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厅用无人烹饪送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8712发布日期:2018-11-02 22:01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餐厅用无人烹饪送餐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及科技的日益发展,且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外出就餐,例如,工作繁忙的上班族、学业紧张的学生族等都倾向于外出解决饮食问题。在餐饮业领域,最繁杂的工作莫过于烹饪和送餐等服务。由于人力成本的提高,餐馆在服务人员的人力成本支出越来越高,普通服务员的工资和产业工人的工资已经不相上下。因此,在业界中,已有部分餐厅使用机器人代替/部分代替服务员为顾客提供如点菜、送菜等服务,这不但能提高服务效率,减少服务人员数量减缩经营成本,更能建立餐厅特色,打造餐厅品牌,进而提升餐厅的业绩。

而现有餐厅为了满足更多就餐者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采用自动化送餐设备,但是,现有自动化送餐设备大多采用地面行走的送餐小车或机器人来完成送餐工作,继而导致占用行人空间,降低了场地使用率,同时也容易对就餐者造成干扰,目前餐厅只能实现送餐部分使用机器人的自动化,厨房内任然需要大量人工,并不能实现从烹饪到送餐全程的自动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从厨房烹饪到大厅送餐全程自动化、制造使用成本低的餐厅用无人烹饪送餐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餐厅用无人烹饪送餐系统,包括装设于厨房的烹饪台、连接于厨房烹饪台的吊装式送菜轨道、滑动装设于吊装式送菜轨道的装菜装置和连接于吊装式送菜轨道的吊装式升降机械手,所述烹饪台连接有输送组件、炒菜机械手、开设于烹饪台的安装槽和嵌设于安装槽内的加热装置,所述输送组件包括支撑架和装设于支撑架的输送带,所述炒菜机械手包括安装底座、装设于安装底座的转动座、连接于转动座的第一摆动臂和连接于第一摆动臂的第二摆动臂。

优选的,所述转动座设置有底盘、装设于底盘的第一支撑壁、第二支撑壁和连接于第一支撑壁和第二支撑壁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装设有驱动第一摆动臂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底盘的底面设置有转向轮,所述安装底座装设有连接于转向轮的传动带和驱动传动带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摆动臂设置有第一联动部、第二联动部和连接于第一联动部与第二联动部的稳固衔接部,所述第一联动部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联动部开设有第二凹槽和开设于稳固衔接部的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连通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摆动臂的一侧面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两个以上,该两个以上的加强筋均布于第一摆动臂的一侧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摆动臂设置有前驱动部和后驱动部,所述后驱动部延伸设置有连接于第一摆动臂的第三联动部,所述第三联动部开设有第三凹槽,该第三凹槽装设有第三驱动装置。

优选的,所述后驱动部设置有转动轴和驱动转动轴运动的第四驱动装置,所述前驱动部设置有联动座、装设于联动座的机械爪和驱动机械爪转动的第五驱动装置。

优选的,所述烹饪台的数量为两个以上,该两个以上的烹饪台排列设置于厨房内,所述输送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以上,该两个以上的输送组件布置于烹饪台的两侧,所述炒菜机械手的数量为两个以上,该两个以上的炒菜机械手排列布置于输送组件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输送带装设有盛料器,该盛料器的数量为两个以上,该两个以上的盛料器排列布置于输送带。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连接有混合器,所述炒菜机械手连接有翻滚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餐厅用无人烹饪送餐系统,在实际的餐厅运用中,厨房内排列装设有若干个烹饪台、输送组件和炒菜机械手,输送带把个菜品的原料输送至对应的炒菜机械手出,炒菜机械手将其放入到烹饪台上进行烹饪,烹饪完成后炒菜机械手把成品菜放入另一组输送组件中传送至装菜装置中,装菜装置沿着吊装式送菜轨道输送至大厅对应的桌子上方,随后吊装式升降机械手夹取下降放置于桌子上,其中送菜装置、吊装式送菜轨道和吊装式升降机械手均使用市面的常规技术,在降低研发和制造成本的同时很好的配合完成后半段完全自动化送菜效果,前半段在厨房中原料输送到翻炒在到成品菜输送,全程自动化完成,本技术方案从厨房原料到餐桌成品菜全程自动化完成,进一步减少餐厅人员布置,降低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烹饪台、输送组件和炒菜机械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炒菜机械手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转动座和第一摆动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安装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吊装式送菜轨道、装菜装置和吊装式升降机械手布置于大厅的二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餐厅用无人烹饪送餐系统,包括装设于厨房的烹饪台1、连接于厨房烹饪台1的吊装式送菜轨道7、滑动装设于吊装式送菜轨道7的装菜装置71和连接于吊装式送菜轨道7的吊装式升降机械手72,所述烹饪台1连接有输送组件2、炒菜机械手3、开设于烹饪台1的安装槽11和嵌设于安装槽11内的加热装置12,所述输送组件2包括支撑架21和装设于支撑架21的输送带22,所述炒菜机械手3包括安装底座31、装设于安装底座31的转动座4、连接于转动座4的第一摆动臂5和连接于第一摆动臂5的第二摆动臂6。

本实施例的餐厅用无人烹饪送餐系统,在实际的餐厅运用中,厨房内排列装设有若干个烹饪台1、输送组件2和炒菜机械手3,输送带22把个菜品的原料输送至对应的炒菜机械手3出,炒菜机械手3将其放入到烹饪台1上进行烹饪,烹饪完成后炒菜机械手3把成品菜放入另一组输送组件2中传送至装菜装置71中,装菜装置71沿着吊装式送菜轨道7输送至大厅对应的桌子上方,随后吊装式升降机械手72夹取下降放置于桌子上,其中送菜装置、吊装式送菜轨道7和吊装式升降机械手72均使用市面的常规技术,在降低研发和制造成本的同时很好的配合完成后半段完全自动化送菜效果,前半段在厨房中原料输送到翻炒在到成品菜输送,全程自动化完成,本技术方案从厨房原料到餐桌成品菜全程自动化完成,进一步减少餐厅人员布置,降低运营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座4设置有底盘41、装设于底盘41的第一支撑壁42、第二支撑43壁和连接于第一支撑壁42和第二支撑43壁的安装部44,所述安装部44装设有驱动第一摆动臂5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45,所述底盘41的底面设置有转向轮46,所述安装底座31装设有连接于转向轮46的传动带32和驱动传动带32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33,第一支撑壁42倾斜设置配合第二支撑43壁将安装部44稳固,设计巧妙节省空间,第一驱动装置45装设于安装部44外露,便于日常检修调整,底座使用第二驱动装置33带动传动带32,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摆动臂5设置有第一联动部51、第二联动部52和连接于第一联动部51与第二联动部52的稳固衔接部53,所述第一联动部51开设有第一凹槽54、第二联动部52开设有第二凹槽55和开设于稳固衔接部53的弧形凹槽56,所述弧形凹槽56连通于第一凹槽54和第二凹槽55,开设第一凹槽54、第二凹槽55和弧形凹槽56,便于减轻第一摆动臂5的整体重量,使得配合其他部位联动时更加灵活,同时也便于各线路的布置埋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摆动臂5的一侧面设置有加强筋57,所述加强筋57的数量为两个以上,该两个以上的加强筋57均布于第一摆动臂5的一侧面,在另一侧面设置多个相互连接的加强筋57,增加强度和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摆动臂6设置有前驱动部61和后驱动部62,所述后驱动部62延伸设置有连接于第一摆动臂5的第三联动部63,所述第三联动部63开设有第三凹槽64,该第三凹槽64装设有第三驱动装置65,第三驱动装置65驱动第二摆动臂6的上下运动,第二驱动装置33装设第三凹槽64外露,便于后续检修和调整,灵活性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驱动部62设置有转动轴66和驱动转动轴66运动的第四驱动装置67,所述前驱动部61设置有联动座68、装设于联动座68的机械爪69和驱动机械爪69转动的第五驱动装置60,第四驱动装置67驱动前驱动部61转动,完成更多灵活动作配合烹饪,第五驱动装置60驱动机械爪69上下运动便于完成翻炒动作,结构设计紧凑灵活。

本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台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该两个以上的烹饪台1排列设置于厨房内,所述输送组件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该两个以上的输送组件2布置于烹饪台1的两侧,所述炒菜机械手3的数量为两个以上,该两个以上的炒菜机械手3排列布置于输送组件2的一侧,烹饪台1的多个设计增大生产量,输送组件2的多个设置配合,可分设原料进入的输送组件2和成品菜肴输出的输送组件2,灵活设置,实用性强,炒菜机械手3的对应设置配合炒菜烹饪,整体自动化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带22装设有盛料器23,该盛料器23的数量为两个以上,该两个以上的盛料器23排列布置于输送带22,多个盛料器23的设置,便于配合炒菜机械手3的原料拾取和成品菜肴的输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12连接有混合器13,所述炒菜机械手3连接有翻滚件34,加热装置12可为电磁炉,易于配合自动化使用,翻滚件34配合炒菜机械手3完成翻滚炒菜动作,提高菜品的味道,混合器可以为锅,翻滚件可为锅铲。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