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3105发布日期:2019-05-24 21:06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减压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针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压枕。



背景技术:

对于中耳炎术后患者而言,其患者由于体位受限,在睡眠时只能健侧卧位休息,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现有的枕头在使用时,一旦侧卧位休息时,其局部受压部位有压疮风险及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给临床带来安全隐患,再者,对双耳患者而言,其双耳患者只能坐着睡或平卧位,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方便、舒适的减压枕。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减压枕,它包括柔性的枕体,在所述枕体中心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圆孔,所述圆孔贯穿枕体设置,所述枕体前后两侧的侧边为斜面。

优选的,靠近肩部一侧的枕体侧边上设有一向上凸起的柱状凸起带。

优选的,位于所述枕体的下侧壁两端上分别设有凹槽,各圆孔分别被至少一个凹槽穿过,且凹槽的两端分别贯穿枕体的两端端部。

优选的,所述凹槽沿所述枕体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设置。

优选的,还包括一设置于枕体上侧面的垫布,所述垫布与枕体粘接,且垫布上设有与两个圆孔一一对应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枕体的前后两侧边上分别设有一魔术粘带,所述垫布下侧面的前后两侧边上分别设有一与所述魔术粘带匹配的魔术带,所述魔术粘带与所述魔术带粘接。

优选的,所述枕体包括柔性垫层和包裹与柔性垫层外部的罩体。

优选的,所述柔性垫层为海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设计其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方便,使用中可减轻患者受压感,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性,特别适合中耳炎术后患者使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另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及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1.枕体;2.圆孔;3.侧边;4.柔性垫层;5.凹槽;6.柱状凸起带;7.魔术粘带;8.垫布;9.魔术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一种减压枕,参见图1至图6。

实施例1:它包括柔性的枕体1,在所述枕体1中心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圆孔2,所述圆孔2贯穿枕体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枕体1包括柔性垫层4和包裹与柔性垫层外部的罩体,所述柔性垫层为海绵。

进一步的,所述枕体1前后两侧的侧边3为斜面,此斜面可以与肩部匹配,避免垂直的侧壁顶在肩部对肩部造成不适。

本设计的减压枕在使用时可参见图3,患者使用时可以按照图3所示的3种状态进行正卧、左侧卧或右侧卧进行使用,在左侧卧或右侧卧使用时,其患者头部的侧部可位于圆孔内降低对头部的压力。

实施例2,参见图6,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本设计在靠近肩部一侧的枕体侧边上设有一向上凸起的柱状凸起带6,此左侧卧或右侧卧可对患者的颈部进行支撑,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性。

实施例3,参见图4,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本设计在位于所述枕体1的下侧壁两端上分别设有凹槽5,各圆,2分别被至少一个凹槽5穿过,且凹槽5的两端分别贯穿枕体的两端端部,通过此凹槽5可以提高在减压枕使用时的透气性,特别是在患者侧卧位使用时,通过此凹槽可以对患者头部侧部进行透气,避免侧卧时,其头部的侧部位位于密闭的圆孔内因空气不流通导致不适感,同时避免局部空气感染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沿所述枕体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设置。

实施例3,参见图5,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本设计还包括一设置于枕体上侧面的垫布8,所述垫布8与枕体1粘接,且垫布8上设有与两个圆孔一一对应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枕体1的前后两侧边上分别设有一魔术粘带7,所述垫布下侧面的前后两侧边上分别设有一与所述魔术粘带匹配的魔术带9,所述魔术粘带与所述魔术带粘接。通过此垫布8的使用可以提高本枕体使用的时间,同时减少清洗的次数,提高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