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自一体电磁炉转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9027发布日期:2018-12-14 22:07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自一体电磁炉转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手自一体电磁炉转芯。



背景技术:

市面上使用的餐桌转盘,一般是手动转的,如果需要刷火锅的话就必须在转盘上放一台电磁炉,但是放电磁炉转盘就不能旋转了;也有带电磁炉的转盘,但是一般会因为有电磁炉而导致转盘高度很高,直接影响使用的舒适性,电磁炉占用转盘的盘面空间而减小转盘面积,因而放不下几盘菜;还有另一种带电磁炉的转盘,但是电磁炉转芯和转盘面因为组装工艺比较复杂,可操作性低,远距离的用户购买时也只能购买组装制作好的电磁炉转芯与转盘面,但是组装好的产品运输成本高很多,转盘面一般材质为玻璃、木头、石头等,面积大,重量大,附加值不高,易破损,且各地资源丰富,没必要长途运输增加成本,故研发便于自行组装的手自一体电磁炉转芯,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手自一体电磁炉转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自一体电磁炉转芯,包括转盘固定圈、承载台、内齿圈体、电磁炉转芯底座和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顶面设有凸台,所述转盘固定圈套在凸台上;所述承载台与电磁炉转芯底座之间设有内齿圈体,内齿圈体内侧设有轮齿;所述内齿圈体的顶面和底面均匀开设有的钢珠槽,且钢珠槽内部嵌入有钢珠;所述电磁炉转芯底座上设有钢珠的第一滑槽,所述内齿圈体置于电磁炉转芯底座上,使内齿圈体底部的钢珠落入第一滑槽中,所述承载台底部设有套在内齿圈体顶部钢珠上的第二滑槽,承载台置于内齿圈体上,所述承载台的底部设有卡扣,承载台通过卡扣与电磁炉转芯底座活动卡接;所述电机固定在电磁炉转芯底座,电机连接有齿轮,齿轮与内齿圈体内侧的轮齿啮合。

所述承载台上设有定位孔,转盘固定圈底部设有与嵌入定位孔的定位块。

所述电磁炉转芯底座外侧设有散热孔和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该手自一体电磁炉转芯,成型模具只有4套,且体型适中,成型塑料克重少,成本得以控制,大大降低开模具和成型成本,有利于普及和推广,降低生产成本。

2、电磁炉转芯与转盘面基本齐平,转盘面的利用率提高,且可以与转盘面分开,远距离发货可直接发电磁炉转芯即可,用户可以就地使用自己原有的转盘面,便于降低运输成本和破损率,价格更亲民,具有普及的意义。

3、降低承载转盘面的承载台高度,从而减低转盘面到桌面的高度,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4、该手自一体电磁炉转芯可自行组装,组装极其方便,将转盘面(中间有孔)直接套在手自一体电磁炉转芯上,扣上转盘固定圈即可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手自一体电磁炉转芯,包括转盘固定圈(1)、承载台(2)、内齿圈体(3)、电磁炉转芯底座(4)和电机(5),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2)顶面设有凸台(2-1),所述转盘固定圈(1)套在凸台(2-1)上;所述承载台(2)与电磁炉转芯底座(4)之间设有内齿圈体(3),内齿圈体(3)内侧设有轮齿(3-1);所述内齿圈体(3)的顶面和底面均匀开设有的钢珠槽(3-2),且钢珠槽(3-2)内部嵌入有钢珠(6);所述电磁炉转芯底座(4)上设有钢珠的第一滑槽(4-3),所述内齿圈体(3)置于电磁炉转芯底座(4)上,使内齿圈体(3)底部的钢珠落入第一滑槽(4-3)中,所述承载台(2)底部设有套在内齿圈体(3)顶部钢珠上的第二滑槽,承载台(2)置于内齿圈体(3)上,所述承载台(2)的底部设有卡扣(2-3),承载台(2)通过卡扣(2-3)与电磁炉转芯底座(4)活动卡接;所述电机(5)固定在电磁炉转芯底座(4),电机(5)连接有齿轮(7),齿轮(7)与内齿圈体(3)内侧的轮齿(3-1)啮合。

所述承载台(2)上设有定位孔(2-2),转盘固定圈(1)底部设有与嵌入定位孔的定位块(1-1)。

所述电磁炉转芯底座(4)外侧设有散热孔(4-1)和加强筋(4-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