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幕墙的自动化通风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8897发布日期:2018-09-04 20:30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幕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幕墙的自动化通风窗。



背景技术:

幕墙是建筑的外墙围护,不承重,像幕布一样挂上去,故又称为“帷幕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由面板和支承结构体系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或自身有一定变形能力、不承担主体结构所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外墙框架式支撑体系也是幕墙体系的一种)。

但是现有技术中很多幕墙都是封闭式的,虽然限制了室内外的热交换便于空调和暖气发挥作用,但是也带来了空气流通性不足的问题。长期在一个空气流通性不足的环境中,人就容易变得压抑和烦躁,同时也为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幕墙的自动化通风窗,达到便于定期通风,增加室内空气流通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幕墙的自动化通风窗,包括窗扇,还包括安装于建筑室内天花板的控制箱,所述窗扇朝向室内的侧面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L”形的连杆,控制箱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连杆均一端安装于窗扇侧面,另一端滑移于滑槽,控制箱内还设有可驱动两个连杆沿滑槽直线往复滑移的推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通风时,通过推动组件推动两个连杆沿滑槽滑移,连杆滑移推动窗扇移动,实现打开通风,在不需要通风时,通过推动组件推动带动两个连杆滑移带动窗扇移动收起,便于空调和暖气的使用,相比于现有技术,达到了便于定期通风,增加室内空气流通性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推动组件包括分别与两个连杆连接的两组联动组件和驱动两组联动组件的第一驱动组件,联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控制箱内的丝杠、套设于丝杠一端的从动锥齿轮和与从动锥齿轮啮合的主动锥齿轮,两个连杆另一端分别与两组联动组件的丝杠套接配合,两组联动组件的主动锥齿轮之间设有转轴,第一驱动组件驱动转轴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组件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两个主动锥齿轮转动,两个主动锥齿轮带动两个从动锥齿轮转动,两个从动锥齿轮带动两个丝杠转动,两根丝杠转动使得两个连杆沿滑槽滑移,实现窗扇的移动打开通风或关闭,进而便于实现定期通风,增加空气流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套设于转轴的第一蜗轮、与第一蜗轮配合的第一蜗杆和设于第一蜗杆一端的第一减速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减速电机启动带动第一蜗杆转动,第一蜗杆带动第一蜗轮转动,第一蜗轮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进而实现连杆和窗扇的移动实现打开通风和关闭,控制简便且稳定。

优选的,所述推动组件包括设于两个连杆另一端之间的联动杆和驱动所述联动杆做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驱动组件驱动联动杆做直线往复运动,联动杆带动两个连杆做直线往复运动,实现窗扇的打开通风和关闭。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一端与所述联动杆转动连接的推杆、转动连接于控制箱内的第二蜗轮、与第二蜗轮配合的第二蜗杆和设于第二蜗杆一端的第二减速电机,第二蜗轮相对平行控制箱内底面,推杆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蜗轮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减速电机启动后带动第二蜗杆转动,第二蜗杆带动第二蜗轮转动,第二蜗轮转动使得推杆摆动,推杆摆动推动联动杆做直线往复运动,实现窗扇的打开通风和关闭,结构简单,控制稳定。

优选的,所述连杆另一端设有挡板,挡板面积大于滑槽,挡板抵触操作箱内底面,所述联动杆距离操作箱内底面一定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的设置,使得联动杆不会抵触操作箱内底面,进而使得联动杆更好带动两个连杆滑移,实现窗扇的打开通风和关闭。

优选的,所述连杆一端设有固定板,固定板通过螺栓螺母安装在窗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的设置,便于实现连杆和窗扇之间的可拆卸式安装。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设有安装块,安装块通过螺栓螺母安装在建筑室内天花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块的设置,便于实现控制箱和建筑室内天花板之间的可拆卸式安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在需要通风时,通过推动组件推动两个连杆沿滑槽滑移,连杆滑移推动窗扇移动,实现打开通风,在不需要通风时,通过推动组件推动带动两个连杆滑移带动窗扇移动收起,便于空调和暖气的使用,相比于现有技术,达到了便于定期通风,增加室内空气流通性的目的;

二、第一减速电机启动带动第一蜗杆转动,第一蜗杆带动第一蜗轮转动,第一蜗轮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进而实现连杆和窗扇的移动实现打开通风和关闭,控制简便且稳定;

三、第二减速电机启动后带动第二蜗杆转动,第二蜗杆带动第二蜗轮转动,第二蜗轮转动使得推杆摆动,推杆摆动推动联动杆做直线往复运动,实现窗扇的打开通风和关闭,结构简单,控制稳定;

四、固定板的设置,便于实现连杆和窗扇之间的可拆卸式安装;

五、安装块的设置,便于实现控制箱和建筑室内天花板之间的可拆卸式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推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推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窗扇;2、天花板;3、控制箱;31、安装块;32、滑槽;4、连杆;41、固定板;42、挡板;511、丝杠;512、从动锥齿轮;513、主动锥齿轮;521、转轴;522、第一蜗轮;523、第一蜗杆;524、第一减速电机;61、联动杆;621、推杆;622、第二蜗轮;623、第二蜗杆;624、第二减速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一种幕墙的自动化通风窗,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包括窗扇1和安装于建筑室内天花板2的控制箱3。窗扇1朝向室内的侧面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连杆4,连杆4呈“L”形。连杆4朝向窗扇1的一端设有固定板41,固定板41通过螺栓螺母安装在窗扇1,固定板41的设置,便于实现连杆4和窗扇1之间的可拆卸安装。控制箱3四个角均设有安装块31,安装块31通过螺栓螺母安装在建筑室内天花板2,安装块31的设置,便于实现控制箱3和建筑室内天花板2之间的可拆卸式安装。控制箱3远离天花板2的下端开设有两个滑槽32,两个连杆4远离窗扇1的另一端滑移于滑槽32,控制箱3内还设有可驱动两个连杆4沿滑槽32直线往复滑移的推动组件。

在需要通风时,通过推动组件推动两个连杆4沿滑槽32滑移,连杆4滑移推动窗扇1移动,实现打开通风,在不需要通风时,通过推动组件推动带动两个连杆4滑移带动窗扇1移动收起,便于空调和暖气的使用,相比于现有技术,达到了便于定期通风,增加室内空气流通性的目的。

结合图2所示,推动组件包括分别与两个连杆4连接的两组联动组件和驱动两组联动组件的第一驱动组件,联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控制箱3内的丝杠511、套设于丝杠511一端的从动锥齿轮512和与从动锥齿轮512啮合的主动锥齿轮513。两个连杆4另一端分别与两组联动组件的丝杠511套接配合,两组联动组件的主动锥齿轮513之间设有转轴521,第一驱动组件驱动转轴521转动。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套设于转轴521的第一蜗轮522、与第一蜗轮522配合的第一蜗杆523和设于第一蜗杆523一端的第一减速电机524。

第一减速电机524启动带动第一蜗杆523转动,第一蜗杆523带动第一蜗轮522转动,第一蜗轮522转动带动转轴521转动,转轴521带动两个主动锥齿轮513转动,两个主动锥齿轮513带动两个从动锥齿轮512转动,两个从动锥齿轮512带动两个丝杠511转动,两根丝杠511转动使得两个连杆4沿滑槽32滑移,实现窗扇1的移动打开通风或关闭,进而便于实现定期通风,增加空气流通性。

工作原理:在需要通风时,启动第一减速电机524,第一减速电机524带动第一蜗杆523转动,第一蜗杆523带动第一蜗轮522转动,第一蜗轮522带动转轴521转动,转轴521带动主动锥齿轮513转动,主动锥齿轮513带动从动锥齿轮512转动,从动锥齿轮512带动丝杠511转动,两个连杆4移动实现打开窗扇1通风。在不需要通风时,启动第一减速电机524,驱动丝杠511转动使得两个连杆4移动带动窗扇1移动收起关闭。

一种幕墙的自动化通风窗,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推动组件。推动组件包括设于两个连杆4另一端之间的联动杆61和驱动联动杆61做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包括一端与联动杆61转动连接的推杆621、转动连接于控制箱3内的第二蜗轮622、与第二蜗轮622配合的第二蜗杆623和设于第二蜗杆623一端的第二减速电机624,第二蜗轮622相对平行控制箱3内底面,推杆621另一端转动连接与第二蜗轮622端面。

第二减速电机624启动后带动第二蜗杆623转动,第二蜗杆623带动第二蜗轮622转动,第二蜗轮622转动使得推杆621摆动,推杆621摆动推动联动杆61做直线往复运动,联动杆61带动两个连杆4做直线往复运动,实现窗扇1的打开通风和关闭。

作为进一步优化的,连杆4另一端设有挡板42,挡板42面积大于滑槽32,挡板42抵触操作箱内底面,联动杆61距离操作箱内底面一定距离。挡板42的设置,使得联动杆61不会抵触操作箱内底面,进而使得联动杆61更好带动两个连杆4滑移,实现窗扇1的打开通风和关闭。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