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3571发布日期:2018-12-05 18:43阅读:5359来源:国知局
移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门。



背景技术:

移门是指门扇连接滑轮并在固定的轨道上可移动的门,又称推拉门,由于其具有易拆装、开关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现市面上的移门多为铝框移门和木板移门,铝框移门为铝框夹持门芯板,其具有门芯板易变形高度受限的缺点,而木板移门也存在着门板易变形,做高导致门板厚重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移门,具有边框窄,门板薄且不易变形,高度不受限制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门,包括门板,镶嵌于所述门板的框体和固定于所述门板上下两侧的滑轮组件;所述门板至少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四周侧面均设有沿其边缘延伸的凹槽;所述框体为金属框体,包括部分镶嵌于所述凹槽且相互连接围设于所述门板四周的上、下横框和左、右竖框,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且与所述上、下横框和/或所述左、右竖框连接的隔梁;所述滑轮组件包括分别固定于上、下横框的上滑轮组件和下滑轮组件。

进一步,所述上横框包括第一框体部和自所述第一框体部向下延伸的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一框体部设有用于与所述左、右竖框连接固定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卡持部卡持于所述门板上边缘的凹槽。

进一步,所述下横框包括第二框体部和自所述第二框体部向上延伸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收容于所述门板下边缘的凹槽,用于与所述左、右竖框连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隔梁包括第三框体部和自所述第三框体部一侧延伸的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三框体部沿所述门板厚度方向的截面为工字型。

进一步,所述左、右竖框结构相同均包括第四框体部和自第四框体部朝靠近所述门板一侧水平延伸的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二卡持部卡持于所述门板左、右边缘的凹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上下设置,所述隔梁水平设置,所述左、右竖框分别夹持于所述上、下横框和所述隔梁两侧,所述第三框体部分别通过螺钉与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三固定部相互固定。

进一步,所述第一卡持部和所述第二卡持部侧面均设有锯齿形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卡接于所述凹槽内壁。

优选的,所述上横框还包括自所述第一框体部向上延伸的支撑部,所述上滑轮组件的底座安装于所述支撑部。

优选的,所述下横框还包括自所述第二框体部向下延伸的收容部,所述下滑轮组件的安装座收容固定于所述收容部。

优选的,所述移门还包括两条橡胶防撞条,所述两条防撞条分别卡接固定于所述左、右竖框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移门有益效果包括:

(1)门板四周镶嵌相互连接的上、下横框和左、右竖框,加强门板的强度,在不增加门板厚度的前提下,使门板不易变形。

(2)门板内设有与所述上、下横框和/或所述左、右竖框连接的隔梁,从而将第一、第二板体拼接为一体,可扩展整体高度,在门板不易变形的前提下,实现高度不受限制。

(3)上、中、下横框分别设有第一、第二、第三固定部,左、右竖框的第三框体部分别通过螺钉与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三固定部相互固定,使框体构成整体,加强移门的整体强度。

(4)上横框和下横框分别镂空设置,使移门整体结构轻便,降低生产成本,且使移门便于安装滑动顺畅提高用户体验。

(5)左、右竖框外侧分别设有橡胶防撞条,可减少对左、右竖框的冲击,防止变形且可实现消音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移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移门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移门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移门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所示移门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4所示移门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4所示移门e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移门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图8所示移门f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门100,包括门板1,镶嵌于所述门板1的框体2和固定于所述门板1上下两侧的滑轮组件3。

请参照图4至图9,所述门板1为木板,其四周侧面设有沿其边缘延伸的凹槽11。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1开设于所述门板1侧面的中心线上,且平行其边缘延伸。所述门板1被分隔为上门板101和下门板102,所述框体2将所述上门板101和所述下门板102拼接为一体。

请参照图1、图4和图8,所述框体2为金属框体,包括部分镶嵌于所述凹槽11且相互连接围设于所述门板1四周的上、下横框21、22和左、右竖框24、25,以及水平穿设于所述门板1中部且与所述左、右竖框24、25连接的隔梁23。

请参照图4和图5,所述上横框21包括第一框体部211和自所述第一框体部211向下延伸的第一卡持部212,所述第一卡持部212卡持于所述门板1上边缘的凹槽11;所述第一框体部211设有用于与所述左、右竖框24、25连接固定的第一固定部213和用于支撑所述滑轮组件3的支撑部214。所述第一固定部213自所述第一框体部211中部向上延伸,中部设有螺纹孔2131。

请参照图4和图7,所述下横框22包括第二框体部221,自所述第二框体部221向上延伸的第二固定部222和自所述第二框体部221向下延伸的收容部223。所述第二固定部222收容于所述门板1下边缘的凹槽11,中部设有螺纹孔2221,用于与所述左、右竖框24、25连接固定。

请参照图4和图6,所述隔梁23将所述门板1分隔为上门板101和下门板102,包括第三框体部231和自所述第三框体部231一侧延伸的第三固定部232。所述第三固定部232设有螺纹孔2321,所述第三框体部231沿所述门板1厚度方向的截面为工字型,用于将所述上门板101和所述下门板102拼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固定部232自所述第三框体部231向上延伸,收容于所述上门板101下边缘的凹槽11中;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固定部还可以自所述第三框体部231向下延伸,收容于所述下门板102上边缘的凹槽11中。

请参照图8和图9,所述左、右竖框24、25结构相同均包括第四框体部251和自第四框体部251朝靠近所述门板1一侧水平延伸的第二卡持部252,所述第二卡持部252卡持于所述门板1左、右边缘的凹槽11(图中以所述右竖框25为例标号说明,所述左竖框24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卡持部252也包括两条对称设置的卡持条(未标号),两所述卡持条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不小于所述螺纹孔2131、2221、2321的内径。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右竖框24、25分别夹持于所述上、下横框21、22和所述隔梁23两侧,所述左、右竖框24、25的所述第三框体部251分别通过螺钉5与所述第一固定部213、所述第二固定部222和所述第三固定部232相互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持部212和所述第二卡持部252侧面均设有锯齿形凸起(未标号),所述凸起用于卡接于所述凹槽11内壁。

请参照图2、图3、图5和图7,所述滑轮组件3包括分别固定于上、下横框21、22的上滑轮组件31和下滑轮组件32。所述上横框21包括自所述第一框体部211向上延伸的支撑部214,所述上滑轮组件31的底座311安装于所述支撑部214。所述下横框22包括自所述第二框体部221向下延伸的收容部223,所述下滑轮组件32的安装座321收容固定于所述收容部223。

请参照图9,优选的,所述移门100还包括两条橡胶防撞条4,所述两条防撞条4分别卡接固定于所述左、右竖框24、25外侧。所述左、右竖框24、25的所述第三框体部251外侧设有卡槽2511,所述防撞条4设有卡块41,通过所述卡块41卡合于所述卡槽2511,使所述防撞条4卡接固定于所述左、右竖框24、25外侧。

需要说明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门板还可以被分为多块其他形状的板体,且不限于上下设置,所述隔梁也可以为多条,且分别设置于相邻两板体之间。例如,所述门板包括左门板和右门板,此时,所述隔梁与所述上、下横框连接;又例如,所述门板被对角线分割成两部分,此时所述隔梁同时与所述上、下横框和所述左、右竖框连接。故对所述门板的分割形状及数量,以及隔梁的数量及设置方向,在此不做限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移门具有以下优点:

(1)门板四周镶嵌相互连接的上、下横框和左、右竖框,加强门板的强度,在不增加门板厚度的前提下,使门板不易变形。

(2)门板内设有与所述上、下横框和/或所述左、右竖框连接的隔梁,从而将第一、第二板体拼接为一体,可扩展整体高度,在门板不易变形的前提下,实现高度不受限制。

(3)上、中、下横框分别设有第一、第二、第三固定部,左、右竖框的第三框体部分别通过螺钉与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三固定部相互固定,使框体构成整体,加强移门的整体强度。

(4)上横框和下横框分别镂空设置,使移门整体结构轻便,降低生产成本,且使移门便于安装滑动顺畅提高用户体验。

(5)左、右竖框外侧分别设有橡胶防撞条,可减少对左、右竖框的冲击,防止变形且可实现消音的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些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