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泄流牙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7445发布日期:2018-11-27 21:23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泄流牙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牙杯,特别是涉及一种自泄流牙杯。



背景技术:

牙杯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每次用完牙杯后经常杯口朝上放置,牙杯底部总会滞留水珠,也易落灰尘,长久造成杯底出现水垢杂质,由于杯体较深,水垢较难清除,若牙杯放置在较潮湿的地方,就会繁殖细菌,刷牙的时候经刷牙水及牙刷进入人口,对口腔及人体健康极为不利。市面上有的将牙杯挂起来,以利于沥水,但需要安装钻孔挂架也很麻烦。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2397362U公开了一种可拆分的牙杯,所述牙杯包括杯身和杯底,其中杯身的内壁下侧和杯底内壁的上侧分别设有对应的螺纹结构,另有一橡胶环套于所述杯身和杯底的连接处。通过杯身和杯底容易拆分,方便的清洗杯身和杯底,保持牙杯的清洁和卫生。但仍需经常性拆分杯身和杯体,使用不便捷。如何获得一种自动去除杯底残留的水珠,减少水垢产生的牙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自泄流牙杯,所述牙杯使用完后,杯底残留水自泄流,避免杯中水垢的堆积,保持牙杯洁净。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泄流牙杯,所述牙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底部设有空槽,所述杯体内部设有一容水腔,所述容水腔底部设置一凹槽,所述凹槽底部设有复数漏水孔及位于中间的收容孔,还包括一限位轴、一弹性套件及一外径大于凹槽的密封球,所述限位轴底部伸出所述收容孔外并由外径大于收容孔的可拆卸件固定,所述密封球固定在所述限位轴的上部分,所述弹性套件被限位在所述限位轴的下部分及凹槽底部之间,所述密封球为吸水树脂。

本实用新型的自泄流牙杯的密封球为吸水树脂,在牙杯使用时,所述吸水树脂吸水而自身重量大量增加,从而克服弹性套件的弹力向下移动,密封球初步密封容水腔的底部凹槽。随着牙杯蓄水逐渐增多,在密封球自身重力及水的压力作用下,密封效果进一步增强,且所述密封球吸水后形成凝胶状,提升密封效果。牙杯使用完后,所述密封球干燥后重量减小,在弹性套件的弹力下整个密封球回复到凹槽上方,杯底残留水从凹槽底部的漏水孔流出,并从空槽流到杯体外。实现所述牙杯使用完后杯底残留水自泄流,避免杯中水垢的堆积,保持牙杯洁净。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轴上部分包括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所述密封球被限位轴贯穿并限制于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之间,所述第二限位部及所述凹槽底部之间设有弹性套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圆环状凸出,所述凹槽底部中间的收容孔为圆柱腔状,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收容孔的直径。

所述第二限位部既能限制密封球的移动,又能与圆柱腔配合,避免密封球过多陷入凹槽中,而较难以回复原位。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轴底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螺纹,所述可拆卸件为带有螺帽的螺钉,所述螺帽的外径大于所述收容孔的孔径。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套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向上托举的弹力与密封球干燥时的重力平衡的位置位于所述凹槽上方,并脱离凹槽。

此时容水腔底部残留水能够从凹槽底部的漏水孔流出。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套件为连接在两圆环之间的复数弹性条,所述两圆环的孔径小于第二限位部的外径且大于圆柱腔的外径,所述弹性套件向上托举的弹力与密封球干燥时的重力平衡的位置位于所述凹槽上方,并脱离凹槽。

所述圆环弹性套件能够保证密封球在干燥时完全脱离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轴的第二限位部以下为五边形柱,所述每个五边形角设为凸出滑条状,所述收容孔为五边形状且每个五边形角设为滑槽状。

通过减少收容孔与限位轴的接触面积,以减少两者相对移动的阻力,便于限位轴在弹性套件下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容水腔为倒锥状,所述凹槽设于所述倒锥状容水腔底部中间,所述凹槽底部的复数漏水孔呈圆周状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收容于所述空槽内,所述凹槽底部设于空槽底部上方,所述空槽底部设有复数缺口。

所述复数缺口利于泄流水流出杯体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牙杯还包括一设于外侧壁的杯耳。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牙杯使用完后杯底残留水自泄流,避免杯中水垢的堆积,保持牙杯洁净。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密封球干燥时的牙杯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牙杯使用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一的牙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泄流牙杯100包括杯体10,所述杯体10底部设有空槽11,所述杯体10内部设有一容水腔12。所述容水腔12底部设置一凹槽14,所述凹槽14底部设有复数漏水孔16及位于中间的收容孔15,所述凹槽14底部中间的收容孔15为圆柱腔状。所述容水腔12为倒锥状,所述凹槽14设于所述倒锥状容水腔12底部中间。所述凹槽14收容于所述空槽11内,所述凹槽14底部设于空槽11底部上方,所述空槽11底部设有复数缺口17。所述复数漏水孔16围绕所述收容孔15呈圆周状均匀分布。所述牙杯100还可以包括一设于外侧壁的杯耳20。

所述牙杯100还包括一限位轴30、一密封球40、一弹簧50及一带有螺帽的螺钉60。所述的限位轴30包括位于顶端的第一限位部31、位于中间偏下的第二限位部32,以及从底端开孔的空腔33。所述空腔33内设有螺纹,所述限位轴30的第二限位部32以下部分为圆柱状。所述第二限位部32圆环状凸出,所述第二限位部32的直径大于所述收容孔15的直径。所述密封球40被所述限位轴30贯穿,并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31及所述第二限位部32之间,所述密封球40的外径大于凹槽14的内径。所述弹簧50套在所述限位轴30的下部分,并设于所述第二限位部32及所述凹槽14的底部之间。所述限位轴30底部伸出所述收容孔15外并由螺钉60锁固,所述螺钉60的螺帽外径大于所述收容孔15的孔径,所述螺钉60与空腔33内的螺纹配合锁固。密封球40干燥时的重力与弹簧50向上托举的弹力平衡的位置位于所述凹槽14上方,并脱离凹槽14,此时容水腔12底部残留水能够从凹槽14底部的漏水孔16流出。

本实施例的自泄流牙杯100的密封球40为吸水树脂。在牙杯100使用时,所述密封球40吸水而自身重量大量增加,从而克服弹簧50的弹力向下移动,密封球40初步密封容水腔12的底部凹槽14。随着牙杯100蓄水逐渐增多,在密封球40自身重力及水的压力作用下,密封效果进一步增强,且所述密封球40吸水后形成凝胶状,提升密封效果。牙杯100使用完后,所述密封球40干燥后重量减小,在弹簧50的弹力下整个密封球40回复到凹槽14上方,杯底残留水从凹槽14底部的漏水孔16流出,并从空槽11底部的复数缺口17流到杯体外。实现所述牙杯使用完后杯底残留水自泄流,避免杯中水垢的堆积,保持牙杯洁净。

在推荐的实施例中,所述弹簧被替换为连接在两圆环之间的复数弹性条(图未示),所述两圆环的孔径小于第二限位部32的外径且大于圆柱腔15的外径,所述复数弹性条向上托举的弹力与密封球40干燥时的重力平衡的位置位于所述凹槽14上方,并脱离凹槽14。

在推荐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轴30的第二限位部32以下为五边形柱,所述每个五边形角设为凸出滑条状,所述收容孔15为五边形状且每个五边形角设为滑槽状,所述滑条与所述滑槽配合。能够通过减少收容孔15与限位轴30的接触面积,以减少两者相对移动的阻力,便于限位轴30在弹簧50或弹性条等弹性套件下位移。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具体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