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防止误开盖的全自动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6218发布日期:2019-03-02 01:23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以防止误开盖的全自动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防止误开盖的全自动电饭煲。



背景技术:

电饭煲是千家万户煮饭时常用的电器,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已经有可以自动取米、自动淘米、自动加米、自动煮饭的电饭煲,由于电饭煲实现的功能步骤较多,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有时候会不小心在全自动电饭煲正在工作时打开锅盖,此时锅盖的打开极大的可能会造成煮饭过程的失败或者是造成对电饭煲硬件的损坏,因此,存在极不安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防止误开盖的全自动电饭煲,使户在使用全自动功能的电饭煲过程中不会发生误操作,防止用户在该过程中打开锅盖造成的安全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以防止误开盖的全自动电饭煲,包括:外壳、锅盖、锁盖装置、淘米装置、煮米部和驱动煮米部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锅盖与外壳连接,所述淘米装置、煮米部和驱动装置均设置在外壳与锅盖合围形成的腔室内部;

所述锅盖包括外盖和内盖,所述内盖可拆卸式的与外盖连接;

所述淘米装置设置有淘米仓和加米管,所述加米管的管口设置在内盖的外侧;

所述煮米部通过驱动装置与外壳连接,所述煮米部包括锅胆和安置箱,在煮米时,煮米部处于内盖的正下方,在加米时,煮米部通过驱动装置移动到内盖外侧的加米管管口下方;

所述锁盖装置包括锁钩和锁扣,所述锁钩与外盖连接,所述锁扣与外壳连接并在锅盖关闭状态下对应锁钩的位置处;

所述外盖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在上盖体与下盖体之间的下盖体上方设置有一个支座,所述支座设置有铰接孔,所述上盖体设置有一个按钮,所述锁钩为l形结构,所述锁钩的中部有一个支轴,所述支轴与铰接孔配合连接,锁钩以支轴为支点可以做小幅的摆动动作,所述锁钩一端与所述按钮连接,另一端设置了倒钩,所述锁钩还设置了一个回位簧a,所述回位簧a一端与锁钩连接,另一端与内盖连接;

所述锁扣还设置有锁壳,所述锁壳设置有可在锁壳内滑动的锁舌,通过锁舌的伸缩起到对锁钩摆动动作的限制和解除作用,当锁舌伸出外壳时,由于锁钩被锁舌抵挡,因此锁钩的摆动被限制,当锁舌缩回至外壳内时,对锁钩的抵挡消失,从而锁钩的摆动被解除;

所述安置箱与锁舌之间还设置了一个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随着安置箱的移动可驱动锁舌在锁壳内的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装置包括一个顶块和一个斜面,所述顶块与安置箱连接,所述斜面设置在锁舌靠近中部的位置并与顶块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下盖体还设置了一个槽孔,所述回位簧a为扭簧,扭簧的一端与锁钩连接,另一端穿过槽孔与内盖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体和下盖体之间还设置了一个锁盒,所述锁钩设置在锁盒内。

进一步地,所述扭簧与内盖连接处的一端簧丝设置了折弯。

进一步地,所述安置箱边缘设置了水槽,所述水槽底部设置了排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与安置箱接触的边缘设置了向内扣的反边。

进一步地,所述锅盖轴一端的内部同轴设置了加米管,另一端设置了用于堵塞加米管管口的堵头。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个储米装置,所述储米装置设置有米输送管,所述米输送管与淘米仓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一种可以防止误开盖的全自动电饭煲,通过锁钩和锁扣的扣合使锅盖锁定在关闭状态,通过锁舌的抵挡可以限制锁钩的摆动,当摆动被限制后无法按下按钮,避免人为误操作实现安全煮饭。

2)本发明一种可以防止误开盖的全自动电饭煲,利用安置箱的移动去驱动联动装置从而实现锁舌的伸缩动作,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使电饭煲可靠性更好、成本更低,可以有效的确保锅胆在加米状态时对锁钩的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可以防止误开盖的全自动电饭煲的立体图,锅盖处于关闭状态;

图2为本发明一种可以防止误开盖的全自动电饭煲的锅盖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可以防止误开盖的全自动电饭煲的锅盖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可以防止误开盖的全自动电饭煲的锅盖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可以防止误开盖的全自动电饭煲的锅俯视图,展示淘米装置、加米管及加米管的管口与煮米部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关系;

图6为本发明一种可以防止误开盖的全自动电饭煲的剖视图,展示煮米部处于锅盖正下方的煮米位;

图7为本发明一种可以防止误开盖的全自动电饭煲的剖视图,展示煮米部处于加米管的管口正下方处于加米位;

图8为本发明一种可以防止误开盖的全自动电饭煲的淘米装置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可以防止误开盖的全自动电饭煲局部剖视图,此时锁舌处于缩回状态,锁舌端部低于外壳表面,锅盖处于解锁状态;

图10为本发明一种可以防止误开盖的全自动电饭煲局部剖视图,此时锁舌处于伸出状态,锁舌端部高于外壳表面,锅盖处于锁定状态;

图11为本发明一种可以防止误开盖的全自动电饭煲的锁钩结构爆炸图;

图12为本发明一种可以防止误开盖的全自动电饭煲的锁舌立体图;

图13为本发明一种可以防止误开盖的全自动电饭煲的锁扣结构的爆炸图;

图14为本发明一种可以防止误开盖的全自动电饭煲的锅盖的下盖体立体图;

图15为本发明一种可以防止误开盖的全自动电饭煲中淘米仓与储米仓部分的剖视图;

图16为本发明一种可以防止误开盖的全自动电饭煲的淘米仓与储米仓的立体图;

图17为本发明一种可以防止误开盖的全自动电饭煲的外壳和安置箱的爆炸图;

图18为本发明一种可以防止误开盖的全自动电饭煲的外壳和安置箱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7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可以防止误开盖的全自动电饭煲100,包括:外壳101、锅盖102、锁盖装置104、淘米装置105、煮米部106和驱动煮米部移动的驱动装置107;

如图1-5所示,所述锅盖通过铰接轴1021与电饭煲外壳铰接,通过铰接轴可以进行翻盖式的开关操作,所述锅盖还包括外盖1022和内盖1023,所述内盖与外盖为可拆卸式的连接,所述外盖设置有卡板10221和卡扣10222,在内盖边缘设置有与外盖配合的弹性扣10231,通过外盖1022的卡板10221可以卡住内盖边缘,使内盖1023的一端被固定,内盖1023的弹性扣10231与外盖1022的卡扣10222相扣合可以固定住内盖的另一端,通过两端的固定从而使内盖1023与外盖1022结合,当外力按下内盖1023的弹性扣10231时,弹性扣10231与外盖1022的卡扣分离,同时内盖可以从外盖1022的卡板10221取出,通过这样的设置实现内盖与外盖的可拆卸,目的在于用户在需要对内盖进行清洗时,方便的取下内盖;如图2、5、6、7、8、15、16所示,所述淘米装置105、煮米部106和驱动装置107均设置在外壳101与锅盖102合围形成的腔室的内部,所述淘米装置设在煮米部106的一侧,淘米装置105包括有淘米仓1051和加米管1052,优选地,加米管1052与锅盖102的铰接轴1021为同轴设置,在锅盖轴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一个开口1024,在开口1024的一端内设置了加米管1052,所述加米管1052的管口1054设置在所述开口1024的位置处,米粒可经过加米管1052的管口1054从锅盖轴中间的开口1024落下,所述开口的另一端设置了用于堵住加米管1052的管口1054的堵头1053,所述堵头1053可以在锅盖轴的轴向方向做伸缩动作,通过在伸缩可以实现对加米管1052的管口1054的密封,所述加米管的管口位于内盖1023的平面区域的外侧,在向锅胆加米时,需要将锅胆1061移动至加米管1052的管口1054的下方,因此在外壳内设置了一个可以移动的煮米部106,所述煮米部包括有锅胆1061和安置箱1062,安置箱内还设置了用于加热锅胆1061的加热组件1063,锅胆1061安装放置在安置箱1062中,在安置箱1062的下方有一个驱动装置107,所述驱动装置107可以驱动安置箱1062在外壳101内移动,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个减速电机1071和一个丝杆1072,丝杆1072安装在外壳101的底部,通过减速电机1071使丝杆1072转动,在所述安置箱1062的底部还设置了一个螺母1064,所述螺母1064与丝杆1072配合,当丝杆1072转动时可以带动螺母1064移动从而使安置箱1062移动,锅胆1061在进行煮米时,锅胆所处位置在锅盖关闭状态下的正下方处于煮米位,在加米时,锅胆移动到加米管1052的管口1054的正下方处于加米位,通过驱动装置107使煮米部106在煮米位和加米位之间来回移动;如图6-14所示,锅盖关闭后为了保证电饭煲在加米状态时防止人为的打开锅盖还设置了锁盖装置104,所述锁盖装置包括锁钩1041和锁扣1042,所述锁钩1041和锁扣1042可以相互扣合,所述锁钩1041与锅盖102连接,所述锁扣1042与外壳101连接,所述锁钩1041为l形结构,在锁钩1041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一个支轴1043,所述锅盖的外盖还包括有上盖体10223和下盖体10224,在下盖体的上方设置有一个支座,支座设置有铰接孔10225,所述锁钩1041的支轴1043与铰接孔10225同轴配合,所述锁钩1041以支轴1043为支点可以做小幅的摆动动作,所述上盖体10223设置有一个按钮10226,所述按钮10226与锁钩1041一端连接,锁钩1041的另一端是与锁扣1042配合的倒钩1044,倒钩1044可以嵌入到锁扣1042的凹槽1045内使锅盖102不能被打开,按下按钮10226可以使锁钩1041以铰接孔10225为支点撬动另一端的倒钩1044,当倒钩1044离开锁扣1042的凹槽1045后,锅盖解锁可以进行开盖操作,为了保证锅盖102在煮饭过程中持续对锅胆进行密封,在锁钩1041的一端还设置有一个回位簧a1046,所述回位簧a1046可以对锁钩持续施加作用力来保证倒钩1044与锁扣1042的配合;在煮米时,内盖1023需要对锅胆1061进行密封,但由于内盖属于需要拆卸清洗的部件,因此用户可能在清洗完内盖后忘记将内盖回位,为了防止内盖被拆卸后的漏装问题,所述回位簧a1046的一端与锁钩连接另一端与内盖1023连接,当内盖1023被正确安装在外盖时,回位簧a1046对锁钩1041产生作用力使锁钩1041与锁扣1042能相互扣合,当内盖1023被漏装时,回位簧a1046一端失去靠山后对锁钩1041的作用力消失,锁钩1041无法与锁扣1042正常扣合,因此没有正确安装内盖的锅盖无法关闭,利用这样的设计很好的强制提醒用户煮饭时安装内盖;为了防止锅胆在加米时用户的误开盖问题,所述锁扣还设置了锁壳1047,锁壳1047内设置了锁舌1048,锁舌可以在锁壳内来回滑动,当锁舌1048滑动其端部伸出高于外壳表面时,端部可以挡住倒钩1044,倒钩1044被挡住后,锁钩1041的摆动因此被限制,同时锅盖102的按钮10226也被锁定,用户在该情况下无法对锅盖102进行开盖操作,当锁舌1048端部缩回低于外壳101表面时,锁钩1041的锁定被解除,为了保证锅胆1061在加米位时对锅盖的锁定,在煮米部和锁舌之间还设置了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随着安置箱1062的移动可驱使锁舌1048在锁壳1047内的滑动,优选地,所述锁舌1048还设置了一个回位簧b1049,回位簧b1049一端顶住锁舌1048,另一端与外壳101连接,通过回位簧b1049的弹力可以使锁舌1048的一端露出外壳101表面,所述联动装置包括一个顶块10481和一个斜面10482,所述顶块10481与安置箱1062连接,所述斜面10482设置在锁舌1048的靠近中部的位置,所述顶块10481与所述斜面10482在煮米部106移动的方向上对齐,当所述顶块向斜面移动并推进,顶块10481顶住斜面10482可使锁舌1048在锁壳1047内向下滑动,此时,锅盖处于解锁状态,当煮米部106移动到加米位时,顶块10481与斜面10482完全分离,在回位簧b1049的弹力下锁舌1048在锁壳1047内向上滑动,所述锁舌的一端露出外壳101表面,锁钩1041被锁舌1048抵挡,此时锅盖处于锁定状态。

进一步地,为了成本和空间的缩小,如图9-14所示,所述回位簧a采用了扭簧结构,在所述下壳体靠近回位簧a的位置还设置了一个槽孔10227,所述扭簧的一端顶住锁钩,另一端的从槽孔10227穿过与内盖1023连接,为了减小扭簧与内盖1023接触面的摩擦力,在与内盖接触的簧丝设置了折弯10491,通过折弯10491产生的圆弧面与内盖1023表面接触。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水蒸气从锁钩与外盖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外盖中部空间内,如图11、14所示,所述锁钩的周围设置了围边10228,通过围边10228形成一个锁盒把锁钩1041完全包围,为了降低成本,所述围边与支座制成一体。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煮米过程中产生的蒸馏水从煮米部与外壳之间的缝隙进入,如图6、17、18所示,在所述煮米部的安置箱1062与外壳接触的边缘位置设置了水槽10621,在水槽的底部还设置了排水孔10622,所述排水孔10622连接排水管,所述外壳101与安置箱1062接触的边缘设置了向内扣的反边1011,所述反边1011可以有效起到控制水流方向的作用,使水流进入水槽10621后被排水管排走。

进一步地,如图15、16所示,一种可以防止误开盖的全自动电饭煲还包括一个储米仓108,所述储米仓通过一个管道1081与淘米仓相连接,在管道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吹风机1082,通过吹风机1082可以把落入到管道1081内的米粒吹入淘米仓1051内部,从而使米粒在淘米仓1051内可以被淘洗,淘洗完成后,淘米仓内的螺杆可以把米粒从加米管1052运送到管口,从而米粒落入到锅胆1061内,再通过淘米仓设置加水管向锅胆加水,完成加米加水过程后,煮米部移动到煮米位开始进行煮米步骤。

本发明一种可以防止误开盖的全自动电饭煲的工作步骤如下:

1)锅盖关闭状态下,电饭煲收到煮饭指令后,驱动装置驱动煮米部从煮米位移动至加米位等待加米,此时,与安置箱连接的顶块与锁舌的斜面分离,锁舌被回位簧b顶起把锁钩挡住,锁钩处于锁定状态,同时锅盖被锁定不能进行开关操作;

2)储米仓通过管道向淘米仓投米;

3)淘米仓对仓内的米粒进行淘米作业直至淘米完成;

4)淘米仓通过加米管向锅胆投米,随后再向锅胆注水;

5)驱动装置驱动煮米部从加米位移动至煮米位进行煮米,此时,与安置箱连接的顶块顶住锁舌的斜面,锁舌缩回,同时对锁钩的阻挡消失,随之对锅盖锁定解除。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