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水壶的倾倒防溢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7854发布日期:2019-03-19 21:05阅读:7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水壶的倾倒防溢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水壶,尤其涉及一种电水壶的倾倒防溢水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保温电热水壶的倾倒防溢功能,通常是采用重锤或钢珠等重力密封件的方式实现。在壶体倾倒时,重锤或钢珠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密封蒸汽出口,达到防止水从蒸汽出口溢出的效果。但是此种结构在壶内水还在剧烈翻滚或高温保温的情况下,当壶身倾倒后,因大量蒸汽从蒸汽出口排出导致壶盖上方存在瞬间真空状态,使得重锤或钢珠在蒸汽的冲击下会堵住蒸汽出口而不能依靠自重正常下落,造成壶内压力增加,导致发生炸壶现象,造成烫伤事故。

现有的解决以上问题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壶盖内设置泄压管,通过泄压管连通壶体内与外界,但由于泄压管始终保持在壶体内与外界的连通状态,因此在壶体倾倒时会有部分液体进入泄压管,当再次加热时,由于压力作用,这部分液体会排出甚至喷出壶体外,产生烫伤隐患,同时由于泄压管与外界保持导通状态,会降低电水壶的保温效果,而且这种方式还存在装配困难问题。另外一种是在电水壶壶盖底部设置双重锤结构,这种结构也存在与单个重锤或钢珠一样的缺陷,壶盖上方存在瞬间真空状态时,在蒸汽冲击的情况下,会导致钢球或重锤堵住蒸汽出口而不能依靠自重正常下落,造成壶内压力增加而发生烫伤事故,同时双重锤结构的设置也增加了生产成本,需要对此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壶身倾倒后,壶盖内重锤或钢珠在大量蒸汽的冲击下会堵住蒸汽出口而导致重锤或钢珠不能依靠自重正常下落,造成壶内压力增加,导致发生炸壶现象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电水壶的倾倒防溢水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水壶的倾倒防溢水结构,包括壶体、壶盖组件,所述壶体上设置有壶嘴,所述壶盖组件连接于所述壶体上,所述壶盖组件上设置有出水控制阀组件、防溢组件以及依次连通的出水通道、蒸汽通道、出气孔,所述出水通道、出气孔分别与壶体相连通,所述出水控制阀组件密封所述出水通道与壶体口部的连通处,所述壶体倾倒时,所述防溢组件堵住所述出气孔,所述出水控制阀组件上还设置有泄压组件,所述泄压组件控制所述壶体内部与外界的连通。

其中出水通道用于将壶体内的液体导流到壶嘴,从而将液体从壶嘴倒出,出气孔用于排出电水壶在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汽,避免壶体内的气压过大,蒸汽通道为出气孔排出的水蒸汽提供流动的通道,并通过出水通道将水蒸汽导出到壶嘴排出,从而降低了水蒸汽排出时的流速,避免水蒸汽急速喷出而烫伤使用者。壶盖组件上设置的出水控制阀组件用于控制壶盖组件在出水和密封壶体的状态之间转换,将出水控制阀组件向下按动后,出水通道与壶体内连通,壶体内的液体从出水通道流出,出水控制阀组件恢复原位后,出水控制阀组件密封出水通道与壶体口部的连通处,防止壶体内的液体以及蒸汽在加热过程中从出水通道直接喷溅出来。防溢组件用于在壶体倾倒时堵住出气孔,防止壶体倾倒后壶体内的液体从出气孔溢出,造成烫伤事故的发生。出水控制阀组件上设置的泄压组件用于在防溢组件堵住出气孔且壶体内压力持续增大时解除对壶体的密封,使得壶体内部与外界连通,减小壶体内的压力,避免炸壶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出水控制阀组件上设置泄压组件的方式为壶体内部与外界提供另一种连通方式,在正常使用时泄压组件不会影响壶盖组件的密封性能,不会对电水壶的保温性能产生影响,而在壶体倾倒导致防溢组件堵住出气孔后,壶体内部能够通过泄压组件与外界连通,避免炸壶事故的发生,同时泄压组件的设置成本较低,易于推广使用。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电水壶的倾倒防溢水结构,所述泄压组件包括泄压孔、限压阀,所述泄压孔设置于所述出水控制阀组件上并分别与出水通道、壶体相连通,所述限压阀与出水控制阀组件相连接并遮挡所述泄压孔。

泄压孔用于连通出水通道和壶体内部,将壶体内部的水蒸汽通过泄压孔流入出水通道,从而排出壶体,减小壶体内部的压力,限压阀用于遮挡泄压孔,避免壶体内部与外界始终处于连通状态,影响电水壶的保温效果。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电水壶的倾倒防溢水结构,所述出水控制阀组件包括出水按键、伞帽、弹性件、伞帽密封圈,所述伞帽包括相互连接的伞帽立柱、伞帽底盘,所述出水按键设置于所述伞帽立柱的顶部并外露于所述壶盖组件,所述伞帽密封圈设置于所述伞帽底盘上并密封所述出水通道与壶体口部的连通处,所述弹性件套于伞帽立柱上并为伞帽提供弹性回复力,所述泄压孔设置于所述伞帽上,所述限压阀与伞帽相连接并遮挡所述泄压孔。

出水按键用于受使用者的按压对出水控制阀组件的上下移动进行控制,伞帽用于受出水按键的驱动对出水通道与壶体口部的连通处进行密封或打开。弹性件用于为伞帽的复位提供向上的弹性回复力,使得按压后伞帽能够自动复位。伞帽立柱用于安装弹性件并连接出水按键和伞帽底盘,伞帽底盘与出水通道与壶体口部的连通处接触并通过伞帽密封圈遮挡伞帽底盘与壶体口部的缝隙,提高伞帽对壶体的密封效果,保证壶体的保温效果。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电水壶的倾倒防溢水结构,所述泄压孔设置于伞帽底盘上,所述限压阀与伞帽底盘相连接并遮挡所述泄压孔。

将泄压孔设置在伞帽底盘上能够使壶体内部通过泄压孔与出水通道连通,从而起到排出壶体内水蒸汽,减小壶体内部压力的作用,在加工泄压孔的过程中,只需要在伞帽底盘上打孔即可,无需额外添加其他部件来设置泄压孔,加工便捷、结构简单。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电水壶的倾倒防溢水结构,所述伞帽立柱底部设置有与壶体连通的通气腔,所述泄压孔设置于伞帽立柱上并与通气腔相连通,所述限压阀与伞帽立柱相连接并遮挡所述泄压孔。

伞帽立柱底部设置的通气腔用于连通泄压孔与壶体内部,从而在壶体内部压力过大时,水蒸汽能够流入通气腔并通过泄压孔排出,减小壶体内部的压力,泄压孔设置于伞帽立柱上便于加工且能够节约加工成本。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电水壶的倾倒防溢水结构,所述防溢组件包括封堵件、容纳盖,所述容纳盖连接于所述壶盖组件上并与所述出气孔相对应,所述容纳盖上设置有与壶体连通的蒸汽入口,所述封堵件位于所述容纳盖中且在所述壶体倾倒时堵住所述出气孔。

容纳盖用于放置封堵件且为封堵件的上下移动提供空间,蒸汽入口在壶体内产生水蒸汽时为水蒸汽流出提供流动通道,从而使得壶体内水蒸汽从出气孔流出,封堵件用于在电水壶倾倒后堵住出气孔,从而有效防止壶体内的液体沿着出气孔、蒸汽通道、出水通道而喷溅出来。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电水壶的倾倒防溢水结构,所述封堵件为重锤,所述容纳盖的底部向下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封堵件的底部之间具有空隙。

将封堵件设置为重锤能够增大封堵件的重力,使得电水壶在倾倒时重锤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更好地堵住出气孔,容纳盖底部设置的支撑架能够防止重锤在与容纳盖接触时形成面与面的接触导致重锤被容纳盖吸紧而无法及时移动,从而避免影响重锤对出气孔的封堵效果。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电水壶的倾倒防溢水结构,所述蒸汽通道内还设置有第一转折角。

蒸汽通道内设置的第一转折角的作用是对流过其中的水蒸汽进行阻挡,从而减缓水蒸汽的流速,同时还能一定程度上对水蒸汽进行冷却,降低水蒸汽流出时的温度,从而进一步减少安全隐患。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电水壶的倾倒防溢水结构,所述出水通道内还设置有第二转折角。

出水通道内设置的第二转折角的作用是对水蒸汽进行阻挡,从而降低其流速,同时也能够对水蒸汽进行进一步的冷却,从而使得降温后的水蒸汽从壶嘴缓缓流出,提高了电水壶使用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电水壶的倾倒防溢水结构,所述蒸汽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气道、第二气道,所述出气孔与第一气道相连通,所述第一气道、第二气道依次层叠设置并分别与出水通道相连通。

第一气道为从出气孔喷出的水蒸汽提供流动通道并为水蒸汽的流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第二气道为从第一气道流出的水蒸汽提供了进一步的缓冲通道,从而将水蒸汽进行分流,延长了水蒸汽流通的路径,进一步降低了水蒸汽最终从壶嘴流出时的流速以及温度,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泄压孔设置于伞帽底盘时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泄压孔设置于伞帽底盘时壶体倾倒状态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泄压孔设置于伞帽立柱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泄压孔设置于伞帽立柱时壶体倾倒状态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泄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6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电水壶的倾倒防溢水结构,包括壶体6、壶盖组件1,所述壶体6上设置有壶嘴61,所述壶盖组件1连接于所述壶体6上,所述壶盖组件1上设置有出水控制阀组件2、防溢组件5以及依次连通的出水通道7、蒸汽通道3、出气孔4,所述出水通道7、出气孔4分别与壶体6相连通,所述出水控制阀组件2密封所述出水通道7与壶体6口部的连通处,所述壶体6倾倒时,所述防溢组件5堵住所述出气孔4,所述出水控制阀组件2上还设置有泄压组件22,所述泄压组件22控制所述壶体6内部与外界的连通。

当电水壶对壶体6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时,加热产生的水蒸汽将通过出气孔4并流经蒸汽通道3、出水通道7并最终从壶嘴61处流出,从而避免了加热时壶体6内的气压过大的情况发生。

在壶体6内的液体沸腾后,电水壶的电源自动断开,使用者按下出水控制阀组件2即可打开出水通道7与壶体6口部的连通处,接着再倾斜壶体6对壶体6内的液体进行倾倒,壶体6内的液体将从出水通道7与壶体6口部的连通处流向出水通道7并经由壶嘴61流出。

而若电水壶在正常使用时不慎倾倒,则壶体6在向下倾斜的过程中,防溢组件5在重力的作用下将堵住出气孔4,从而防止液体流入到出气孔4并经由蒸汽通道3、出水通道7流出,保证了使用时的安全性。

而若电水壶的倾倒情况发生在壶体6内的液体正在沸腾或高温保温的情况下,当电水壶倾倒后,因大量蒸汽迅速从出气孔4排出,会导致蒸汽通道3存在瞬间真空状态,则防溢组件5在堵住出气孔4后将无法自动下落,则会导致壶体6内的气压不断增大,则泄压组件22在壶体6内的压力增大到设定值时将解除对壶体6的密封,使得壶体6内部与外界连通,从而降低壶体6内的压力,防止炸壶现象的发生,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泄压组件22包括泄压孔221、限压阀222,所述泄压孔221设置于所述出水控制阀组件2上并分别与出水通道7、壶体6相连通,所述限压阀222与出水控制阀组件2相连接并遮挡所述泄压孔221。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控制阀组件2包括出水按键21、伞帽23、弹性件24、伞帽密封圈25,所述伞帽23包括相互连接的伞帽立柱233、伞帽底盘231,所述出水按键21设置于所述伞帽立柱233的顶部并外露于所述壶盖组件1,所述伞帽密封圈25设置于所述伞帽底盘231上并密封所述出水通道7与壶体6口部的连通处,所述弹性件24套于伞帽立柱233上并为伞帽23提供弹性回复力,所述泄压孔221设置于所述伞帽23上,所述限压阀222与伞帽23相连接并遮挡所述泄压孔221。

作为优选,所述泄压孔221设置于伞帽底盘231上,所述限压阀222与伞帽底盘231相连接并遮挡所述泄压孔221。

作为优选,所述伞帽立柱233底部设置有与壶体6连通的通气腔232,所述泄压孔221设置于伞帽立柱233上并与通气腔232相连通,所述限压阀222与伞帽立柱233相连接并遮挡所述泄压孔221。

作为优选,所述防溢组件5包括封堵件52、容纳盖51,所述容纳盖51连接于所述壶盖组件1上并与所述出气孔4相对应,所述容纳盖51上设置有与壶体6连通的蒸汽入口511,所述封堵件52位于所述容纳盖51中且在所述壶体6倾倒时堵住所述出气孔4。

作为优选,所述封堵件52为重锤,所述容纳盖51的底部向下设置有支撑架512,所述支撑架512与所述封堵件52的底部之间具有空隙。

作为优选,所述蒸汽通道3内还设置有第一转折角31。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通道7内还设置有第二转折角71。

作为优选,所述蒸汽通道3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气道32、第二气道33,所述出气孔4与第一气道32相连通,所述第一气道32、第二气道33依次层叠设置并分别与出水通道7相连通。

具体的,在壶体6的液体沸腾后,水蒸汽首先经过蒸汽入口511,再从出气孔4流出,出气孔4中流出的水蒸汽沿第一气道32向两边运动,如图1或图3所示,向左运动的水蒸汽通过出水通道7流出壶盖组件1,向右运动的水蒸汽将流通到第二气道33中再经由出水通道7流出壶盖组件1。在水蒸汽流出的过程中,水蒸汽将会与蒸汽通道3内的第一转折角31以及出水通道7内的第二转折角71发生碰撞,从而大大减缓水蒸汽的流出速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蒸汽的温度,从而降低了最终从出水通道7、壶嘴61流出时的水蒸汽的速度与温度,提高了使用安全性。此外,在蒸汽通道3的右边可以设置蒸汽开关,则在壶体6内液体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汽将持续冲击蒸汽开关上的双金属片,当双金属片温度达到要求时将使得蒸汽开关动作从而使得电水壶切断电源而实现自动断电功能。

在电水壶自动断电后,使用者向下按动出水按键21并驱动伞帽23向下移动打开出水通道7与壶体6口部的连通处,使得液体能够流入出水通道7,接着使用者倾斜壶体6,对壶体6内的液体进行倾倒。

而若在正常密封情况下电水壶意外倾倒,则封堵件52在重力的作用下在容纳盖51中向上移动堵住出气孔4,从而防止壶体6内的液体通过出气孔4流出,在电水壶被重新竖直放置后,封堵件52又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落回到容纳盖51上,并且当封堵件52是重锤时,还可以在容纳盖51的底部向下设置支撑架512,从而使得重锤底部与支撑架512的底部之间具有空隙,避免了重锤的底部与容纳盖51形成面与面的接触而导致重锤底部被吸附住,从而进一步保证了重锤对出气孔4的封堵功能。

而若电水壶的倾倒情况发生在壶体6内的液体正在沸腾或高温保温的情况下,则电水壶倾倒后封堵件52堵住出气孔4时将会被出气孔4吸附住而无法正常下落,而此时壶体6内还在持续产生水蒸汽不断提升壶体6内的气压,则当壶体6内的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会通过伞帽23上的泄压孔221对限压阀222施以足够大的压力从而冲开限压阀222,使得壶体6内部暂时通过泄压孔221与外界连通从而将气体释放出去而减小壶体6内的气压,避免炸壶现象的发生。其中泄压孔221以及限压阀222可以选择多种方式进行设置,如图2所示,泄压孔221以及限压阀222可以直接设置在伞帽底盘231上,从而降低泄压孔221以及限压阀222的加工难度,降低生产成本。如图4所示,泄压孔221以及限压阀222也可以设置在伞帽立柱233,并在伞帽立柱233上设置一个与泄压孔221连通的通气腔232,则当壶体6内气压急速增大时,将会通过空间较小的通气腔232对泄压孔221施以更大的冲击力,从而进一步保证对限压阀222的冲击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使用时的安全性。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