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拉伸竹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1035发布日期:2019-03-15 23:48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拉伸竹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家具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拉伸竹椅。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一般是用木材作为家具基材,由于所用的原材料是木材,而木材资源在我国是十分紧缺的,因此大大影响了我国家具业的发展。而我国竹材资源丰富,竹子生长周期短,造林一次成功且成材时间短,仅需5-8年。开发一种竹木备餐柜,解决家具原材料的危机,实现“以竹代木”,不仅有利于我国家具业的进一步的发展,提高竹材的利用价值,促进边远山区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能够保护森林及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现有的竹椅中大多为普通的竹椅,只具有座椅的功能,当需要进行躺卧休息时,则得移步到卧室,造成不便,而现有的技术中存在一种能够将座椅进行伸缩拉长的技术,但这样的座椅大多没有伸缩的固定结构,容易误碰造成伸缩,影响体验,同时,这种座椅还具有稳定性上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多功能、支撑连接稳固的可拉伸竹椅,旨在解决上述存在的竹椅功能单一、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拉伸竹椅,包括椅座、拉伸机构、卡接机构,所述椅座下部相对应两侧对称的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支撑杆,所述椅座上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同一侧固定连接有靠背,所述椅座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侧设置有拉伸机构;

所述拉伸机构包括有第一竹筒、第二竹筒、横杆、第二支撑杆,所述座椅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两侧设置有两组旋转孔,所述第一竹筒设置为两组,且每组所述第一竹筒一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卡接连接在所述旋转孔内,所述第一竹筒设置为空心结构,且所述第一竹筒内部均嵌合设置有所述第二竹筒,两组所述第二竹筒末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横杆,每组所述第一竹筒、第二竹筒上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一竹筒、第二竹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稳固杆,所述稳固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相对应所述稳固杆设置有稳固孔,所述稳固杆嵌合在所述稳固孔内,所述第一竹筒一侧均匀排列的设置有多组卡接孔,所述第二竹筒位于所述第一竹筒内部设置有卡接机构;

所述卡接机构包括有弹簧和卡接块,所述第二竹筒相对应所述卡接孔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卡接块。

所述第二竹筒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竹筒长度,当所述第二竹筒嵌合在所述第一竹筒内部,且所述第二竹筒顶端与所述第一竹筒内部顶端接触时,所述第一竹筒顶端到所述第二竹筒底端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支撑杆长度相同。

所述第一竹筒相对应的稳固杆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竹筒相对应的稳固杆长度,且两组稳固杆相差的长度为所述第二竹筒嵌合在所述第一竹筒时,所述第二竹筒与所述第一竹筒之间的距离。

所述稳固杆嵌合在所述稳固孔内的嵌合距离设置1-3cm,所述旋转杆长度设置2-5cm,所述椅座上位于所述靠背相连两侧对称的固定连接有两组扶板。

所述靠背与所述座椅之间呈顺时针角度设置,所述横杆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有脚板,且所述脚板与所述横杆之间呈角度设置。

两组所述第一竹筒靠近所述凹槽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竹竿,所述第一竹竿与横杆上相对称的固定连接有多组挂钩,两组所述第一竹筒与第二竹筒的底端上也设置有多组挂钩。

所述椅座下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竹竿,所述第二竹竿、椅座、第一支撑杆之间构成等腰三角形结构。

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固定连接设置有两组第三竹竿,且两组所述第三竹竿呈交叉结构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底部设置有防滑套。

所述拉伸机构相配应有弹性网,所述弹性网四周与所述挂钩相对应的设置有多组挂环。

所述卡接孔的孔内边缘、旋转孔的孔内边缘均镶嵌有金属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设置有拉伸机构,可以使得所述第一竹筒通过旋转与椅座平行,之后将第二竹筒拉出,并通过所述卡接块卡接在所述卡接孔内,此时,所述第二支撑杆与稳固杆将起到支撑作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改变传统的竹椅结构,使得本装置具有座椅功能的同时,还能够提供床的功能;

2、本装置区别现有拉伸结构的竹椅,安装有所述卡接机构,使得在所述第二竹筒在拉伸出第一竹筒后,可通过所述卡接块卡接在所述卡接孔内,保证第二竹筒与第一竹筒之间的连接稳固,可有效防止误碰造成的第二竹筒伸缩,影响使用体验;

3、本装置在所述椅座与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连接所述第二竹竿,并形成三角结构,在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交叉设置有两组第三竹竿,以此来形成稳定的三角架构,可保证本装置的稳定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床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卡接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椅座、2拉伸机构、3卡接机构、4第一支撑杆、5靠背、6第一竹筒、7第二竹筒、8横杆、9第二支撑杆、10凹槽、11旋转杆、12稳固杆、13卡接孔、14弹簧、15卡接块、16脚板、17第一竹竿、18第二竹竿、19第三竹竿、20第四竹竿、21第五竹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拉伸竹椅,包括椅座1、拉伸机构2、卡接机构3,椅座1下部相对应两侧对称的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支撑杆4,椅座1上部位于第一支撑杆4同一侧固定连接有靠背5,椅座1相对于第一支撑杆4的另一侧设置有拉伸机构2;

拉伸机构2包括有第一竹筒6、第二竹筒7、横杆8、第二支撑杆9,座椅相对于第一支撑杆4的另一侧设置有凹槽10,凹槽10两侧设置有两组旋转孔,第一竹筒6设置为两组,且每组第一竹筒6一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杆11,旋转杆11卡接连接在旋转孔内,第一竹筒6设置为空心结构,且第一竹筒6内部均嵌合设置有第二竹筒7,两组第二竹筒7末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杆8,每组第一竹筒6、第二竹筒7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9,第二支撑杆9与第一竹筒6、第二竹筒7垂直设置,第二支撑杆9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稳固杆12,稳固杆12的直径小于第二支撑杆9,第一支撑杆4相对应稳固杆12设置有稳固孔,稳固杆12嵌合在稳固孔内,第一竹筒6一侧均匀排列的设置有多组卡接孔13,第二竹筒7位于第一竹筒6内部设置有卡接机构3;

卡接机构3包括有弹簧14和卡接块15,第二竹筒7相对应卡接孔13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固定连接有弹簧14,弹簧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接块15。

在本发明中,第二竹筒7长度大于第一竹筒6长度,当第二竹筒7嵌合在第一竹筒6内部,且第二竹筒7顶端与第一竹筒6内部顶端接触时,第一竹筒6顶端到第二竹筒7底端的长度与第一支撑杆4长度相同,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使得本装置在座椅功能时,第二竹筒7与第一竹筒6的总体长度与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长度相同,保证座椅的稳定性,避免摇晃,影响休息;

第一竹筒6相对应的稳固杆12长度小于第二竹筒7相对应的稳固杆12长度,且两组稳固杆12相差的长度为第二竹筒7嵌合在第一竹筒6时,第二竹筒7与第一竹筒6之间的距离,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使得本装置在变形为床后,在第二竹筒7上的第二支撑杆9与稳固杆12的长度和第一竹筒6上第二支撑杆9与稳固杆12的长度相同,保证床结构的稳定性,避免摇晃;

稳固杆12嵌合在稳固孔内的嵌合距离设置1-3cm,短距离嵌合可以使得本装置在座椅结构转变为床结构旋时,稳固杆12可以轻松的从稳固孔内取出,旋转杆11长度设置2-5cm,将旋转杆11尽可能的缩小,可以在满足第一竹筒6旋转需求的同时,保证两组第一竹筒6之间的距离与座椅长度相同,从而使得本装置整体的稳定性,椅座1上位于靠背5相连两侧对称的固定连接有两组扶板,扶板可椅增强座椅结构的体验;

靠背5与座椅之间呈顺时针角度设置,以方便人们的日常习惯,横杆8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有脚板16,且脚板16与横杆8之间呈角度设置,角度设置的脚板16用于座椅结构时的脚部安放,和床结构时的床尾防护;

两组第一竹筒6靠近凹槽10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竹竿17,第一竹竿17与横杆8上相对称的固定连接有多组挂钩,两组第一竹筒6与第二竹筒7的底端上也设置有多组挂钩,挂钩主要用于连接弹性网,使得床结构时,满足休息功能的需要;

椅座1下部与第一支撑杆4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竹竿18,第二竹竿18、椅座1、第一支撑杆4之间构成等腰三角形结构,三角结构利用其稳定性可以保证本装置的稳固、结实;

第一支撑杆4之间固定连接设置有两组第三竹竿19,且两组第三竹竿19呈交叉结构设置,第一支撑杆4底部设置有防滑套,交错设置的两组第三竹竿19利用三角稳定性,保证椅座1后部的支撑稳固;

拉伸机构2相配应有弹性网,弹性网四周与挂钩相对应的设置有多组挂环,挂环与挂钩连接后,可以在第一竹筒6、第二竹筒7之间形成休息区域,满足床结构的使用要求;

卡接孔13的孔内边缘、旋转孔的孔内边缘均镶嵌有金属环,金属环的设置可有效减少卡接块15与卡接孔13、旋转杆11与旋转孔的摩擦,从而增加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5,本装置设置有拉伸机构2,在拉伸机构2中可以使得第一竹筒6通过旋转杆11在旋转孔内旋转,来使其与椅座1平行,因为第二竹筒7嵌合在第一竹筒6内部,所以之后将第二竹筒7拉出,并通过卡接块15选择合适的卡接孔13进行卡接,此时,第二竹筒7、第一竹筒6、椅座1大致相齐平,第二支撑杆9与稳固杆12将起到支撑第一竹筒6、第二竹筒7作用,这样的结构设置,改变了传统的竹椅结构,能够使得本装置具有座椅功能的同时,还能够提供床的功能,具有很大的实用效果,可大范围普及;本装置区别现有拉伸结构的竹椅,安装有卡接机构3,使得在第二竹筒7在拉伸出第一竹筒6后,可通过卡接块15卡接在卡接孔13内,保证第二竹筒7与第一竹筒6之间的连接稳固,可有效防止误碰造成的第二竹筒7伸缩,影响使用体验,同时,卡接孔13设置有多组,在卡接时可以选择合适卡接孔13进行卡接,以满足人们不同身高的需求;本装置在椅座1与第一支撑杆4之间连接第二竹竿18,并形成三角结构,在两组第一支撑杆4之间交叉设置有两组第三竹竿19,以此来形成稳定的三角架构,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以此保证本装置的稳定性强,保证其支撑效果优异。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5,本发明中座椅结构转变床结构的转变原理是:转变时,将稳固杆12稍微用力从稳固孔内取出,旋转第一竹筒6使得与第一竹筒6连接的旋转杆11在旋转孔内旋转,旋转直至第一竹筒6表面与椅座1相对齐平,此时,第一竹筒6连接的第二支撑杆9、稳固杆12将与地面接触,起到支撑的作用,之后,通过横杆8拉动第二竹筒7,使得第二竹筒7从第一竹筒6内伸出,在伸出时,确定伸出长度,选择相应的卡接孔13,使得与第二竹筒7连接的卡接块15与选择的卡接孔13卡接连接,此时,第二竹筒7连接的第二支撑杆9、稳固杆12也与地面接触,起到支撑作用,将相配的的弹性网上的挂钩与第一竹筒6、第二竹筒7上的挂环相连接,这样座椅结构便转变成为了床结构;

本发明中床结构转变为座椅结构的转变原理是:转变时,首先将弹性网取下,之后将卡接块15下压,使得卡接块15错位卡接孔13,通过横杆8将第二竹筒7缩进到第一竹筒6内顶部,之后旋转第一竹筒6,旋转至使得稳固杆12与其相对应的稳固口相对应,将稳固杆12卡接在稳固孔内,此时,床结构便转变为了座椅结构。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1-5,区别于实施例一,第二支撑杆9上均固定连接有第四竹竿20,第四竹竿20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竹筒6、第二竹筒7,第四竹竿20、第二支撑杆9、第一竹筒6之间构成三角形,第四竹竿20、第二支撑杆9、第二竹筒7之间构成三角形;

当本装置处于床结构时,第二竹筒7与第一竹筒6连接的第二支撑杆9,相对应的设置有多组圆孔,相匹配的设置有第五竹竿21,第五竹竿21通过圆孔可连接第二竹筒7与第一竹筒6相连接的第二支撑杆9;

通过以上的设置,可以使得当本装置处于床结构时,更加稳固,保证本装置的使用安全。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1-5,区别于实施例一,两组第一竹筒6、第二竹筒7之间均呈网状结构的设置有多组竹条,第二竹筒7上的竹条设置位置为,当本装置处于座椅结构时,第二竹筒7露出所述第一竹筒6的外部位置,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本装置在床结构时,无需进行弹性网的安装。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