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存储油脂的内锅结构及高能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7978发布日期:2019-02-15 20:22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可存储油脂的内锅结构及高能锅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存储油脂的内锅结构及高能锅。



背景技术:

高能锅是一种能够进行蒸、煮、炖、煨、焖等多种加工的现代化炊具,不但能把食材煮熟,而且能够保温,使用起来清洁卫生,没有污染,省时省力,自动化程度高,使得人们在使用时相对便捷,因此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现有市面上的高能锅在烤肉材的过程中会有油脂释出,油脂释出后会滴落至内锅底部,由于内锅底部与加热件连接,即内锅底部处于高温状态。油脂滴落于高温状态下的内锅底部会再次融化变成烟,当锅内存有大量烟时,烟会熏在食物上。此种结构的内锅存在煮食效果不佳的缺陷,因此,需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存储油脂的内锅结构及高能锅,其能实现将食物的油脂存储,进而防止油脂与高温状态下的内锅底部接触化为烟。

本申请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可存储油脂的内锅结构,包括内锅,所述内锅内设有容腔,所述内锅的底部向所述容腔一侧凸起形成台状结构,所述台状结构的底面形成用于安装发热板的腔体,所述台状结构的侧壁与内锅内壁之间间隔形成用于接油脂的接油槽。

如上所述的可存储油脂的内锅结构,所述台状结构的顶面设有用于引导油脂沿四周向下流动以滑落所述接油槽的引导面。

如上所述的可存储油脂的内锅结构,所述引导面为弧形面或倾斜面。

如上所述的可存储油脂的内锅结构,所述台状结构的底部与所述发热板抵接。

如上所述的可存储油脂的内锅结构,所述内锅的上部向外延伸有用于搬运内锅的提耳。

高能锅,包括锅盖和设于锅盖下部的锅体,所述锅体包括外锅,所述外锅内设有如上所述的可存储油脂的内锅结构,所述发热板设于所述内锅与外锅之间并与内锅的底部相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的高能锅,其在内锅底部设有接油槽,在烤肉材过程中,油脂的释出可有效收集在该接油槽中,由于发热板只对内锅底的中部接触面积直接加热,并不会使油脂蒸发化为烟,能有效减少油在锅底反复被加热而产生大量油烟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高能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高能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高能锅,包括锅盖2和设于锅盖下部的锅体3,所述锅体包括外锅31,所述外锅31内设有可存储油脂的内锅结构。具体地,所述可存储油脂的内锅结构包括包括内锅1,所述内锅1内设有容腔10),所述内锅1的底部向所述容腔10一侧凸起形成台状结构11,所述台状结构11的底面形成用于安装发热板4的腔体,所述台状结构11的侧壁与内锅1内壁之间间隔形成用于接油脂的接油槽12,所述台状结构11的顶面设有用于引导油脂沿四周向下流动以滑落所述接油槽12的引导面13。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导面13为弧形面或倾斜面,以引导油脂滑落接油槽12内。

进一步地,所述台状结构11的底部与所述发热板4抵接,可与内锅1底部的中部接触直接对其进行加热。

此外,所述内锅1的上部向外延伸有用于搬运内锅的提耳14,结构简单,便于搬运内锅。

本申请的高能锅,其在内锅底部设有接油槽,在烤肉材过程中,油脂的释出可有效收集在该接油槽中,由于发热板只对内锅底的中部接触面积直接加热,并不会使油脂蒸发化为烟,能有效减少油在锅底反复被加热而产生大量油烟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申请实施的范围,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申请相同或近似的,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