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双层冲茶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3635发布日期:2019-02-10 23:02阅读:1262来源:国知局
上下双层冲茶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冲茶杯,尤指该冲茶杯设置有一上杯及一下杯,该下杯经旋转调整,可与该上杯互通或隔离,由此设置以可重复冲泡茶叶及隔离茶叶与茶水,便于携带外出。



背景技术:

泡茶、饮茶是东方人常见的生活习惯,泡茶需要茶具且茶叶浸泡一段时间就需倒出,否则茶水过浓,会有苦涩难饮缺失。因此,泡茶常是居家冲泡为主,对上班族而言,要携带茶水外出,常需在家冲泡后将茶水倒入杯内,再携带外出。该种情形,杯内茶水一喝完,就无茶水可喝,上述问题,显然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将茶叶放入杯内重复冲泡,且能将浸泡后的茶叶与茶水隔离的上下双层冲茶杯。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上下双层冲茶杯,包含一具有上杯盖的上杯、一具有下杯盖的下杯,及一枢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上杯与该下杯之间是以杯底相贴靠后,中心部分以该枢接装置枢接而成;该上杯的上述杯底于偏心位置具有至少一通口,该下杯的上述杯底对应前述通口位置设置有穿口,旋转该下杯或下杯至一设定位置,控制该通口与穿口对齐而相通,或不对齐而不通,进而控制该上杯与下杯互通与否,以此控制放入该上杯或下杯其中一杯内的茶叶浸水时间,或选择隔离水。

上述上下双层冲茶杯中,枢接装置具一枢接轴,外壁具一牙面;于上述上杯的杯底底面且位于中心位置设置有一牙孔,该牙孔的开口端朝向该下杯;于该下杯的杯底中心位置设置有一轴孔,该轴孔供前述枢接轴经由该下杯的内部穿过,使该牙面与该牙孔螺接;上述枢接轴与轴孔的孔壁之间具一间隙,该间隙内穿套一具防水效果的衬套,该下杯经由该枢接轴为轴心而旋转。

上述上下双层冲茶杯中,上述上杯的杯底底面具一段以该枢接轴为圆心且为弧形的一限位沟,该限位沟的左右两端各构成一极限挡壁;该下杯的杯底对应该限位沟的位置处,突伸有一限位板嵌入该限位沟内,上述限位沟的二该极限挡壁与该限位板碰到与否,作为上述通口与穿口互通与否的控制辨识。

上述上下双层冲茶杯中,上述上杯的内部嵌设有一挡水板,该挡水板的底面一隅具一出水孔,由该挡水板及出水孔的设置,减缓出水流量,避免以口就该上杯口喝茶时,大量高温热茶溢出而烫嘴。

上述上下双层冲茶杯中,上述下杯内嵌入一过滤网,该茶叶置入该过滤网内。

上述上下双层冲茶杯中,该上杯及该下杯,外壁为内、外层设计,具保温及手拿时具防烫效果。

上述上下双层冲茶杯中,该通口的底端口缘嵌固有一环防水圈与该下杯的上述杯底接触。

上述上下双层冲茶杯中,该上杯的杯底以该牙孔为圆心而向下突伸有一环圆形垣;该下杯的杯底对应该圆形垣位置,设置有一圆形沟,该圆形垣嵌入该圆形沟内,使该下杯在旋转时,位在离心位置的该圆形沟依循该环形垣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茶叶浸泡完成时,可将茶水与茶叶隔离,使茶叶不会在杯内一直浸泡,造成茶水过浓的缺失。

2.该冲茶杯可随身携带外出,且可多泡次冲茶饮用。

3.设置有挡水板,以减少出水量,使喝茶时可避免嘴唇被烫伤。

4.设置有防水环及衬套等,使该下杯在旋转时具防漏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用以表示通口与穿口互通。

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用以表示通口与穿口不互通。

图5的(a)~(g)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操作使用步骤图。

图6所示是图3所示通口与穿口互通状态的俯视图。

图7所示是图3的部分放大图。

图8所示是图4所示通口与穿口不通状态的俯视图。

图9所示是图4的部分放大图。

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冲茶杯 1 上杯 10 下杯 20 枢接装置 30

上杯口 11 挡水板 12 出水孔 13 上杯盖 14

杯底 15 通口 16 防水环 160 圆形垣 17

杯底 21 过滤网 22 下杯口 23 下杯盖 24

穿口 25 圆形沟 26 枢接轴 31 牙面 310

牙孔 32 轴孔 33 衬套 34 限位沟 35

极限挡壁 350、351 限位板 36 茶叶 4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茶杯1主要包含一上杯10、一下杯20及一枢接装置30。其中,

该上杯10,外壁为内、外层设计,使具保温及手拿时具防烫效果。具一上杯口11,该上杯口11的内部嵌设一挡水板12,该挡水板12的底面一隅具一出水孔13,由该挡水板12及出水孔13的设置,减缓出水流量,避免以口就该上杯口11喝茶时,大量高温热茶溢出而烫嘴。该上杯口11的外侧设置一上杯盖14,用以将该上杯口11覆盖。该上杯10的杯底15偏心位置至少设置有一通口16,该通口16的底端口缘嵌固有一环防水圈160与该下杯20的杯底21接触,使具防水效果。

该下杯20,外壁为内、外层设计。杯底21与前述上杯10的杯底15上、下贴接,于杯内嵌设有一过滤网22。该下杯20具一下杯口23,杯口朝下,该下杯口23的外侧以一下杯盖24覆盖。该杯底21于偏心位置且对应前述通口16处,设置有口径相同的穿口25。

该枢接装置30,设置于两个杯底15、21之间,用以结合上述上杯10及下杯20,及控制前述通口16与穿口25互通或隔离。具一枢接轴31,可为一螺丝,外壁具一牙面310。于上述上杯10的杯底15底面且位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一牙孔32,该牙孔32的开口端朝向下杯20;于该下杯20的杯底21中心位置设置有一轴孔33,该轴孔33可供前述枢接轴31经由该下杯20的内部穿入,使牙面310与牙孔32螺接,而上述枢接轴31与轴孔33的孔壁之间具一间隙,该间隙内穿套有一具防水效果的衬套34,且使该下杯20以该枢接轴31为轴心而旋转。于上述上杯10的杯底15底面具一段以该枢接轴31为圆心的弧形限位沟35,该限位沟35的左右两端各构成一极限挡壁350、351(如图6所示)。该下杯20的杯底21对应该限位沟35的位置处,突伸有一限位板36嵌入该限位沟35内。经设计,当该限位板36随着下杯20旋转而滑移至该限位沟35的一极限挡壁350时,该通口16与穿口25互通(如图6、7所示);当该限位板36滑移至该限位沟35的另一极限挡壁351时,该通口16与穿口25不互通、隔离(如图8、9所示);由此,上述限位沟35的左右二极限挡壁350、351与限位板36碰到与否,作为通口16与穿口25互通与否的控制辨识。

请参阅图2、3所示,为使该下杯20在上杯10底端旋转更顺畅,除上述圆心位置以枢接装置30枢接,及限位板36嵌入限位沟35内之外,于该上杯10的杯底15还可以牙孔32为圆心而向下突伸有一环圆形垣17。该下杯20的杯底21对应该圆形垣17位置,设置有一圆形沟26,该圆形垣17可嵌入该圆形沟26内,使该下杯20在旋转时,离心位置的圆形沟26可依循该环形垣17转动,使下杯20在旋转时更稳定、角度不偏移。

当将上述构件依序组合后,即如图1所示。冲茶应用时,请参阅图5所示:

1.填装茶叶40:将冲茶杯1的下杯20朝上,之后,打开下杯盖24(如图5(a)所示),将茶叶40放入过滤网22内(如图5(b)所示),并正向旋转下杯20,使通口16与穿口25互通(如图5(c))及图3、6、7所示),再将下杯盖24盖上后将该冲茶杯1导正。

2.倾倒热开水:取下上杯盖14,对上杯10内倒热开水(如图5(d)所示),为方便倾倒热开水,可预先将挡水板12取下再倾倒)。热开水倒到所要的水量后,将挡水板12装上及将上杯盖24锁上,静待一茶叶40浸泡时间。

3.等待浸泡时间:浸泡时间一到所要的茶水浓度后,将该冲茶杯1倒置,使下杯20朝上,使茶水落在下方的上杯10内(如图5(e)所示),之后逆向旋转下杯10,将通口16与穿口25隔绝(如图4、8、9、5(f)所示),亦即将茶水与茶叶40隔离。

4.冲茶程序完成:将冲茶杯1放正,使上杯10朝上(如图5(g)所示),即可随时携带或饮用茶水。

要再次冲泡下泡次的茶叶时,只要再次正向旋转下杯20,使通口16与穿口25互通,再如上列第2~4程序操作,即可再次冲泡茶叶40,直到茶叶40冲泡至没味道为止,才将茶叶倒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