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溢防烫金属茶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1802发布日期:2018-12-22 08:46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溢防烫金属茶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壶,尤其涉及一种防溢防烫金属茶壶。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金属茶壶,通常包括壶体以及设置在壶体顶部开口的壶盖,基于工艺便利及美观性设计,壶盖与开口接触的部份通常设计的比较平整,壶体注水并合上壶盖后,壶体内部未注水的部份与壶盖形成一个小空间,此小空间与壶体外部大空间连接的通道是壶嘴流道以及壶盖与壶口连接处的小缝隙。如果注水高度已经满过了壶嘴流道与壶体接口处,且壶盖与壶口配合紧密的话,此小空间就会变得相对很密封。壶体加热时,一来此小空间的既有空气受热膨胀,二来壶体内部的热水沸腾短时间内蒸发出大量水蒸汽使小空间内的气压急速上升,此时如果无法快速泄压的话,就会压迫沸水从壶嘴喷涌而出。现时此问题的通常解决方法,一是在壶体设计时就要将壶嘴流道与壶体相通处升高,二是要求用户加水时不要满过壶嘴流道与壶体相通处,三是在盖子上开孔让小空间直连到大空间,但这会有损壶的整体美感且脏东西也比较容易通过孔掉入壶内。

同时,由于壶体、壶盖的主体、摘钮等各个部件通常由金属制成。在烧水过程中,水蒸汽的高温及金属良好的导热性,合上盖子加热一段时间后盖子的各个部份就会变得很烫手,尤其是水烧开后水蒸汽冷凝到盖子主体上带来了大量的热量,这时如果直接用手来提取摘钮来打开盖子,就会存在烫伤的风险。通常的做法是使用辅助工具,如夹子、叉子或茶巾来提取摘钮,略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既可以防止壶体内的热水从壶嘴溢出,又可以有效的防止壶盖在打开时发生烫手现象的防溢防烫金属茶壶。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溢防烫金属茶壶,包括壶体,以及与设置在壶体顶部的开口配合的壶盖,壶体的侧部设置有与壶体的内部空腔连通的壶嘴以及与壶体转动连接的提手,开口边缘朝上延伸有圆弧状的凸缘,壶盖包括盖体,盖体底面的中间位置凸设有与凸缘的内侧壁配合的圆台,凸缘的顶部设置有与盖体的底面边缘抵接的抵靠面,圆台的侧壁环绕设置有若干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凸缘的内侧壁构造成与壶体的内部空腔连通的第一排气通道,盖体的底面边缘环绕圆台设置有若干与第一凹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抵靠面之间构造成与第一排气通道连通的第二排气通道,壶盖上设置有摘钮,摘钮通过安装螺钉与壶盖可拆卸连接,摘钮为内部中空的圆球状,摘钮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与安装螺钉配合的通孔,摘钮的侧部设置有若干镂空部,镂空部与摘钮的内部空腔连通构造成散热通道,壶盖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第一螺纹连接孔,安装螺钉穿过通孔与第一螺纹连接孔配合将摘钮固定安装在壶盖上,安装螺钉与摘钮连接的部分套装有第一隔热套。

优选地,所述圆台的侧壁均布环绕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内固定设置有与凸缘的内侧壁相吸的磁块。

优选地,所述盖体的底面边缘环绕圆台均布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内固定设置有与抵靠面相吸的磁块。

优选地,所述磁块通过嵌装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壶盖上。

优选地,所述磁块设置有三块。

优选地,所述磁块的外侧设置有金属防护层。

优选地,所述金属防护层的材料为铜。

优选地,所述摘钮的底部与壶盖的顶部之间设置有隔热圈,隔热圈套装在安装螺钉上。

优选地,所述提手的两端设置有连接部,壶体上凸设有两安装部,安装部上设置有与连接部转动配合的连接孔,连接部上套装有第二隔热套。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防溢防烫金属茶壶通过在壶盖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使得壶盖与壶体盖合时,能够形成与壶体的内部空腔连通的排气通道,保持壶体内部的空腔与外部环境连通,从而将壶体内的蒸汽排出,有效的避免了壶体内气压过大压迫沸水从壶嘴喷出的现象,并且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均设置在壶盖的底部,壶盖与壶体盖合时不容易观察到,提高了茶壶整体外观的美观性,同时可以起到较好的防尘效果,通过在安装螺钉与摘钮连接的部位套装有第一隔热套,可以减少摘钮与安装螺钉的直接接触,从而可以减少壶盖上的热量传递到摘钮上,有效的避免了通过摘钮打开壶盖时发生烫伤的现象,通过将摘钮设置为中空状,并在其侧部设置有若干镂空部,有利于对摘钮进行散热,从而降低摘钮的温度。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防溢防烫金属茶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壶盖上的磁块第一种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壶盖上的磁块第二种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防烫金属茶壶的壶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防溢防烫金属茶壶,包括壶体1,以及与设置在壶体1顶部的开口配合的壶盖2,壶体1的侧部设置有与壶体1的内部空腔连通的壶嘴3以及与壶体1转动连接的提手4,开口边缘朝上延伸有圆弧状的凸缘5,壶盖2包括盖体6,盖体6底面的中间位置凸设有与凸缘5的内侧壁配合的圆台7,凸缘5的顶部设置有与盖体6的底面边缘抵接的抵靠面,圆台7的侧壁环绕设置有若干第一凹槽8,第一凹槽8与凸缘5的内侧壁构造成与壶体1的内部空腔连通的第一排气通道,盖体6的底面边缘环绕圆台7设置有若干与第一凹槽8一一对应的第二凹槽9,第二凹槽9与抵靠面之间构造成与第一排气通道连通的第二排气通道,壶盖2上设置有摘钮14,摘钮14通过安装螺钉15与壶盖2可拆卸连接,摘钮14为内部中空的圆球状,摘钮14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与安装螺钉15配合的通孔16,摘钮14的侧部设置有若干镂空部22,镂空部22与摘钮14的内部空腔连通构造成散热通道,壶盖2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第一螺纹连接孔17,安装螺钉15穿过通孔16与第一螺纹连接孔17配合将摘钮14固定安装在壶盖2上,安装螺钉15与摘钮14连接的部分套装有第一隔热套18。通过在壶盖2上设置有第一凹槽8和第二凹槽9,使得壶盖2与壶体1盖合时,能够与壶体1顶部开口的凸缘5分别构造成第一排气通道和第二排气通道,第一排气通道和第二排气通道连通形成与壶体1的内部空腔连通的排气通道,保持壶体1内部的空腔与外部环境连通,从而将壶体1内的蒸汽排出,有效的避免了壶体1内气压过大压迫沸水从壶嘴3喷出的现象,并且第一凹槽8与第二凹槽9均设置在壶盖2的底部,壶盖2与壶体1盖合时不容易观察到,提高了茶壶整体外观的美观性,同时可以起到较好的防尘效果,通过在安装螺钉15与摘钮14连接的部位套装有第一隔热套18,可以减少摘钮14与安装螺钉15的直接接触,从而可以减少壶盖2上的热量传递到摘钮14上,有效的避免了通过摘钮14打开壶盖2时发生烫伤的现象,通过将摘钮14设置为中空状,并在其侧部设置有若干镂空部22,有利于对摘钮14进行散热,从而降低摘钮14的温度。

可以通过在壶盖2上设置有与凸缘5相吸的磁块11,从而将壶盖2吸附在壶体1上,既保持了壶体1与壶盖2之间相对宽松的配合,降低了加工难度,便于壶盖2的打开,又可以防止单手提壶倾倒茶水时发生壶盖2掉落的现象。

具体的,磁块11的安装结构可以包括以下两种实施方式: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圆台7的侧壁均布环绕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10,第一安装孔10内固定设置有与凸缘5的内侧壁相吸的磁块11。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盖体6的底面边缘环绕圆台7均布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安装孔12,第二安装孔12内固定设置有与抵靠面相吸的磁块11。

磁块11可以为圆柱状,第一安装孔10和第二安装孔12可以为圆孔,磁块11通过嵌装的方式固定设置在第一安装孔10或第二安装孔12内,采用嵌装的方式,便于磁块11的安装,并且安装稳定牢固,第一安装孔10和第二安装孔12也可以设置为多边形孔,磁块11的形状与其相配合。

为了进一步提高磁块11安装的稳定性,磁块11与第一安装孔10或第二安装孔12之间可以设置有粘结剂

优选地,磁块11可以设置有三块,从而使得壶盖2在放置时,形成三点受力的结构,使得壶盖2的受力更加平衡,从而提高壶盖2放置时的稳定性。

盖体6的底面可以设置有金属防护层13,金属防护层13将磁块11包覆在其内部,从而可以对磁块11进行保护,提高磁块11安装的稳定性,并且可以防止磁块11裸露在壶盖2外部,影响美观。

金属保护层可以采用铝、银、铜的等金属材料,从而防止金属保护层出现生锈的现象,优选的,金属防护层13的材料为铜。

在壶盖2的顶部与摘钮14部之间设置有隔热圈23以防止壶盖2与摘钮14的直接接触,减少壶盖2上的热量传递至摘钮14

为了提高摘钮14安装后壶盖2外观的美观性,减小摘钮14与壶盖2之间的安装间隙,摘钮14与壶盖2之间可以设置有盖板19,盖板19的底面与壶盖2的顶面贴合,盖板19的中部设置有与安装螺钉15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连接孔。

为了使得摘钮14与壶盖2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从而便于抓取摘钮14时,不会触碰到壶盖2表面,避免发生烫伤的现象盖板19与摘钮14之间可以设置有隔珠20,隔珠20上贯穿设置有与安装螺钉15螺纹配合的第三螺纹连接孔,隔珠20的底部设置有与盖板19的顶面贴合的第一抵接部,隔珠20的顶部设置有与摘钮14的底面贴合的第二抵接部,通过设置有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使得隔珠20的顶部和底部可以分贝与摘钮14和壶盖2贴合,进而提高了摘钮14与壶盖2之间的稳定性。

安装螺钉15的螺帽与摘钮14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垫圈21,垫圈21呈弧形设置且与摘钮14的上表面贴合,垫圈21的中部设置有与安装螺钉15配合的配合孔,垫圈21安装在摘钮14顶部的通孔16顶部开口的位置,且配合孔与安装螺钉15的螺杆的外径相配合,从而使得垫圈21可以将安装螺钉15与摘钮14之间的间隙封闭,进而提高了安装螺钉15与摘钮14连接的稳定性,以及安装螺钉15安装的美观性。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第一隔热套18可以为塑料制成。

为了降低第一隔热套18的导热系数,降低第一隔热套18的导热性,第一隔热套18可以为氧化锆陶瓷制成。

安装螺钉15可以为不锈钢或紫铜制成,为了降低热导性和生产成本,可以优选为不锈钢制成的安装螺钉15。

提手4的两端设置有连接部24,壶体1上凸设有两安装部25,安装部25上设置有与连接部24转动配合的连接孔,连接部24上套装有第二隔热套,通过设置有第二隔热套,可以减少壶体1上的热量传递至提手4上,从而有效的避免了提手发生烫手的现象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