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暖床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4748发布日期:2019-04-03 00:11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暖床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循环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暖床垫。



背景技术:

由于水暖床垫比电热毯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使得水暖床垫在一些没有集中供暖的地区成为主流。

早期的水暖床垫只能控制一个整体温度,后来考虑到双人床上男女需求温度的不同,出现了二分区水暖床垫,可以分区控温。进一步地,分区控温细化到人的不同身体部位。目前,常用的分区控制的水暖床垫包括两种,一种是利用一个加热管、一个水泵以及多个水阀来控制加热或制冷;另一种是没有水泵的水暖床垫,它通过多路加热管来实现分区加热。

然而,上述两种水暖床垫都需要多根水管,而且每增加一个分区就需要增加新的水管,提高了造价成本,另外,水管的增加致使接口设计难度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水暖床垫,其解决现有的分区水暖床垫存在成本高、接口设计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暖床垫,包括:床垫本体、水暖主机、反向区、主水管、第一分水管、第一单向阀以及至少两路供暖水管,

所述水暖主机通过所述反向区连接所述主水管,所述主水管连接所述至少两路供暖水管,所述至少两路供暖水管通过所述第一分水管连接所述水暖主机,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于所述至少两路供暖水管中的至少一路上,其一端连接所述主水管,另一端连接所述供暖水管,并且设有所述第一单向阀的一路供暖水管与其他路供暖水管并联,所述至少两路供暖水管设置于所述床垫本体内;

其中,所述水暖主机用于提供热源,所述反向区用于提供所述热源循环流动的动力以及改变所述热源的流动方向,所述至少两路供暖水管用于接收所述热源,并且为所述水暖床垫的不同区域供暖。

可选的,所述水暖主机包括水箱、加热管、第一电磁阀以及控制器,

所述加热管和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水箱,所述加热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反向区,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分水管连接所述至少两路供暖水管,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加热管、所述第一电磁阀以及所述反向区;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加热管的开关,并且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开关和所述反向区的流向。

可选的,所述反向区包括第一子电磁阀、第二子电磁阀、第一水泵以及第二水泵,

所述第一子电磁阀和所述第一水泵串联,所述第二子电磁阀和所述第二水泵串联,所述第一子电磁阀、第一水泵与所述第二子电磁阀、第二水泵并联,并且所述第一子电磁阀、第二子电磁阀、第一水泵以及第二水泵分别连接所述控制器。

可选的,所述反向区包括第三水泵和二位四通电磁阀,所述第三水泵连接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连接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切换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的位置,从而控制水的流向。

可选的,所述水暖主机还包括第一水温检测探头,所述第一水温检测探头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一分水管之间,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分水管以及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采集所述第一水温检测探头的检测值。

可选的,所述水暖床垫还包括分水器,所述分水器一端连接所述主水管,其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以及所述至少两路供暖水管中的其他路供暖水管,

所述分水器用于将从所述反向区流过的热源进行缓冲和分流。

可选的,所述分水器和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于所述床垫本体内。

可选的,当所述水暖床垫包括至少两个躺位时,所述水暖床垫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电磁阀、至少一根第二分水管以及至少一路供暖水管,

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一端连接所述水箱,其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分水管连接所述至少一路供暖水管,所述至少一路供暖水管连接所述主水管,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所述控制器。

可选的,所述水暖床垫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单向阀,

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于所述至少一路供暖水管上,其一端连接所述主水管,另一端连接所述供暖水管。

可选的,所述水暖床垫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水温检测探头,

所述第二水温检测探头设置于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第二分水管之间,其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分水管以及所述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水暖床垫,其包括床垫本体、水暖主机、反向区、主水管、第一分水管、第一单向阀以及至少两路供暖水管,水暖主机通过反向区连接主水管,主水管连接至少两路供暖水管,所述至少两路供暖水管通过第一分水管连接水暖主机,第一单向阀设置于所述至少两路供暖水管中的至少一路上。由于反向区和第一单向阀的作用,能够在实现多分区分别控温时,减少水暖主机和床垫本体之间的连接水管数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和接口的设计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暖床垫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暖床垫100的具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暖床垫100中一种反向区30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暖床垫100中另一种反向区30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反向区30为状态1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反向区30为状态0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暖床垫100,所述水暖床垫100包括床垫本体10、水暖主机20、反向区30、主水管41、第一分水管42、第一单向阀51以及至少两路供暖水管60。

其中,水暖主机20通过所述反向区30连接所述主水管41,所述主水管41连接所述至少两路供暖水管60,所述至少两路供暖水管60通过所述第一分水管42连接所述水暖主机20,由此形成一回路。所述第一单向阀51设置于所述至少两路供暖水管60中的至少一路上,比如,图1中所述第一单向阀51设置于躯干对应的这一路供暖水管60上,所述第一单向阀51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水管41,另一端连接所述供暖水管60,并且设有所述第一单向阀51的一路供暖水管与其他路供暖水管并联。

其中,所述至少两路供暖水管60可以设置于所述床垫本体10内。

在本实施例中,图1示出了两路供暖水管60,分别为躯干部分和腿部部分,值得说明的是,不需拘泥于图1,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任意数量的供暖水管60,并且该任意数量的供暖水管60并联连接于主水管41和第一分水管42之间。

此外,图1中示出了一个第一单向阀51,其一端连接主水管41,另一端连接供暖水管60,其对应的支路是躯干部分,考虑到人的躯干部分对温度的需求一般比腿部部分的温度低,所以将所述第一单向阀51设置于躯干对应的这一路供暖水管上,通过反向区30和第一单向阀51的共同作用能够控制躯干部分的温度低于腿部部分的温度,从而实现多分区分别控温,因此,优选地,所述第一单向阀51设置于需要比较低温的水流支路上,然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单向阀51的数量还可以是多个,并且多个第一单向阀51可以分别设置于其他水流支路上,而不需拘泥于图1所示的连接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暖主机20用于提供热源,所述热源具体可以是加热后的液体(比如,水等)。水暖主机20提供的热源可以通过反向区30流动至主水管41,再分流至所述至少两路供暖水管60中,供暖水管60中的热源通过第一分水管42回流至所述水暖主机20。当反向区30的流向改变时,水暖主机20提供的热源还可以通过第一分水管42流动至所述至少两路供暖水管60中,再通过主水管41、反向区30回流至水暖主机20中。

请参阅图2,上述水暖主机20包括水箱21、加热管22、第一电磁阀231以及控制器24。所述加热管22和所述第一电磁阀231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水箱21,所述加热管2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反向区30,所述第一电磁阀23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分水管42连接所述至少两路供暖水管60,所述控制器24分别连接所述加热管22、所述第一电磁阀231以及所述反向区30。

其中,水箱21用于储存热源,具体可以是储存水。

其中,加热管22用于将水箱11流出的水进行加热,其具体可以是单头电热管、双头电热管、石英电热管、U型电热管、常规电阻加热管、辐射电热管等等,其适用于加热各种液体,具有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其中,第一电磁阀231相当于开关的作用,当其关闭时,其对应的区域的供暖水管60不工作,当其开启时,其对应区域的供暖水管60工作,此时水暖床垫可用。此外,第一电磁阀231还可以用于控制水的流量、速度等其他参数。

其中,控制器24用于控制所述加热管22的开关,以及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231的开关。控制器24包含用户操作的按键、显示屏幕等设备,其具体可以是遥控器,作为独立的部分便于用户操作。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24具体还可以是用户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用户通过操作手机、平板电脑等就可以对加热管22和第一电磁阀231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控制器24可以通过WI F I、蓝牙等与所述加热22管和所述第一电磁阀231连接。

上述提供的水暖床垫,用户可以对控制器24进行操作,开启加热管22和第一电磁阀231,水箱21中的水流到加热管22进行加热后,再通过反向区30、主水管41流入至少两路供暖水管60中,至少两路供暖水管60中的水通过第一分水管42和第一电磁阀231回流至水箱21中,由此,循环流动,从而对水暖床垫100进行加热,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控制器24改变反向区30的流向,从而使水流经第一电磁阀231从水箱中流出,由于第一单向阀51限制了水流的流向,比如在图2中,流经第一单向阀51的水只能从左至右流通,反之则不行,因此,能够实现多分区分别控温。

为了更准确的控制不同分区的温度,同样请参阅图2,上述水暖主机20还包括第一水温检测探头251,所述第一水温检测探头251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磁阀231和所述第一分水管42之间,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231、所述第一分水管42以及所述控制器24,所述控制器24用于采集所述第一水温检测探头251的检测值,并可以将采集的检测结果显示在控制器24的显示屏上。由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水温检测探头251检测水温是否达到了用户设置的温度,在温度不符合预设条件时,通过控制反向区30的水流流向以及控制加热管22的开关来满足设置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反向区30具体是循环泵,其用于提供水循环流动的动力,并且接受所述控制器24的控制从而改变水的流向。其中,通过改变反向区30的流向能够在实现多分区分别控温时减少床垫本体10和水暖主机20之间的连接水管的数量。比如,控制两个分区分别为不同的温度,现有技术至少需要三根水管来连接床垫本体10和水暖主机20,而本实施例中只需两根水管(即主水管41和第一分水管42)就能实现两个分区分别控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向区30有两种设计方案:

方案一,请参阅图3,反向区30包括第一子电磁阀301、第二子电磁阀302、第一水泵303以及第二水泵304。所述第一子电磁阀301和所述第一水泵303串联,所述第二子电磁阀302和所述第二水泵304串联,所述第一子电磁阀301、第一水泵303与所述第二子电磁阀302、第二水泵304并联,并且所述第一子电磁阀301、第二子电磁阀302、第一水泵303以及第二水泵304分别连接所述控制器24。在本方案一中,使用两个水泵和两个电磁阀,当需要控制液体从入口流出至出口时,控制器24控制第一子电磁阀301和第一水泵303打开,并且控制第二子电磁阀302和第二水泵304关闭;当需要控制液体从出口流出至入口时,控制器24控制第二子电磁阀302和第二水泵304打开,并且控制第一子电磁阀301和第一水泵303关闭,此时即变为抽水状态。

方案二,请参阅图4,反向区30包括第三水泵305和二位四通电磁阀306,所述第三水泵305连接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306,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306和第三水泵305分别连接所述控制器24。在本方案二中,所述控制器24用于切换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306的位置状态,从而控制水的流向。其中,二位四通电磁阀306具有四个管路接口,有两个不同的控制位置状态,分别是状态1(如图5所示)和状态0(如图6所示),当线圈得电时为状态1,此时A-P通,B-R通;当线圈失电时为状态0,此时A-R通,B-P通。

需要说明的是,反向区30除了上述两种方案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案来实现,不需仅拘泥于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此外,反向区30是需要供电的,因此默认其设置于水暖主机20内,然而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向区30也可以设置于所述水暖主机20外部,通过其他方式给所述反向区30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主水管41和第一分水管42用于连接水暖主机床垫本体10和水暖主机20。

上述第一单向阀51是一种不需要供电的水阀,其限制了水流的流向,图2中,第一单向阀51限制水流只能从左到右流通,从右到左不能流通。第一单向阀51可以设置在床垫本体10内,也可以设置在床垫本体10外部,在此不做限制。

上述至少两路供暖水管60用来组成不同的分区,多分区的水暖床垫能够满足男女对温度的不同需求,以及人的不同身体部位对温度的不同需求。其中,供暖水管60为多路时,不同路的供暖水管60分别为水暖床垫100的不同区域进行供暖,例如,两路供暖水管60分别设置于水暖床垫100的两个躺位对应的位置,则所述两路供暖水管60分别为两个躺位进行供暖;或者,两路供暖水管60设置在一个躺位的不同位置,则两路供暖水管60分别为用户的不同身体部位进行供暖,比如,两路供暖水管分别为用户的躯干和腿部供暖。

进一步地,同样请参阅图2,所述水暖床垫100还包括分水器70,所述分水器70一端连接所述主水管41,其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51,以及所述至少两路供暖水管中的其他路供暖水管60,所述分水器70用于将从所述反向区流过的热源进行缓冲和分流。其中,上述分水器70可以设置在床垫本体10内,也可以设置在床垫本体10外部,在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当所述水暖床垫100包括至少两个躺位时,同样请参阅图2,所述水暖床垫10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电磁阀232、至少一根第二分水管43以及至少一路供暖水管60。其中,所述第二电磁阀232的一端连接所述水箱21,其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分水管43连接所述至少一路供暖水管60,所述至少一路供暖水管60可以通过上述分水器70连接所述主水管41,所述第二电磁阀232还连接所述控制器。在这里,第二电磁阀232、第二分水管43、至少一路供暖水管60、分水器70、反向区30、加热管22以及水箱21形成另一回路,该回路对水暖床垫100的另一躺位进行供暖,其具体的工作原理可以参考上述叙述。

进一步地,所述水暖床垫10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水温检测探头252和至少一个第二单向阀52。所述第二水温检测探头252设置于第二电磁阀232和第二分水管43之间,其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232、所述第二分水管43以及所述控制器24;所述第二单向阀52设置于所述至少一路供暖水管60上,其一端通过所述分水器70连接主水管41,另一端连接所述供暖水管60。其中,所述第二水温检测探头252和第二单向阀52的功能与上述第一水温检测探头251和第一单向阀51的功能相同,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叙述。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2中仅示出了一个第二单向阀52,一个第二水温检测探头252,一根第二分水管43,一个第二电磁阀232以及两路供暖水管60,应该知道的是,还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第二单向阀52、第二水温检测探头252、第二分水管43、第二单电磁阀232以及供暖水管60。其具体的连接关系和实现的功能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的叙述。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水暖床垫100内部不设置电路,并且可以水洗。

下面结合图2来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水暖床垫100在实现多分区分别控温时的工作原理。

具体地,用户对控制器24进行操作,设置躺位的数量(比如图2中设置为两个躺位),设置每个躺位的温度,以及每个躺位中腿部区域的温度和躯干区域的温度。由于每个躺位的温度控制原理相同,因此,仅以躺位1(即躯干1和腿部1对应的位置)为例,通过第一水温检测探头251检测水温是否达到用户设置的躯干1的温度,如果没有达到,则控制器24开启加热管22,反向区30的水流方向是流出水暖主机20,即从水箱21流出至加热管22,第一电磁阀231打开,此时,水流方向为从左至右。水箱21流出的水通过加热管22到反向区30,再通过主水管41到分水器70,一路通过第一单向阀51通往躯干1,另一路直接通往腿部1,这两路均通过第一分水管42回到第一水温检测探头251和第一电磁阀231,再回到水箱21。当第一水温检测探头251检测到水温已达到设置的躯干1温度时,则控制器24控制反向区30反向流动,此时,水箱21出来的水经过第一电磁阀231、第一水温检测探头251以及第一分水管42进入床垫本体10内的供暖水管60,分别流向躯干1和腿部1,由于第一单向阀51限制了水的流向,因此躯干1的水流不是流通的,只有腿部1流通,从而可以为躯干1和腿部1设置不同的温度。其中,腿部1的水流经过分水器70、主水管41、反向区30以及加热管22回到水箱21中。当第一水温检测探头251检测到水温达到腿部1的设置温度时,则控制器24控制加热管22关闭,利用水箱21里存储的余热,每隔预设的时间(比如30秒或者1分钟等)通过切换反向区30的流向来对躯干1和腿部1进行保温,当第一水温检测探头251检测到水温低于腿部1的设置温度时,则控制器24控制加热管22开启,通过水循环流动,将水温提高至腿部1的设置温度,并且开始新一轮的保温。由此,能够分别设置躯干1和腿部1的温度,并且可以使腿部1的温度高于躯干1的温度,从而更能满足用户的生理需求。此外,躯干2和腿部2也可以基于上述原理进行温度控制。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暖床垫的有益效果是:

1、假如均要实现n个分区,现有技术中水暖主机和床垫本体之间需要n+1条(一条主水管和n条分水管)连接管,而本实施方式中水暖主机和床垫本体之间只需n/2+1条连接管,相比于现有技术减少了n/2条连接管,并且n越大,节省的连接管的数量就越多,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连接水暖主机和床垫本体的水管数,减少了水管材料,节省了成本;

2、由于水暖主机和床垫本体之间的水管是可插拔的,管数越多,接口设计难度就越大,因此更少的连接水管数降低了接管口的设计难度;

3、采用上述设计方便制造出更多分区的水暖床垫;

4、水暖床垫的内部没有设置电路,安全性更高,并且水暖床垫可以水洗,提升了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方式,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