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秋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6844发布日期:2019-02-22 21:40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秋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秋千或摇椅。



背景技术:

目前,儿童秋千或儿童摇椅已经成为小孩成长过程中的必需品。但是传统的秋千或摇椅摇摆机构结构复杂,容易发生故障。一旦机构损坏,检修和维修都有很大难度。同时传统的秋千或摇椅的座部与背部不能转换方位,也就是说,婴儿和小孩一旦放入秋千或摇椅座位上,那他摇摆的方向就固定了,在摇摆的过程中,头部只能朝向一个方向,减少了儿童在秋千或摇椅上摇摆的乐趣,让婴儿或小孩感到乏味。因此,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以上不足而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座部能够转换方位的儿童秋千。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秋千,包括有支撑架1和设置在其上相对其摆动的秋千摆动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上设有支撑管11,在支撑管11上固定有控制器3,在控制器3内设有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上设有伸入到所述支撑管11内的横向输出轴41,在所述支撑管11上设有竖向孔110,在所述横向输出轴41上固定有穿过竖向孔110的竖向摆动件5,在所述秋千摆动架2上端设有能套装在竖向摆动件5外部并绕其转动的转动套6,在秋千摆动架2下端设有座位2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的限定为:所述竖向摆动件5外还套有与转动套6配合并随着转动套6同步转动的下转动件7,在所述竖向摆动件5外还套有能沿着其升降允许或限定下转动件7转动的上滑动件8,在所述上滑动件8与竖向摆动件5之间设有使得上滑动件8复位而顶压在所述下转动件7上的复位弹簧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的限定为:所述竖向摆动件5下端安装有第一限位件51,在第一限位件51下端设有承接所述转动套6底部防止转动套6脱离竖向摆动件5的环形卡边5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的限定为:所述下转动件7上设有卡合凸部71,在所述转动套6上设有与卡合凸部71卡合的卡槽6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的限定为:所述下转动件7顶端设有间隔开的第一弧形卡牙72和第一弧形卡槽73,在上滑动件8底部设有与第一弧形卡牙72和第一弧形卡槽73分别配合的第二弧形卡槽和第二弧形卡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的限定为:所述竖向摆动件5上还套固有固定套52,在固定套52顶部设有固定套卡部520,在下转动件7底部设有在下转动件7绕竖向摆动件5转动后与固定套卡部520接触并限制下转动件7进一步转动的转动件卡部7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的限定为:所述控制器3上设有插入到所述支撑管11内的横向插入管31,所述驱动电机4设置在该横向插入管31内,在横向插入管31上设有与所述竖向孔110对准供竖向摆动件5穿过的第二竖向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的限定为:所述竖向摆动件(5)与第一限位件(51)的配合处设置有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包括分别设置在竖向摆动件(5)上的孔(301)和第一限位件(51)上的孔(30),所述竖向摆动件(5)上的孔(301)和第一限位件(51)上的孔(30)设置在竖向摆动件(5)和第一限位件(51)的配合处,还包括穿越竖向摆动件(5)上的孔(301)和第一限位件(51)上的孔(30)并与两孔连接的锁销(10),在转动套(6)上还设置有供锁销(10)穿越的孔(302),所述锁销(10)与转动套(6)上的孔(302)分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的限定为:所述秋千摆动架(2)上端与竖向摆动件(5)的配合处的竖向方向偏离所述秋千摆动架(2)下端与座位(20)的配合处,所述支撑管(11)的上端与竖向摆动件(5)的配合处的竖向方向偏离支撑管(11)的下端与支撑套(111)的配合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的限定为:所述座位(20)包括座位架(22)和背部架(23),所述秋千摆动架(2)的下端设置在背部架(23)的一端,所述背部架(23)的另一端与座位架(22)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秋千,驱动电机4驱动横向输出轴41转动,横向输出轴41上固定有竖向摆动件5,横向输出轴41的转动运动直接输出为竖向摆动件5的在竖向平面的来回摆动运动。竖向摆动件5通过转动套6连接秋千摆动架2,秋千摆动架2上设有座位20,从而实现座位20的摆动运动,最终实现秋千的功能。上述实现秋千的摆动功能的机构设计简单,不易故障,同时易于维修。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秋千,设有座位20的秋千摆动架2通过套装在竖向摆动件5上并绕其转动的转动套6来调整乘坐的方位,这样的儿童秋千结构满足用户的需求,使儿童能够有多种选择,增加玩乐的趣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零部件爆炸图。

图3为图2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移开部分零部件、剖切掉部分横向插入管及转动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竖向摆动件上固定的固定套与下转动件之间配合关系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调节秋千摆动架及座位朝向时的一个过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调节秋千摆动架及座位朝向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竖向摆动件与第一限位件固定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竖向摆动件与第一限位件固定和转动套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秋千,包括有支撑架1和设置在其上相对其摆动的秋千摆动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上设有支撑管11,在支撑管11上固定有控制器3,在控制器3内设有驱动电机4,控制器3用于控制秋千进行摇摆运动,以及一些附加功能的控制如音乐功能的控制,驱动电机4用于给秋千摆动架2提供摇摆的动力。所述驱动电机4上设有伸入到所述支撑管11内的横向输出轴41,在所述支撑管11上设有竖向孔110,在所述横向输出轴41上固定有穿过竖向孔110的竖向摆动件5。驱动电机4驱动横向输出轴41转动,横向输出轴41上固定有竖向摆动件5,横向输出轴41的转动运动直接输出为竖向摆动件5的在竖向平面的来回摆动运动。竖向摆动件5通过转动套6连接秋千摆动架2,秋千摆动架2上设有座位20,从而实现座位20的摆动运动,最终实现秋千的功能。在所述秋千摆动架2上端设有能套装在竖向摆动件5外部并绕其转动的转动套6,在秋千摆动架2下端设有座位20。转动套6可以绕竖向摆动件5的轴线调节角度,转动套6与秋千摆动架2及座位20相连接,因而座位20可以绕竖向摆动件5的轴线调节角度,即可以调节座位20方向,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在所述竖向摆动件5外还套有与转动套6配合并随着转动套6同步转动的下转动件7,在所述竖向摆动件5外还套有能沿着其升降允许或限定下转动件7转动的上滑动件8,在所述上滑动件8与竖向摆动件5之间设有使得上滑动件8复位而顶压在所述下转动件7上的复位弹簧9。上滑动件8周向相对竖向摆动件5固定,并可在竖向摆动件5上做上下滑动。调节座位20方向时,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所施加于转动套6的力足够使上滑动件8压缩复位弹簧9进行移动从而允许下转动件7绕竖向摆动件5轴线调节角度。调节复位弹簧9的钢度,可以调节使座位20方向改变所需要的力。

为了防止转动套6与竖向摆动件5脱离装配,所述竖向摆动件5下端安装有第一限位件51,在第一限位件51下端设有承接所述转动套6底部防止转动套6脱离竖向摆动件5的环形卡边510。

为了使下转动件7与转动套6周向位置相对固定,所述下转动件7上设有卡合凸部71,在所述转动套6上设有与卡合凸部71卡合的卡槽61。

所述下转动件7顶端设有间隔开的第一弧形卡牙72和第一弧形卡槽73,在上滑动件8底部设有与第一弧形卡牙72和第一弧形卡槽73分别配合的第二弧形卡槽82和第二弧形卡牙81。当调整座位20朝向时,转动套6转动,下转动件7上第一弧形卡牙72向着上滑动件8上第二弧形卡牙81靠近,并将上滑动件8顶向复位弹簧9,当施加于转动套6的力足够使的上滑动件8压缩复位弹簧9并提升位置,且转动套6转动的角度足够使下转动件7上第一弧形卡牙72的最高点越过上滑动件8上的第二弧形卡牙81的最高点,下转动件7的第一弧形卡牙72就顺利地重新与上滑动件8的第二弧形卡槽82配合,与调整座位20前相比,转动套6及下转动件7相对上滑动件8转过了一个角度,该角度为下转动件7上第一弧形卡牙72上两相邻卡牙最高点对竖向摆动件5轴线之间的角度差。该角度也是座位20朝向每调节一次所转动过的角度。

为了限制座位20所能调节的最大角度,避免座位20朝向秋千背面,所述竖向摆动件5上还套固有固定套52,在固定套52顶部设有固定套卡部520,在下转动件7底部设有在下转动件7绕竖向摆动件5转动后与固定套卡部520接触并限制下转动件7进一步转动的转动件卡部70。当座位20往一个方向转动,带动转动套6及下转动件7一同转动,当下转动件7底部上的转动件卡部70与固定套52顶部的固定套卡部520接触时,座位20在这个方向旋转到了极限位置,即座位20朝向调节的最大角度被限制了。合理设计转动件卡部70和固定套卡部520分别在下转动件7和固定套52上的位置,可以使座位20往左右两个方向调节的最大角度小于或等于90度,以免出现座位20朝向秋千背面的情况,以保证秋千摇摆过程中幼童的安全。

为了固定驱动电机4及限制竖向摆动件5的摆动幅度,所述控制器3上设有插入到所述支撑管11内的横向插入管31,所述驱动电机4设置在该横向插入管31内,在横向插入管31上设有与所述竖向孔110对准供竖向摆动件5穿过的第二竖向孔。第二竖向孔能限制竖向摆动件5所能摆动的最大幅度,以保证秋千的安全。

为了使竖向摆动件5与第一限位件51固定,在竖向摆动件5设置有两个孔301和第一限位件51上设置有两个孔30,竖向摆动件5上的两个孔301与第一限位件上的两个孔30重叠后用铆钉穿越固定,为了便于铆钉与竖向摆动件5和第一限位件51进行固定,在转动套6上还设置有供铆钉穿越转动套6的孔302,且铆钉与转动套6分离,从而实现转动套6能绕竖向摆动件5转动,同时能防止转动套6脱离竖向摆动件5。

为了使座架与支撑架1设计更合理,在秋千竖向摆动件5的上端与摆动架2连接点与秋千摆动件5的下端与座位20的枢接点相对水平面的垂直方向偏离,与之相配合的支撑管11与竖向摆动件5的连接点与竖向摆动件5与支撑套的连接点相对水平面的垂直方向偏离,这样缩短了支撑架1的横向管的长度,同时使座位20的重心落在支撑架1的重心处。

为了释放宝宝的座位20空间,摆动架2的下端枢接在座位20背部架(23)的一端上,背部架(23)与座位架(22)可以拆卸枢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