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倒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0175发布日期:2019-02-12 22:40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倒水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饮用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倒水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水杯倾倒,一般采用的是不倒翁水杯。而不倒翁水杯一般包括杯体、杯盖和外壳,其外壳底部为半球形,并内置重物,当不倒翁水杯的杯盖闭合时,杯子倾斜后会自动恢复直立状态,但是,当杯子恢复直立状态时,会产生晃动,导致水洒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倒水杯,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倒翁水杯恢复直立状态时,会产生晃动,导致水洒出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倒水杯包括:杯体及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杯体的底部连接,所述底座通过隔板分为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靠近所述杯体的底部,所述第二腔体远离所述杯体的底部;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隔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底座还包括:吸附机构;所述吸附机构包括:手柄、动杆及吸盘;所述吸盘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吸盘固定连接,所述动杆的第二端活动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动杆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手柄的中部可转动地与所述动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手柄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开口向外延伸,所述手柄的第二端顶在所述隔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橡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动杆包括:第一杆及第二杆;所述第一杆的第一端可转动地与所述手柄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一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杆的两端均突出所述第一杆的第二端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及第二杆构成t字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吸盘包括:吸附部及连接部;所述吸附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隔板,所述吸附部远离所述隔板;所述连接部内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杆穿过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杆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形状为t字形。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部的侧边与所述第二空腔的侧壁底部连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不倒水杯还包括:杯盖;所述杯盖与所述杯体的顶部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杯盖与所述杯体的顶部螺纹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底座与所述杯体的底部连接,底座通过隔板分为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第一腔体靠近杯体的底部,第二腔体远离杯体的底部,第一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隔板上开设有通孔,吸盘活动设置在第一腔体内,动杆的第一端与吸盘固定连接,动杆的第二端活动穿过通孔,动杆的第二端设置在第二腔体内,手柄的中部可转动地与动杆的第二端连接,手柄的第一端穿过开口向外延伸,手柄的第二端顶在隔板上,所以,当压下手柄第一端时,手柄的中部绕动杆第一端顺时针方向转动,借助杠杆原理,手柄的第二端拉动动杆在通孔内上移,迫使吸盘与光滑平面之间的封闭腔体空间容积扩大,利用大气压产生吸力吸牢整个杯体在光滑平面上,当上提手柄第一端时,手柄的中部绕动杆第一端逆时针方向转动,手柄的第二端拉动动杆在通孔内下移,吸盘与光滑平面之间的密封腔体空间缩小,吸盘与光滑平面吸附力消失,可轻易取走杯体,可以防止杯体倾倒,避免水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倒水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不倒水杯的吸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倒水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1及底座2。

底座2与杯体1的底部连接,底座2通过隔板3分为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第一腔体靠近杯体1的底部,第二腔体远离杯体1的底部。

第一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隔板3上开设有通孔。

底座还包括:吸附机构4。

吸附机构4包括:手柄4-1、动杆4-2及吸盘4-3。

吸盘4-3活动设置在第一腔体内,动杆4-2的第一端与吸盘4-3固定连接,动杆4-2的第二端活动穿过通孔,动杆4-2的第二端设置在第二腔体内。

手柄4-1的中部可转动地与动杆4-2的第二端连接,手柄4-1的第一端穿过开口向外延伸,手柄4-1的第二端顶在隔板3上。

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由于底座2与杯体1的底部连接,底座2通过隔板3分为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第一腔体靠近杯体1的底部,第二腔体远离杯体1的底部,第一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隔板3上开设有通孔,吸盘4-3活动设置在第一腔体内,动杆4-2的第一端与吸盘4-3固定连接,动杆4-2的第二端活动穿过通孔,动杆4-2的第二端设置在第二腔体内,手柄4-1的中部可转动地与动杆4-2的第二端连接,手柄4-1的第一端穿过开口向外延伸,手柄4-1的第二端顶在隔板3上,所以,当压下手柄4-1第一端时,手柄4-1的中部绕动杆4-2第一端顺时针方向转动,借助杠杆原理,手柄4-1的第二端拉动动杆4-2在通孔内上移,迫使吸盘4-3与光滑平面之间的封闭腔体空间容积扩大,利用大气压产生吸力吸牢整个杯体1在光滑平面上,当上提手柄4-1第一端时,手柄4-1的中部绕动杆4-2第一端逆时针方向转动,手柄4-1的第二端拉动动杆4-2在通孔内下移,吸盘4-3与光滑平面之间的密封腔体空间缩小,吸盘4-3与光滑平面吸附力消失,可轻易取走杯体1,可以防止杯体1倾倒,避免水洒出。

详细介绍底座2的结构。

第二腔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橡胶垫5,当吸盘4-3进入第二腔体内时,可与橡胶垫5接触,起缓冲作用,避免吸盘4-3损坏,延长吸盘4-3的使用寿命。

动杆4-3包括:第一杆4-21及第二杆4-22。

第一杆4-21的第一端可转动地与手柄4-1的中部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杆4-21的第一端可通过转轴与手柄4-1的中部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杆4-21的第一端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轴销等与手柄4-1的中部连接。

第一杆4-21的第二端与第二杆4-22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杆4-21的第二端可通过螺栓与第二杆4-22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杆4-21的第二端可通过焊接与第二杆4-22固定连接。

第二杆4-22的两端均突出第一杆4-21的第二端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一杆4-21及第二杆4-22构成t字形结构,使动杆4-2与吸盘4-3的连接牢靠。

吸盘4-3包括:吸附部4-31及连接部4-32;

吸附部4-31与连接部4-32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吸附部4-31与连接部4-32一体成型。连接部4-32靠近隔板3,所述吸附部4-31远离所述隔板3。

连接部4-32内开设有凹槽,第一杆4-21穿过连接部4-32设置在凹槽内,第二杆4-22设置在凹槽内。

凹槽的形状为t字形,凹槽的形状与第一杆4-21及第二杆4-22构成t字形结构的形状相匹配,保证动杆4-2与吸盘4-3的连接牢靠。

吸附部4-31的侧边与第二空腔的侧壁底部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吸附部4-31的侧边通过粘胶与第二空腔的侧壁底部固定连接。

本发明不倒水杯还包括:杯盖6。

杯盖6与杯体1的顶部活动连接。杯盖6与杯体1的顶部螺纹连接,便于杯盖6的旋进或旋出。

为了更清楚地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下面从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上予以介绍。

将底座2与杯体1的底部连接,底座2通过隔板3分为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第一腔体靠近杯体1的底部,第二腔体远离杯体1的底部,第一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隔板3上开设有通孔。

吸盘4-3活动设置在第一腔体内,动杆4-2的第一杆4-21及第二杆4-22构成t字形结构,吸盘4-3的连接部4-32内开设有凹槽,第一杆4-21穿过连接部4-32设置在凹槽内,第二杆4-22设置在凹槽内,凹槽的形状为t字形,凹槽的形状与第一杆4-21及第二杆4-22构成t字形结构的形状相匹配,保证动杆4-2与吸盘4-3的连接牢靠。吸盘4-3的吸附部4-31的侧边通过粘胶与第二空腔的侧壁底部固定连接。动杆4-2的第二端活动穿过通孔,动杆4-2的第二端设置在第二腔体内。手柄4-1的中部可转动地与动杆4-2的第二端连接,手柄4-1的第一端穿过开口向外延伸,手柄4-1的第二端顶在隔板3上。

吸盘4-3与光滑平面形成一个密封腔体空间,当腔体空间的容积扩大时,大气压会压紧吸盘4-3,使其牢固吸附于光滑平面上;而当腔体空间容积缩小时,大气压作用消失,使吸盘4-3与光滑平面很容易分离。

当压下手柄4-1第一端时,手柄4-1的中部绕动杆4-2第一端顺时针方向转动,借助杠杆原理,手柄4-1的第二端拉动动杆4-2在通孔内上移,迫使吸盘4-3与光滑平面之间的封闭腔体空间容积扩大,利用大气压产生吸力吸牢整个杯体1在光滑平面上。当上提手柄4-1第一端时,手柄4-1的中部绕动杆4-2第一端逆时针方向转动,手柄4-1的第二端拉动动杆4-2在通孔内下移,吸盘4-3与光滑平面之间的密封腔体空间缩小,吸盘4-3与光滑平面吸附力消失,可轻易取走杯体1,可以防止杯体1倾倒,避免水洒出。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