五条状玻璃、第六条状玻璃组进行玻璃的翻转,转过一定角度后,电机反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解锁并伸长,把导轨上的第一部件和第三部件、第二部件和第四部件顶入电机输出轴上螺纹段中,在螺纹的作用下带动导轨上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四部件和第三部件两两相向运动,实现玻璃和合并,此时玻璃窗已经呈打开状态,需要关闭玻璃窗时,电机转动,玻璃先进行分离,随后玻璃进行旋转固定角度,直到玻璃与地面呈直角时,电机反转,玻璃进行合并操作,直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三部件和第四部件两两恰好配合时,此时第一条状玻璃、第二条状玻璃、第三条状玻璃、第四条状玻璃、第五条状玻璃、第六条状玻璃拼成了一整块玻璃,电机停止,完成关窗操作,同时装置恢复了初始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