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门及玻璃与门框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3510发布日期:2018-09-28 17:55阅读:32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门及玻璃与门框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玻璃门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门扇,根据玻璃周边是否设有固定的边框,玻璃门分为有框和无框两种。无框玻璃区别于有框玻璃的最大特点是玻璃的周边没有固定的边框,玻璃的材质必须采用钢化玻璃,一般采用8-12mm厚的玻璃做门扇,上下采用装饰框或直接用架子固定,地面设地轴弹簧。

有框玻璃门是将一块或多块玻璃嵌插在门框中,然后在玻璃与门框接触的边缘施以玻璃胶,但是,使用玻璃胶封边的方式安装麻烦,涂抹玻璃胶时,容易出现走线不整齐,玻璃胶涂抹容易粘附在玻璃和门框上,且玻璃胶由于灰尘的污染变色,大大影响门面的美观;另外,玻璃胶时间长后粘性变差,玻璃容易出现松动甚至是松脱坠落,引发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再者,使用玻璃胶封边固定时,给玻璃更换维护带来不便,费工费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与门框的连接结构,以及使用这种连接结构的玻璃门,使得玻璃的安装固定简单方便、牢固可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玻璃与门框的连接结构,包括门框及包覆在门框两侧面上的SMC门皮,所述的SMC门皮在门框的一侧面上向内延伸形成托撑部、另一侧面向内延伸形成遮挡部,所述的遮挡部遮挡布置在门框内侧边缘的卡槽,所述的卡槽内插置有玻璃固定条;玻璃放置在门框内侧的托撑部上并由玻璃固定条卡扣固定。

优选的,所述玻璃固定条的横截面整体呈直角形,包括一侧相连的第一、第二折边,所述的第一折边呈弯折状供绕过遮挡部插置到卡槽中,第二折边与玻璃的表面抵靠配合。

优选的,第一折边的厚度与卡槽的槽宽相吻合,且所述卡槽的外槽壁与第一折边的厚度相吻合。

优选的,所述的第二折边向玻璃所在面斜向延伸有相对布置的第一、第二抵靠条,所述的第一、第二抵靠条具有弹性且在玻璃固定条卡扣到位后抵靠在玻璃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的玻璃固定条整体为环形,其第一折边扣接到卡槽中,第二折边与玻璃的表面抵靠配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玻璃门,包括玻璃及镶嵌在玻璃四周的门框,所述的玻璃与门框采用上述连接结构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的门框包括自外向内依次布置的第一PVC板框第一木板框、第二木板框、第二PVC板框,以及设置在第一、第二木板框之间的填充层,所述的第一PVC板框、第一木板框、第二木板框、第二PVC板框两侧面平齐并由SMC门皮包覆固定。

优选的,第一PVC板框呈槽口向内的U型并包覆所述的第一木板框,所述的第一PVC板框的外侧边部开设有槽孔供安装铰链。

优选的,所述的填充层为发泡材料填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与门框的连接结构简单,牢固可靠,相比于传统的玻璃与门框嵌插后涂抹玻璃胶的固定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方式避免了后续因玻璃胶的老化导致的玻璃松动甚至是坠落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与门框的连接固定方便简单,可在门扇的安装地实施玻璃与门框的组合固定,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玻璃门成品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破碎问题,降低了成品运输风险;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门,结构紧凑,结构强度高,减少了木材的使用量;同时安装固定方便,安装完成后的成品美观、大方。

附图说明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与门框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玻璃固定条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1-玻璃,10-门框,11-卡槽,12-第一PVC板框,121-槽孔,13-第一木板框,14-第二木板框,15-第二PVC板框,16-填充层,20-SMC门皮,21-托撑部,22-遮挡部,30-玻璃固定条,31-第一折边,32-第二折边,321-第一抵靠条,322-第二抵靠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玻璃与门框的连接结构,包括门框10及包覆在门框10两侧面上的SMC门皮20,所述的SMC门皮20在门框10的一侧面上向内延伸形成托撑部21、另一侧面向内延伸形成遮挡部22,所述的遮挡部22遮挡布置在门框10内侧边缘的卡槽11,所述的卡槽11内插置有玻璃固定条30;玻璃1放置在门框10内侧的托撑部21上并由玻璃固定条30卡扣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SMC门皮20是一种片状模塑料,主要是由SMC专用纱、不饱和树脂、低收缩添加剂、填料及各种助剂组成,它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首先出现在欧洲,由于其具有优越的耐腐蚀性能、质轻及工程设计容易、灵活的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建筑等行业中,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用新型通过由SMC门皮20在门框10的内侧形成托撑部21用于托撑玻璃1,然后由玻璃固定条30对玻璃1卡接固定,组装简单方便,相比于传统的玻璃嵌插门框后用玻璃胶涂抹固定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玻璃的快速固定卡合。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玻璃固定条30的横截面整体呈直角形,包括一侧相连的第一、第二折边31、32,所述的第一折边31呈弯折状供绕过遮挡部22插置到卡槽11中,第二折边32与玻璃1的表面抵靠配合。

具体安装时,先将玻璃1裁切使其与门框10的内侧大小相吻合,然后将玻璃1放置到托撑部21上实现单侧的固定,然后将玻璃固定条30的第一折边31斜向插置到门框10内侧边缘的卡槽11中,然后推挤玻璃固定条30的第二折边32使其位置摆正,玻璃固定条30的位置摆正时,其第一折边31插置在卡槽11中,第一折边31的弯折部与自SMC门皮20延伸出的遮挡板22错位配合,第二折边32与玻璃1的表面抵靠配合;如此,由于遮挡部22的存在及玻璃1的侧边的挤挡,玻璃固定条30不会自行脱出,从而也实现了玻璃1的固定。为了方便玻璃固定条30的卡入,所述的玻璃固定条30应具有一定的弹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玻璃固定条30的材质为PVC(聚氯乙烯)。

进一步的,为了确保玻璃固定条30的卡接牢固可靠,其第一折边31的厚度与卡槽11的槽宽相吻合,且所述卡槽11的外槽壁与第一折边31的厚度相吻合。

进一步的,结合图4所示,所述的第二折边32向玻璃1所在面斜向延伸有相对布置的第一、第二抵靠条321、322,所述的第一、第二抵靠条321、322具有弹性且在玻璃固定条30卡扣到位后抵靠在玻璃1的表面,如此,在玻璃1与玻璃固定条30之间存在一定的缓冲间隙,避免推挤时过于用力造成玻璃1的边缘应力集中而碎裂。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所述的玻璃1与门框10的连接处完整无缝隙,所述的玻璃固定条30整体为环形,其第一折边31扣接到卡槽11中,第二折边32与玻璃1的表面抵靠配合,如此,玻璃固定条30遮盖住了整体的玻璃1与门框10之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玻璃门,包括玻璃1及镶嵌在玻璃1四周的门框10,所述的玻璃与门框采用上述连接结构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门框10包括自外向内依次布置的第一PVC板框12、第一木板框13、第二木板框14、第二PVC板框15,以及设置在第一、第二木板框13、14之间的填充层16,所述的第一PVC板框12、第一木板框13、第二木板框14、第二PVC板框15两侧面平齐并由SMC门皮20包覆固定。

也就是说,所述的门框10包括了大小不同并套接在一起的若干板框,通过该大小不同的板框的结构设置,在需要高强度的位置,如最外侧,采用PVC材质,提高了其强度及耐磨损的性能;在次外层,采用木质材料,具体的,可以采用如松木材质,提升整体玻璃门的档次,而为了降低整体玻璃门的重量及成本,在中间设置填充层16,本实用新型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提供了一种设计紧凑、满足结构强度设计、质轻的玻璃门方案。

进一步的,第一PVC板框12呈槽口向内的U型并包覆所述的第一木板框,所述的第一PVC板框12的外侧边部开设有槽孔121供安装铰链。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的填充层16的填充材料不做特殊的要求,优选的,所述的填充层16为发泡材料填充,具体的,例如PE泡棉、EVA泡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与门框的连接结构,可简单方便的实现玻璃与门框的连接固定,提高了安装施工的效率,同时方便了后续的维护,并且该连接结构牢固可靠;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使用该玻璃与门框连接结构的玻璃门,结构紧凑,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有框玻璃门的场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