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面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9677发布日期:2019-03-22 19:31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煮面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煮面炉。



背景技术:

煮面炉又称煮面灶或者煮面桶,其通过加热炉中的水来煮熟食品。煮面炉可以根据加热方式分为燃气煮面炉和电热煮面炉,又可以根据形状分为台式煮面炉和立式煮面炉。目前,煮面炉主要应用于酒店、宾馆、超市、饭店、西餐厅、快餐店及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的饭堂等客流量大的场所。

因而,在客流量大的场所,如何直观地观察到炉内的加热状态,以便能够调整加热温度,以节约客户排队时间,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煮面炉,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为了实现以上的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煮面炉,包括炉体和设置在所述炉体内的缸体;

所述缸体设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的开口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放置煮面篓;

所述缸体底部设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用于加热所述加热腔中的液体;

所述加热腔中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加热腔中的液体温度;

所述炉体侧面上设有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加热状态;

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显示装置连接,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所感测到的温度,以显示所述温度。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炉体内设有控制装置,所述加热管和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所感测到的温度异常判断存在故障,控制并断开加热管的加热。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炉体内设有限温器,所述限温器用于限定所述加热管的最高加热温度;所述限温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加热管连接,所述限温器用于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所感测到的温度超过所述最高加热温度时,断开所述加热管的加热。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限温器连接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用于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所感测到的温度超过所述最高加热温度时,发出报警信号。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隔板的下方设有喷流板,所述喷流板上设有喷流孔;所述喷流孔与所述固定孔对应设置。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喷流孔与所述固定孔同心设置。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喷流板与所述加热腔底部之间的距离为25mm。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炉体的下部设有进水阀,所述进水阀连接进水水龙头;所述进水水龙头设置在所述缸体上,并且所述进水水龙头的出水端朝向所述加热腔的开口部设置。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炉体的下部设有排水阀,所述排水阀与所述加热腔的排水孔连通,所述排水孔位于所述加热腔的下部。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炉体侧面设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上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连通外界与所述炉体和所述缸体之间的空间。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控制装置通过电器安装板固定在所述炉体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些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煮面炉,可以实时显示炉内的加热状态。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见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煮面炉在一种实施例中,分解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煮面炉在一种实施例中,未安装隔板和喷流板时,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煮面炉在一种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显示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煮面炉在一种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煮面炉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煮面炉。

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煮面炉进行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煮面炉,包括炉体1和设置在炉体1内的缸体2。缸体2中设有加热腔201,加热腔201用于盛装液体和放置煮面篓8,煮面篓8中可以放置面条等待煮的食材。缸体2底部设有加热管3,加热管3可以设置在炉体1与缸体2之间的空间内,加热管3可以加热加热腔201中的液体,从而将煮面篓8中的食材煮熟。优选地,加热腔201的开口部设有隔板7,隔板7上设有固定孔701。其中,煮面篓8可以放置在固定孔701中,从而保证煮面篓8能够在加热腔201中保持稳定,便于对其中食材的加热。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加热腔201中设有温度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4可以感测加热腔201中的液体温度,从而可以实时感测到加热腔201中液体的温度。

进一步地,炉体1侧面上设有显示装置5。其中,结合参见图3所示,显示装置5可以显示煮面炉的加热状态。加热状态包括但不限于温度和时间等。

更进一步地,温度传感器4和显示装置5连接,这样,显示装置5可以接收温度传感器4所感测到的温度,从而能够实时显示加热管3的加热温度,以便操作者对加热管3的加热状态进行调整。

参见图1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炉体1内设有控制装置6,加热管3和温度传感器4与控制装置6连接,控制装置6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4所感测到的温度,判断是否存在故障;并在存在故障时,断开加热管3的加热。在一种实施例中,当加热腔201内水少或干烧时,温度传感器4会感测到加热腔201内的温度异常,并传递信号给控制装置6,以切断对加热管3的加热。从而,防止了煮面炉干烧现象的发生,能保证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其中,温度传感器4所感测温度异常,具体地,例如:温度传感器4每三秒钟读取加热器腔201内的温度,如果连续七次检测到加热腔201的温度上升超过2℃,则认为温度异常。

参见图1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控制装置6和显示装置5通过电器安装板605固定在炉体1上。

参见图1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炉体1内设有限温器10,限温器10可以限定加热管3的最高加热温度。限温器10与温度传感器4连接,这样,温度传感器4所感测到的温度信号可以传递到限温器10,从而,限温器10可以实时获知加热管3的加热温度。进一步地,限温器10和加热管3连接,这样,当温度传感器4所感测到的温度超过限温器10所限定的温度时,限温器10可以断开加热管3的加热。

优选地,限温器10所限定的最高加热温度可以为220℃。

进一步地,限温器10还可以连接有报警装置(图中未示出),报警装置可以当温度传感器4所感测到的温度超过最高加热温度时,发出报警信号,从而,警示操作者。

参见图1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隔板7的下方设有喷流板9。喷流板9上设有喷流孔901,其中,喷流孔901与固定孔701对应设置。从而,能使加热腔201中沸腾的液体均匀地从喷流孔901中冒出,集中地对煮面篓8中的食材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喷流孔901可以与固定孔701同心设置,从而保证从喷流孔901中喷出的液体能更集中地对煮面篓8中的食材进行加热。例如,在煮面条时,由喷流孔901冒出的热流能将冰冻的面进行翻滚打散,使面条不会粘接在一起,且快速将面条煮熟达到客人满意的口感。优选地,喷流板9与加热腔201底部之间的距离可以为25mm。

结合参见图4所示,其中,隔板7上的固定孔701可以为两排,每排包括三个固定孔701。还可以,结合参见图5所示,其中,隔板7上的固定孔701可以为三排,每排包括三个固定孔701。当然,固定孔701的数量和排列形式并不仅限于此,可以根据需要而设定。

参见图1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炉体1的下部设有进水阀101。其中,进水阀101连接进水水龙头202。而进水水龙头202设置在缸体2上,并且,进水水龙头202的出水端朝向加热腔201的开口部设置。这样,进水阀101可以外接水源,液体可以经过进水阀101,最后由进水水龙头202灌入至加热腔201中。

参见图1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炉体1的下部设有排水阀103。其中,排水阀103与加热腔201的排水孔(图中未示出)连通。并且,排水孔位于加热腔201的下部,这样,当打开排水阀103时,加热腔201中的液体可以由排水孔排出,并由排水阀103排出至炉体1外。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炉体1侧面设有散热板12,散热板12上设有散热孔121。其中,散热孔连通外界与炉体1和缸体2之间的空间,从而,煮面炉工作中所产生的热量可以由散热孔排出到外界,使煮面炉中的各个电器件能够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延长了电器件及煮面炉的使用寿命。

应该注意,本文所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均是为了描述的方便而设,并不是一定与实际工作时的空间上的前后上下完全对应。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见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