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学习爬行用安全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0313发布日期:2019-02-01 19:04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婴儿学习爬行用安全轮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婴儿用品,具体是一种婴儿学习爬行用安全轮车。



背景技术:

学习爬行是婴幼儿成长必经的阶段,一般婴幼儿到6至8个月以后开始学习翻身和爬行。宝宝爬行可显著地帮助其大脑发育,使大脑对手、足、眼的神经运动调控得以加强,便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爬行产生的经验一方面使婴儿对空间位置的定位与记忆更为精确,促进婴儿对目标物的高度敏感性;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个体对行为手段与行为目的的区分,帮助婴儿排除外界干扰。运动经验产生的功能性结果恰恰促进了婴儿搜寻任务中所需要的心理能力的发展。可见,爬行经验对较高发展水平的空间认知能力可能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婴儿期爬行不足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有显著影响,加强婴儿期的爬行训练对提高儿童感觉统合能力有重要意义。

目前市面上仅仅有一些辅助婴儿训练爬行的装置如爬爬垫,但很少有用于直接进行训练的装置,一些家长会使用婴儿学步车尝试进行婴儿的爬行练习,但安全系数较差,无法对婴儿进行有效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学习爬行用安全轮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婴儿学习爬行用安全轮车,包括爬行轮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为水平杆,并在固定杆每一端均设有两个支撑架,位于同一端的两个支撑架之间夹角为60°并以竖直方向为中心线对称设置,在每个支撑架底部均设有一个滚轮,所述固定杆上套装有套筒,套筒外部两端均设有多个与爬行轮内壁固定连接的固定杆,所述爬行轮内部为爬行腔;所述套筒两端均设有半圆形的安全板,所述套筒包括主筒体和主筒体两端的限位环,在主筒体和限位环之间为环槽,所述安全板卡装在环槽内并与环槽转动连接,安全板上设有观察窗,并在安全板底部设有重块。

所述爬行轮由外轮壳和外轮壳内壁上贴合的内软垫组成,内软垫采用纺织材料制成;所述外轮壳外壁上密集分布有多个橡胶凸起。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架包括与固定杆相连接的固定部和位于固定部下方的伸缩部,所述滚轮位于伸缩部底部,固定部下部为中空结构并在其内部设有“中”字形的滑槽腔,所述伸缩部顶部具有伸入滑槽腔内部并与其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顶部设有压缩弹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杆和套筒均设有两个并一一对应成组设置在爬行轮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巧妙,在进行婴儿的爬行训练时,不仅能够通过爬行轮内的爬行腔为婴儿创造一个相对封闭的安全空间,婴儿在其中进行爬行时,还能够产生与在地面爬行时相近的代入感,进而提高婴儿爬行训练的趣味性,安全板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婴儿在内练习时的安全性,同时,通过由伸缩部和固定部组成的支撑架,不仅能够满足装置移动稳定性,同时也方便了装置的转移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外轮壳外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支撑架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中1-爬行轮,11-内软垫,12-外轮壳,13-爬行腔,14-橡胶凸起,2-固定杆,21-支撑架,211-伸缩部,212-固定部,213-滑槽腔,214-滑块,215-压缩弹簧,22-滚轮,3-套筒,31-限位环,32-主筒体,33-环槽,4-固定杆,5-安全板,51-观察窗,52-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一种婴儿学习爬行用安全轮车,包括爬行轮1和固定杆2,所述固定杆2为水平杆,并在固定杆2每一端均设有两个支撑架21,位于同一端的两个支撑架21之间夹角为60°并以竖直方向为中心线对称设置,在每个支撑架21底部均设有一个滚轮22,所述固定杆2上套装有套筒3,套筒3外部两端均设有多个与爬行轮1内壁固定连接的固定杆4,所述爬行轮1内部为爬行腔13,使用时,婴儿位于爬行腔13内进行爬行,爬行轮1和套筒3转动,使得婴儿在爬行过程中始终位于爬行腔13内部,安全性高;

为了保证婴儿在爬行时的安全,所述套筒3两端均设有半圆形的安全板5,所述套筒3包括主筒体32和主筒体32两端的限位环31,在主筒体32和限位环31之间为环槽33,所述安全板5卡装在环槽33内并与环槽33转动连接,安全板5上设有观察窗51,并在安全板5底部设有重块52,当爬行轮1发生转动时,安全板5在重块52的作用下始终保持将爬行腔15两侧下半部的封闭状态,观察窗51的设置,能够在婴儿位于爬行腔13内时大人能够随时观察婴儿的状态,大大提高了婴儿在始终本装置进行爬行训练时的安全性,同时半圆形的安全板5能够方便大人将婴儿放入爬行腔13内部。

同时,为了保证婴儿在爬行时的舒适性,所述爬行轮1由外轮壳12和外轮壳12内壁上贴合的内软垫11组成,内软垫11采用纺织材料制成,使得婴儿在爬行过程中接触面为柔软面,避免婴儿接触硬面造成磕伤;所述外轮壳12外壁上密集分布有多个橡胶凸起14,在爬行轮1在婴儿的爬行作用下发生转动时,外轮壳12外壁与地面接触,通过橡胶凸起14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使得爬行轮1整体能够发生移动,并且通过支撑架21和其底部滚轮22的作用保持装置在移动过程中的平衡,从而使得婴儿在练习爬行时,能够产生与在地面爬行时相近的代入感,进而提高婴儿爬行训练的趣味性。

实施例2:

参阅图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为了方便装置的整体移动,所述支撑架21包括与固定杆2相连接的固定部212和位于固定部下方的伸缩部211,所述滚轮22位于伸缩部211底部,固定部212下部为中空结构并在其内部设有“中”字形的滑槽腔213,所述伸缩部211顶部具有伸入滑槽腔213内部并与其滑动连接的滑块214,所述滑块214顶部设有压缩弹簧215,当婴儿位于爬行腔13时,爬行轮1整体重量增加,伸缩部211与固定部21接近,使得外轮壳12能够与地面接触,实现在婴儿爬行中装置整体能够移动的功能,而当婴儿不处于爬行腔13内时,爬行轮1整体重量减少,伸缩部211在压缩弹簧215的顶升作用下与固定部212发生相对位移,支撑架21整体长度增加,使外轮壳12与地面发生分离,使得装置在移动过程中减少与地面的摩擦力,方便进行装置的转移携带。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为了避免婴儿在爬行腔13内时婴儿与套筒3发生碰撞,所述固定杆2和套筒3均设有两个并一一对应成组设置在爬行轮1两侧,此设计使得爬行腔13内为无障碍的空腔结构。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