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方格立衬结构的可填充立体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3198发布日期:2018-09-21 22:50阅读:9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体织物,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方格立衬结构的可填充立体织物。



背景技术:

羽绒服、羽绒被、枕套、睡袋等纺织产品都具有一个可填充空间,通常采用缝纫法,将上下两层面料充绒后直接进行绗缝,制成不同形状大小的填充产品。在部分秋冬季使用的增厚型填充制品中,为提高保暖性,不仅要增加整体的填充量,而且需避免绗缝处厚度明显减小导致填充量极少的问题。目前市场上普遍采用缝制立衬的方式,按照填充空间的大小,缝制一块密度较小的织物将上下两层面料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或若干个可填充的立体空间,然后在此立体空间内加入羽绒、棉花、化纤等填充物,缝制的立衬结构不仅起到连接上下层面料,固定填充物的作用,而且保证了接缝处厚度基本保持不变,增强接缝处保暖性。采用上述传统制作方式,无论普通的填充产品或是增厚型产品都需要大量的缝纫工作,尤其是立衬织物缝制,人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且缝纫针眼通常大于缝纫线直径,填充物容易从针眼处钻出,影响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

在无缝机织可填充面料方面已有一些技术被公开,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4519455U公布的一种无缝接且表里交织的羽绒服面料结构采用表里换层结构,形成横向可充绒织物,提高织物的防钻绒性,以及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5115746U公布的一种立体织物,提及到带有可填充立体空腔的三维立体防绒织物。这类双层面料虽形成无缝连接的可填充空间,但是较难满足增厚型产品对立衬结构的要求,此外,目前公开的技术仅在一个方向上形成可填充腔体,无法满足幅宽较大的羽绒被、睡袋等产品对可填充织物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织造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方格立衬结构的可填充立体织物,且立衬连接处保暖效果和防钻绒效果优良;同时,简化了可填充产品的加工工艺流程,降低缝纫人工成本,填充方格形式大小可自由变化,丰富产品种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方格立衬结构的可填充立体织物,包括外层、经向立衬、纬向立衬和里层,所述的外层和里层互相平行,且边缘互相连接并在中间部分留下空腔,所述的经向立衬和纬向立衬设置于空腔内并形成中间层,经向立衬和纬向立衬与外层、里层交错接结并分别作为横向连接面和纵向连接面,以形成方格立衬结构。

所述的一种具有方格立衬结构的可填充立体织物,所述的经向立衬垂直于外层和里层,且上下两端分别与外层和里层连接,多块经向立衬互相平行设置。

所述的一种具有方格立衬结构的可填充立体织物,所述的纬向立衬为两两交叉设置,每两块交叉设置的纬向立衬中,其中一块纬向立衬的一端连接外层,另一端连接里层,另一块纬向立衬反向设置,两块交叉设置的纬向立衬中央位置互相交叉,且两侧分别连接在相邻的两块经向立衬上,并使每两块相邻的经向立衬之间的横截面上形成多个首尾相连的X型纬向立衬结构。

所述的一种具有方格立衬结构的可填充立体织物,所述的可填充立体织物是由三种经纱和三种纬纱织造而成,所述的三种经纱包括表经纱、里经纱和中间层经纱,所述的三种纬纱包括表纬纱、里纬纱和中间层纬纱,其中表经纱与表纬纱交织形成外层,里经纱和里纬纱交织形成里层,中间层经纱与表纬纱,或中间层经纱与里纬纱交织形成经向立衬,中间层纬纱织造纬向立衬。

所述的一种具有方格立衬结构的可填充立体织物,外层和里层的织物组织为平纹组织、斜纹组织或缎纹组织。

所述的一种具有方格立衬结构的可填充立体织物,所述的经向立衬是由中间层经纱和表纬纱,或中间层经纱和里纬纱交织形成连接面,经向立衬的织造长度决定了外层和里层之间的间隔距离,即填充后产品的厚度;中间层经纱与外层和里层的接结部分均包括至少4个接结点,不形成经向立衬结构的中间层经纱以经浮线的形式隐藏于方格立体结构内,中间层经纱的经浮线的长度决定了方格的经向长度。

所述的一种具有方格立衬结构的可填充立体织物,所述的纬向立衬是由中间层纬纱与外层、里层交错接结而成,接结连接部分包括至少4个接结点,其余部分由纬浮线组成且不与经纱交织,中间层纬浮线的长度决定了方格的纬向宽度。

所述的一种具有方格立衬结构的可填充立体织物,所述的经向立衬部分的经密小于外层和里层的经密,所述的纬向立衬部分的纬密小于外层和里层的纬密。

所述的一种具有方格立衬结构的可填充立体织物,所述的经纱和纬纱由不同纤度的纱线或相同纤度的纱线配列而成。

所述的一种具有方格立衬结构的可填充立体织物,所述的经纱和纬纱的纱线原料为棉、麻、锦纶、涤纶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填充立体织物适用于宽幅羽绒被、羽绒服面料,其具有的方格立衬结构是可填充的腔体,填充保暖材料后,面料表面平整,具有良好的保暖性和防钻绒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循环结构简图,(2)为单个方格结构简图;

图2为一种具有方格立衬结构的可填充立体织物的经向截面图;

图3为一种具有方格立衬结构的可填充立体织物的纬向截面图,虚线表示纬浮线;

其中1是外层,2是里层,3是纬向立衬结构,4是经向立衬,5是经浮线,6是中间层经纱与外层、里层形成的接结区,7是中间层纬纱与外层、里层形成的接结区。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层、经向立衬、纬向立衬和里层,外层和里层互相平行,且边缘互相连接并在中间部分留下空腔,经向立衬和纬向立衬设置于空腔内并形成中间层,经向立衬和纬向立衬与外层、里层交错接结并分别作为横向连接面和纵向连接面,以形成方格立衬结构。其中经向立衬垂直于外层和里层,且上下两端分别与外层和里层连接,多块经向立衬互相平行设置。纬向立衬为两两交叉设置,每两块交叉设置的纬向立衬中,其中一块纬向立衬的一端连接外层,另一端连接里层,另一块纬向立衬反向设置,两块交叉设置的纬向立衬中央位置互相交叉,且两侧分别连接在相邻的两块经向立衬上,并使每两块相邻的经向立衬之间的横截面上形成多个首尾相连的X型纬向立衬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由三种经纱和三种纬纱织造而成,三种经纱包括表经纱、里经纱和中间层经纱,三种纬纱包括表纬纱、里纬纱和中间层纬纱,其中表经纱与表纬纱交织形成外层,里经纱和里纬纱交织形成里层,中间层经纱与表纬纱,或中间层经纱与里纬纱交织形成经向立衬,中间层纬纱织造纬向立衬。

外层和里层的织物组织为平纹组织、斜纹组织或缎纹组织。根据具体需要,还可采用其他变化组织,其经纬密度较大,具有较好的防钻绒效果。

经向立衬是由中间层经纱和表纬纱,或中间层经纱和里纬纱交织形成连接面,经向立衬的织造长度决定了外层和里层之间的间隔距离,即填充后产品的厚度。中间层经纱与外层和里层的接结部分均包括至少4个接结点,以保证接结区稳定可靠。不形成经向立衬结构的中间层经纱以经浮线的形式隐藏于方格立体结构内,中间层经纱的经浮线的长度决定了方格的经向长度。

纬向立衬是由中间层纬纱与外层、里层交错接结而成,接结连接部分包括至少4个接结点,以保证接结区稳定可靠。其余部分由纬浮线组成且不与经纱交织,中间层纬浮线的长度决定了方格的纬向宽度。

经向立衬部分的经密可小于外层和里层的经密,纬向立衬部分的纬密小于外层和里层的纬密。纬向立衬部分的纬密较小,对经向立衬形成的横向填充腔体起到阻隔作用,不影响填充物通过,且能防止横向腔体中填充物窜动。

经纱和纬纱由不同纤度的纱线或相同纤度的纱线配列而成。经纱和纬纱的纱线原料为棉、麻、锦纶、涤纶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方格立衬结构的可填充立体织物,如图1所示,包括外层,里层,纬向立衬,经向立衬。外层由表经纱和表纬纱交织而成;里层由里经纱与里纬纱交织而成。如图2所示,中间层经纱先与外层或里层接结,再与表纬或里纬交织,然后与里层或外层接结,形成外里层之间的经向连接面,即经向立衬。如图3所示,中间层纬纱按1:1排列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先与外层接结,再与里层接结,而另一部分先与里层接结,再与外层接结,形成由中间层纬纱交错而成的纬向连接面,即纬向立衬。在实施例1中,外层、里层和中间层的经纱选用50D/48f涤纶长丝,外层和里层的纬纱选用100英支(s)紧密纺精梳棉,中间层纬纱选用50D/48f涤纶长丝;外层和里层的经密均为173根/英寸,纬密均为155根/英寸;经向立衬的经密为57.5根/英寸,纬密为140根/英寸;纬向立衬的纬密为60根/英寸;外层、里层和经向立衬的组织结构均为平纹组织;可填充立体织物的每个方格长度×宽度为32cm×32cm,立衬高度为3cm。

随后进行坯布检验、精炼和染整,得到具有方格立衬结构的可填充立体面料。再对面料内部进行白鸭绒或其他羽绒填充,得到羽绒材料。

实施例2

外层、里层和中间层的经纱,以及外层和里层的纬纱均选用100英支(s)紧密纺精梳棉,中间层纬纱选用60英支(s)紧密纺精梳棉;外层和里层的经密均为175根/英寸,纬密均为155根/英寸;经向立衬的经密为52根/英寸,纬密为120根/英寸;纬向立衬的纬密为45根/英寸;外层、里层和经向立衬的组织结构均为平纹组织;可填充立体织物的每个方格长度×宽度为25cm×25cm,立衬高度为2cm。

随后进行坯布检验、精炼和染整,得到具有方格立衬结构的可填充立体面料。再对面料内部进行白鸭绒或其他羽绒填充,得到羽绒材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