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89835发布日期:2019-03-13 23:19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清洁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洁工具,属于小家电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的清洁工具,通常包括工作头组件、连接管组件以及机身组件,所述机身组件包括具有吸口的壁结构和组装于所述吸口处的转接装置,该转接装置可用于与所述连接管组件进行配接以及/或者用于构造引导气流流向的引导风道。然而,在清洁工具进行清洁作业时,所述机身组件内部产生负压,相对应的所述吸口内外产生压差,外部空气极易通过所述壁结构和所述转接装置之间的组装间隙进入所述机身组件内,造成漏气,影响清洁工具的清洁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工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工具,所述清洁工具包括,

机身组件,所述机身组件具有吸口以及围出所述吸口的支撑壁,所述支撑壁设有内表面及外表面;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安装于所述支撑壁的外表面并与所述吸口流体连通;

所述清洁工具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夹持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壁之间,所述密封件包括环形本体以及唇边部,所述环形本体贴靠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支撑壁的其中之一,所述唇边部自所述环形本体趋近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支撑壁的其中另一,直至所述唇边部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支撑壁的其中另一相接触。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唇边部自所述环形本体向远离所述吸口的方向延伸,所述唇边部包括第一密封边以及第二密封边,且所述第一密封边设置为凹弧面,所述第二密封边设置为凸弧面。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洁工具执行清洁作业时,所述第二密封边与所述支撑壁贴合。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本体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连接件包含与所述第一卡接部插接配合的第二卡接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卡接部设置为圆形凹槽,所述第二卡接部设置为间断为多段弧形的圆形凸棱。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随着远离所述环形本体,所述唇边部的厚度逐渐变薄。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包括管状本体以及自所述管状本体向外延伸的第二抵压部,所述管状本体的后端向后延伸至所述吸口内或者穿过所述吸口,所述第二抵压部的末端抵持所述支撑壁的外表面,所述密封件套设于所述管状本体外侧并夹持于所述第二抵压部和所述支撑壁的外表面之间。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状本体围出第二通道,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管状本体上的第二卡扣部;

所述清洁工具还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包括围出第一通道的转接管、设置于所述转接管前端的第一抵压部以及形成于所述转接管上的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一抵压部抵持所述支撑壁的内表面以使得所述转接件相对所述支撑壁向前的运动被限制;

其中,所述第二通道或者所述第二通道及所述第一通道的组合连通所述支撑壁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卡扣部和所述第二卡扣部的其中之一设置为卡扣孔且其中另一设置为卡钩,所述卡钩卡扣配接于所述卡扣孔内以使得所述连接件向前脱开所述转接件的运动被限制。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卡扣部设置为所述卡扣孔,所述第二卡扣部设置为所述卡钩;所述转接件还包括遮蔽部,所述遮蔽部设置于所述转接管的外表面处并封闭所述卡扣孔的外端。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洁工具包括具有进尘口的集尘袋,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形成于所述转接管外表面的固定槽,所述连接件的后部穿过所述进尘口延伸入所述集尘袋内,且所述进尘口周围的所述集尘袋部分箍在所述固定槽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所述密封件,使得当清洁工具执行清洁作业时,外部空气产生向所述支撑壁后方空间流动的趋势时,该气流从上游向下游挤压所述唇边部,使得所述唇边部进一步更紧密地贴合所述支撑壁或所述连接件,从而使得密封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清洁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由截断线b分割出的局部剖视结构;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图1中a区的放大图;

图3b是图1中a区的放大图,其中示意了密封件受空气压力时的状态;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为本发明清洁工具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清洁工具包括机身组件、工作头组件、连接管组件、转接装置以及密封件3。

其中,所述机身组件包括尘桶100、密封配接于至尘桶100上的机头以及配置于尘桶100内的过滤器。尘桶100包括吸口101以及围出吸口101的尘桶壁102;所述转接装置组装固定于尘桶壁102上并与吸口101位置相对应,于吸口101处的尘桶壁102构成用于组装固定所述转接装置的支撑壁。当然,在其它可行的实施例中,吸口101也可形成于所述机头的壁上,相应的,所述转接装置组装固定于所述机头的壁上并与吸口101位置相对应,所述机头的壁构成组装固定所述转接装置的支撑壁;或者所述机身组件还可具有其他吸口以及对应吸口设置的其他转接装置。

所述连接管组件的第一端组装至所述转接装置上以使其与吸口101相连通,所述连接管组件的第二端配置于所述工作头组件处并与所述工作头组件处的进风口相连通。

在所述清洁工具执行清洁作业时,所述清洁工具的工作气流可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清洁工具内部,并经所述连接管组件和吸口101后进入尘桶100内,通过所述过滤器过滤后排出所述清洁工具外,被过滤拦截下来的灰尘则可落入尘桶100内。

为清楚地表达本申请内所描述的位置与方向,于吸口101处,沿吸口101的中轴线t由所述清洁工具的工作气流上游至所述清洁工具的工作气流下游的指向定义为“后”,反之,沿吸口101的中轴线由所述清洁工具的工作气流下游至所述清洁工具的工作气流上游的指向定义为“前”。也就是说,所述清洁工具的工作气流由前向后流经吸口101。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壁的外表面即为所述尘桶壁102的前表面,也即为所述支撑壁的前表面;所述支撑壁的内表面即为所述尘桶壁102的后表面,也即为所述支撑壁的后表面。

其中,所述转接装置包含连接件1及与所述连接件1卡扣组装配接的转接件2,即:所述连接件1通过与所述转接件2配合安装于所述支撑壁102,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转接装置也可以仅包含连接件1,且所述连接件1通过铆钉安装于所述支撑壁。

所述转接装置与尘桶壁102之间形成有若干组装间隙,所述组装间隙包含形成在所述转接装置与尘桶壁102之间的预留空间(如后文中提到的容纳腔16)以及理想状态下所述转接装置与尘桶壁102可紧密贴合的组装位置a(如后文中提到的后端面1210与尘桶壁102前表面之间、第一抵压部22与尘桶壁102后表面之间)。在所述清洁工具执行清洁作业时,尘桶100内产生负压时,外部空气往往会通过所述组装间隙进入尘桶100内,造成吸口101处漏气,影响所述清洁工具的清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3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和尘桶壁102之间的所述组装间隙中,其并被尘桶壁102和所述连接件1共同夹持,从而实现对所述组装间隙的密封,避免吸口101处漏气。

具体地,参图2至图3b,密封件3包括环形本体30和唇边部34。环形本体30围成沿轴线f延伸的通道301,轴线f垂直于环形本体30所限定的环形面;在本实施例中,唇边部34自环形本体30外缘远离轴线f向外倾斜延伸,也就是说,唇边部34的延伸方向既不平行于轴线f也不垂直于轴线f,而是和轴线f具有锐角夹角。当然,在其它可行的实施例中,唇边部34还可自环形本体30内缘趋近轴线f向内倾斜延伸。

密封件3组装于所述清洁工具上时,环形本体30贴靠所述连接件1和尘桶壁102的其中之一,轴线f和吸口101的中轴线t共线,唇边部34自环形本体30趋近所述连接件1和尘桶壁102的其中另一并向远离所述吸口101的方向延伸,直至唇边部34与所述连接件1和尘桶壁102的其中另一相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所述连件1和尘桶壁102的其中之一”具体为所述连接件1,相对应的前述的“所述连接件1和尘桶壁102的其中另一”具体为尘桶壁102;当然在其它可行实施例中,二者可互换,也即前述的“所述连接件1和尘桶壁102的其中之一”具体为尘桶壁102,相对应的前述的“所述连接件1和尘桶壁102的其中另一”具体为所述连接件1。

这样,通过设置密封件3,不仅可以使密封件3处的所述组装间隙实现密封,而且结合密封件3的唇边部34的结构特点以及密封件3与所述连接件1、尘桶壁102的配合状态,使得当尘桶100内产生负压,外部空气产生沿所述组装间隙向尘桶100内部流动的趋势时,该气流从上游向下游挤压唇边部34(参图3b中空心箭头所示),使得唇边部34进一步更紧密地贴合尘桶壁102(其它实施例中可为唇边部34进一步更紧密地贴合所述连接件1),从而使得密封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尘桶壁102具有限定吸口101边界的侧表面1021、与侧表面1021前端相连接的前表面以及与侧表面1021后端相连接的后表面,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3优选地设置于尘桶壁102的前表面和所述连接件1之间。这样,当尘桶100内产生负压,外部空气产生沿所述组装间隙向尘桶100内部流动的趋势时,密封件3与该气流在尘桶壁102的前方空间发生作用,增强密封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可行的实施例中,密封件3还可设置于尘桶壁102的侧表面1021和所述转接装置(例如后文中穿过吸口101的连接管13的外表面)之间。

优选地,唇边部34设置为,随着远离环形本体30,唇边部34的厚度逐渐变薄。这样,通过设置为渐薄的唇边部34,当尘桶100内产生负压,外部空气产生沿所述组装间隙向尘桶100内部流动的趋势时,该气流从上游向下游挤压唇边部34,唇边部34发生形变并进一步紧密贴合尘桶壁102。

唇边部34包括第一密封边341以及第二密封边342,第一密封边341相对位于所述组装间隙的气流上游,第二密封边342相对位于所述组装间隙的气流下游。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边341设置为凹弧面,并且,第二密封边342设置为凸弧面。这样,当尘桶100内产生负压,外部空气产生沿所述组装间隙向尘桶100内部流动的趋势时,该气流抵持第一密封边341,驱使第二密封边342平滑且紧密地与尘桶壁102相贴紧。当然,在其它可行实施例中,还可仅设置为第一密封边341为凹弧面或者第二密封边3设置为凸弧面。

进一步地,环形本体3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偶合面和第二偶合面302,第二密封边342连接于第二偶合面302;所述第一偶合面上形成有第一卡接部33,所述转接装置包括第二卡接部14。第一卡接部33和第二卡接部14插接配合,以使得环形本体30稳固地组装在所述转接装置上,并且可以增加密封件3与所述转接装置之间的密封性。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33和设置为凸弧面的第二密封边342分别设置于环形本体30的相对两面(即所述第一偶合面和第二偶合面302)上。当然,若在其它可行的实施例中前述的“所述连件1和尘桶壁102的其中之一”具体为尘桶壁102,相对应的前述的“所述连件1和尘桶壁102的其中另一”具体为所述连接件1,则相对应的第二卡接部14设置于尘桶壁102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33设置为圆形凹槽,第二卡接部14设置为间断为多段弧形的圆形凸棱。在组装状态下,二者的中轴线均与吸口101的中轴线t共线。当然,在其它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凸棱和所述凹槽位置可互换。

第一卡接部33将环形本体30分隔为内外嵌套且后端相连的密封内环31和密封外环32。也就是说,密封件3设置为具有倾斜的唇边部34的y型密封件。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清洁工具还包含与连接件1卡扣组装配接的转接件2。

连接件1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包括第二通道10、围出第二通道10的管状本体以及向外延伸地连接在所述管状本体上的第二抵压部12。连接件1从尘桶壁102的前方由前向后地与尘桶壁102进行组装配接,具体地,所述管状本体的后端延伸至吸口101内或者穿过吸口101;第二抵压部12抵持尘桶壁102的前表面,以使得连接件1相对尘桶壁102向后的运动被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管状本体包括配接管11和连接管13,其中,配接管11、第一抵压部22、连接管13由前向后依次排布,第二抵压部12大致上构成配接管11和连接管13的分界线。配接管11可用于与所述连接管组件进行连接,也即所述连接管组件的第一端配接于配接管11。

第二抵压部12包括自所述管状本体(也即配接管11后端、连接管12前端)向外延伸的端板122以及自端板122的外缘向后延伸的侧板121。其中,侧板121的后端面1210构成第二抵压部12的末端,其可以紧密贴合尘桶壁102的前表面;连接件1包括由端板122、侧板121、连接管13合围出的容纳腔16,密封件3套设于连接管13外侧并配置于容纳腔16内。这样,当连接件1组装在尘桶壁102上时,侧板121的后端面1210与尘桶壁102前表面紧密相贴,一方面可以对连接件1进行组装限位,另一方面起到初步密封(理想状态下)的作用,并且通过密封件3紧密压合在第二抵压部12和尘桶壁102的前表面之间,从而进一步保证密封效果,避免漏气。

第二卡接部14自端板122向后凸伸地设于容纳腔16内,容纳腔16以第二卡接部14为界,划分为位于连接管13和第二卡接部14之间的第一腔区域161以及位于第二卡接部14和侧板121之间的第二腔区域162。相对应的,密封内环31紧密地容置于第一腔区域161内,密封外环32容置于第二腔区域162内,以增加密封效果并保证连接稳固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端板122大致沿与连接管13的外表面相垂直的方向延伸,侧板121大致沿与端板122相垂直的方向延伸。当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转接件2包括与吸口101相适配的第一通道20、围出第一通道20的转接管21以及设置于转接管21前端的第一抵压部22。其中,第一通道20对接在吸口101后方并与吸口101相连通;第一抵压部22抵持尘桶壁102的后表面,以使得转接件2相对尘桶壁102向前的运动被限制。也就是说,在组装时,转接件2可以从尘桶壁102的后方由后向前地组装在尘桶壁102后侧,第一抵压部22、转接管21均位于尘桶壁102的后方。

连接管13至少部分穿过吸口101后延伸入第一通道20内;尘桶壁102的前方空间通过第二通道10和第一通道20与尘桶壁102的后方空间相导通。这样,所述连接管组件内的气流可依次通过第二通道10、第一通道20流入尘桶100内。在其它可行实施例中,尘桶壁102的前方空间也可以仅通过第二通道10便与尘桶壁102的后方空间相导通。

连接件1还包括形成于连接管13外表面上的第二卡扣部15,转接件2还包括形成于转接管21内表面上的第一卡扣部24。在组装状态下,第一卡扣部24卡扣配接至第二卡扣部15,以使得连接件1向前脱开转接件2的运动被限制。在其它可行实施例中,第二卡扣部15可以为形成于连接管13的内表面,此时,相对应的第一卡扣部24则形成于转接管21的外表面。

这样,转接件2从尘桶壁102的后方由后向前抵接尘桶壁102,连接件1从尘桶壁102的前方由前向后抵接尘桶壁102,并且连接件1与转接件2采用卡扣方式配接,使得所述转接装置稳固地组装于尘桶100上,不仅组装简便,提升组装效率,而且节约成本,对所述机身组件几乎无损伤。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部24设置为卡扣孔,所述卡扣孔与第一通道20相连通,其包括第一卡扣面241;相对应的,第二卡扣部15设置为卡钩,所述卡钩具有第二卡扣面151,所述卡钩卡扣配接于所述卡扣孔内时,第一卡扣面241紧密贴合于第二卡扣面151前方。值得说明的是,在其它可实施的方案中,所述卡钩和所述卡扣孔的位置可互换,也即第一卡扣部24设置为卡钩,第二卡扣部15设置为相对应的卡扣孔。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13设置为圆形管状结构,转接管21也设置为圆形管状,所述卡钩和所述卡扣孔设置为于圆周上均匀分布的多对,在附图示例中,所述卡钩和所述卡扣孔设置为将圆周四等分的四对。

进一步地,第一抵压部22设置为自转接管21远离第一通道20向外延伸的板结构,其形状与尘桶壁102的后表面相适配,于组装状态下,第一抵压部22的前表面紧密地贴靠在尘桶壁102的后表面上。

第一抵压部2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221,尘桶壁102上形成有与第一安装部221插接配合的第二安装部10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221为凸伸出第一抵压部22的前端面的安装凸起,第二安装部103为与之相对应的安装槽,当将转接件2由后向前趋近尘桶壁102运动地进行配接时,所述安装凸起可由后往前插置于所述安装槽内,从而实现转接件2和尘桶壁102的定位及简单组装。当然,在其它可实施的方案中,所述凸起和所述安装槽的位置可互换,也即,第一安装部221为安装槽,第二安装部103为与之相对应的安装凸起。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以吸口101的中轴线t为圆心的同一径向线上,设置为安装孔的第二安装部103至吸口101中轴线t的距离小于唇边部34端部至中轴线t的距离,也即第二安装部103未暴露于唇边部34的外部,从而增强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转接件2还包括设置于转接管21后端的挡板26和开口,第一通道20通过所述开口与尘桶壁102的后方空间(也即尘桶100内部)相连通,挡板26优选地设置为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通道20延伸路径上的半球状结构。这样,一方面可使气流在挡板26的导向下经所述开口流入尘桶100内部,另一方面还可利用挡板26防止倒灰,也即防止清洁作业刚结束时灰尘倒吸现象造成二次污染。

所述清洁工具还包括集尘袋,所述集尘袋为即用即抛型的一次性集尘袋。所述集尘袋套设于尘桶100内,其具有与吸口101相对应的进尘口。在所述清洁工具执行清洁作业时,吸口101处的工作气流可以自所述进尘口进入所述集尘袋内部,以使工作气流中的灰尘被所述过滤器过滤拦截并收集在所述集尘袋内部。

转接件2还包括形成于转接管21外表面的固定槽25,连接件1的后部(包括挡板26、所述开口以及转接管21的后端部分)穿过所述进尘口延伸入所述集尘袋内,并且所述进尘口周围的所述集尘袋部分箍在固定槽25中,从而实现集尘袋与转接件2的组装固定。这样,吸口101处的工作气流可以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集尘袋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包括自转接管21远离第一通道20向外延伸的裙结构23,裙结构23与第一抵压部22平行且相对设置,固定槽25形成于裙结构23和第一抵压部22之间。也即,转接管21于固定槽25处的管壁厚度与转接管21的主体管壁厚度相一致。

优选地,如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孔位于固定槽25的后方,这样,所述卡扣孔可通过所述进尘口延伸入所述集尘袋内部,从而避免从所述卡扣孔漏出的灰尘遗落在所述集尘袋和尘桶100之间的夹缝里,而造成所述清洁工具的脏污。

转接件2还包括遮蔽部242,遮蔽部242呈凸伸状地设置于转接管21的外表面处并且封闭所述卡扣孔的外端,通过设置遮蔽部242,所述卡扣孔的内端与第一通道20相连通,但所述卡扣孔的外端无法与转接管21外表面相连通而形成一盲孔(或称凹槽),这样,可避免灰尘在所述卡扣孔的内外侧流动,降低漏灰问题的发生几率。

进一步地,连接件1还包括加强筋17,加强筋17向容纳腔16内凸伸地形成于端板122和侧板121上,通过加强筋17可增强第一抵压部22的结构强度。

另外,本实施例的所述清洁工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组装:将转接件2由后向前趋近尘桶壁102运动地进行配接,直至第一抵压部22抵持尘桶壁102的后表面;将密封件3套设于连接管13外侧,且第一卡接部33与第二卡接部14插接配合;将套设有密封件3的连接件1由前向后趋近尘桶壁102运动地进行配接,直至,第二抵压部12抵持尘桶壁102的前表面,且连接管13至少部分延伸入第一通道20内以使第一卡扣部24和第二卡扣部15卡扣配接,从而使所述转接装置稳固地组装于尘桶壁102上,此时密封件3夹持于连接件1和尘桶壁102的前表面之间。当然,并不限定于必须按照表述的先后所限定地步骤顺序进行实施,例如,转接件2与尘桶壁102的配接步骤、密封件3套设于连接管13外侧的步骤,两者可以同步进行或以任意顺序先后进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设置密封件3,不仅可以使密封件3处的所述组装间隙实现密封,而且结合密封件3的唇边部34的结构特点以及密封件3与所述转接装置、尘桶壁102的配合状态,使得当尘桶100内产生负压,外部空气产生沿所述组装间隙向尘桶100内部流动的趋势时,该气流从上游向下游挤压唇边部34,使得唇边部34进一步更紧密地贴合尘桶壁102,从而使得密封效果更好;

(2)转接件2从尘桶壁102的后方由后向前抵接尘桶壁102,连接件1从尘桶壁102的前方由前向后抵接尘桶壁102,并且连接件1与转接件2采用卡扣方式配接,使得所述转接装置稳固地组装于尘桶100上;而且配接管11可用于与所述连接管组件进行配接,使得吸口101转接组件在装配过程中组装简便,提升组装效率,而且节约成本,对所述机身组件几乎无损伤。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