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盘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8874发布日期:2019-05-07 20:56阅读:19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盘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配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盘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茶盘上往往会配置有一个排水装置来排水,现常用的排水装置为一个两头分别连接有软管的吸水球,其中一根软管的另一头连接茶盘的茶渣排出口,吸水球是弹性的,通过按压吸水球来实现茶渣、积水的排出。但是在使用中发现,由于茶盘积水有时冷有时热,软管长时在这种时冷时热的环境下工作,且部分软管长时暴露在外,部分软管往往浸泡在一个装盛排出的积水的桶中,使得软管极易老化,从而出现软管脱皮、开裂甚至与吸水球脱离等现象,影响了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茶盘排水装置,能够减缓软管的老化,延迟软管出现脱皮、开裂甚至与吸水球脱离等现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盘排水装置,包括有一吸水球,所述吸水球一头设置有进水管接头,另一头设置有出水管接头,所述进水管接头和出水管接头上分别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外面套设有PET编织网。

进一步地,所述PET编织网的内径小于或等于所述软管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PET编织网与所述软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接头与所述软管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出水管接头与所述软管的连接处分别套设有热缩套管。

进一步地,所述热缩套管内径小于或等于所述进水管接头与所述软管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出水管接头与所述软管的连接处的外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盘排水装置,通过在软管外部套设PET编织网,避免软管直接暴露,来隔离茶渣、空气中的粉尘等,以减缓软管的老化,延迟软管出现脱皮、开裂甚至与吸水球脱离等现象;PET编织网包裹性好,能够完全包裹住软管,且PET编织网柔软性很好,软管外面套设有PET编织网也不会影响软管的使用,依然能够保证软管的灵活使用。在进水管接头与软管的连接处以及出水管接头与软管的连接处分别套设有热缩套管,热缩套管受热后收缩,因此能够避免软管因受热膨胀、老化后松软等造成的软管与进水管接头和出水管接头脱离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纵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茶盘排水装置,包括有一吸水球1,吸水球1一头设置有进水管接头2,另一头设置有出水管接头3,进水管接头2和出水管接头3上分别连接有软管4,软管4外面套设有PET编织网5。

PET编织网5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备,俗称蛇皮网,包裹性好,能够完全包裹住软管4,且PET编织网5柔软性很好,软管4外面套设有PET编织网5也不会影响软管4的使用,依然能够保证软管4的灵活使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软管4外部套设PET编织网5,避免软管4直接暴露,来隔离茶渣、空气中的粉尘等,以减缓软管4的老化,延迟软管4出现脱皮、开裂甚至与吸水球1脱离等现象。在实际使用中发现,传统的不带PET编织网5的软管在长时或者多次弯折后,容易在弯折处形成一条折痕,该折痕是脱皮、开裂的重灾区,甚至会在该折痕处直接对折影响积水流通。当设置有PET编织网5后,在不影响软管的正常使用的前提下,能够避免对折现象的产生,从而能够保证积水的正常流通。优选的实施例中,PET编织网5的内径小于或等于软管4的外径。当PET编织网5的内径小于或等于软管4的外径时,能够保证PET编织网5完全贴合软管4,从而实现优良的包裹性,以实现隔离、防老化作用。PET编织网5与软管4固定连接,优选的固定连接方式为通过黏胶来实现PET编织网5的内壁与软管4的外壁相粘接,粘接可在软管4整段粘接或者部分位置粘接。在其他优选的实施例中,PET编织网5与软管4固定连接方式也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卡箍或者软线、铁丝等箍紧、锁紧PET编织网5以实现PET编织网5与软管4固定连接,箍紧或锁紧的位置优选为软管4的部分位置,当卡箍或者软线、铁丝等为多个时,以均匀分布在软管4的轴向上为优选。固定连接的PET编织网5与软管4一体性好,不易松动,能够保证PET编织网5的包裹性,保证隔离效果。

进水管接头2与软管4的连接处以及出水管接头3与软管4的连接处分别套设有热缩套管6。优选的实施例中,热缩套管6内径小于或等于进水管接头2与软管4的连接处以及出水管接头3与软管4的连接处的外径。更优选的,热缩套管6选用三倍热缩套管,受热时,热缩套管6可最大缩小三倍。在进水管接头2与软管4的连接处以及出水管接头3与软管4的连接处分别套设有热缩套管6,热缩套管6受热后收缩,因此能够避免软管4因受热膨胀、老化后松软等造成的软管4与进水管接头2和出水管接头3脱离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