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2129发布日期:2019-01-02 21:52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床,属于床领域。



背景技术:

上班族一般的生活习惯都是早期晚睡,想睡觉的时间大于睡觉的时间,中午一过更是昏昏欲睡。实在忍不住想睡一会的话也没有合适的条件,无奈只能趴在办公桌上凑合睡一会。白领们的午休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将床设计成可折叠的形式,不仅不占用空间,且可以完全解决上班族们这个棘手的难题。当然折叠床还可以应用到医院,家庭等场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折叠床,以解决现有床占有空间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折叠床,包括床板、水平支撑架、凹形框架、U形支撑腿、转动杆、支撑杆和转动杆,两个所述床板的底面边缘固定有水平支撑架,两个所述凹形框架竖直对称的放置,每个所述凹形框架的顶部两端分别转动连接着一个水平支撑架,两个所述凹形框架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凹形框架在远离凹形框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U形支撑腿,在所述U形支撑腿和凹形框架之间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和U形支撑腿、凹形框架之间均为转动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水平支撑架、凹形框架、U形支撑腿、转动杆构成四边形,一个边转动带动其他边转动。对伸展开的床将U形支撑向凹形框架的方向推动,收缩到贴近床板时,转动杆也被收缩进凹形框架的内侧,进而,床板被折叠,节省了空间,且折叠后的结构规则,方便堆放和搬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一个床板的侧面垂直的固定有背靠板,在所述背靠板上设有一条水平的床板卡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背靠板能满足依靠的需要,另外,背靠板在床折叠后可以做桌子使用,使得该折叠床在不做床使用时也能有效利用。床板卡槽能卡住另一侧的床板,固定并使高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凹形框架的底面装有两个万向轮,所述凹形框架加上万向轮的高度等于U形支撑腿的高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保证床的高度一致,万向轮的安装便于移动折叠床,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水平支撑架的侧面对称的开有固定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床板被折叠后,在两个固定孔外通过其他连接部件,如连杆、插销类的结构固定住两个固定孔,以保持整个折叠床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U形支撑腿的宽度小于支撑杆,所述转动杆连接着U形支撑腿的外侧,所述转动杆连接着凹形框架的内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这样的设计能保证各个部件能合理合适的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折叠床结构简单规则,可折叠,折叠操作简单,占有空间小;

(2)折叠后可做桌子使用,两种状态下均能利用;

(3)移动方便,搬运省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伸展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床板;2、水平支撑架;3、凹形框架;4、U形支撑腿;5、转动杆;6、支撑杆;7、万向轮;8、背靠板;9、床板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可折叠床,包括床板1、水平支撑架2、凹形框架3、U形支撑腿4、支撑杆6和转动杆5。两个床板1的底面边缘固定有水平支撑架2,两个凹形框架3竖直对称的放置,每个凹形框架3的顶部两端分别转动连接着一个水平支撑架2,两个凹形框架3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凹形框架3在远离凹形框架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U形支撑腿4,在U形支撑腿4和凹形框架3之间连接有转动杆5,转动杆5和U形支撑腿4、凹形框架3之间均为转动连接。其中,U形支撑腿4的宽度小于支撑杆6,转动杆5连接着U形支撑腿4的外侧,转动杆5连接着凹形框架3的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一个床板1的侧面垂直的固定有背靠板8,在背靠板8上设有一条水平的床板卡槽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凹形框架3的底面装有两个万向轮7,凹形框架3加上万向轮7的高度等于U形支撑腿4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两个水平支撑架2的侧面对称的开有固定孔,固定孔是在折叠后做固定使用的,可在两个固定孔中插入同一根凹形杆或通过螺钉固定同一个板子等方式,在需要伸展折叠床时,在卸下固定孔中部件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