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操作床护栏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5495发布日期:2018-10-23 15:5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床护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操作床护栏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床护栏是一种防护用品,它固定安装在床边缘上,可以有效的防止床上用户婴幼儿熟睡翻滚摔下、儿童在床上嬉戏玩耍不慎从床上摔下,以及防止床上物品从床边缘掉落,产品应用较为广泛,传统的床护栏是通过立杆围成的,通过螺钉安装,在拆卸与维修时比较麻烦。

而市场上出现的升降床护栏包括横杆、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上均设有滑轨;横杆一端连接有第一滑动件,横杆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滑动件;第一滑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立柱的滑轨上,第二滑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立柱的滑轨上;第一立柱顶端、第二立柱顶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将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进行锁止的锁止件。当需要放下横杆时,则需要先去到横杆一端将第一滑动件的锁止件进行解锁操作,然后再去到横杆另一端将第二滑动件的锁止件进行解锁操作,需要双手两头操作,或者单头分别操作,这样控制床护栏操作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便于操作床护栏的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便于操作床护栏的控制装置,包括立柱和侧栏杆,侧栏杆通过连杆一、连杆二与两侧立柱同时可拆卸连接,所述侧栏杆上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分别与连杆一、连杆二连接的推杆一、推杆二以及同时驱动推杆一、二移动的传动组件,驱动传动组件,推杆一、二带动连杆一、二移动,实现单手控制连杆一、二与两侧立柱的同时打开和固定。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传动组件控制连杆一、二的同时打开,使使用者在解锁时只需要单手控制传动组件即可实现侧栏杆与两侧立柱的打开,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主动齿轮,所述推杆一、二上均设置有与主动齿轮啮合的配合齿;主动齿轮转动,带动推杆一、二移动,推杆一、二带动连杆一、二移动,实现单手控制连杆一、二与两侧立柱的同时打开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与主动齿轮啮合的齿条,齿条驱动主动齿轮转动。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齿轮传动实现推杆一、二对连杆一、二的移动,这样使传动更加有效率,传动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与齿条连接的压板以及与压板抵接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驱动齿条复位。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压板来驱动齿条的移动,弹性件在压板没有外力的挤压下自动将齿条回复到原位,在连杆一、二与立柱连接时,连杆一、二始终处在固定状态;在连杆一、二与立柱分离状态下,齿条带动主动齿轮将连杆一、二处在与立柱抵紧状态,侧栏杆移动固定位置时,连杆一、二自动与立柱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齿条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弹性件,压板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安装台上,弹性件的另一端与连接座抵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两侧对称设置的弹性件设置可以使压板带动齿条的复位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齿条与压板垂直设置,压板驱动齿条上下垂直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杆一、二的配合齿径向对称地啮合在主动齿轮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使连杆一、二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干涉,且能使连接座的内部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上设置有定位孔,连杆一和连杆二分别与两侧立柱上的定位孔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定位孔的设置来实现连杆一、二与立柱的固定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座设置在侧栏杆的中部。

采用上述结构后,将连接座设置在中部可以使单手操作齿条时推杆一、二对连杆一、二的拉力相同,能是侧栏杆两端与立柱脱离更加便捷以及有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供齿条移动的导向槽,齿条穿设在导向槽内。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导向槽实现齿条往复移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柱与侧栏杆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传动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传动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推杆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

1-立柱;2-侧栏杆;31-连杆一;32-连杆二;4-连接座;41-导向槽;

42-盖板;51-推杆一;52-推杆二;53-配合齿;54-避空部;8-主动齿轮;

9-齿条;10-压板;101-安装台;11-弹性件;12-定位孔;13-公插件;

14-母插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至图5所示,一种便于操作床护栏的控制装置,包括立柱1和侧栏杆2,侧栏杆2通过连杆一31、连杆二32与两侧立柱1同时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侧栏杆2为套管,连杆一、二均设置在套管的内部;所述侧栏杆2上设置有连接座4,所述连接座4上设置有分别与连杆一31、连杆二32连接的推杆一51、推杆二52以及同时驱动推杆一、二移动的传动组件,驱动传动组件,推杆一、二带动连杆一、二移动,实现单手控制连杆一、二与两侧立柱1的同时打开和固定,通过传动组件控制连杆一、二的同时打开,使使用者在解锁时只需要单手控制传动组件即可实现侧栏杆2与两侧立柱1的打开,简单方便。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主动齿轮8,所述推杆一、二上均设置有与主动齿轮8啮合的配合齿53;主动齿轮8转动,带动推杆一、二移动,推杆一、二带动连杆一、二移动,实现单手控制连杆一、二与两侧立柱1的同时打开和固定。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座4上设置有与主动齿轮8啮合的齿条9,齿条9驱动主动齿轮8转动,通过齿轮传动实现推杆一、二对连杆一、二的移动,这样使传动更加有效率,传动稳定。

本实施例中,连杆一31固定在公插件13上,推杆一51与母插件14固定连接,公插件13与母插件14可拆卸连接,通过公插件13和母插件14实现连杆一31和推杆一51的连接,连杆二32和推杆二52也通过公插件13和母插件14连接,这样使连杆一、二和推杆一、二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直接将连杆一、二和推杆一、二分别连接。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座4上设置有与齿条9连接的压板10以及与压板10抵接的弹性件11,所述弹性件11驱动齿条9复位,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1优选为弹簧,压板10在连接座4上可往复移动,通过压板10来驱动齿条9的移动,弹性件11在压板10没有外力的挤压下自动将齿条9回复到原位,在连杆一、二与立柱1连接时,连杆一、二始终处在固定状态;在连杆一、二与立柱1分离状态下,齿条9带动主动齿轮8将连杆一、二处在与立柱1抵紧状态,侧栏杆2移动固定位置时,连杆一、二自动与立柱1固定。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齿条9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弹性件11,压板10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台101,弹性件1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安装台101上,弹性件11的另一端与连接座4抵接,通过两侧对称设置的弹性件11设置可以使压板10带动齿条9的复位更加稳定。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齿条9与压板10垂直设置,压板10驱动齿条9上下垂直移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杆一、二的配合齿53径向对称地啮合在主动齿轮8上。

本实施例中,推杆一、二和齿条9均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推杆一、二的配合齿53上均设置有避免与齿条9接触的避空部54,这样在推杆一、二横向移动时,纵向移动的齿条9不会与推杆一、二发生干涉,这样使连杆一、二在移动过程中稳定顺畅,且能使连接座4的内部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1上设置有定位孔12,连杆一31和连杆二32分别与两侧立柱1上的定位孔12连接,通过定位孔12的设置来实现连杆一、二与立柱1的固定更加稳定;实际使用过程中,连杆一、二还可以通过硬接触与立柱1固定。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座4设置在侧栏杆2的中部;将连接座4设置在中部可以使单手操作齿条9时推杆一、二对连杆一、二的拉力相同,能是侧栏杆2两端与立柱1脱离更加便捷以及有效。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座4上设置有供齿条9移动的导向槽41,齿条9穿设在导向槽41内,本实施例中,通过盖板42将齿条9盖设在导向槽41内,且通过导向槽41实现齿条9往复移动的稳定性。

使用时,单手握住连接座4,按压压板10,是压板10带动齿条9向上移动,齿条9驱动主动齿轮8,主动齿轮8带动推杆一、二相向移动,使连杆一、二脱离立柱1上的定位孔12实现侧栏杆2与立柱1的分离。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